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doc.doc_第1页
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doc.doc_第2页
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doc.doc_第3页
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doc.doc_第4页
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doc.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江苏省江都市武坚中心小学张文虎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这就好比作战前的敌情分析,敌情不明是不可能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的教师也知道审题的重要性,但在教学时,却不能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选用与之相匹配的审题手段,不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致使学生在不知题中说的是什么的情况下,胡乱地将题中某两个数用一个运算符号连接起来。至于求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全然不顾。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由于经常错而畏惧解答实际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本文拟举一些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供同行们教学时参考。一、重视读题,促使学生融入题境一个演员在台上表演时,如果不能深入剧情,是不可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也不可能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同样,如果想要解决问题的人,只是就题读题,置身于题目陈述的事情之外,是不可能正确解决问题的。如果在审题时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当做是当事人,理解题意的效果肯定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读题、理解题意、融入题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对话式现行教材呈现内容的形式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图文式。例如像三年级上册第47页的第7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苏教版(以下都是这一版本)题目如右图】,不少学生将算式列成“186”就算是解答“两人一共割草多少千克”的问题了。造成这样的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读题时没能融入到题境中去,没能准确地理解题意所致。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指派男女生各一人用对话的形式将题意表述一遍,这样使学生有这件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或就是他们自己做的感觉,理解题意自然深刻。2、复述式复述是语文课常见的形式,之所以常用,是因为它能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大概2意思。有经验的教师将它移植到数学课上,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教学时,例题或习题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学生读后(可根据年级的高低和题意的复杂程度确定给学生的时间),关闭多媒体,让学生复述题意,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去仔细地理解题意。复述时不要求学生把题中的每一个数都能说准确,只要将题中意思说清楚就行了。3、转换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读了好几遍,还是找不到解题方法。这往往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学生不能将生疏的问题转换成自己熟知的问题去解决。如三年级上册第40页第6题(下图):“从熊猫馆到老虎馆走哪条路最近”,如果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去回答,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一旦让学生写出解题过程,部分学生就会傻了眼,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如果教师帮学生将这一问题转化成“这三条路中哪条路走的米数最少”,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是从三条路的长短进行比较;二是要求出每条路的总米数。如此的转换使原本含糊不清的(应该说是学生难以理解)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学生解答时就毫不费力。再如像:“小红从家到学校,平均每分钟走60米,9分钟可以到达。小红从家到学校有多少米”。像这种略有“拐弯”的题目,教材中随处可见。学生起初理解题意时并没有想到小红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与小红行的9分钟有联系,这时的教师可以追问:小红从家到学校行了几分钟?求“小红从家到学校有多少米”,换句话可以怎么说?从而实现问题的转换,学生的解答就不成问题了。二、仔细看图,找出题中隐蔽条件现行教材中的图文表述题,有时不将所需要的条件都用文字陈述出来的,而是将部分条件暗含在图中,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后才能得到。如四年级上册第66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题如下左图),图中摞成168厘米高的书的本数是要求学生数的。3又如三年级下册第51页(题如上右图),题中骑车去森林动物园的时间是要学生根据两个钟面的时刻去算的。再如四年级下册第91页上面的例题(题如右图),通过看图,使学生清楚图中没有用文字表述的以下几个条件:小明家、学校与小芳家在一条直线上;小明家、小芳家在学校的两侧;小明、小芳两家的距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就是两人4分钟共走多少米(这在前面的文中已谈过,属于“转换式”方法)。只有当学生清楚以上几点后,才能正确解题。三、借助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关系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匮乏,分析、解决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要教给学生根据题意画图的本领,引导学生借助图来理解题意,理顺题中的数量关系。(现行教材已将画图列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之一,这足以看出画图的重要性)。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学校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12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比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少2人,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兴趣小组和书法兴趣小组总数的3倍。蹈兴趣小组有多少人”时,引导学生画出以下线段图:学生用这样形象直观的线段图表示出来,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很清楚了?12美术222舞蹈2?书法美术与书法组人数和4舞蹈组的人数比美术组人数的8倍少3个2。四、作好铺垫,减缓学生思维坡度四年级学生在解答上册第14页第9题习题(题如下)时,常常感到头疼,正确率始终不高,即使将学生说“懂”后,过一段时间,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解答。是什么原因呢?通过了解方知:学生对“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中的“速度”不能理解。课改前的教科书在涉及到行程问题时,有这方面的关系式,教者在教学时当然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含义,而新的教科书中不这样编排了,“速度”一词是突然“冒出来”的。上学年笔者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速度”一词的含义,然后再让学生分析题意,解答问题,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五、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不少的学生在遇到稍难的问题时,不是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而是一股脑在嚷嚷:怎么做呀?不会做!如:“王大伯今年收获了2.4吨苹果,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其余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如果分等级出售,一级苹果每千克为2.4元,二级苹果每千克为1.6元;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每千克为1.8元。请你用计算机算一算,怎样出售比较合适”(五年级上册第125页第28题)。像这种比较类的题目,学生平时接触得比较少,而又是现实生活经常遇见的,是一种测试学生的能力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几个问题:“怎样出售比较合适”是什么意思?要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得到?现在有几种出售方法?分别是怎么卖的?我们可以先把达到一级质量标准看成是多少进行计算?两种卖法可以各得多少钱?然后怎么办(比较两种卖法卖得钱数)?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把这样思考问题的方法渗透给学生,在一题解决之后,补充一些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如:“某公园的门票每人15元,公园规定50人可享受团体八折优惠。怎样购买门票划算?”长期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将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将会使学生终身收益。5六、利用对比,消除学生解题定势一次,笔者在五年级学生的练习中,出了一道“一块梯形麦地,上底与下底的和是90米,高40米。求这块麦地的面积”的练习题。按常理说,这道题的难度比平时求梯形面积的题目简单得多,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许多学生不会做。练习后与学生交谈才知:学生习惯于已知上底、下底和高求面积,上、下底没有具体数目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事后笔者才深深地认识到:当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的之后,也会形成了思维定势。在教学一部分知识结束后,要有意编排一些扰乱学生思维定势程序的题目,促使学生解题前必须深刻理解题意。如:笔者在学生学完行程问题的内容后,出以下几小题让学生练习比较: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A车每小时行60千米,B车每小时行85千米,5小时相遇。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多少千米?A、B两车同时从某地相背开出,A车每小时行60千米,B车每小时行85千米,5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A、B两车同时从某地向同一方向开出,A车每小时行60千米,B车每小时行85千米,5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练习跑步,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7米。20秒钟后两人相距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