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特点.doc_第1页
送别诗特点.doc_第2页
送别诗特点.doc_第3页
送别诗特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送别诗一、送别诗的魅力距离产生美。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亲友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而诗人们对亲情和友情又看得很重,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空间的隔离感、时间的距离感、心理的距离感使送别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丽,可以和爱情诗、思乡诗、悼亡诗等量齐观。 二、送别诗的分类:(1)有送诗与别诗之分:送别之诗,有送有别。一般说来,送则己为主人,送客远去;别则己为客人,别人而去。别不必有诗,而送则必有诗作。故诗人集中,往往多“送”而少“别”。“送别之作比留别之作多的直接原因,乃是他们自身踏上旅途之际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充裕创作的精力大为减少之故。”日本松浦友久 (2)按送别对象:与亲人别、与朋友(文人或战士)别、与爱人别。 三、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 留别诗诗题往往是“留别(别)”/“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一般用抽象性高的诗题,这是相当明显的特点。四、送别诗的常见意象: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第五,唱歌踏歌送别。离歌、骊歌、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劳歌“劳歌一曲解行舟”。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送别诗常用意象植物:柳、浮萍、孤蓬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境:酒、流水、夕阳、月、春草、 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留君。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昌龄闺怨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无名氏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水流。(冯延巳)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晏几道)灞陵(借代)“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流水:古人分别多在水边流水之多、之长、之柔、流水一去不返 李白送别诗中的“流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醇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落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鸿雁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河边有雁声。李颀送刘昱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孤蓬类: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主人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素娥等。 月亮本是自然界一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很自然的,它就成为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物象,也就是所谓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他们对月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追求、忧思,甚至怨恨等等。 五、送别诗常见情感:1、对离别的不舍,对友人的关切、担忧,充满孤寂惆怅。2、对友人的勉励、宽慰,充满信心与力量。3、表达个人志节。4、歌颂友人间的深厚友谊。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六、送别诗常用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托物寓情,形象生动。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 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名家赞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此外,比较有名的托物寓情的诗句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这比通常的带口信报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2、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过于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笙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此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3、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送别诗运用种种手法言情,并不排除在诗中选用恰当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关键是这种语言是否真切,是否具有“芬芳悱恻之怀”。很多人都熟悉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几句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试想,如果缺乏如此四句诗,特别是前两句,这首诗能长期广爱青睐吗?同样,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