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_第1页
2013-2014学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_第2页
2013-2014学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_第3页
2013-2014学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_第4页
2013-2014学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 复习计划 一、 复习内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数。 4、四边形。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6、分数的初步知识。 二、复习目标: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复习重点: 1、万以内的加减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 四、复习难点: 1、万以内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2、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数的含义 。 五、复习方法: 1、讲练结合,点线结合。(先各个知识点突破,再知识点综合,最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复习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规范各个小组,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学习。 3、进行习题练习时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检查的好习惯,对速度比较慢的同学多鼓励,为他们订立小目标,逐步提高做题速度。 4、及时反馈,及时订正,使复习确实有效,使大部分学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六、复习措施 (一)教师方面: 1、针对本班的学习情况,制定好复习计 划,备好、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2、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整合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总结与反思的态度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复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层次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注重培优补差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 (二)学生方面: 1、要求在态度上主动学习,重视复习,敢于提问,做到不懂就问。 2、 要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发言,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3、要求课后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及时进行自我反思。 (三)补差措施 1、对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从态度、习惯、知识、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标,目标要小、细、实。 2、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3、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 七、课时安排( 16 课时): 1、 时、分、秒和千米和吨 2 课时 2、 万以内的加减法 4 课时 3、 有余数的除法 2 课时 4、多位数乘一位数 4 课时 5、四边形 2 课时 6、分数的初步知识 2 课时 7、可能性 1 课时 8、数学广角 1 课时 9、 综合练习 1 课时 10、 综合练习 1 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 测量 复习内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 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 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毫米。 3、 1枚 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 1毫 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添几个 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0(关系式中有几个 0,就去掉几个 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进率是 10: 1米 =10分米 1分米 =10厘米 1厘米 =10毫米 10分米 =1米 10厘米 =1分米 10毫米 =1厘米 进率是 100: 1米 =100厘米 1分米 =100毫米 100厘米 =1米 100毫米 =1分米 进 率是 1000: 1千米 =1000米 1公里 = 1000米 1000 米 =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二 、 复习质量单位 1、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 3个 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3个 0。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 进率是 1000。 1吨 =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000 千克 = 1吨 1000 克 1千克 三、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检测 1、 3厘米 =( )毫米 6千米 =( )米 9000 千克 =( )吨 1米 -3分米 =( )分米 6 吨 -2000千克 =( )千克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机场跑道 长约 3( ) 课桌高 85( ) 大头针长约 22( )卡车载重 8( )一个鸡蛋约重 60( ) 3、判断对错 ( 1)一支铅笔长 18米。( )( 2)数学书宽约 17厘米。( )(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 10分米。( ) ( 4)一辆汽车的载重量是 8 千米 ( )( 5)小玲体重 31千克。 () ( 6) 1千克的棉花比 1千克 铁重 ( ) 2、在( )里填上 “ =” 、 “ ” 、 “ ” 。 2吨() 960千克 4千米() 4200米 100毫米( ) 1分米 2050克() 2049 千克 15吨( ) 15 千克 第二课 复习时、分、秒 复习内容 :第五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2、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 1、 师:第五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板书:时分秒的复习) 2、 师: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二 、 知识结构 : 1、钟面上有 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 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分针走 1小格,秒针正好走 (1)圈,秒针走 1圈是 (60)秒,也就是 (1)分钟。 3、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 4、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 9点整) 、 ( 3点整) 。 5、钟面上有 (12)个数字, (12)个大格, (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个大格,也就是 (5)个小格。 6、时针走 1大格是 (1)小时;分针走 1大格是 (5)分钟,走 1小格是 ( 1)分钟;秒针走 1大格是 (5)秒钟,走 1小格是 (1)秒钟。 7、时针走 1大格,分针正好走 (1)圈,分针走 1圈是 (60)分,也就是 (1)小时。时针走 1圈,分针要走 (12)圈。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 1时 =60 分 1分 =60秒 半时 =30分 60分 =1 时 60秒 =1分 30分 =半时 9、 师: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二、 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 、 =、 ” 375 250 375 270 465 340 465 380 582 106 106 582 522 220 500 220 3、把下列算式按得数大小,从小到大排成一行。 234 145 582 226 183 506 690 208 400 答 :8 分钟能打完 . 538 400(个 ) 答 :8 分钟可以打完 . B、爸爸看一本书,每天看了 120 页,已经看了 9 天,还有 20 页没看,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1209=1080(页 ) 1080+20=1100(页 ) C、小区里有 7 栋楼房,每栋楼房有 15 层,每层住 8 户,这个小区里一共住了多少户? 157=105(层 ) 1058=840(户 ) 158=120(户 ) 1207=840(户 ) 答这个小区里一共住了 840 户 . 师 :你能说说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吗 ? D、公园售票处:成人每位 8 元,儿童每位 4 元,我们班有 45 名学生,还有 3 位老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票一共要多少元 ? 老师票一共要多少元 ? 师生买票一共要多少元 ? 三 、拓展训练 861+862+863+864+865+867=? 第 三 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 课 复习内容: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方法, 并提高计算速度。 2. 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口算。( 10 分) 284= 4009= 357= 730= 6200= 405= 53 7= 49 6= 3004 9= 4085= 3070= 048 7= 364 5= 75( 25 15) = 二、想一想,填一填。( 15 分) 1、 185=90, 18 和 5 都是( ), 90 是( )。 2、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从( )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 )进几。 3、 3 个十乘 5 得( )个十,也就是( )。 4 5 个 340 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 5、 357910=( ) 6、估算 3983 时这样想:第一个因数约等于( ),所以 3983 ( ) 7、每只小兔吃 9 个萝卜, 69 只小兔, 630 个萝卜够不够?(填够或不够) 8、一部电话 816 元,买 7 部一共大约花( )元。 9、三年级获得三好学生的有 148 人,每人奖励 5 枝笔和 2 本书,学校要买( )枝笔和( )本书。 三、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10 分) 1、 123450 的积比 0+1+2+3+4+5 的和大。 ( ) 2、 09 +8=17 ( ) 3、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二位数或三位数。 ( ) 4、任何数与 1 相乘都得 1。 ( ) 5、 0 与任何数相加都得 0。 ( ) 6、 3005 的积的末尾有 3 个 0。 ( )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 8、计算 242 时,十位上的 22 得 4, 4 应写在十位上。( ) 9、 4008 的积的末尾有 3 个 0。 ( ) 10、一个三位数乘 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 四、估算( 6 分) 693 3095 9012 6158 723 4974 五、用竖式计算( 6 分) 4827 477 5066 8305 六、下面各题的积比较接近哪一个数?用线连一连。( 5 分) 515 596 936 674 563 550 420 360 250 300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复习内容: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 、列式计算( 10 分) 1、 72 是 9 的多少倍? 2、 8 个 240 相加是多少? 3、 542 的 5 倍是多少? 4、 241 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多少? 5、一个因数是 409,另一个因数是 5,积是多少? 八、在 里填上、或 = ( 5 分) 185 158 2059 6300 1508 1000 190 1+90 038 0+38 六 、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3 分) 5 6 2 8 7 5 4 3 6 2 0 4 6 2 4 4 2 0 ( ) ( ) ( ) 七 、用数学。( 30 分) 1、下面是 “爱读书书店 ”一天内售出的几种书的记录。请补充完整。( 3 分) 书名 单价 售出数量 总售价(元) 画报 3 元 35 本 ( )元 数学娃娃 4 元 72 本 ( )元 我们爱科学 6 85 本 ( )元 2、一辆汽车要 4 个轮子,装配 65 辆汽车要用多少个轮子? ( 3 分) 3、果园里有桃树 153 棵,苹果树是桃树的 3 倍。苹果树有多少棵?( 3 分) 4、 玩具 机器人 汽车 洋娃娃 玩具狗 单价 32 元 21 元 13 元 23 元 ( 1)买 4 个机器人需要多少钱?( 2 分) ( 2)买 3 只玩具狗需要多少钱?( 2 分) ( 3)老师带了 80 元钱,够买 4 辆玩具汽车吗?( 2 分) 5、水果店买回苹果 150 千克,买回梨 120 千克。买回的桔子是苹果和梨的总数的 4 倍,水果买回桔子多少千克?( 3 分) 6、丽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她平均每分钟骑 198 米,需要骑 8 分钟,丽丽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 3 7、人民公园每天有 407 人来参观。照这样计算,一个星期有多少人来参观? 第 一 课时 :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 复习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 重、 难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读、写分数 、 比较大小 、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这节课 我们就把 这个单元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复习。 二、 复习梳理 1、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 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1与分数相减: 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 知识点 我的例子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写成( )。读作 :( ) 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1 51 我的方法 : 认识几分之几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 4份 ,其中的 3份是它的( ),写成( )。 读作 :( ) 3 ( ) 表示: ( ) 表示: 4 ( ) 表示: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53 52 我的方法 : 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 53 52 = 103 104 = 我的方法 : 1减去几分之几 1107=( )107=( ) 方法 :把 1化成 ( )再相减。 随堂练习: 一、填空: 1、 读作( ),它里面有( )个 。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 3、 5 个 是( ) , 是( )个 。 4、一个分数的分子是 9,分母是 15,这个分数是( )。 5、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 5 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 )。 6、一瓶可乐,喝了它的 ,还剩下( )。 7、把 ,、 ,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 8、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 ) ( ) ( ) ( ) ( ) ( ) ( ) ( ) 9、根据图形计算 : 10、 48 是( )个( ) 56 是( )个( ) 8个 19 是( ) 11、 1 47 可以看作是( )个( )减去( )个 17 ,等于( ) 个( )就是 ( )( ) 。 12、数一数,填一填。 ( 1) 三角形有( )个,占总数的( ),有( ) 个 1 ( )。 圆形有( )个,占总数的( ),有( ) 个 1 ( )。 8181 106 1015251 5261 正方形有( )个,占总数的( ),有( ) 个 1 ( )。 ( 2) ( ) 12是 6的( )倍, 6是 12的 ( )。 12 是 2的( )倍, 2是 12的( )。(填几分之几) 13、在( )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分数。 ( ) ( ) ( ) ( ) 14、 1=( ) =( ) =( ) =( )(填几分之几) 第二课时:练习课 练习目标: 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 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 重、 难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判断对错 . ( 1)一个圆分成 4份 ,每一份是它的 . ( ) ( 2)任何分数都比 1小。 ( ) ( 3)有一张纸,剪去它的 25 ,还剩下这张纸的 35 。 ( ) ( 4)把一条线段平均分 成 7根 ,其中的 4根是它的七分之四 . ( ) ( 9)有两个杯子,各装了 12 的水,将它们倒在一起刚好是一杯水。 ( ) 二 、根据分数涂颜色。 三、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形中的阴影 部分。 ( ) ( ) ( ) ( ) ( ) ( ) ( ) ( ) 四、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 + = = 1 = 1 = + = + = + = + + = 33 52 7461 41 53 8881 84 98 91 64 63 41 41 4121 21 65 61 53 81 83103 107 1413 141 252 251 163 164 168 五、解决问题 : 1、卫生大扫除,明明负责擦玻璃,他已经擦了 。请问:他还要擦几分之几才能全部擦完? 2、学校新到一批书,一年级分到全部的 ,四年级分到全部的 ,两个年级一共分到所有书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 3、妈妈把一块长 1 米的布分成三块。第一块长 米,第二块长 米,剩下的那块长多少米? 4、 有两杯同样多的果汁,方方和贝贝一人喝一杯。他们谁喝得多?谁剩得多? 方方 贝贝 5.一张长方形纸的 27 涂蓝色 , 37 涂红色 ,没有涂色的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6、某小区的绿化带, 39 的地种了柏树,剩下的种松树,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化带的几分之几? 教学反思: 第 一 课时 : 可能性 的复习 教学内容: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 复习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哪位同学愿 意用 “一定 ”、 “可能 ”、 “不可能 ”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呢? 1、 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 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 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 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 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 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 三天后可能下雨; 花可能是香的; 明天可能有风; 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首先,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小法官。(出示) 1、基本练习 ( 1)我是小法官。(快速抢答,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一周有七天。( ) 人的一生中一定要吃饭。( ) 小明长大后一定能当飞行员。( ) 下周一一定是阴天。( )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选择题。 有一个盒子,里面装着 4 个白球和 5 个黄球,任意从盒子中取出一个,( )的可能性较大。 6263 61我喝了一杯的 41 我喝了一杯的 31 A、白球 B、蓝球 C、黄球 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 )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从 8 个红色的的玻璃球和 2 个黄色的玻璃球中任意摸出一个,找到( )色的玻璃球可能性更大些。 A、红色 B、蓝色 C 黄色 从 1 个蓝色的玻璃球和 10 个白色的玻璃球中任意 摸出一个,摸到( )玻璃球可能性更小一些。 A、白色 B、蓝色 C、红色 把 3 个白球和 5 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 )是蓝色的。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四、归纳小结,师:这节课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你表现的怎样? 第一 课时 复习数学广角 复习 目标 : 1. 通过 练习,熟练地 找出简单的事物排列数与组合数。 2 进一步 培养学生 的 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复习 重、难点: 熟练地 找 出简单的事物排列数与组合数。 复习 过程: 一、 无论是物体搭配,还是数字搭配,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依次进行搭配。 (必须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 、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20 分) 1、三个小朋友站一排拍照,一共有 ( )种站法。 2、 4 个小朋友通电话,每两人之间通一次电话,一共需通 ( )次电话。 3、我的早餐有 ( )种搭配。(饮料和点心每次只能各选一种。) 饮料: 点心: 4、用 3、 5、 8 这三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的三位数,请你写出 来: (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0 分) 1、用 4、 1、 8 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 )个不同的三位数。 【 4 5 6】 2、下面三种现象中,是 “一定 ”的是 ( )。 【公鸡会吃米 天上掉下饼干 明天会下雨】 3、小红有 2 顶不同的帽子, 3 件不同的上衣,她一共有 ( )种搭配方法。 【 5 6 8】 4、盒中放有 3 个白球, 4 个红球。小李任意摸一个, ( )是红球。 【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 60 分) 1、从学校到小明家共有几条路可走?请写出来。 书店 小明家 2、从小强、小华、小贝和小宝这 4 名同学中选出 2 人代表学校参加乒乓球比赛,有几种不 同的组队方式?请写下来。 3、从下面的人民币中每次取 2 种,取出的钱共有几种情况?请写下来。 4、一共有几种买法? 爸爸说:今天只能买 2 本,你挑吧!可能会买哪两本?请一一说出来。 第 一 课时:综合复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 过程 : 一、复习 “时、分、秒 ”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 1)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课间一般休息 10( ),再加上( )分钟就是 1 小时。 ( 2)眨一下眼大约是 1( ),呼吸一次约需 3( )。 ( 3)时针从数字 2 走到数字 5 是( )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 1) 3 时 = ( )分 4 分 = ( )秒 ( 2)一列火车 7: 52 停靠站台, 8: 05 驶出,在站台停留( )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 122 页的第 9 题。 二、复习长度单 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 1 米、 1 分米、 1 厘米、 1 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 1) 1 厘米 = ( )毫米 1 分米 = ( )厘米 1 千米 = ( )米 1 吨 = ( )千克 ( 2)完成教科书第 122 页的第 10 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 121 页的第 7 题。 (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 2)、归纳整理,使学 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 122 页的第 8 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完成教科书第 123 页的第 11 题。 (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 711 题。 第 7 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 8 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 11 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