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黎紫书小说的三重色彩.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黎紫书小说的三重色彩.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黎紫书小说的三重色彩.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黎紫书小说的三重色彩.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黎紫书小说的三重色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黎紫书小说的三重色彩摘要:黎紫书是近几年来马来西亚华文写作者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分析黎小说中的本土色彩,魔幻色彩和死亡色彩,阐明在这三重色彩的互相融合和交织下,黎紫书的小说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品质。关键词:黎紫书;本土色彩;魔幻色彩;死亡色彩马来西亚籍女作家黎紫书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实只不过是近十年来的事。1995年,24岁的她以一篇把她写进小说里获得第三届花踪文学奖马华小说首奖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花踪文学奖小说推荐奖、花踪文学奖世界华文小说首奖、台湾联合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马来西亚全国微型小说比赛首奖、马来西亚杨忠礼文化月短篇小说首奖、马来西亚云里风年度优秀作家一等奖及冰心世界文学奖(小说)佳作奖等等均让其收入囊中。她的中短篇小说结集出版的有天国之门、山瘟、出走的乐园。如今,这位先在故乡马来西亚大放异彩,后又在台湾及世界华文文学界获得好评的年轻女作家,俨然成了东南亚华文文学圈里炙手可热的新星之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说:“不论是书写略带史话意味的家族故事,或是自描现世人生的浮光掠影,黎紫书都优以为之。而营造一种浓腻阴森的气氛,用以投射生命无明的角落,尤其是她的拿手好戏。”的确,黎紫书的小说取材广泛,她的笔下游走的是各式各样的人物:迷恋书法老师的17岁少女、叛逃离家的少年、丛林里骁勇善战的人民英雄、旧日州府花街中唱戏的传奇女子、夜行火车上的寂寞旅人、被家庭琐事困扰的中年主妇而由他们所牵扯出的一个个或历史或现实的故事在时空中流转,错置,回忆、想望、人性、命运,透过女性独特的经验,细腻生动的感性体验和灵敏睿智切人生活的角度,交织成炫目夺人的色彩。在这些色彩中首先吸引大家的就是小说的本土色彩南洋风情。一、本土色彩文学的地域性是作家创作时无法撇清的标签之一,而强调本土色彩,一直都是新马华文文学的聚焦点。余光中在论及马华文学创作时指出,马华作家只有把自身所处的社会和地理环境写出来,马华文学才有其本身的价值。这里余光中强调的其实就是马华文学的本土色彩。作为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黎紫书无疑是这一理论的最佳诠释者。在她的笔下,不仅有作者对马来西亚历史虔诚的祭奠,更有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郁的南洋风情。夜行以一个男人在午夜的车厢里的意识流动,串联起回忆与现实,而这回忆就是男人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心酸点滴。山瘟借由“我祖上”的忏悔之言讲述了马共传奇英雄人物山神温义的故事。州府纪略则通过多重声音追忆两个逝去的传奇女子,回溯了20世纪中期那一段马来西亚华人共产党抗日的历史关于马共的书写近几年来已经成为马华文学重要的文本特征,然而在面对同样的题材时,不同的作家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与其他留台的马来西亚作家李永平、张贵兴、钟怡雯、陈大为等比较,黎紫书的台湾文学味道可能不浓,在文学语言的运用方面比较能随心所欲,但黎紫书说:“在处理马来西亚题材时,我会觉得比较亲近,我的了解和他们所记忆很不一样,呈现出来的图景也不同。”在黎紫书的小说里,作者并没有对历史战争做史诗般波澜壮阔的描绘,也不愿正面刻画革命者的骁勇善战。大历史在这些小说文本中实际上完全被消解为一种隐含的精神氛围和心理力量。在这种“历史”下的个人或家族,不是主宰历史,对历史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英雄,而更多的是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历史”的牺牲品。山瘟中的传奇人物温义“似人像兽”,“饮猪笼草兜里的露水长大,一生与鳄鱼为伍与蛇同眠,尽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偶尔灯下读马克思,黧青色的脸上灯火黄黄燎过,眼神既虔诚又脆弱,可作战时总枯鳄似的潜藏在密林暗处,只露一双眼绿光磷磷,似乎打一个饱嗝也透血腥,或腐物的气息”,与“我祖上”同去打猎,扛回了一头百斤野猪,枪杀了英军有名的“太哥”上校,大快了人心。然而如此英勇果敢之人却由于“我祖上”的泄密而终于难逃一劫,甚至死无全尸。州府纪略里的女主人公虽是乔装成戏子的女共产党,但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伟之举;而通常意义上正派的男共产党员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个拥有七情六欲的普通男人。围绕着他们的不是残酷激烈的战争拼杀,而是动乱里的感情瓜葛。就象州府纪略中写到的:“谁还记得马共呢,还有谁在乎历史。大家都像你一样,宁愿去怀念谭燕梅,怀念一个戏子的风采,怀念旧街场的风情想念旧时代糜烂繁华的那一面,那些才是时代的背景,历史只是拖在时代后面的影子。”所以与其说黎紫书记录的是马共抗日的传奇历史,不如说她传达的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世俗人的庸常人生,以及他们在现实与记忆中的纠缠,在生与死间的选择,在道义与欲望里的徘徊。但是我们依旧无法忽视黎紫书在她的小说中营造出的浓郁的南洋风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真正富有南洋本土色彩的所在。以夜行来说,印度妇女、锡客男人、锡客军人、马来妇女、马来青年、马来歌、回教堂、诵经、巴冷刀、彼南利、英国人这些极富本土性的文字符号通过主人公一位虔诚的前马共分子的视角逐一呈现在读者眼前。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虽以马来人和华人占大多数,但是印度人和锡客人等其他种族也是马来西亚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部分,而只有将他们全方面地呈现,才算是真正贴近马来西亚的本土气息。巴冷刀是马来人所常用的一种刀器,彼南利是60、70年代马来西亚的天皇巨星,他的歌不仅深受马来人喜爱,也是不少非马来人的知音。而在州府纪略里,作者呈现的是那融合了闽粤文化,又带有浓浓的东南亚特色的风情图:戏子们唱的是粤曲,街坊邻里是“卖茶果的潮洲婆,卖海南鸡饭的福建佬,卖福建虾面的广西婆”,孩子们的童谣是“月光光照地堂,年三晚摘摈榔,摈榔香摘子姜,子姜辣”。不仅如此,相对于传奇的历史故事,黎紫书小说中普通的现世题材也都透着热烈的东南亚气息。某个平常的四月天里热带霉湿阴沉的天气,橡胶厂弥漫的恶腥气味;国北边陲中的边陲小镇,雨林中的蛙鸣,山上的神奇草药东卡阿里,奇兽马来貘代表了一种古朴的南洋乡野雨林气息;而流年、有天使走过的街道、赘又是另一种热带风光,蕉风椰雨,酷热难挡的阳光,凤凰木,美少年正是这些极富本土色彩的人和物,使得黎紫书的小说不仅在马来西亚当地人的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也让世界华文读者们看到了马来西亚文学独树一帜的特色。黎紫书似乎对故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执着,也因此她的笔下没有其他华文作家小说中那么多辗转于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迷茫、对话和冲撞,所有的表达都是指向内心神圣的殿堂故乡。作为在马来西亚出生并成长起来的女作家,作为移民的第二、第三代中的一员,她体验的是与南洋本土文化有着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怀揣的是“只要是落地生根的地方,便是自己的家园”的心态去寻求跟南洋文化的认同,逐步形成一种浓郁的南洋“乡土情结”。学者黄晓娟女士说:“在她们这代人心中,祖辈们的故乡成了原乡,祖辈们视为异乡的地方,而今却成了她们的家乡或故乡,于是女作家们在介于故乡与异乡之间,力图找到自己在这世界的位置,也更急于解构内心的道德乡愁。新生代女作家的创作具有浓郁的南洋乡土生活气息,她们扎根于南洋本土文化的深层土壤,将枝叶升向世界的广袤的艺术天空”。正是这样,“黎紫书在处理马来西亚题材时,隐蔽着有如南洋雨林一样蓬勃旺盛又自然随意的生命力,给人的感觉极具本土气息。”二、魔幻色彩诚然,南洋一带的热带雨林,作为荒芜人烟的原始森林,是人类生命最初的开始。在神话传说中,这些森林往往是恶魔妖怪凶兽栖息和出没的地方,是山妖水怪精灵巫师聚集的场所,是各种祭拜仪式和卜卦典礼举行的地点,也因此充满了神秘和魔幻的色彩。马来西亚作家钟怡雯在忧郁的浮雕论当代马华散文的雨林书写一文中指出,由雨林书写带来的“神秘”既“凸显了马华文学的特征,也彰显了读者对马华文学的想象和欲望”。而我们同样也可以在黎紫书的小说中看到这一传统,可以说,也正是她小说的雨林色彩赋予了它绵延不息的诡异的怪诞色彩、魔幻色彩。某个平常的四月天开篇即写出了一种典型的热带性气候的特征:“阴历四月天终日霉湿阴沉,天空的乌云层层叠叠,厚厚重重的,几乎要压住小镇了不让小镇呼吸。日升日落,街上霪雨罪霏,湿漉漉的柏油路面常常被疾驰而过的电单车碾出一道轮痕,伤口似的,慢慢复原。”伴随着这种阴郁气氛出现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一个患上自闭症的十二岁女孩。在这个实则“不平常”的四月天里,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父亲与胶厂书记小姐的苟合,由此造成的压力和恐惧加之家庭氛围的压抑带来的是女孩整个身心的扭曲。夜行应用了丛林里信奉的杀生和报应的说法:女人在生产前残杀了一只穿山甲,日后终于在自己诞下的女婴身上兑现。“这个尖细的头颅,间距极远的细长的小眼睛,几近无耳无唇,脸上淡红的皮肤斑驳褶叠,摸上去竟犹如硬甲,那褶痕则成了衔接甲片的缝口。男人抚摸女婴的脸,怎么这双眼越看越像那一头怯懦的兽,他忘不了它怎样松开粗壮的尾巴,在潋滟的血光中嘶鸣、挣扎”。国北边陲更是通篇充满了南洋符咒和丛林蛊惑,借助“预言”模式,作者虚构了一个家族的“死亡诅咒”,这一死亡诅咒来源于主人公曾祖父误食的一只奇兽:初抵南洋,被押入丛林开山辟路,某夜饥从中来,遇以奇兽而宰食,疑触犯山,逢病发手脚痉挛,体内风火、汗水狂飙、幻象杂错。遍寻巫医不果,后遇一百岁长者,日中降头,又谓此蛊难解,除非觅得神草龙舌,否则时代子孙命不过三十。于是主人公为了抵抗死亡,倾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跋山涉水寻找这种神草以治怪病,期间种种怪异荒诞之事接踵而来,更赋予了故事神秘的情调。如作者写到此病的症状:“近日来翻开眼肚已见斑点,舌床厚厚覆了一层霉绿色的苔藓,而后便是出现那只奇兽的幻象”,“头发不及华白便已脱落,胃中总是无端涌起一股植物夭折后腐坏酸臭的气体;寝中汗下如雨,手脚常作间歇性抽搐。梦比夜尿满溢,醒来怀抱一颗噗通噗通血漉漉的心”,至病危时,“口腔奇痒,狂咬房内所有木头。那床脚损坏得最严重,你趴在地上猛啃乱咬,像被捕鼠胶黏在木板上的一只老鼠,一夜啃噬,终于门牙松落,流了满口鲜血”。在这些神话般的故事中,丛林里的一切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似乎都具有了某种通灵之感,甚至还在冥冥之中影响或者左右着人类;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恰恰丧失了最基本的能力,在强大的宿命面前显得如此微乎其微。当然在为黎紫书小说的魔幻色彩里寻找根源时,除了看到雨林传统的影响,也不应该忽视20世纪以来风起云涌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风潮的潜移默化。黎紫书曾坦言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极爱读大陆作家莫言的作品,而莫言的小说正是直接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文风的强烈影响。然而黎紫书的小说并不是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生搬硬套或拙劣模仿。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过,魔幻现实主义不是写作家头脑中想象出来的神奇世界,不是现实生活与作家幻想的混合体,而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神秘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这种“神秘”的一种艺术的揭示。不同的作家对同一种事物都会有不同的态度,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不同的神秘事物。黎紫书的小说蛆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患有智障的阿弟的玩具竟是一个爬满白蚁的玻璃罐。为此,黎紫书在接受访问时说:“那是潜意识的东西吧?有时候我想避开这些描述,最后还是很无可奈何,没有选择的用了很恶心的描写。那都是我生活中有过的经验,我看过白蚁蠕动的情况,听见它们吃木头的声音,是全身毛孔都竖起来的感觉,当我想要表达一些恐惧时,很自然就用了这些经验。”由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在借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路子进行创作时,将种种阴森可怖的意象、丑恶肮脏的表述同热带的丛林想象拼贴在一起,是在自身经验的前提下,运用本民族的传统观念和信仰来观察和表现有关大自然和人的神奇的现实,形成了黎紫书式的魔幻现实主义。所以,王润华这样定义黎紫书的小说:“是中华文化流落到马来亚半岛热带雨林,与后殖民文化混杂衍生,再与后现代文化的相遇拥抱之后,挣脱了中国文学的许多束缚,再以热带的雨水、霉湿阴沉的天气、恶腥气味弥漫的橡胶厂、白蚁、木瓜树、骑楼等阴暗的意象,再渗透着历史、现实、幻想、人性、宗教,巧妙的在大马的乡土上建构出魔幻现实小说。”三、死亡色彩然而,黎紫书的“抱负”绝不仅如此,当怪诞魔幻的意象再向前,向深进一步发展时,就构成了小说中无处不在的鬼魅意象。蛆魇以阴森的笔调写一个意外落湖死亡的女孩的还魂,而后小说以这个“女鬼”的视角重现了家庭成员:阿爷、母亲、阿弟、自己、以及父亲(前后两个)之间的复杂关系。“蛆魇”作为题目,暗示了一种腐败、黑暗、恶梦般的故事情境,而落湖死亡的景象、白蚁啃噬楼板的声音、朽木的气味为这情境推波助澜,往事的回忆与眼前的情景彼此交错,鬼魅意象紧紧缠绕住整篇小说。浮荒则反过来,以一个自小就可辨认出周遭的鬼魂的人的视角来看现世中的鬼:“那是正午,你站在医院大门前,看见众魂栖于树荫之下,他们无精打采地依附着树干,有的慵懒地抱着树桠。垂下来的双脚被风吹动,像是要被晒干的无多壁虎”。把她写进小说里刻画主人公江九嫂犹如一个女鬼:“江九嫂将如幽灵一般长期蛰居在黑暗中”,“她的眼睛象两团鬼火,碧绿幽森的燃烧起来”,“怀抱尸体的女子忽然昂起脸仰望清晨明亮蔚蓝的天空,她明净清澄的眼潭倒映着白云的浮影,父亲回忆女子那时的神情比一具尸体更满足于死亡”。黎紫书拿手的正是对这种阴森恐怖的“鬼气”氛围的营造,对梦魇似的意境的描绘。然而作者的“鬼话连篇”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鬼魅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中一个灵异独特的类别,这种带有史前艺术特征的文化思维与活动是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物,是人类在史前时期想象世界,寻找自我确认的方式。赖亚生神秘的鬼魂世界里说,鬼文化是古代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