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表达技巧”,巧解古诗鉴赏[文档资料]_第1页
细分“表达技巧”,巧解古诗鉴赏[文档资料]_第2页
细分“表达技巧”,巧解古诗鉴赏[文档资料]_第3页
细分“表达技巧”,巧解古诗鉴赏[文档资料]_第4页
细分“表达技巧”,巧解古诗鉴赏[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分 “ 表达技巧 ”, 巧解古诗鉴赏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所有文字的目的都为了表达,所有的表达可分为“ 平实 ” 与 “ 技巧 ” 二大类。高考语文中说起来复杂的表达技巧,实际上也就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的 “ 修辞手法 ” ;二是从描写与抒情方式角度分析的 “ 表现手法 ” 。高考试卷上的古诗词,在表达上肯定有它的独特性,这就是所谓的技巧。同学们就是需要培养这种 “ 识别独特 ” 的敏感性,有了这种敏感意识,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强化识别 “ 修辞手法 ” 的意识 修辞手法在高考卷中向来是 “ 活跃 ” 的题型, “ 比喻、拟人、对比、反衬 ” 这四种修辞格对命题者来说是热点中的热点。因为它们指向具体,难度适中。所以不管命题者在题干中有没有提示,同学们脑海中一定要牢牢树立将这四种修辞格依次对号入座的意识。 例 1 (比拟:比喻和拟人) 2014 辽宁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 8 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 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 梨花雨。 8.“ 卷帘尽放春愁去 ” 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5 分) 识别技巧:本题从题干上看是明确考表达技巧,但未言明考修辞手法,有点小难度。同学们只需将最常见的这四种修辞格与该诗句对应一下,即可识别。排除对比、反衬,比拟还是有点像的。何以见得呢?同学们如果有这样的经历就好了。一只鸟被门帘挡在屋内,此时有人卷帘,这个动作的目的就是放鸟归林。那么在这个诗句中, “ 放春愁去 ” ,就是将无形的春愁从 “ 放 ” 这个动作角度比拟为会飞的鸟儿。 例 2(对比) 2014 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韦庄(约 836 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识别技巧:本题从题干上看,虽然没有明确说考查表达技巧,但是同学们可以推测:命题者问 “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 好,既然提到 “ 方法 ” 这个词语,可见命题者考查的还是作诗的技巧,只不过换了一种隐含的问法而已。诗人用了什么方法呢? “ 比喻 ” 在诗中找不到,“ 拟人 ” 在诗中也找不到,那就试一试 “ 对比 ” 吧。有那么一点感觉像了。这首诗在感情上标志性的一个词就是最后一句中的 “ 惆怅 ” 一词,这应该是我们都能看出来的。但是诗的第一、二句并未写其惆怅,而是写自己 “ 惯别家 ” ,就是习惯离开家乡;第二句 “ 等闲挥袂客天涯 ” 就更带上了 “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的潇洒,毫无悲切惆怅之感。前后照应起来看,前二句诗与后二句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一个转折,形成了对比。 二、 遇 “ 怎么描写 ” ,用四个名词术语分别验证 1.侧面描写; 2.点面结合; 3.虚实结合; 4.动静结合。这四个名词术语都属于 “ 表现手法 ” ,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硬性记忆。 例 3 (侧面描写) 2014 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山间 宋 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1)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识别技巧:这道题问得很具体,直指桃花,因此与一二句无关。三四句也无修辞格的使用,只好去 “ 描写类 ” 的四大术语中找一找,试一试。 “ 桃花落处无人见 ” 留一悬念与读者,落下的桃花哪里去了呢? “ 濯手惟闻涧水香 ” 告诉读者涧里的水有香味。是什么东西散发的香味,当然是飘落水里的桃花。思维走到了这里,相信同学们是能够看出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桃花之香,而是通过写涧水之香来侧面描写桃花之香。 例 4 (点面结合) 2014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9 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 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 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番腾:同 “ 翻腾 ” 。 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4 分) 识别技巧:此题比上一题问得更具体,命题者明确让同学们从 “ 点面结合 ” 的描写角度去赏析诗歌,因此虽然本词中有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但也不需要我们指出分析。“ 点面结合 ” 这四个字,人人皆知其意, “ 点 ” 就是眼睛的定格, “ 面 ” 就是放眼望去。 “ 香红渐渐稀 ” 泛指暮春百花脱落,属于视觉的大面积描写,是面;而 “ 花褪雨 ”“ 絮沾泥 ” 眼睛专注于一个景物,肯定算是点。由此归纳出点面结合、细节传神等要点。 例 5 (虚实结合) 2014 重庆卷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调 黄莺儿 清 张潮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 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 识别技巧:题干中 “ 哪些 ” 二个字就暗示这首散曲使用的表达技巧不止一种。先找修辞手法,很容易就能看出燕子 “ 语呢喃,千般诉说 ” 符合拟人的特征。再看散曲的表达方式,很明显就是叙述与描写,所以应当在描写的四个名词术语中找一找。侧面描写没有,点面结合没有,虚实结合有。燕子不忍花落,着意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的花朵,这个动作是实写;燕语呢喃,好像向人诉说着千般心情,这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虚实结合。 三、遇 “ 抒情方式 ” ,首选 “ 借景抒情 ” ,次之 “ 用典抒情 ” 例 6 (借景抒情、用典抒情 ) 2014 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2 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 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 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 招魂中有 “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 句。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5 分) 识别技巧:这样的提问告诉我们不要去考虑修辞与描写 。抒情手法就是抒情方式,比较简单。第一首,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正符合 “ 借景抒情 ” 的要义:日落众山,天色转昏,暮雨萧萧,下个不停,诗人心情已然不爽,再加上与友人天各一方,思念之情自然涌上心头。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诗人自己,但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共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第二首较第一首相对简单。可以根据注解的提示,使人想到化用前人诗句,化用前人诗文也就是 “ 用典抒情 ” 。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 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问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后两句。 4.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元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 夜煮茶。 注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 满林残照见归鸦 ” 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 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 。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 注: :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 “ 带 ” 字的妙处。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出关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 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 关,指居庸关。 旆( pi),旌旗。 “ 马后桃花马前雪 ”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 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端居:闲居。 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 草虫鸣 ” 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2.运用比喻 手法,将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倒映出池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面的平静。一、二两句以 “ 水面平 ”“ 明镜 ”“ 照檐楹 ” 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 “ 忽起 ”“ 垂杨舞 ” 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 “ 万点 ” 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全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4. 对比反衬手法。 以鸦归巢反衬人却不 能归家。 表达了作者在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5.“ 带 ” 采用了拟人手法。 赋予 “ 老鹤 ” 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 使画面具有动感。 6. 对比鲜明。 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典型场景聚集到 “ 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