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_第1页
基于ansys的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_第2页
基于ansys的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_第3页
基于ansys的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_第4页
基于ansys的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25 日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 连杆机构的有限元 分析 学号: 8 姓名: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系主任: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1、总结连杆 机构设计方法研究和连杆机构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采用有限元方法来进行开展研究。 2、阐述学习理论基础,即 瞬态动力学分析 ,简要论述瞬态参数 ,识别原理。 3、简要论述有限元方法和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求解过程,建立连杆机构中的曲柄滑块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合理的确定曲柄长度及转速、连杆长度和转速,偏距,选定和创建单元类型,指点单元属性,创建铰链单元,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瞬态分析类型对其进行瞬态分析,与图解法进行比较,验证有限元瞬态求解功能。 4、联系工程实际,对 受力连杆进行结构静力学学习。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1、 ANSYS 的线性静力分析 2 、 构建几何模型 3、 在三维铰链单元 COMBIN7 的创建 4、 单元类型选择和网络划分 5、 ANSYS 瞬态动力学分析和静力学分析 三、进度安排 序号 各阶段完成的内容 完成时间 1 查阅资料 2014 年 2 月下旬 2 开题报告 2014 年 3 月上旬 3 设计 2014 年 3月中旬 4 分析、验证 2014 年 3 月下旬 5 写出初稿 2014 年 4月上、中旬 6 写出正式稿 2014 年 5月上中旬 7 答辩 2014 年 5 月下旬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高耀东,刘学杰 .ANSYS 机械工程应用精华 50例(第三版)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孙波 .毕业设计宝典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3温正,张文电 .ANSYS14.0 有限元分析权威指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4欧阳周,汪振华,刘道德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说明书写作指南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5华大年,华志宏 .连杆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6胡仁喜,康士廷 .机械与结构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7李红云,赵社戌,孙雁 .ANSYS10.0 基础及工程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唐家玮,马喜川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综合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9潘存云,唐进元 .机械原理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1. 10李皓月 , 周田朋 , 刘相新 .ANSYS 工程计算应用教程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目录 摘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2 第一章 分析方法和研究对象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有限单元法的概述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1 有限单元法的历史 . 4 1.1.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概念 . 4 1.2 ANSYS 软件简介 . 4 1.2.1 ANSYS 主要应用领域 . 4 1.2.2 ANSYS 操作界面 . 5 1.2.3 ANSYS 的主要功能 . 6 1.2.4 ANSYS 主要特点 . 7 1.3 曲柄滑块机构简介 . 7 1.3.1 曲柄滑块定义 . 8 1.3.2 曲柄滑块机构特性应用以及分类 . 8 第二章 曲柄滑块机构的求解 . 10 2.1 曲柄滑块机构的问题描述 . 10 2.2 曲柄滑块机构问题的图解法 . 10 2.2.1 图解法准备工作 . 11 2.2.2 图解法操作步骤 . 11 第三章 有限元瞬态动力学概述 . 14 3.1 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定义 . 14 3.2 瞬态动力学问题求解方法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2.1 完全法 . 14 3.2.2 模态分析法 . 14 3.2.2 缩减法 . 15 3.1 有限元结构静力学分析基本概念 . 15 3.1 有限元结构静力学分析步骤 . 16 第四章 曲柄滑块的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分析 . 17 4.1 曲柄滑块机构瞬态简要概述 . 17 4.2 曲柄滑块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分析步骤 . 18 4.2.1 定义工作名和参量 . 18 4.2.2 创建单元类型和 属性 . 18 4.2.3 建立模型 . 20 4.2.4进入求解器设置 . 22 4.2.5 定义约束 . 23 4.2.6 求解 . 24 4.2.7 后处理 . 24 4.2.8 查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25 第五章 连杆的结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 27 5.1 连杆机构静力学分析步骤 . 27 5.1.1 前处理 . 27 5.1.2 施加约束和载荷并求解 . 33 5.1.3 后处理 . 33 总结与展望 . 36 参考文献 . 37 致谢 . 38 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摘要 : 基于 ansys 的有限元分析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目前广泛的用于船舶,汽车,航天航空,土木工程,机械制 造及其科学研究领域。这款软件从最初的只能在大型机上使用、仅仅提供热分析的和线性结构分析功能的批处理程序,发展成一个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可在大多数计算机及操作系统中运行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连杆机构是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机构,其中曲柄滑块机构是连杆机构的一种,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在柴油机上的应用。随着工程科技的发展,对其精度也有很搞得要求。 本课题是基于 ansys 软件对曲柄滑块机构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与传统的计算相比,借助于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方法能更加快并且精确地得到结果 ,设置正确的参数,创建合理的单元类型,设置合理的求解过程,能够准确的得出分析模型的正确求解值,对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在分析过程中也会存在结果误差, ansys 分析值与理论值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对曲柄滑块机构进行分析时输入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的相关参数等对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有限元法; 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link mechanism Abstract: Ansys (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a powerful general-purpos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Currently, it is widely used in shipbuilding, automotive, aerospace, civil engineer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itially, it can only be using on the mainframe and provides thermal analysis and linear structural analysis capability, but now,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financial structure, fluid, electric field, magnetic field, sound field analysis in one can run on most computer and operating system in the large-scal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is a common mechanism, the slider crank mechanism is an extension of link mechanism,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in a diesel eng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accuracy is also very make requirements. Topic is on the slider crank mechanism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ANSYS software,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can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obtain results, set the correct parameters, create the appropriate element type, set the solving process is reasonable, can accurately obtain the correct solution analysis model,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has a great help. Of course, the error will exist in the analysis process, ansys analysis is due to a difference can be input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lastic modulus of crank slide mechanism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the Poissons ratio of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have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Keywords: link mechanism; Slider crank mechanism; Transient dynamic analysis 第一章 分析方法和研究对象 1 1 有限单元法概述 有限单元法( Finite Element Analysis)的基本理念是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它将求解域看成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个单元假 定一个合适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比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 1.1.1 有限单元法的历史 有限单元法早在 40 年代初期就已有人提出,但当时由于没有计算工具而搁置,一直到 50 年代中期,高速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为有限单元法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才使有限单元法得以迅速发展。 有限单元法在西方起源于飞机和导弹的结构设计,发表这方面 文章最早而且最有影响的是西德的 J.H.Argyris 教授,于 1954 1955 年间,他在 Aircraft engineering上发表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能量原理与结构分析,此书成为有限单元法的理论基础。美国的 M.T.Turner, L.J.Topp和 R.W.Clough,H.C.Martin 等人于 1956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复杂结构的刚度和挠度分析一文,此文提出了计算复杂结构刚度影响系数的方法,说明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美国教授 R.W.Clough 于 1960 年在一篇介绍平面 应力分析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有限单元法的名字。 1965 年英国的 Zienliewice 教授及其合作者解决了将有限元应用于所有场的问题,使有限单元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 泛。 有限单元法的优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优点是应用范围广。发展至今,不仅能解决静态的、平面的、最简单的杆系结构,而且还可以解决空间问题、板壳问题、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动力学问题、弹塑性问题和粘弹性问题、疲劳和脆性断裂问题以及结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 而且不论物体的结构形式和边界条件如何复杂,也不论材料的性质和外载荷的情况如何,原则上都能应用 。 1.1.2 有限单元法的 基本概念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力学模型上将一个原来连续的物体离散成为有限个具有一定大小的的单元,这些单元仅在有限个节点上相连接,并在节点上引进等效力以代替实际作用于单元上的外力。对于每个单元,根据分块近似的思想,选择一种简单的函数来表示单元内位移的分布规律,并按弹性理论中的能量原理(或用变分原理)建立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最后,把所有的单元的这种关系式集合起来,就得到一组以节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解这些方程组就可以求出物体上有限个离散节点上的位移。 结构离散(有限元建模)的 内容有网格划分,把结构按一定规则分割成有限单元和边界条件处理。其中要求离散结构必须与原始结构保形 单元的几何特性,一个单元内的物理特性必须相同 单元的物理特性。 单元与节点中单元(即原始结构)离散后满足一定几何特性的最小结构域。节点即单元与单元间的连接点。节点力即单元与单元间通过节点的相互作用力。节点载荷即作用于节点上的外载。 选择位移函数的一般原则:位移函数在单元节点的值应等于节点位移,即单元内部是连续的;所选位移函数必须保证有限元的解收敛于真实解。要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微积分运算,位移函数一般 采用多项式形式,在单元内选取适当阶次的多项式可得到与真实解接近的近似解。 1 2 ANSYS12.0 版本软件简介 ANSYS 软件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及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公司之一的美国 ANSYS 开发,它能与多数 CAD 软件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是现代产品设计中应用的高级 CAE 工具之一。 1.2.1 ANSYS 的主要应用领域 ANSYS 有限元软件包是一个多用途的有限元法计算机设计程序,可以用来求解结构,流体,电磁场及碰撞等问题 。因此它可应用于以下工业领域:航天航空、汽车工业、生物医学、桥梁、建筑、电子产品、重型机械、微机电系统、运动器械等。 1.2.2 ANSYS 操作界面 图 1-1 ANSYS12.0 操作界面 与操作界面同时打开的还有图 1-2 所示的“ ANSYS12.0 Output Window”窗口 图 1-2“选定 ANSYS12.0 Output Window”窗口 ANSYS 操作界面如图 1-1所示,本人所选择的是 ANSYS12.0 的版本,因为本人所需要分析的课题中涉及到三维铰链单元的运用,而 ANSYS12.0 版本 中正好有三维铰链单元 COMBIN7 的命令。 1.2.3 ANSYS 的主要功能 ( 1)结构静力分析 结构静力分析用于载荷不随时间变化的场合,是机械专业应用最多的一种分析类型。 ANSYS 的静力分析不仅可以进行线性分析,还支持非线性分析,例如接触、塑性变形、蠕变、大变形、大应变问题的分析。 ( 2)结构动力学分析 动力学分析包括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模态分析,用于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谐响应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对正弦载荷的响应。瞬态动力学分析,用于计算结构对随时间任意规律变化的载荷的响 应,而且可 以包含非线性特性。 动力学分析包括质量和阻尼效应。 ( 3)结构非线性分析 ANSYS 程序可求解静态和瞬态非线性问题,包括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单元非线性三种。结构非线性导致结构或部件的响应随外载荷不成比例变化。 ( 4)热分析 热分析通过模拟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以确定物体中的温度分布。可以进行稳态和瞬态热分析,可以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分析,可以模拟材料的凝固和溶解过程。 ( 5)电磁场分析 ANSYS 可以用来分析电磁场的多方面问题,如电感、电容、磁通量密度、涡流、电场分布、磁力线、力、运 动效应、电路和能量损失等。分析的磁场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可以是静态的、瞬态的或谐波的,可以是低频的或高频的。还可以解决静电学、电流传导、电路耦合等电磁场相关问题。 ( 6)电磁场分析 ANSYS 流体单元能进行流体动力学分析,分析类型可以为瞬态或稳态。分析结果可以是每个节点的压力和通过每个单元的流率。并且可以利用后处理功能产生压力、流率和温度分布的图形显示。另外,还可以使用三维表面效应单元和热流管单元模拟结构的流体绕流并包括对流换热效应。 1.2.4 ANSYS的特点 ( 1) 不但可以进行对结构、热、流体、 电磁场等物理现象的单独研究,还可以进行这些物理现象的相互影响研究。 ( 2) 集合前后处理、求解及多场分析等功能于一体。 ( 3) 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分析功能。 ( 4) 良好的用户界面,且在所有硬件平台上具有同一界面,使用方便。 ( 5) 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应用宏、参数设计语言、用户可编程特性、用户自定义语言、外部命令等功能,可以开发出适合用户自己特点的应用程序,对 ANSYS 功能进行扩展。 ( 6) 提供多种自动网格划分工具,可以进行智能网格划分。 ( 7) 提供了常用 CAD 软件的数据接口,可精确地将在 CAD 系统下创建的模型传入到 ANSYS 中,并对其进行操作。 ( 8) 在 有限元分析烦人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这是 ANSYS 独一无二的功能。 1 3 研究对象之曲柄滑块机构简介 在机械传动系统中,曲柄滑块机构是一种常用的机构,它将曲柄的转动转化为滑块在直线上的往复运动,是压气机、冲床、活塞式水泵等机械的主机构。比如 活塞式发动机以滑块为主动件,把往复移动转换为不整周或整周的回转运动;压缩机、冲床以曲柄为主动件,把整周转动转换为往复移动。 1.3.1 曲柄滑块机构定义 曲柄滑块机构是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由若干刚性构件用低副(回转副、移动副)联接而成的一种机构。是 由曲柄(或者曲轴、偏心轮)、连杆、滑块通过移动副和转动副组成的机构。 1.3 2 曲柄滑块机构的特性应用及分类 常用于将曲柄的回转运动变换为滑块的往复直线运动;或者将滑块的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为曲柄的回转运动、对曲柄滑块机构进行运动特性分析是当已知各机构件尺寸参数、位置参数和原动件运动规律时,研究机构其余构件上各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从而评价机构是否满足工作性能要求,机构是否发生运动干涉等。曲柄滑块机构具有运动副为低副,各元件间为面接触,构成低副两元件的几何形状比较简单,加工方便,易于得到较高的制 造精度等优点,因而在包括煤矿机械在内的各类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自动送料机构、冲床、内燃机空气压缩机等。 根据结构特点,将其分成 3大类:对心曲柄滑块、偏置曲柄滑块、偏心轮机构。 第二章 曲柄滑块机构的求解 2.1 曲柄滑块机构的问题描述 图 2-1 所示为一曲柄滑块机构,曲柄长度 R=250 mm、连杆长度 L=620 mm 偏距 e=200 mm,曲柄为原动件,转速为 n1=30 r/min,求滑块 3的位移 s3、速度 v3、加速度 a3随时间变化情况。 2 2 曲柄滑块机构的问题图解法 因本人此阶段正学习 proe5.0 的版本,所以图解法就用此软件进行求解,其求解过程将会一步步截图呈现。 2.2.1 图解法准备工作: 由图 2-1 曲柄滑块机构,联系机械原理的有关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设计的知识,可以计算出滑块在最远处和最近处时曲柄和连杆共线的长度,按图示字母,有: AC = AB + BC = 250 + 620 = 870 mm AC” = BC AB = 620 250 = 370 mm 图 2-1 曲柄滑块机构 2.2.2 图解法操作步骤 1, 打开 proe5.0,选择“草绘”,建立中心线,确定 A 点,如图 2-2 图 2-2 2,通过水平中心线和偏心距的 E的数值,确定滑块 C 算在的水平线 2上, 图 2-2 3,依据准备工作中的最远画出最远的距离,即 , AC = 870 mm 图 2-3 4,依据准备工作中的最远画出最远的距离,即 , AC” = 370 mm 图 2-4 5,通过标注,可以得到滑块位移 S=535.4mm,如图所示, 图 2-5 6,同时还能得出极位夹角 = 19.43 图 2-6 7,通过极位夹角,得到行程速比系数 24.1180180 K,由于机构一个工作循环周期2601 nT,所以机构工作行程经历的时间 11.111 TKKT,空回行程经历的时间 89.012 TTT s。 第三章 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和结构机构静力学概述 3.1 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分析定义 瞬态动力学分析,又称时间历程分析,主要用于确定结构承受随时间按任意规律变化的载荷时的响应。它可以确定结构在静载荷、和正弦载荷的任意组合作用下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应力和应变。 3.2 瞬态动力学问 题的求解方法 瞬态动力学分析也采用缩减法( Reduced),模态叠加法( Mode Superpositioan) ,完全法( Full)三种方法。 3.2 1 完全法 完全法采用完整的系统矩阵计算瞬态响应。它是三种方法汇总功能最强的,允许包括各类非线性特性(塑性、大变形、大应变等)。如果并不想包括任何非线性,应当考虑使用另外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这是因为完全法是 3种方法中开销最大的一种。 完全法容易使用,不必关心选择主自由度或振形,允许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完整矩阵,不涉及质量矩阵近似,一次分 析就能得到所有位移和应力,允许施加所有类型的载荷,还允许通过 TABLE 数组参数指定表边界条件,允许在实体模型上施加载荷。 完全法的主要缺点是它比其他的方法开销大。 3.2.2 模态叠加法 模态叠加法通过对模态分析得到的振形(特征值)乘上因子并求和来计算结构的响应。此方法是 ANSYS 程序中唯一可用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法。对于许多问题,模态叠加法比缩减法或完全法更快,开销更小。 模态叠加法整个瞬态分析过程中时间步长必须保持恒定,不允许采用自动时间步长唯一允许的非线性是简单的点点接触(间隙条件) ;不能施加强制位移。 3.2.3 缩减法 缩减法通过采用主自由度及缩减矩阵压缩问题规模。在主自由度处的位移计算出来后, ANSYS 可将扩展到原有的完整自由度集上。缩减法比完全法快且开销小,其缺点是初始解只计算主自由度的位移,第二步进行扩展,计算得到完整空间上的位移、应力和力;不能施加单元载荷(压力、温度等),但允许施加加速度。所有载荷必须在用户定义的主自由度上(限制在实体模型上施加载荷)、整个瞬态分析过程时间步长必须保持恒定,不允许用自动时间步长。唯一允许的非线性是简单的点点接触(间隙条件)。 3.3 有限元机构静力学分析基本概念 静力学分析计算是在固定不变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它不考虑惯性和阻尼的影响。可是,静力分析可以计算那些固定不变的惯性载荷对结构的影响,以及那些可以近似俄日等价静力作用的随时间变化的载荷的作用。 静力学分析用于计算由那些不包括惯性和阻尼效应的载荷作用于结构或部件上引起的位移、应力、应变和力。固定不变是的载荷和响应是一种假设,即假定载荷和结构响应随时间的变化非常缓慢。静力学分析所施加的载荷包括外部施加的作用力和压力、稳态的惯性力、强迫位移。温度载荷以及能流等。 3.4 有限元机构静力学分析分析步骤 静力学分析过程呀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 建立模型,其中模型可以通过三维软件导入或者由 ansys 软件自己建立; 2, 施加载荷并求解; 3, 检查结果。 第四章 曲柄滑块机构的瞬态有限元分析 本分析仍然属于瞬态动力学分析,分析过程与普通的瞬态动力学分析基本相同。其关键在于三维铰链单元 COMBIN7 的创建,现在此简单介绍。 4.1 曲柄滑块瞬态分析简要概述 三维铰链 COMBIN7 单元属于三维单元,有 5个节点,分别是活跃节点 I和 J、用以定义铰链轴的节 点 K、控制节点 L 和 M(图 15-1)。活跃节点 I 和 J 应该位置重合,并且分属于 LINK A 和 B, LINK A 和 B是一个单元或单元集合。如果节点 K 没有定义,则铰链轴为全球笛卡尔坐标系的 z轴。 另外,本分析必须将大变形选项打开 4.2 曲柄滑块有限元瞬态动力学分析步骤 4.2 1 定义工作名和参量 图 4-1 三维铰链单元 COMBIN7 1,定义工作名和选择文件存放位置:在开始的菜单中打开 ansys12.0 中的 ANSYS Mechanical APDL Product Launcher,在 working directory 中选择文件存放的位 置,在 Job Name 中输入 biyesheji,然后点击 Run,便进入 ansys的工作界面。 2,定义参量: 选择 Utility Menu Parameters Scalar Parameters。弹出的对话框,在“ Selection” 文本框中输入 PI=3.1415926, 单击“ Accept” 按钮;再在“ Selection” 文本框中依次输入 R=0.25(曲柄长度)、 L=0.62(连杆长度)、 E=0.2(偏距)、 OMGA1=30(曲柄转速)、 T=60/OMGA1(曲柄转动一周所需时间,单位: s)、 FI0=ASIN(E/(R+L)、 AX=0、 AY=0(铰链 A坐标)、 BX=R*COS(FI0)、BY=-R*SIN(FI0) (铰链 B 坐标)、 CX=(R+L)*COS(FI0)、 CY=-E(铰链 C坐标),同时单击“ Accept” 按钮;如图 4-2,最后,单击对话框的“ Close”按钮。 图 4-2 参量对话框 4.2.2 创建单元类型和属性 1,创建单元类型: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弹出的对话框,单击“ Add”按钮;在左侧列表中选 “ Combination”,在右侧列表中选“ Revolute joint 7”, 单击“ Apply” 按钮;再在左侧列表中选“ Structural Beam”在右侧列表中选“ 3D elastic 4” , 单击“ Ok” 按钮;单击对话框的“ Close”按钮。如果 4-3: 图 4-3 单元类型 2,定义材料特性: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弹出的对话框,在右侧列表中依次双击“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弹出的对话框,在“ EX”文本框中输入 2e11(弹性模量),在“ PRXY” 文本框中输入 0.3(泊松比),单击“ Ok” 按钮;再双击右侧列表中“ Structural”下“ Density”,弹出图 15-9所示的对话框,在“ DENS”文本框中输入 1e-14(密度。近似为 0,即不考虑各杆的惯性力),单击“ Ok” 按钮。然后关闭的对话框。如图 4-4: 图 4-4 单元材料特性 3,定义实常数: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Real Constants Add/Edit/Delete。弹对话框, 单击“ Add”按钮, 弹出对话框,在列表中选择“ Type 1 COMBIN7”,单击“ Ok” 按钮,弹出对话框, 在“ K1”、“ K2”、“ K3”、“ K4”文本框中分别输入 1E9、 1E3、 1E3、 0,单击“ Ok” 按钮;返回到对话框, 再次单击“ Add”按钮,弹出对话框,在列表中 选择“ Type 2 BEAM4”,单击“ Ok”按钮,弹出对话框 ,在“ AREA”、“ IZZ”、“ IYY”、“ TKZ”、“ TKY”文本框中分别输入 4E-4、 1.3333E-8、 1.3333E-8、 0.02、 0.02,单击“ Ok” 按钮;返回到对话框,单击“ Close”按钮。如图 4-5: 图 4-5 单元常实数 4.2.3 建立模型 1,创建节点: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NodesIn Active C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一次输入如表 4-1 数据,然后单击“ Ok” 按钮。 节点号 X Y Z 1 AX AY 0 2 BX BY 0 3 BX BY 0 4 CX CY 0 5 BX BY -1 表 4-1 节点列表 2,指定单元 1属性: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Elements Elem Attributes。弹出对话框,选择下拉列表框“ TYPE”为“ 1 COMBIN7”,选择下拉列表框“ MAT”为“ 1”,选择下拉列表框“ REAL”为“ 1”,单击“ Ok”按钮。 3,创建铰链单元: 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Elements Auto Numbered Thru Nodes。弹出拾取窗口,在拾取窗口的文本框中输入 2,3,5,单击“ Ok” 按钮,于是在节点 2 和 3 处(即 B点)创建了一个铰链单元。如图 4-6: 图 4-6 创建铰链单元 4,指定单元 2属性:选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Elements Elem Attributes。弹出对话框,选择下拉列表框“ TYPE”为“ 2 BEAM 4”,选择下拉列表框“ MAT”为“ 1”,选择下拉列表框“ REAL”为“ 2”,单击“ Ok”按钮。 5,创建梁单元:用来模拟各个杆,拾取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Elements Auto Numbered Thru Nodes。弹出拾取窗口,在拾取窗口的文本框中输入 1,2,单击“ Apply” 按钮;再在拾取窗口的文本框中输入 3,4,单击“ Ok” 按钮。于是创建了 2个梁单元, 2 个梁单元由 B点处 铰链单元连接。如图 4-7: 图 4-7 创建梁单元 4.2.4 进入求 解器设置 1,指定分析类型:拾取 Main Menu Solution Analysis Type New Analysis 。在弹出的“ New analysis”对话框中,选择“ Type of Analysis”为“ Transient”,单击“ Ok” 按钮,在随后弹出的“ Transient Analysis”对话框中,单击“ Ok” 按钮。 图 4-8 选择分析类型 2,打开大变形选项: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Analysis Type Analysis Options。弹出所示的对话框,将“ NLGEOM”打开,单击“ Ok” 按钮。 3,确定载荷步时间和时间步长: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Load Step Opts Time/Frequenc Time - Time Step。在 “ TIME”文本框中输入 T,在“ DELTIM Time Step size”文本框中输入 T/70,选择“ KBC”为“ Ramped”,单击“ Ok”。 4,确定数据库和结果文件所包含的内容: 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Load Step Opts Output Ctrls DB/Results File。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下拉列表框“ Item”为“ All Items”,选中“ Every substep” , 单击“ Ok”。 5,设定非线性分析的收敛值: 拾取菜单 Main Menu Solution Load Step Opts Nonlinear Convergence Crit。弹出对话框,单击“ Replace”按钮,弹出对话框,在“ Lab”右侧两个列表中分别选择“ Structural”和“ Force F”,在“ VALUE”文本框中输入 1,在“ TOLER”文本框中输入 0.1,单击“ Ok” 。返回到对话框,单击“ Add” 按钮,再次弹出对话框,在“ Lab”右侧两个列表中分别选择“ Structural”和“ Moment M” 在“ VALUE”文本框中输入 1,在“ TOLER”文本框中输入 0.1,单击“ Ok”。最后单击对话框的“ Close”。 4.2.5 定义约束约束 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On Nodes。弹出拾取窗口,单击“ Pick All”,弹出对话框,在“ Lab2”列表中选择“ UZ”、“ ROTX” 、“ ROTY”,单击“ Apply”;再次弹出拾取窗口,拾取节点 1,单击“ Ok”,再次弹出对话框,在“ Lab2”列表中选择“ ROTZ”,在“ VALUE”文本框中输入 2*PI,单击“ Apply”;再次弹出拾取窗口,拾取节点1,单击“ Ok”,再次弹出对话框,在“ Lab2”列表中选择“ UX” 、“ UY”,在“ VALUE”文本框中输入 0,单击“ Apply”;再次弹出拾取窗口,拾取节点 4,单击“ Ok”,再次弹出对 话框,在“ Lab2”列表中选择 “ UY”,在“ VALUE”文本框中输入 0,单击“ Ok”。 图 4-9 施加约束 4.2.6 求解 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Solve Current LS。单击“ Solve Current Load Step”对话框的“ Ok”。出现“ Solution is done!”提示时,求解结束,从下一步开始,进行结果的查看。 4.2.7 后处理 1,定义变量:选择 Main Menu TimeHist Postpro Define Variables。弹出图 15-22 所示的对话框,单击“ Add”, 弹出 对话框,选择“ Type of Variable”为“ Nodal DOF result”,单击“ Ok”,弹出拾取窗口,拾取节点 4,单击“ Ok”,弹出对话框,在右侧列表中选择“ UX”,单击“ Ok”,单击“ Close”。这样定义了一个变量 2,它可以表示滑块的位移 s3(变量 1为时间)。如图 4-10: 图 4-10 定义变量 2 知识介绍: 把变量 2 对时间 t微分,得到滑块的速度 v3;把速度 v3对时间 t 微分,得到滑块的加速度 a3。 2,对变量进 行数学操作:选择 Main Menu TimeHist Postpro Math Operations Derivative。弹出对话框,在“ IR”文本框中输入 3,在“ IY”文本框中输入 2,在“ IX”文本框中输入 1,单击“ Apply” 按钮;再次弹出对话框,在“ IR”文本框中输入 4,在“ IY”文本框中输入 3,在“ IX”文本框中输入 1,单击“ Ok” 按钮。经过以上操作,得到两个新的变量 3和 4。其中,变量3是变量 2对变量 1 的微分,而变量 2 是位移 s,变量 1是时间 t(系统设定),所以,变量 3就是角速度 v3;同样可知, 变量 4就是角加速度 a3。 4.2.8 查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选择 Main Menu TimeHist Postpro Graph Variables。弹出对话框,在“ NVAR1, 2,3”中的文本框中分别输入 2, 3 和 4,单击“ Ok” 按钮,结果如图所示。如下图: 图 4-11 位移 m( 3),速度 m/s( 2),加速度 m/s2( 1)曲线 2,选择 Main Menu TimeHist Postpro List Variables。在弹出对话框的“ NVAR1”和“ NVAR2”文本框中分别输入 2, 单击“ Ok”。在得到的列表中可以看到变量 2 即位移 s3的最大值为 0.535376,此值即滑块的行程 H,该值对应的时间为 0.88571 s,此值即空回行程经历的时间。对比由机械原理图解法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有限元解是正确的,而且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第五章 连杆的结构静力学有限元分析 前几章内容对连杆机构中的曲柄滑块机构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并得出了滑块在随着时间变化的载荷作用下,本身的属性也随着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的响应,而且用相应的曲线图进行了展示。 现在本人考虑到是曲柄滑块的在工程中的实际应 用,特将其中的连杆进行结构静力学分析,现在将汽车上的曲柄滑块中的连杆进行受受力分析,连杆的厚度为 50mm,图中的尺寸的单位均为 mm。在小孔的内侧 90 度的范围承受 p=1000pa的面载荷作用。下图本人用 cad 建立的。 图 5-1 连杆的几何模型 注意:考虑到连杆的结构和载荷高度对称性,分析是可以只采用一半进行分析。并采用 20节点的 soild95 单元划分网络进行划分。 5.1 连杆结构静力学分析步骤 5.1 1 前处理 1,定义工作名和选择文件存放位置:在开始的菜 单中打开 ansys12.0 中的 ANSYS Mechanical APDL Product Launcher,在 working directory 中选择文件存放的位置,在 Job Name 中输入 biyesheji2,然后点击 Run,便进入 ansys 的工作界面。 2,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 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弹出的对话框,单击“ Add”按钮;在左侧列表中选择 “ not solve” 和“ mesh facet 200” ,单击 OK, 然后单击“ option”按钮,设置 K1为“ quad8-node” ,单击 ok。继续单击“ add” 按钮,左侧列表中选“ Structural Solid”在右侧列表中选“ Brick 20 node 95” , 单击“ Ok” 按钮 . 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弹出的对话框,在右侧列表中依次双击“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弹出的对话框,在“ EX”文本框中 输入 2e11(刚性材料弹性模量),在“ PRXY” 文本框中输入 0.3(泊松比),单击“ Ok” 按钮。 3,创建两个圆环面: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Areas Circle By dimension.将大孔的两个半径输入,然后单击“ apply” ,再第三个空格输入“ 45”,如下图: 图 5-2 输入大孔数据 4,生成矩形面: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Rectangle By dimension,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矩形的数据,第一次输入如图的数据,单击 apply 后,分别输入“ -0.18, -0.12, 0 , 0.03: 5-2 输入矩形的数据 5,转换工作平面后创建另外两个圆环面: a, 平移工作面:选择 utility menu workplane offset wp to XYZ location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 0.62”,单击 OK,然后将激活的坐标系设置为工作平面坐标系 utility menu workplane change active cs toworking plane . b, 创建另外两个圆环面,步骤和前面一样。输入两个圆环的半径的数据 . C, 面叠分操作: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operate Booleans Overlap Areas,弹出对话框,拾取编号为 A1,A2,A3,A4 面,然后拾取 A5, A6的面,生成的结果如下图: 5-3 生成结果 6,创建两圆环之间的面: a,激活坐标系,创建 4 个新的关键点:选择 utility menu workplanechange active cs to Global Cartesian.然后 Main Menu PreprocessorModeling Keypoints in active c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依次输入下表格的数据。 编号 X 方向 Y 方向 28 0.25 0.05 29 0.325 0.04 30 0.4 0.033 31 0.475 0.028 b, 激活总体柱坐标系,创建样条线: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 spline with options spline thru kp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一次输入 5,28,29,30,31,22,这 6 个关键点,也可以在图中截取。在随后的对话框中输入“ 1,135 和 1,45” .结果如下图: 5-4 生成样条曲线 7,生成一个新面: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 straight line,将 1和 18 两个关键点记行连接,单击 OK。 然后选择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arbitrary by line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 6,1,7,25,这个 4条曲线,单击 ok,连杆的体面便生成,如下图: 5-5 连杆体面的生成样图 8,线倒角 : 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line fillet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取 36 和 40 的线,倒角的半径定为 0.025。单击 apply,重复操作,分别对编号为 40,31 以及 30 和 39 的线进行倒角,并单击 ok。 9,定义三个线倒角形成的面: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Create Areas Arbitraty By lines,分别选取刚线倒角形成的区域。三次操作,并 ok 确认。 10,面相加: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operate Booleans add Areas,弹出对话框,单击 pick all.结果如下图: 5-6 面相加后的生成结果。 11,2D 网络划分及设置单元尺寸: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eshingmeshtool .单击“ size controls” ,选择“ global”的 set 按钮,在 size 里输入“ 0.01”,单击 ok,按 mesh,单击 pick all. 12,创建 3D 模型:在网络划分工具中第一个 se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solid95. 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operate extrudeelem ext opt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 VAL1 输入 3 。单击 ok。 最后选择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operate extrude areas along normol .在对话框中输入 0.05,单击 ok 。 5-7 生成的 3D模型 5.1 2 施加约束和载荷并求解 1,在大孔的内表面施加对称约束: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symmetry B .C on Areas.选取大孔的内表面,单击 OK。 2,在 Y=0 的所有面上施加对称约束: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symmetry B .C on Areas.点击 ok。 3,施加 Z 方向的约束:选择 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structural displacement on nodes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拾取编号为 447 的节点,点击 Ok,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 UZ,点击 ok。 4,设置面载荷的表达方式: utility menu Plotctrls s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