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考古发现,距今约一万年前,我国已出现原始农耕的遗存。教材所讲述的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考虑到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教学中可由此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是当今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现在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水稻、小麦)那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手段来获取食物的呢?(采集、打猎、捕鱼)这说明他们当时还不懂得农耕技术,也没有开始农耕生活。他们只是事物的“采集者”。同学们想一想,远古人类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会有那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大;食物的来源不充足,采集的食物数量有限;打猎时他们的生命常常受到蒙受的威胁;他们居住的地方要经常迁徙。)教学过程我们再设想一下,原始人类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关键是要解决食物来源的问题)也就是说,想要有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就要进入一种农耕的新生活。那么,远古人类是怎样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讲授新课:关于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有许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像课本上提到的神农氏拣起坠落在地上的谷粒中在地里的传说。但是,神话毕竟是远古人类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的天真理解与美好想象,传说中的神农氏是虚构的。但是,从这些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一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远古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经过细心的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种子落到地上,来年又会发芽、生长、成熟,而且可以供人食用。于是人们便把这些种子收集起来,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于是有目的的原始农耕便出现了。大家看课本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从图中看,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又有哪些?(主要有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和红山文化遗址。)板书课题指导学生看课本白虎通引文,“天时”指的是什么?(自然条件)“地利”指的是什么?(地理环境)为什么要因天时,分地利?(说明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所以南北方的农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状况是不一样的。人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边讲解边板书)现在我们来介绍其中三个重要的原始农耕遗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大家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河姆渡遗址展示的是什么时候、哪个流域的农耕生活?(约七千年前、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使用哪些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比较一下,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在形状和用途上有什么不同?(从形状上看,打制石器比较粗糙,磨制石器精细尖锐。从用途上看,打制石器主要用于采集、渔猎生活,磨制石器主要用于农耕生活)引导学生看课本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让学生观察该图,了解什么是耒和耜?耒和耜是用来松土的工具。在一根尖木棒下端绑一段横木就制成了耒,使用时便于用脚踩。耜使用磨制锋利的片状石板,或用加工过的较大动物肩胛骨,姥姥绑在木棒下端制成的。耜有木耜、石耜和骨耜。木耜在地上容易腐烂,所以出土的主要是石耜和骨耜。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器多于石器,图中的骨耜与横木相连的地方绑一根粗绳子起加固作用。他们种植什么作物?(水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看课本关于水稻遗迹的记载,使其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起初,远古人类的耕作方法是原始的,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男子披荆斩棘,用石斧砍伐树木,接着用火焚烧,妇女们用石铲等稍加平整土地后就用尖木棒刺土点穴播种。后来就发展到了耜耕,就是用石耜或骨耜翻土,有利于农作物的发芽、生长,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河姆渡居民的食物来源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就要求生活能够相对的安定。于是,他们开始过怎样的生活?(造房子,挖水井,过定居生活。)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页干栏式房屋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该图,思考“干栏式房屋”的形状、材料、结构和功能。(干栏式房屋多为长方形;是用木质材料,一般由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由打下的木桩做成底架,高出地面,木桩上架横梁,再铺地板,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以通风防潮。(引导学生联系河姆渡居民生存的自然环境思考干栏式房屋的功用。)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在木结构建筑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创造。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的生活就相对安定。有时候打来的猎物吃不完,人们也不再把它杀掉,而是留下来饲养,这样就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农耕文明出现后,粮食成为主食,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比如说煮饭需要罐子、吃饭需要碗等。在生活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泥土经过一定温度的烧烤后,能够变成很坚硬的东西,拿来装东西不会漏,于是,陶器就出现了。请同学们看课本河姆渡猪纹陶器图彩图,这个陶器的外形比较简单,但表面却画有一只形态逼真的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当时河姆渡人已经饲养家猪,他们也已经能吃到肉食了。)后来在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简单作为耳饰的玉器和几十件骨哨,这又说民了什么问题?(耳饰的玉器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有了美的意识;骨哨的出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中已经有了原始音乐。)我们前面学习了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请同学们看课本第7页“动脑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在河姆渡人之后,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又发现了另一个原始人类遗址,我们把他们称为半坡人。那么,与河姆渡人相比,半坡人的农耕生活又是什么样的情况?请同学们看课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引导学生从半坡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的粮食作物、原始畜牧业、食品种类、房屋结构、陶器、原始手工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学过程大家看一下课本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找一下半坡遗址的位置。半坡遗址距今多少年?(距今五六千年。)半坡居民使用什么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来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粟)粟就是小米。在半坡遗址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大量的粟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了哪些动物?(猪、狗)请同学们看课本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这幅图。半坡居民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我们想象一下,于河姆渡人相比,当时半坡人的食物有哪些品种?(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还有蔬菜。我国还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半坡人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半地穴式房子)请同学们看课本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大家观察一下这幅图,想一想这种房屋有什么特点?这种“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半坡居民为什么要考虑建造中央的房屋呢?(这主要是因为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这种房子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从上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自然环境的不同,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比如说,南方水足湿热,适合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北方干旱寒冷,适合种粟等旱地作物,适合住半地穴式的房子。所以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我们再来看一下,半坡人的原始手工业。半坡人制造的陶器与河姆渡人的相比,更加先进。他们的陶器有了装饰,上面画着人面、鱼形、鹿形等黑色和褐色的花纹,所以称为彩陶,这些动物跟半坡居民有什么关系?(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陶器上有一些刻划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除此之外,在半坡遗址里还出现了纺轮,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那时的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大家想象一下,生活在原始农耕时代的男人、妇女和老人会有什么样的分工?(男人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劳动;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老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的时候,农耕生活有了更大的发展,农具有石镰、石锄等,制作的陶器有了黑陶和白陶。大家看课本大汶口出土的黑陶和白陶这幅图,可以发现大汶口彩陶的造型新颖别致,给人以创新优美的感觉。这说明大汶口人的制陶技术比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出现了一种特有的现象有的墓随葬品多,有教学过程的墓随葬品少。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产发展水平提高,财富比以前慢慢增加;一些氏族首领利用手中的特权,将财富占为已有,这就产生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人死后,还将私有财产随葬,气体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私有财产的出现必然会造成贫富分化。实际上,随葬品的多少正说明人们的地位已经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和许多现象的出现都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从大汶口晚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原始社会将要被一个多数人劳动,少数人占有劳动果实,存在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所取代。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蒸食物。)3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看到,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生动图景。特别是我们看到,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工具的进步,带动了原始农耕的发展,而原始农耕的发展,又带动了原始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出现,原始艺术也开始萌芽。生产、生活与艺术总是息息相关的。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而且很早就种植蔬菜。他们的房我建筑技术和陶器制作水平,在当时都有很高的成就。这就为我国后来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是我们祖国的先民们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和智慧份献给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教学反思1、应注意对比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事物的方法。通过比较,填写表格还可以使学生对原始农耕时代人类的继续进步发展有一个整体观念,2、应突出我国在种植水稻、粟以及蔬菜方面的世界之最,激发学生的自豪感。3、讲解大汶口遗址要突出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的社会现象,探究其出现的根本原因,说明社会制度的变革根本上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为后面课文中社会制度的变革做铺垫。4、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课内容课文上的描述都很清楚,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难度不大。板书设计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时间距今约七千年距今约五六千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陕西西安半坡村山东大汶口工具使用磨制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