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浅析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浅析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浅析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浅析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浅析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浅析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摘要流通在辽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农村流通业的落后现状都要求根除农村流通体制的弊端,深化改革。为构建起城市和农村、工业品与农产品双向流动、高效、畅通、有序的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目标,辽宁农村流通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流通组织创新、农村流通方式创新、农村流通政策手段创新、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关键词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前言流通业在引导农村生产、拉动农民消费、稳定物价、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辽宁省初步构建起以县域商业网点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覆盖全省范围的新型农村流通网络。目前全省乡、村连锁店铺已经发展到了6000多个,建设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70多个,引导3万多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业。2006年,辽宁省农村消费市场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2.2亿元,同比增长15.9%,有力地拉动了辽宁省的农村消费。一、深化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由于“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流通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仍缺乏应有的重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城市发达的流通业相比,辽宁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依然落后,因此,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任务艰巨。1.流通基础薄弱,流通设施不足农村市场功能不完善,仓储设施简陋,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1990年农业基建投资占辽宁基建总投资的3.1%,到1995年该比重降至0.6%,虽然“八五”以来该比重逐年提高,但到2001年仅恢复到1.4%的水平。承担70%以上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政府投入和配套投资很少,多数市场设施简陋,功能不全,辐射力低。诸如鲜活农产品的专业工具、专业仓库、冷藏库、保鲜库等设施和专业大宗农产品物流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均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需要。各种环节的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缺少集约化的流通链条。2.流通组织发育滞后,流通效率低下由于供销社主导农产品流通的功能逐渐弱化,到目前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等初级水平,龙头企业、各种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的高级中介组织形式的发展还相对不足。据课题组对锦州、朝阳、阜新三市近百个农户的调查,35%的农户自销农产品,60%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仅4.5%的农户通过订单进行销售。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没有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由于连接生产与市场之间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成本高、效率低。同时,由于流通力严重不足,一些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产品因不能及时销售或冷藏而腐烂,造成大量经济损失。3.农村市场管理滞后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依然严重,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市场秩序不规范。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与手段,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农村市场中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程度远远高于城市。无论是农产品、工业消费品还是农业生产资料,不合格率高、假冒伪劣问题较为严重,销售渠道混乱,严重危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诸如农药化肥的残留等问题在农村产地市场不能及时准确检出,流向城市市场也给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造成危险。4.经营业态单一、流通方式落后虽然辽宁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农村零售业态结构仍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农村消费品的零售多以小型农贸市场和小杂货店为主,连锁超市发展缓慢。特别是农贸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信息传递、价格形成、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性功能非常薄弱。会员制、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仍处于萌芽阶段。二、辽宁农村流通改革的目标体系1.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疏通日用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方式改造、整合农村传统的流通网络,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的升级,把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日用消费品销往农村市场,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日用工业消费品、更加舒适的消费环境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2.构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及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构建以规模联购为基础、配送服务为支撑,横向联合、纵向对接、上联工厂下联农民、辐射能力强、网络覆盖面广的新型农资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全方位为农服务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资流通企业要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3.构筑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以推进城乡市场双向开拓为重点,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中的经营比重。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提升其市场交易功能与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农产品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将其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构建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引导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冷链系统、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测检验、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多形式、多途径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推动订单农业和产销直接见面,提高农业市场组织化程度,通畅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路,促进农产品增值。同时在农产品交易中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4.构筑农村市场运行监控服务体系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定合理的农产品铁路运输价格,降低公路运输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杜绝对农产品运输的乱收费、乱罚款。三、辽宁农村流通改革的主要内容1.农村流通组织创新创新农村流通组织,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建立各类流通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完善服务功能,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着力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带头人,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农村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各类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价格协调、资质认定、专业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利益和行业利益的代表。2.农村流通方式创新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就是要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贸工农一体化、代理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供应链体系,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无固定地点销售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大对传统流通服务业特别是杂货店和农村集市的改造力度,创新农资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推广先进流通技术,加强流通信息化建设。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社会商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和物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建立适合农村市场发展特点的分销渠道,充分发挥“一网多用”功能,开展采购、配送、销售、加工、租赁和技术推广等多样化服务,实现工业品和农产品城乡间双向顺畅流通。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农家店为载体送邮政、电信、药品、报刊、文化用品等下乡。3.农村流通政策手段创新加快政策创新,就是要加强法制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经济环境。为此,应针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市场主体和客体准入、市场载体功能缺失、中介组织定位等问题,加大农村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和政策协调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消除不利于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各种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日用消费品农家店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三绿工程”、“科技兴商工程”、“品牌战略工程”等。同时,在解决国有商业企业历史包袱、改造大型批发市场、鲜活食品质量检测、建立重点商品储备、构建中小商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制定、实施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维护农产品流通及消费安全。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落实农家店药品、书报杂志、烟草等商品零售及通讯、邮政业务代理资格。尽快形成适合农村特点、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办法,促进农村市场发展的规范化。4.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创新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就是要健全和完善流通管理职能,积极整合流通管理资源,构建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因此,必须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应定位于实施行业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主要是做好流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以及信息的引导和应急调控工作。参考文献:1吴元佑:关于进一步深化湖北省流通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2周力周革非:新时期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及政策取向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93刘文洋:中国流通体制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6/354“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基本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