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块厚度综合检测平台分料机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滑块厚度综合检测平台分料机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滑块厚度综合检测平台分料机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滑块厚度综合检测平台分料机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滑块厚度综合检测平台分料机构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 武器系统与工程 设计 (论文 )题目 : 滑块厚度综合检测平台 分料机构设计 指 导 教 师 : 2005 年 3 月 20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 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 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 GB/T 7408 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 2004 年 3 月 15 日”或“ 2004-03-15”。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前言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 本课题拟研制一套自动化程度高、检测效率高的滑块厚度自动综合检测平台 ,这一小型 专用设备 , PLC 作为 I/O 控制站、工控机作为监控机 。这一 单轴( 双轴 ) 系统,即 步进 电机的开环 ( 闭环 ) 系统 中 ,参与 PLC 控制的对象 是 步进电机 ,只要解决了 PLC 和电机驱动系统的连接,就解决了这个系统 的控制部分。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 20 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冶金、轻工、煤炭、化工和环保等领域,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下面,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资料,简单阐述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 现状 2.1 自动 化系统 国际现状 目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可编程控制器 (PLC)作为自动控制的三大技术支柱( PLC、机器人、 CAD/CAM)之一,成为大多数自动化系统的设备基础。由于 PLC 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使它大大超过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它不但可以很容易地完成逻辑、顺序、定时、计数、数字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建立与各类生产机械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联系,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特别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 迅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扩展了 PLC 的功能,使它具有很强的联网通讯能力。在冶金、采矿、水泥、石 油、化工、建材、电力、机加工、轻工、交通等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 PC-based 的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 PC)的发展,以工业 PC、 I/O 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的 PC-based 的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我国重庆钢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的几乎全部大型加热炉,也拆除了原来 DCS 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而改用工业 PC 来组成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获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基于 PC 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 PLC 一样可靠,并且被操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 个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采用 PC 控制方案。基于 PC 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 2.2 自动化系统 我国现状 在我国, 虽然 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但是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 在中国,大约从 1974、 75 年在北京和上海开始开发采用位片式微处理芯片的可编程顺序控制器,并有所应用。但一直未能形成批量生产。自 1985 年开始,小型 PLC 首先是日本三菱电机公司的 MELSEC-F,通过非政府渠道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三、四年时间,小型 PLC 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局面。 1990 年以后, Siemens、 Allen Bradley 以及其它知名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中、大型的 PLC 的较大份额。 1995 年后形成了大型 PLC 以欧美为主、中型 PLC 欧美和日本平分秋色、小型 PLC 则以日本为主、Siemens 也步步紧逼的格局。至今没有很大改变。 由上简要回顾可知, PLC 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应用市场,但并未建立批量生产、有持续开发发展能力的 PLC 制造业。 应指出的是: 在国内, PLC 的应用水平还是不低的,自主设计、系统集成和现场投运的能力,可以说与国际主流水平同步; PLC 的应用领域也很广泛,覆盖冶金、电力、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轻工、电 子、电工、建材水泥等工业,以及现代农业机械和其它应用。近年来环保工业也有广泛应用,发展势头很猛。 在国内有一支庞大的 PLC 销售、服务、应用、系统集成队伍,遍布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有充足的理由说: PLC 在中国已成为工业控制的一种适用技术。因此, PLC、软 PLC 以及 IEC 61131-3 的发展,无可争辩地成了十分令人关注的事情 。 3、 自动化系统的 发展趋势 3.1 PLC 发展趋势 分析全世界控制设备的发展情况 可得出, 几年前,当 “ 软 PLC” 出现时,业界曾认为工业 PC 将会取代 PLC。然而,时至今日工业 PC 并没有代替 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 Windows NT 的原因。一个成功的 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 PC 与 PLC 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高。工业 PC 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 PLC 竞争, 这也是 PLC 市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 PC 和 PLC 之间,这些融合的迹象已经出现。 微型化、网络化、 PC 化和开放性是 PLC 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软 PLC( 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 PLC 组态软件和 PC-based 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3.2 IPC(工业 PC)的发展趋势 目前, PC 机占通用计算机 95以上。这是工业 PC 热的基础。搞工控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自然想赋予 PC 总线更高的使命,拟让它在过程控制、制造自动化及楼宇自动化等 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与 DCS、 PLC 成鼎足之势的 IPC 市场在扩大,尤其是在我国。 DC 机箱中插入各种高性能的 CPU 卡、 BAM、 ROMFLASH 电子盘、各类外设卡及工业 I O卡,便构成了一个工业过程控制巩硬件系统。 (1)结构上,采用平板式显示器与触模屏,除适合卡板竖插的 19 机箱结构,还普遍推出前后插的机箱结构;适用于中小系统的一体化结构 (整个系统都在一个机箱内 )。 (2)应用上,和通用 PC 机一样,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除传统的过程控制、制造自动化外,还向楼宇自动化、公路收费等控制、管理方面 扩展应用。 (3)嵌入式 PC 和嵌人式计算机,嵌入到设备内部,提供用户接口,管理数据输入、输出和指导设备工作的计算机。 3.3 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 FCS)方向发展 由于 3C( Computer、 Control、 Communication)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将由DCS 发展到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FCS 可以将 PID 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 Field 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 FCS 又是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 取代现场一对一的 4/20mA 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目前在各种现场总线的竞争中,以 Ethernet 为代表的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正成为现场总线发展中新的亮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能否出现全世界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 (2) 现场总线系统能否全面取代现时风靡世界的 DCS 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造低成本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促进现场仪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 分 散 化 、 控 制 系 统 开 放 化 , 符 合 工 业 控 制 系 统 的 技 术 发 展 趋势。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 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的方向发展。结合 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 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 4、本课题选择 PLC 原 因 本课题选择 PLC 作为 I/O 控制站、工控机作为监控机 的原因(也是 PLC 在工厂自动 化中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稳固 的原因)在于: 、 PLC 的技术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软硬件均应用方便,即插即用,价格适中,堪称工业控制的适用技术。 、 可以说当今工业控制所要求的性能, PLC 可满足 85%至 90%。其不足部分可用其它办法补充。 、 近几年来 PLC 也在不断提高其技术内涵,融合了 IT 技术(包括以太网,因特网,无线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以及运用软件工程方法提升 PLC 的编程语言,开发全新的编程系统,等等)。 、 PLC 在开放 性方面也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前十多年 PLC 被攻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的专有性,现在有了极大的改观。 PLC 采用了各种工业标准,如 IEC 61131,IEEE802.3 以太网, TCP/IP, UDP/IP 等,各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如 Windows NT, OPC等。 、 PLC 在硬件上也有长足进步。微电子技术的进展全都运用到 PLC 中,元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促使 PLC 成本下降和可靠性提高。专为 PLC 的 CPU 设计的PLC-on-a-chip 芯片业已问世多年。 、 PLC 的高端产品在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上都有了质的变化 ,性能大幅提高。一个机架上可装多个 CPU 模块。也出现了以 Web 为基础的 PLC 系列产品。 5、总结 综上所述, 由于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整体国力、调整工业结构、迅速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家将继续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R.W.Lewis Programming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usingIEC 1131-3 2 罗伯特 杉布,王蔚庭 IEC 61131-3 国际标准简介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 No. 1, 2001, P55 3 彭瑜 IEC 61131-3 的现状和发展世界仪表和自动化 No.2,p.14-18,2002 年和 No.3,p.56-58,2002年 4 Karl-Heinz John 等 IEC 61131-3: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程序编制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出版, 2002 年 5 Eelco van der Wal EC1131-3: a standard programming resource Industrial Computing July, 1999 6 罗伯特 杉布,王蔚庭 IEC 61131-3 软件:一种先进的工业控制编程系统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 No. 2, 2001, P53 7 J.H.Christensen The Future of IEC 61131-3 Industrial Computing March, 1999, P20 8 Eelco van der Wal IEC 61131-3 软件:正在改变着工业控制领域的现状、结构根据、活动和程序库 21 世纪制造业自动化高级技术论坛, 2001 年 6 月北京 9 Items for IEC 61131-3,3rd Ed. /stds/iec/sc65bwg7tf3/comments/pt3e3.htm 10 杨磊,徐蓉萍 IEC 61499 工业控制技术发展的新阶段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2 年 10 月,p.721-724 11 路林吉 ,王坚,江龙康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2 王卫星编著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 年 13 董继成 . 用 PLC 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 21 世纪制造业自动化高级技术论坛 2001 年 6 月 14 张万忠等 .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 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15 西门子公司 . SIMATIC S7-200 系统手册 . 2002 16 陈立定等 .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 .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 社, 2001.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滑块是空调压缩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对它的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传统的滑块厚度检测采用人工卡尺测量及分类,日工作量大概为 8000 件 /人,劳动强度大,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已严重影响生产进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本课题结合滑块厚度测量的特点,组建了一套滑块厚度自动测量系统,完成滑块厚度测量时的自动和卸料,实现测量的全自动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滑块检测效率和精度;减少了手工操作的主观性对试 验结果可信赖性的影响;提高了测量效率,提升了仪器的自动化水平;减轻了试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