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边城冬雪 君心春暖.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边城冬雪 君心春暖.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边城冬雪 君心春暖.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边城冬雪 君心春暖.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边城冬雪 君心春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边城冬雪君心春暖关键词:雪边城邂逅别离摘要:雪是一篇洋溢着浓郁抒情格调的短篇小说。苏联卫国战争背景下两位生活不幸的男女主人公一次短暂的邂逅是作品的主要内容。在细节的艺术刻画中,作者将人物丰富而纯洁的内心世界折射到冬季的日常生活与清寒的自然画面上,借以表达最朴实的思想:对故乡的依恋、对美好生活的执著与憧憬,像一盏希望的灯塔,时时照亮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并激发其生活和战斗的勇气。大炮在轰鸣,缪斯却没有沉默。著名抒情短篇小说雪正是成于炮火纷飞的1943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它出自素有“散文诗人”之称的名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之手。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诗歌、小说、政论等都从属一个主题全民皆兵,保家卫国,打败敌人,争取胜利。雪则与众不同,在硝烟弥漫的战争背景下,作者选择大后方寂寥而美丽的俄罗斯北方边城作为故事场景,女歌唱家和海军中尉邂逅别离作为故事内容,用朴素、清丽的叙述语言将人物丰富而纯洁的内心世界折射到冬季的日常生活与清寒的自然画面上,以展现男女主人公身上动人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抒发痛恨战争,珍惜和平,热爱生活之情。有别于战争文学的通用模式,这个浪漫的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对当时的文坛来说,其深刻的抒情和温润的色调所彰显出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大胆甚至危险的。因为在此前,浪漫主义还遭遇了被谴责的命运。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卫国战争期间,歌唱家塔季亚娜彼得洛夫娜从莫斯科被疏散到一座偏僻的北方小城,带着女儿和保姆暂住在波塔波夫老人家中。不幸的是,一个月后老人去世了。此间,歌唱家收到了同一笔迹写给老人的一些信件,从其中的一封信中得知,写信人正是老人的儿子,一名在黑海舰队服役的海军中尉,在军医院养伤,打算伤愈后在返回部队的途中,利用不到一天的探亲时间,绕道回家,看看日夜思念的老父亲,看看魂牵梦萦的故乡小城。于是,为了迎接这位远道归来的战士,歌唱家开始了精心的准备。中尉回到小城,从火车站站长那儿知道了父亲过世、家中住着他人的消息。悲痛、懊悔、闷闷不乐的他,打算不进家门,只在小屋的四周转转。而歌唱家仿佛知道中尉的心意,在寂静笼罩的暮色中,悄然来到他站立的地方邀他进屋。他随之前行,进入家中,感觉置身梦境:无论是从花园通往凉亭被清理干净的小径,还是家中的摆设,都和他想要看到的一样。后来,当他看到桌上被拆过的信封,明白了一切。歌唱家亲切地接待了海军中尉又送其登上凌晨五点钟的火车,在晨光中他们道别。几天后,歌唱家收到中尉途中写来的信,信中向她表达谢意并讲述了一段刻骨的邂逅恋情,让他怦然心动、难以忘怀的初恋情人不是别人,正是住在自己父亲家中的她。信的结尾处是中尉含蓄而热烈的真情告白,期盼战后重逢相守。读完信的歌唱家则在万分惊讶中一声轻叹,原来,留在中尉记忆深处难以抹去的竟然是一份张冠李戴的美好情意,她不禁低眉而笑,用手捂住了双眼,在窗外一抹不落的淡淡霞光中,故事的帷幕缓缓下落。原作品表现出一种幽美柔和的抒情格调及简练空灵的语言风格。虽是战争年代,却看不见严酷的战斗场面、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和英勇顽强的战斗英雄。就是中尉因战事受伤,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作家也只是在他给父亲的来信中一笔带过。细读小说,读者能够感受其中淡淡忧郁与丝丝温暖交错的氛围,感受两性间微妙的情绪波动,玩味其中所体现的生活美、人性美,便会发现,这正是作者要引起我们心灵颤动,激活我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情愫的用心所在,也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所在。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以抒情、浪漫、思想纯净等风格引人注目。这些风格在雪中也得到完美呈现。小说中有多处描绘雪的画面,如,歌唱家从抱怨来到这偏僻的小城到喜欢上这里的一切,尤其是冬天来了,四周覆盖着白雪;一次夜晚,歌唱家醒来,窗外积雪闪着白光,她忍不住披衣起床,拆开中尉的来信,信中写道,故乡冬日的雪,以及通往老亭子被清理干净的小径等,是他心中的牵挂与温暖;当中尉回家,得知父亲去世,陌生的外人住在家中的时候,灰色的天空低垂,天地间飞起了小雪花;歌唱家读完中尉途中寄给她的信,眼神迷离地望着窗外雪中的花园尤其是“暮色时分,中尉独自走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径上,小径一直通往老亭子,四周白雪覆盖,不远处的山林后面,一轮月亮升起了”的画面动人心魄。雪映月光,斯人独行,多少清寒,多少孤单,多少怀想,又多少感伤。“能够悲伤?能够不活着?/在这迷人的世界。/我们静静走着,/在月亮的清辉里。”这是俄国诗人费特眼中月光下的芸芸众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苏东坡坦然地承受着生命和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缺憾与不测。在不断痛苦、不断妥协、不断接受、不断释怀的历程中,我们一如既往地期盼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恰是这美好的期盼培育着人们在艰难条件下顽强生活的勇气。作家笔下的雪携带着温度,它时而冰冷,时而温暖着男女主人公的心情;作家笔下的雪充满了象征的意味,它是故乡,是父亲的小屋,是严峻的战争,是痛失亲人的孤独,是相见的快乐,是别离的惆怅。在雪的背景下,户外的无垠、寂寥、清寒和室内的小巧、热闹、温暖相映成趣,男女主人公可爱却不失端庄的外表与含蓄又热烈的内心世界相得益彰。一个雪字,让我们欲说还休又欲说难休,欲言又止还欲言难止。远处某个地方战炮在轰鸣着,而我们眼前是一座宁静的北方小城。选择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不是偶然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对俄罗斯小城有着诗意的感受。这些小城里保存着民族生活的许多特征:静谧空荡的小街,散发着白桦树气味的木房子,古老的花园,凉亭,山下结冰的小河中尉,这位前线负伤回来的战士,即使只有不到一天的探亲时间,也要倦鸟归巢,憩息身心后再返前线。他在给父亲的信中非常朴实地坦承了自己的故乡情结,读来令人感同身受:“闭上眼睛,看见我打开篱笆门,走进花园。正是冬季,四周是雪,不过,通往凉亭的小道清扫得很干净。房间里很暖和,钢琴摆在老地方,我们的旧乐谱搁在钢琴上,门铃还响吗”作者对小城的暮色、霞光、清晨、月亮、星星、黎明等自然景色与现象的描写对应着宇宙、社会、人物心灵的状态与变化,如,文中几处提到黎明,它不仅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是新的生活的开始。女歌唱家的生活中有了希望,有了可以期待的幸福,先前暗淡的生活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康巴乌斯托夫斯基以为,风景描写不是给散文添加分量,也不是装饰,应该沉浸在风景中,好像把脸埋在一堆被雨淋湿的树叶中,感觉到它们的无限清凉、它们的芬芳、它们的气息一样。我们在作家的描写中如身临其境,感受着北方小城的冬日景观,感受着小城中的人情温暖。作家非凡的才能还在于,把一些永恒的东西倾注到自己的人物身上时,并未重点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未详细描写这类感情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只是片断地截取,让读者从紧凑而不失生动的描写中按自己的想象构建人物形象,以达到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在中尉归来之前,歌唱家有时端详照片上的他,觉得似曾相识,见到中尉后,更有“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却是旧识友”的感觉,开始,中尉承认有同感,接着又矢口否认。事实上,这种微妙又有些神奇的心灵感应来自他们气质相近且互有好感,要不,何以有“疑似故人来”的感觉呢。分手后,中尉在给歌唱家的信中写道:“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我当然没有忘记。只是我不愿意在家中提起此事。您还记得1927年的克里木吗?秋天,老里瓦奇伊斯基公园,路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位姑娘,那位姑娘就是您。我不会弄错的”如果说前面的描写旨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轻颤,激起我们心湖里的涟漪,这封信则在我们的心湖中掀起了波涛,而歌唱家读完信后的喃喃自语:“我的天哪!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去过克里木,从来没有!”却让这波涛在瞬间因震惊而凝固成冰。情节跌宕起伏着,我们也在心情的起伏中感受男女主人公感性而不失分寸的性格。中尉在一封写给歌唱家的信中说道:“那时候我感到,一个可以使我一生毁灭,或者使我得到无限幸福的女子,从我身旁走过去了。我知道,我会狂热地爱上这个女子的,我更知道,应不惜一切找到您。生活是善待我的,我又见到了您。如果一切事情都顺利结束的话,如果您需要我的生命的话,当然,它就属于您。是的,我看见了桌上那封被开启的信,我明白了一切,我只能在远方对您说声谢谢。”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中尉,执着、深情、理智、感恩。明知道中尉张冠李戴,歌唱家却想到“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值得把实情告诉他,让他失望,或者使我自己失望吗?”看来,善良、多情的歌唱家对中尉也有着相应的感情,这场邂逅也许是他们真正恋曲的开始。人生,必然会有无数的偶然相逢和别离。相逢或许是别离的开始,别离或许是下一次相逢的伏笔。结局或许是皆大欢喜、美满团圆,或许是阴差阳错、失之交臂,或许是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许是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但是海军中尉和歌唱家偶遇,别离后虽然各有各的方向,一个奔赴前线,一个继续为后方军医院工作,但是,他们的相逢不是“偶尔透射在波心的云,转瞬间消灭了踪影”,因为彼此都会记住“这交汇时互放的亮光”。临行前,歌唱家对中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常写信回来,我们现在像亲戚一样,不是吗?”短短的一句话,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中尉虽然只是默然点头同意歌唱家的提议,可还没等到达目的地,在途中就情不自禁地给她写信表明了心意。在寒冷的战时冬季,两个陌生的人给彼此带来了温暖和牵挂,使艰苦的战争充满了温馨,充满了期盼。康巴乌斯托夫斯基以创作富有抒情色彩的短篇小说著称。多以心地纯洁善良的艺术家、音乐家和作家为中心人物,是其创作的特点,在苏联文学中被认为是抒情散文的巨匠。20世纪60年代,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是苏联最受欢迎的作家。1965年,他和米肖洛霍夫(19051984)同时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作家最终和该奖失之交臂,或因作品不像编年史般地反映社会发展的历程,带来时代的丰碑和生活的巨涛,或因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等。但,这位被钉在散文十字架上的人,善于以柔美的心“在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中,用十几年的时间来用这些微粒锻成自己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长诗”献给读者。雪就是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献给我们的一枝“金蔷薇”。走近这枝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金蔷薇”,鼻仍能嗅其清香,心仍能染其芬芳,虽难免感伤惆怅却依然期待。如此水乳交融地把小说的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结合在一起,充分显示了作家卓越的才华。在中国,这篇小说被大学俄语(东方系列)第四册收录为课文(该套教材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俄罗斯普希金语言学院合编,外研社出版)。通过学习该作品,无数的中国学子将领略作家朴素、简练、空灵的语言风格,感受作家人物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不忘善待他人的心、热爱故土的心、憧憬美好生活的心,潜移默化中,阅读者的心也将变得柔润、丰满、坚韧。也许,这正是编者的本意吧。任光宣.俄罗斯文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