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论文-试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摘要要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就要深刻领悟江泽民文选的重要论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考察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概括。这应包括:时代观、市场经济观、民主观、公平观和权力观。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市场经济观,民主观,公平观,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威,除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外,还必须从世界观与方法论高度,自觉把握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市场经济观、民主观、公平观和权力观。一、时代观在时代问题上,有些论者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与“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提出所谓“告别革命”的口号,出现了一股否定中国革命价值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代精神变化与否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根据。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当代性,是否具有跨越时空的生命力,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如何提出和解决时代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考察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贫困化和异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换言之,消除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贫困化和异化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价值观产生的前提。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不同。资本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包括具有永恒意义的市场崇拜、金钱崇拜、私有产权崇拜、法权崇拜、抽象个性崇拜等“五大崇拜”。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则包括劳动优先、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公有产权、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七大观念”。马克思主义据以判断时代性质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价值观念尚未发生根本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加深了全世界贫富矛盾、民族矛盾及和平与发展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解决它所造成的贫困化和异化问题,只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权,通过革命和建设的途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超越资本主义,彻底解决现时代贫困化和异化问题。就改革也是革命而言,这不仅是劳动人民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和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主要的动员方式,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那种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历史的发展,在一些方面的确超出了马克思当初的想象。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时代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革命东移俄国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冲击和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适应时代发展,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于国情千差万别的国家,因而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没有统一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国情和世界历史经验所做的理性选择。二、市场经济观在市场经济问题上,有些学者宣扬西方经济学的“人性自私论”、“私有制永恒论”、“市场原教旨主义”,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当前中国出现的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与市场经济有关。笔者认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可以自觉结合。邓小平曾经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命题,深刻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内涵。邓小平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既是对市场经济主体的生存环境、生存发展需要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又是对市场经济主体生存发展的各种要素的选择及其重构。从价值观重构的角度审视市场经济,如果说古典市场经济以物为本,那么现代市场经济则以人为本,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相互融通的。在制度预设方面,现代市场经济与古典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的古典市场经济属于自发的市场经济,它有三大制度预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多党制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属于规范的市场经济,它同样有三大制度预设,即社会主义公有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导向。但是,在价值追求、价值原则、价值目标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既与古典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又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融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从而形成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的价值原则,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劳动人民成为贫困而畸形发展的人;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追求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而形成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促进社会共同富裕,劳动人民成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从价值观形成的角度考察市场经济,如果说古典市场经济是一种非道德的、无序的市场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一种伦理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之所以是伦理经济,是因为它孕育和催生公平、平等、自由、互利、诚信等道德观念,为市场公平交易提供伦理规范;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之所以又是法制经济,是因为它需要国家调控和交换契约等法律规范,为市场公平竞争提供环境支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才能规范市场经济的伦理法制秩序,消除人的物化和异化现象,逐步解决国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民主观在民主问题上,有些学者宣扬西方政治学家的错误观点,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缺乏民主政治因素,未来政治发展应当走西方式议会制、多党制和“三权分立”之路。另一些人则以西方学者的民主观念为蓝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不是民主国家,是因为它不允许自由办报、不允许登记立党、不允许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等。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渐进过程,忽视了这一点,搞民主浪漫主义和民主激进论,不仅不会给人民带来福音,而且会给人民带来灾祸。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在当代中国绝对不能简单移植西方选举文化,只能有选择地学习西方民主,加大选民公正投票份量,保持国家公共权力部门之间互相制衡和互相监督,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中外历史教训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域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国家权力运行原则,坚持不懈地以发展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渐进式的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理性选择。四、公平观在公平问题上,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向富人开枪会导致很严重的社会后果”,另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如果改革造成了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上述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前一种观点强调:保护巨富阶层的既得利益天经地义,否则将会引起“百万富翁”恐慌心理和资本向国外转移的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因此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且只能提倡机会公平,不能奢望事实公平,那种期望过程和结果公平的想法,是平均主义的幻想。而后一种观点则依据邓小平理论强调,中国政府市场化改革的高明之处在于,既革除平均主义弊端,又坚持事实公平原则,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杠杆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防止阶级冲突和政治动乱。显然,前一种观点受新保守主义思想影响,新保守主义公平观与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完全不同。当代英国新保守主义者罗杰斯克拉顿把私有财产与正义相提并论,同时强调“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冲突的严重性”,认为人的天赋才能即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不同,拥有私有财产的份额也应当不同,因而人们只有提倡“机会均等”口号以实现“自然正义”的做法才是“公正的”;而任何追求财富分配结果平等以实现“社会正义”的尝试都是“不公正的”,因为“不经另一个人同意就征用他的财产”,“这种分配无异于劫富济贫”,意味着“社会正义的实现直接侵害了自然正义”。江泽民深刻指出:“收入差距过大会破坏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要把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究竟是坚持机会公平还是事实公平呢?这直接影响发展过程的价值选择:一种是致力于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消除几千万贫困人口;另一种是致力于增加社会“稳压器”力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机会公平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价值前提,事实公平则是消除贫困人口的价值目标。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公平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从具体利益分配层面看,公平意味着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有条件地承认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机会公平是一种抽象原则意义上的形式公平,并不涉及具体利益分配合理与否,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结果过程意义上的实质公平,涉及具体利益分配是否合理问题。第二,从制度架构层面看,公平意味着强调公正优先,追求事实公平。第三,从历史观层面看,公平意味着历史由人民创造、由人民评说,或者说,公平构成历史发展的基础和价值指向,这是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正义信念的根据。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所谓生存哲学的错误认识,认为社会生活千差万别,历史发展毫无规律可循;人们的行为主要取决于人的生理需要,受人的生物因素制约,没有是非、善恶、荣辱标准,完全遵循生物界的优胜劣汰法则,因而要努力找回那种类似“狼吃人”的不屈不挠的生存本性。这种抽象人性论观点是错误的,与唯物史观相距甚远。其实,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物属性受社会属性制约,因而人的生物本能的满足决不是历史的、科学的、合乎人的社会本性的发展。马克思就曾经指出:“人的本性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11五、权力观领导干部掌握的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和党的信任,掌权者的权力大小取决于党的信任程度和个人能力水平等状况。从根本上讲,领导干部掌握的权力,实际上是一种与委托人相分离的国家权力,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的公共权力;领导者职权的大小,取决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发挥自身职能的实际需要程度。江泽民指出:“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发展、富强、安全服务,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绝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B12“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B13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伦理德性缺失,加之监督机制薄弱,导致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有的甚至发展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造假骗官、甚至杀人谋官”。B14这种情况反映了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忘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头脑里无“公仆”意识,反而以“主人”自居。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破除“官本位”意识,“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坚决抵制各种权力腐败行为”,B15必须深刻认识腐败及其与公共权力异化之间的必然联系。首先,要理性地认识腐败的实质。“从狭义上说,所谓腐败是指这样一种行为,它是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共利益以谋取私人利益,使公共权力异化的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作为或不作为。”B16其次,要深刻地认识公共权力异化的根源及其消灭的前提。公共权力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进社会福利、保障公民个人权益不受侵犯的权力,但是,如果人们处于自然形成的分工状态,掌权者的特殊利益和公民的公共利益之间发生分裂,就会导致公共权力异化。一旦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人们自愿选择社会分工创造了物质条件,公共权力就不再成为掌权者谋取特殊利益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只要人们还处于自然形成的社会中,就是说,只要特殊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B17而“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则是消灭权力异化的“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B18。综上所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和中国化,必须正确理解和坚持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五大特征:牢固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时代观;从价值观重构和形成角度审视市场经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之间相互融通的关系;坚持不懈地以发展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积极稳妥地推进渐进式的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