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教发展的走势分析及对策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教发展的走势分析及对策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教发展的走势分析及对策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教发展的走势分析及对策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教发展的走势分析及对策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教发展的走势分析及对策摘要: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背景下,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首当其冲的变革领域。本文从经济领域内的资源配置、供求关系、生产管理、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入手,分析、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教走向与改革思路。关键词:市场经济;职业教育;趋势;对策一、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基本特点及由此带来的职教发展新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与特点:在资源分配上,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命令、集中计划为主的配置方式,改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供求关系上,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下以“供给限度”为主要依据,有计划、按比例安排生产的方式,改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并通过市场运作调节供求关系。在生产管理上,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命令”和“指令性调配”的被动生产经营方式,改为企业以独立法人实体的身份进入市场,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路子。在运作方式上,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械、分割的运作方式,改为以灵敏的市场信息为导向,准确、及时地组织生产,从而实现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均衡化。跟随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走向未来的职业教育也将出现若干新的发展趋势:1职教与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最近20多年来我国职教改革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出,建立“教促富、富兴教”的良性循环是振兴经济和职教的有效途径。2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创新意识、国际意识、效益观念、拼搏精神等品质将成为职教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内容。3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和社会职业流动的加快,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将发展为社会化的终身教育,并逐步形成体系。4随着各类职业学校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教育管理民主化、学校个性化将成为职教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5随着信息传播手段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将引起教育手段、教育组织机构的变革。二、职教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改革对策1确定适度的职教发展规模与速度。衡量职教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是否合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用教育经济学的观点透视,职教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制约与支配。一种较为合理的职教发展规模首先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对应、平衡状态。从教育自身来说,职教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规模既有自身的层次比例问题,也有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合理配比问题。就一个地区而言,职教的发展规模应该是这样一个统一体:以适应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以满足或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对各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既能同基础教育及其他教育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又能自我形成自身的合理结构,形成运转灵活、功能齐全、效益最高的机制系统。衡量、考察职教规模的合理性,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看这种规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否吻合以及结合的程度如何。但这种“吻合”和“结合”不是刻板的一一对应,而是职教应主动并适当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要求。因为教育系统是一个时滞系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合格的中职人才,从初中毕业算起起码也得23年,若培养一个合格的高职人才,则需更长的时间。因此,从教育系统的时滞性规律出发,必须进行职教人才需求预测。从预测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来预测人才的数量、质量、层次比例等情况,据此进一步作出远、近期的职教发展规划,确定适度的职教发展规模与速度,避免盲目性。2适当调整职教布局。职教布局是指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职教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组合状态。现实的职教布局是以往不同时期职教资源配置的延续,也是今后职教布局调整优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省仍以县为基本行政单元兴办中等(或以下)职教,这固然有利于调动基层办学的积极性,但实践中越来越清楚地看出单纯在狭小区域内进行职教布局的局限性。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某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容易饱和,很难长期办下去。但是,一个专业只办二三年就停止,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方面都会造成很大浪费。而且,专业教师本来就很难解决,如果再频繁转行就更难解决,并且不利于按照职教规律和特点办事,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另外,以县为单位设学、布局,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区域分割,专业设置重复,小而全等弊端。针对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办法:一是在本县统一设学、布局的基础上,本着跨区协办、优势互补的原则,同邻近的一个或几个县联合办学,同类学校或专业的设施、师资统筹使用或互相调节使用,以形成聚集性优势,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互有余缺而又各有优势的学校或专业,实行跨县招生,以发挥某些“拳头”专业的长效作用。二是以地、市为中心,采取区域性覆盖的形式统筹发展中职教育,将各县市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分工,联合协作办学,跨县招生,学生毕业后回本县市安置,这样可以较好地解决本县“小规模与大需求”、“长专业与短需求”的矛盾,拓宽专业设置和生源渠道,提高办学效益。三是以地区的行业分布特点作为基础进行统筹安排。如东部的上海,从产业结构分析,目前及今后几年内主要行业是机电、仪表电子、信息通讯、商业、金融、外贸、建筑、旅游等,上海职教的结构布局就必须覆盖这些基本的、主要的行业;而以传统农业为基本生产方式的广大西部地区,则要将发展职教的目光投放在农业、畜牧业等相关专业上。3培育职教市场。职教供需的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指办学机构同用人单位所构成的供需双方有着直接的横向联系。从法律的角度看,它们双方是平等的。职教市场作为价值规律起作用的一种运行形式,要求职教内部结构的调整、层次规格的确立、学校专业的设置、课程安排的变化等,均受市场供求关系的支配,以此达到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通过职教市场,能直接反映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检验职业学校是否真正办出了特色和水平。(1)建立“人才交流中心”,使正常的市场活动中留有国家宏观控制的成份。“人才交流中心”主要应具备的职能是:根据经济、社会综合信息,分析社会对人才就业增长的需求“劳动力结算”,同时根据教育能够提供的容量进行“教育结算”,据此科学地进行人才规划;从总体上研究各市场的“营销”策略,指导教育部门安排人才的培养策略,汇总一定时间内的人才流动情况,并与有关因素一起进行相关分析,作出评估,提出引导人才流向的对策。(2)加速人才培养,建立起“买方型”市场,形成新的供求格局。(3)改革工资制度,使工资成为吸引人才、促进人才流动的一大物质手段。工资改革第一步要合理地调整工资结构,理顺专门人才复杂劳动所得与简单劳动所得之间的关系。第二步要逐步建立起依靠市场自行调节工资的机制。4完善职教层次结构。职教的层次结构是指初、中、高三级职教之间的纵向结构比,它是职教结构和整个教育层次构成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层次结构与大底面、低重心、多层次的“宝塔形”大教育结构相协调,应该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其中每个层次的规模都应在纵向和横向上合理配比。用“橄榄形”职教结构衡量我国现有职教的层次结构,中职教育虽为大头,但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规模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地区的高职教育刚刚起步或正在起步,与中职教育还不成比例,更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从发展的趋势看,职教层次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应遵循系统平衡和供求平衡的原则进行。从供求方面来说,规划各级各类职教的规模与速度,必须就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教的巨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人民群众对职教的巨大需求与庞大人口教育群的制约、职教对经济的巨大需求与有限的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宏观教育总量的供需平衡。从系统平衡来说,职教的层次构成必须放在整个教育层次构成的总体中进行。其中,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是调整职教层次结构的重要依据。为教给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直接从业的本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别、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职教的层次应以中等职教为主,适当向高等层次延伸。即在规模上,以发展中职为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适当发展高职教育。5优化职教专业结构。职教专业结构是否合理最终要看它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是否适应和吻合,从而对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向,职教专业设置必须走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路子,这是现代经济的一个特点。所谓区域化,就是在专业设置上作区域间的分工,力求办出区域特色。这是职教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职教办学模式单一,趋同化现象十分普遍,这是旧教育体制对地方和广大办学单位统得过死的必然结果。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多梯度发展差距的继续拉大,与经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职教,要么选择与区域经济多梯度发展相适应的多种办学模式,力求办出区域特色;要么固守在原有僵化的办学模式中萎缩甚至消亡。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无情法则。现代经济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集约化,即专业分工细,生产高度集中,它是发展现代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之一。它对生产者、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校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改善专业的办学条件,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专业设置集约化要求专业设置相对集中,所设置的专业有自我拓宽、自我提高的能力,能培养系列化、多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能较好地满足现代集约化经济对职教的要求。专业设置规模化就是要求设置的专业形成适度的规模。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适度的生产和经营规模是取得最佳效益的前提。专业设置的道理也是如此,也要讲适度规模。在等量的教育投入下,规模过小,班级过少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而规模过大,班级过多、失度,也会带来许多问题,最终导致人才培养水平的下降,毕业生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这同样也是教育投入的浪费。所以说专业规模过小、过大都不好,而以适度为好。至于说适度,这要视不同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而言,不能一概而论。为了优化专业结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各地建立调研组,调查研究本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本地现设专业(工种)的状况,构思专业设置的具体方案;制定专业设置的规章,包括专业设置的原则、标准和有关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建立专业设置的领导机构,加强对专业设置的领导、检查和评估。6加强职教宏观调控。建立对职教的宏观管理机制,是指为了实现职教的总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式,科学地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各种要素,把它们连接起来,构成某种管理机制,使之朝着管理的总目标高速地运转。实践证明,只在微观上进行事无巨细的行政命令和执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往往导致学校只听命于上级“计划”而无需顾及“产品结构”合理与否,势必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脱节、错位,造成高才低用、学非所用等人才浪费现象;只着眼于局部而忽视整体,往往加快了一种教育的发展速度而减慢了另一种教育的发展速度,强化了教育的一个局部而又弱化了教育的另一个局部,顾此失彼,导致整个教育结构的失衡。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本着教育结构整体优化的原则和增强地方及学校办学活力的需要,加强对职教和整个教育的宏观调控。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多方办学、综合管理。地、县两级成立教育委员会或职教综合管理机构,将分散在教育局、劳动局、成人教育局、职工教育办公室中的职教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各类职教,其主要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预测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和实施远期和近期的职教发展规划,总体安排设点布局,协调教育与经济、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组织督导评估。在管理手段上,应集中在宏观层次。主要依靠和利用立法和拨款手段,因时因地制宜地辅之以有限的行政手段,以保证职教发展的方向,调控职教发展的总体规模、速度、重点和布局,制定职业标准,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对职校的管理应在办学者遵纪守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证一定办学条件等原则下彻底开放,允许校长成为教育产业的法人,拥有确定教育价格的自主权,允许办得好的学校兼并其他学校,允许办“连锁店”式的学校,允许发给教师高薪高酬。在调控的空间上,应主要着眼于优化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