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论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论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论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论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认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认识的基础:实践 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运动规律 认识的结果:真理与谬误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点十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十五 认识的本质 考点十六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考点十七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考点十八 真理的检验标准 考点十九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考点二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考点十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5.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46.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47.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5.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实践和认识是一个系统,实践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 构成这一系统的结构要素有 实践主体 、 实践客体和 实践中介 。 45.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45.1 主体 是指具备实践和认识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在实践过程中其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 认识主体 既包括人们的主观意识,又包括人们的肉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具有 自然性 、 社会性 、 意识性 和 实践性 多重属性。 45.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客体 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 客体既包括物质的对象,也包括精神的对象。 客体不等于客观。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也不等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45.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实践的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 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中介的形式 :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的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中介的作用是指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工具 系统。 45.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45.2 主体和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一方面, 主体受制于客体 ,客体制约着主体的活动范围、方式等等,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内容和性质; 另一方面, 主体又能动地改造客体 ,使客体向主体转化,使之满足人们的目的和要求。只有立足于实践,才能全面把握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45.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 ,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主体和客体之间才具有认识关系 ,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认识关系从属于实践关系。 旧唯物主义则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46.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 实践手段为中介 完成 -检验 -评价 -修正 46.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46.1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确立实践目的的过程,实际上 是人在实际改造客体之前在思维中,对客体进行改造,在观念 中预先规定获得的结果,并形成关于理想客体的观念模型的过程。 46.2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 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 。目的本 身是观念性的东西,实践的过程,就是主观性目的通过手段而实 现自身的过程。 46.3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 ,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 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实践与 认识 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理论:促进 错误理论:阻碍 47 47.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7.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流” 。 47.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解决新问题提供了 必要的经验材料 , 使发展新的科学知识成为可能。 社会实践为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日益完备的 认识工具 和技术手段 ,推动认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社会实践为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和技术手段, 推动认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 47.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7.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三,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经过实践的检验, 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不完全的认识得到补 充,正确的认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47.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7.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和目的。 47.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7.2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认识能动地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也需要正确认识的指导。 科学的理论以抽象概括的方式反映客体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些趋势,进而端正实践的方向,指导实践的进程。 错误的、反动的理论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到阻碍作用,影响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遭受挫折和失败。 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2008年 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8年 【 答案 】 D 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 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 这位企业家回答说: “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6年 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 。意思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06年 【 答案 】 D 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 。意思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05年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05年 【 答案 】 C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02年理(不定项)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 “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 、 “ 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 ” 、 “ 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 。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2002年理(不定项) 【 答案 】 ACD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 “ 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 、 “ 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 ” 、 “ 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 。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考点十五 认识的本质 48.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49.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 不同回答 5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旧唯物主义 消极直观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 能动革命反映论 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缺乏实践的观点 缺乏 缺乏实践的观点 缺乏辩证法 认识的本质 48.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根本对立。 48.1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坚持的认识路线 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 在认识问题上坚持 “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 的认识路线 。 反映论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一切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都坚持反映论 。 48.2 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坚持的认识路线 先验论坚持 “ 从感觉和思想到物 ” 的认识路线, 认为人的认识可以先于实践产生。先验论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主观精神或 “ 客观精神 ” 的产物,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所有唯心主义者在认识本质问题上都坚持先验论 。 认识本质 旧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共同点 反映论 反映论 不同点 消极直观反映论 能动革命反映论 49.1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缺陷: 第一,缺乏实践的观点; 第二,缺乏辩证法的观点。 49.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深刻正确的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在此基础上才产生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将认识看作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论,指出 人对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5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50.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50.2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 5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反映具有摹写性 ,即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反映的摹写性体现了反映的客观性, 是认识本质问题上的唯物论问题。 5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反映具有创造性 。 在摹写的基础上,还要对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 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能动的反映,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 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 在,而且可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反映 现实的事物,而且可以塑造非现实的事物。 反映的创造性,体现了认识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问 题。 2006年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6年 【 答案 】 A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0年理(不定项)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2000年理(不定项) 【 答案 】 BD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997年文(不定项)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 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1997年文(不定项) 【 答案 】 ABCD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 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考点十六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51.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关系 52.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53.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5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 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 55.获得正确认识的关键: 主观和客观、认 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运动 规 律 第一次飞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多次反复、无限发展 认识运动基本原则: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51.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人们运用 感官 对事物的 外部联系 和 表面特征 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认识的起点 , 认识的初级阶段 。 直接性 和 形象性 人们运用 抽象思维 能力对事物的 内部联系 和 本质规律 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认识的高级阶段 。 间接性 和 抽象性 51.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有机统一 。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产生两种 错误倾向: 一种是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的 唯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