银行管理论文-辩证看待银行业的分业、混业经营.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辩证看待银行业的分业、混业经营.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辩证看待银行业的分业、混业经营.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辩证看待银行业的分业、混业经营.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辩证看待银行业的分业、混业经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辩证看待银行业的分业、混业经营摘要: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首先必须回答是为了什么,即行为的出发点。如果金融机构的产权不明晰,监护人不落实,利益机制建立不起来,即使是分业经营也会产生混业经营的负效应;而且,假定说混业经营是合理的,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混业经营不等于没有主业、没有限制、没有防火墙;目前在国际银行业领域中出现了令人值得关注的多元化与专业化并存的趋势。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首先必须回答是为了什么,即行为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客户利益,还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当年美国推出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其主要内容的核心是要把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隔离开来,而隔离开来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客户的利益,因为一家金融机构如果同时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会产生以下弊端:(1)以债收贷,即当商业银行客户偿还银行借款有困难时,银行为了及时收回借款,会诱导客户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偿还贷款,而这样的诱导在同一家金融机构既能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又能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条件下,其运作极可能是不公正、不公开的,因而是不公平的。因为既然这一客户的资产缺乏流动性,无力偿还银行借款,那么,就缺乏发行债券的信用基础和经济势力,进一步说,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银行可能发生的不良资产转嫁给证券的购买者。(2)以贷承债,即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承销客户证券中遇到困难时,即推销不出去时,同时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很容易导致发放贷款进行包销。一般来说,承销客户的证券推销不出去,极大的可能性是这一客户信用状况不佳,经营状况不良,在这种状况下,银行以贷包销,就实际上将银行的资产置于所购买的质量不高的有价证券上,而这样做最终是损害银行存款者的利益。但问题是,相互转化产生弊端在混业经营下可能产生,在分业经营下也可能产生。因为这两个弊端能够归结到同一个问题,即银行贷款与证券融资相互转化:前一个弊端是把银行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转化为证券融资;后一个弊端是把客户已经发生的质量不高的证券融资转化为银行贷款。应当说这样的互相转化是有条件的:以债收贷的首要条件是所发行的证券有没有人购买。有多少人购买,而要让购买者乐意购买必须是信息公正透明,信用度高;以贷承债的首要条件是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要不要贷款包销所承销的客户证券,取决于管理层要不要投资。进一步说,在同一个金融机构既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又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条件下,形成的这两个弊端,即不良资产的相互转化,既受制于客观环境,又取决于主观决策。而这种状况在混业经营中可能产生,在分业经营中也可能产生,。只不过在混业经营的条件下,产生的机会更多一些,存在的概率更大一些。还必须指出的是分业、混业本来就是同一家金融机构的业务界定而言,界定其边界的应当是这家金融机构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而这三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最终取决于产权明晰和落实监护人,概括地说最终取决于利益机制。如果金融机构的产权不明晰,监护人不落实,利益机制建立不起来,即使是分业经营也会产生上述弊端。可以说,在这种状况下,表面上的分业,实际上的混业,或者说分业中的混业,在分业经营的条件下,混业经营的负效应仍然会产生。是无限混业还是有限混业假定说混业经营,是合理的,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则站在经营者的角度说,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占领市场,增加利润来源,分散风险。但混业经营没有主业,混业经营产没有限制,混业经营没有防火墙。1.混业经营(没有主业: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汇总表的启示根据纽约金融2000年第3期刊登的“1999年美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汇总表”提供的情况,在美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贷款仍占绝大部分。1999年商业银行的贷款及租赁总额为34326.03亿美元,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商业银行占16.7%,资产在110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占25%,资产小于1亿美元的商业银行占26.9%,这表明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越大,证券投资比例越小;相反,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越小,证券投资的比例越大。这种情况,总的来说是因为银行看重它的资产流动性。在他们的证券投资中,绝大部分是随时可以出售的短期证券,而且以国库券和政府机构债券居多。而看重资产流动性的重要原因是对存款的依存度高,只有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才能保证存款的支付、转移,才能保持自己的信誉。这表明银行经营证券业务是非常谨慎的,特别是股票投资。2.混业经营(没有限制:德国的现实全能银行始于德国,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除极少数“专业银行”和金融公司外,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是全能银行。全能银行的特点是:(1)与工商企业的联系紧密,表现在:承销企业股票和债券;持有工商企业的股票,是它们的原始股东;派员参与企业董事会,干预企业事务;为企业融通资金,一般占20%左右。(2)既可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又可经营投资银行业务,还可经营保险业务。(3)规模较大,但总体上无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全能的实际意义是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如果某家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家银行就可能拿不到经营许可证。这表明金融监管当局在市场准入方面,就逼着你成为全能银行。现在德国有3800多家商业银行,其中85%都是全能银行,既可做商业银行业务,又可做投资银行业务,还可向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可以说为所欲为,但这种混业经营是建立在内部严格管理和外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的全能银行也不是万能的。因为金融服务不能只讲供给,不讲需求,如果供给是万能的而需求不是万能的,万能的供给就会落空,再说,混业经营,不仅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而且会使经营没有个性。此外,混业经营还受到金融制度安排的局限,这表明混业经营要受到金融消费者需求的局限,要受到自身行为选择和运作方式的局限,要受到政府政策和金融制度安排的局限,这三个局限又使得混业经营不能为所欲为。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也有立法的限制。1999年11月美国颁布了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该法案结束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的历史,打破了长期以来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界限,但必须指出,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第16条和第21条仍被保留,这两条对国民银行从事证券活动仍加以限制,如禁止国民银行同时经营吸存和证券承销活动。3.混业经营没有防火墙:三种模式的评析当代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英国模式,这种模式是银行可以直接从事证券业务,自己经营证券买卖。这种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银行的各项资源,也能带来规模效益,但难以防范风险的传递,一旦发生金融风险将通过非银行金融业务在“集团”内传递,银行将面对集团内所有部门发生的风险而危及社会公共金融安全。它需要通过金融服务当局进行自律性监管,建立防火墙。另一种是美国模式,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建立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产权关系,进行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不直接参与银行、证券投资活动,只从事股权投资活动。具体业务由各子公司去完成,但必须受股权控制,各子公司既受股权控制又相互按市场原则对待,在此基础上建立防火墙。第三种是日本模式,即通过集团或银行在外部设立子公司,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实行混业经营。银行和证券子公司、保险子公司之间建立有防火墙。这三种模式相比,第一种模式是通过自律组织建立防火墙;第二种模式是通过控股建立防火墙;第三种模式是通过法人实体建立防火墙。(1)通过自律组织建立防火墙,它的最大特点是法律上不限制“集团”内的金融交易,而且风险可在集团内部传递,从法律和表象上没有风险传递防火墙,但实际上银行内部按风险内控机制、自律性行为建立有严格的内部制度性防火墙。如管理投资风险模式,可以把证券业的风险限制在集团内的证券机构内部;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标准,这种“资本惩罚”可以负担证券业务造成的风险而不至于影响银行安全等等。(2)通过控股建立防火墙,它的最大特点是银行、证券子公司、保险子公司从立法角度看受控于同家公司,但他们之间又实行市场化运作,并通过资金、业务内容渗透、信息交流等建立有风险传递防火墙。资金防火墙,可以保证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互之间在经济上相对独立,按市场原则运作;业务渗透防火墙可以防止银行将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由此引起的股市过度投机,保证银行的安全;信息交流防火墙即中国墙(ChinaWalls)可以阻止集团内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以防止利益侵占和不公平竞争。(3)通过法人实体建立防火墙,它的最大特点是银行与证券公司不可通过金融持股公司建立产权联系而是通过子公司,即银行或证券的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他们之间建立有法定资金、身份分离和管理分离三重防火墙。资金防火墙,可以确保银行、证券子公司在法律上的相对独立性;身份分离,可以确保二者在经济上、经营上的相对独立性;管理分离,可以确保他们在市场运作上的相对独立性。比较三种模式各自防火墙的效果,第一种模式更多地取决于银行内部监控机制的建设与完善程度,取决于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与第二、三种模式相比,“墙”的效用偏弱;第二、第三种模式主要取决于“墙”的高度和实行的严格程度。过于严厉的防火墙可能严格限定了集团内财务、营销和管理上的联系,从而抵消了混业的好处。而且,更严重的结果是在增加了成本和限制了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的同时,由于某一环节的风险泄露,银行的稳定也没能保证。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进入21世纪后,在国际银行业领域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正在缩小业务范围,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金融机构。据提供的有关信息,“欧洲的施罗德集团(Schroders)2002年卖掉了投资银行业务,将公司的所有精力集中于资产管理,1999年10月,道富银行(StateStreet)将商业银行业务出售,专注于发展投资服务(如托管)与投资管理。2001年投资服务已占其总收入85%强。类似于道富银行大力发展投资者服务的银行还有纽约银行(BankofNewYork)(1999年将其从事资产相关业务的下属公司BNY金融公司出售)、梅隆银行(MellonBankCorp)、投资者金融公司(InvestorsFinancial)等,金融界通常把他们称做信托银行(FiduciaryBanks),2002年9月中,这类银行的平均PE为19倍,平均PB为3倍,在专业化经营的金融机构中,还有专门从事金融担保的AMBAC金融集团、RADIAN公司、MBIA公司,专门从事电子支票业务的CHECKFREE公司,专门从事银行数据处理的SI公司,专门从事信用卡业务的美国运通、CAPITAOONE金融公司等,这类公司的特点是估值远远高于业务多样化的机构。”这种状况说明在国际银行业领域中出现了多元化与专业化并存的趋势。而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大体说来: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成为银行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为此,银行业在展业中,必须个性化和互动化,注重个性化就是要针对每个客户不同的需要,“量体裁衣”,为客户提供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一揽子方案,这种方案需要利用原有的产品和服务,更需要对原有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使客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注重互动性就是要把银行与客户的关系置于较长时期的互助合作之中,而不是简单的一时一地一次性交易。因为这样不仅可降低交易成本,而且还能增进信用,强化契约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展业中注意个性、互动性要求银行的经营走向专业化。二是追求目标的调整。简单说来,银行多元化经营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要看到,当代银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仅仅体现在增设机构,扩大金融产品种类上,而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的过程中,为此,必须集中精力和指挥在某一领域、某项服务上占据至高点,突出自己的优势,而要做到这一点,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是会增大运作成本的。三是在多元化经营的状况下,未必每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质量都高,价格都便宜,正如“百货公司”,虽然门类齐全,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在质量和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