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 中美应“共同进化”[文档资料]_第1页
王缉思 中美应“共同进化”[文档资料]_第2页
王缉思 中美应“共同进化”[文档资料]_第3页
王缉思 中美应“共同进化”[文档资料]_第4页
王缉思 中美应“共同进化”[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缉思 中美应 “ 共同进化 ”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 如果中美两国都坚持走各自认定的正确发展道路,那就能够避免可能的战略对抗,实现 殊途同归 ,而不是 分道扬镳 。 ” 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说。 去年 6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畅谈构建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 。整整一年过去,中美关系进展并不顺利。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中美摩擦不断,更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前 景蒙上一层阴影。 与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 在博弈、较量中艰难前行不同,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在迅速升温。前不久,中俄签署了总价值达 4000 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协议,而后两国海军又联合举行东海军事演习。中俄准同盟关系似乎隐然成型。 中国新一轮改革正在逐步展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引起不少人士的忧虑。他们担心,一旦中美走向对抗,不但会对国际形势形成巨大冲击,也会影响中国全面改革的进程。 王缉思对此表示乐观, “ 在当今国际环境和两国国内环境下,双方发生严重军事冲突并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虽不能完全 排除,至少可以说是微小的。 ” 作为国际问题专家,王缉思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职务。去年 10 月份,他出任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担任该研究院名誉院长。 王缉思认为,决定中美关系的首要因素,是两国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两国应当 “ 共同进化 ” , “ 各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并行发展且相得益彰。 ” “ 大国外交的精髓在于准确审视和充分利用国际力量的平衡,使之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倾斜。 ” 王缉思说, “ 走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关 键,是理解两国对未来关系的不同思路和期待,找到利益汇合点,避免利益碰撞点。 ” 财经: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最重要也极具不确定性的关系。随着中美摩擦不断,中俄关系迅速升温,目前国内外不少人士担心,中美关系可能发生重大改变,甚至走向对抗。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王缉思: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中美两国政府处理双边关系的原则、政策和方式固然重要,但更大的决定性因素是两国各自的发展道路。中美上世纪 70 年代结束对抗,改善关系,最初动因是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冷战结束,这一共同威胁消失了,中国为什么仍然 坚持稳定并改善对美关系的原则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 30 多年前即否定了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国内政治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路线,没有动摇。中国在本世纪初提出 “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 ,同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观察中国的对外政策包括对美政策有无转变,首先要看中国的改革开放路线有没有动摇。 2013 年 11 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 60 项决定。贯彻这些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改革措施, 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而对美关系的稳定是塑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关键。 财经:也就是说,中国对外关系中还会继续坚持“ 和平与发展 ” 这个主题? 王缉思:是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 “ 和平与发展 ”的内容与视角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基本稳定的今天,中国对 “ 和平 ” 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同局部冲突、海上安全、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相联系,同中国的海外利益相联系。 东海、南海的岛屿归属问题和海洋权益问题近年来凸显,有时甚至激化,但是不可能使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发生逆转。把这些问题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考察,不难发现其局部性和时限性。 回顾过去,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1969 年中苏珍宝岛冲突、 1979 年中越边境战争等,其表面和直接的原因是边界纠纷,而实质问题是当年的政治大背景。随着国内和国际政治氛围的转变,过去这些边界纠纷都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和视野。只要坚持中国前进道路的正确方向,中国就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今天的海疆问题也不会引发中国同美国或邻国的严重战略对抗和军事冲突。 财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GDP 总量不断增强。不少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 2020 年超过美国。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 新阶段,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随之改变? 王缉思:中国国力增长是不争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在国际上信心的增强。中国的传统政治体制、治国理念,当前的国内社会环境和心态,经济增长趋缓的压力,以及暴恐活动的增加,都产生了进一步加强政府管治和干预的冲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 普京成为最受中国公众推崇的外国领导人,绝非出于偶然的个人因素 中国人开始向往 “ 强人政治 ” 和铁腕外交。 在国际上,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也明显增强,在某些方面好像已经可以傲视周边甚至美国,如果还继续奉行 “ 韬光养晦 ” 的 战略,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了。这样看,中国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似乎势在必行。调整的方向,可能是在外部压力面前不服软、不轻易妥协退让,甚至有时需要 “ 展示肌肉 ” ,主动出击。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和发展任务远未完成。过去,中国的发展任务主要关注的是摆脱贫困落后,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今后,中国的发展任务转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金融、贸易、能源、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公共卫生等问题,把中国的内政同外交日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内外形势的这些变化,把中国对外关系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做重大调整,还是坚持原定方向而做微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做重大调整,奉行过去 30 多年来没有过的“ 强势外交 ” ,势必要消耗更多的内外资源,付出相当的代价。中国社会准备好付出这些代价了吗?钟摆也可能摆去又摆回,不确定因素很多。 财经:一些美国战略家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充满担忧与质疑,他们认为应该对中国采取遏制战略,不能让中国成为重要的大国。这些观点在国内激起了强烈的不满,成为一些人士要求以强硬态度对待美国的借口。 王缉思:在美国战略家中,要求 遏制中国的声音是少数。喜欢用 “ 遏制 ” 这个词来描述美国政策的,好像还是中国人。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 哈斯( Richard Haass) 2013 年出版了一本新书,题目是外交政策始于国内,强调美国外交必须立足于国内的经济复苏与发展。 哈斯说,今天的美国如不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调整过时的移民政策、清理债务,美国就无法保障国家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全球影响力。当今的全球政治权力对美国来说是相对宽松的,不存在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的大国对抗,所以美国正处在休养生息、苦练内功的时代。我相 信,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美国战略家的观点。 的确,本世纪初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2008 年发生的金融危机,都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影响国计民生。 2008 年美国大选期间,许多美国选民认为整个国家“ 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 。在 2013 年开始的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的 “ 内向 ” 趋势更加明显,需要优先处理的国内问题很多,激烈的两党争斗亟须缓解,因此在对外关系中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战略,不轻易进行海外军事干涉。比如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后,美国对俄罗斯口诛笔伐、经济制裁,但在军事上仍然按兵不动。同时,奥巴马政府强调 “ 巧实力 ” ,优先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和公共外交、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我把它的这种战略戏称为“ 美国特色的韬光养晦 ” 。 我认为,部分美国人是对中国有担忧和疑虑,而另有一些美国人是故意用夸大中国 “ 威胁 ” 的言词来 “ 拱火 ” ,想 “ 一箭三雕 ” :一是挑拨中国和邻国的关系,二是增加美国军事力量和军费,三是拱起中国的激烈反应,火中取栗。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需要冷静。 财经:怎么理解所谓美国朝向亚太地区的 “ 再平衡 ” 和 “ 转身 ” 一说呢? 王缉思:美国在东亚的举动,固然有其在安全方 面牵制中国的企图,但也表现了美国对中国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和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如果把经济因素考虑进去,就不必对 “ 再平衡 ” 做出完全负面的解读。中美在亚太地区肯定存在竞争关系,问题是能否做到良性竞争,避免零和格局。 我认为,决定中美关系的首要因素,是两国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两国应当 “ 共同进化 ” 。如果中美两国都坚持走各自认定的正确发展道路,那就能够避免可能的战略对抗,实现 “ 殊途同归 ” ,而不是 “ 分道扬镳 ” 。 这里的 “ 同归 ” ,并不是指两国的发展道路日益相似、接近,而是各自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并行发展且相得益彰。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美中之间不应该是零和关系,两者之间应该建立的与其说是伙伴关系,不如说是 “ 共同进化 ” ( co-evolution)的关系。“ 这意味着两国都注重国内必须做的事情,在可能的领域开展合作,调整关系,减少冲突。 ” 这正是我所说的 “ 殊途同归 ” 。 财经: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加州 “ 庄园会 ” 上向奥巴马总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关系?两国最高领导人虽然面对面做出明确回答,都希望避免对抗,要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 , 但是其核心到底是什么,似乎没有共识,这是否是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 进展缓慢的一大障碍? 王缉思:在我看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 “ 两个秩序 ” 问题,即中国要维护的国内秩序,以及美国所倡导并维护的全球秩序。 2010 年 12 月,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先生发表了一篇引起很大国际反响的文章,其中说道: “ 什么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个人理解,一是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即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保障。这些利益是不容侵犯和破坏的。 ” 2011 年中国发表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也把 “ 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 纳入坚定维护的国家核心利益范畴之中。按照我的理解,中方在对美关系中一贯强调的“ 相互尊重 ” 原则,首先是要求美方尊重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即共产党在国内的领导地位及政治秩序。 中美关系中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主要敏感问题,包括台湾、涉藏、涉疆、人权等,都可以联系到 “ 国体和政体 ”上去。中国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政策,也主要是从维护国内的长治久安出发的,对美政策尤其如此。 反观美国对 “ 新型大国关系 ” 的界定和期待,都关系到它的全球 “ 领导地位 ” 和它所维护的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谈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美方总是表示,希望中方一是在朝核、伊核等美方视为重大利益的国际安全问题上同美方合作,二是在金融稳定(其中关键的是美元的主导地位)、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照顾美方的关切。美国人担心的主要问题,是中国以其正在形成的巨大实力和世界影响,造成对美国地位及其倡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这就是美国把主要关切聚焦到 “ 崛起大国同守成大国避免对抗 ”(即避免陷入 “ 修昔底德陷阱 ” Thucydides Trap) 问题上的原因。 财经:你认为美国应当尊重中国的国内秩序,而中国则不需要从根本上挑战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王缉思:对。美国尊重并从主观上不挑战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内秩序,才能说服中国尊重并不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先地位和美国倡导的国际秩序。反之亦然。 中国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看法,从上世纪 90 年代的“ 建立新秩序 ” ,逐渐过渡到当前的 “ 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 。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显示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事实上,中方已经反复向美方 说明了对美国世界地位和现存国际秩序的看法,并通过实际行动建设性地参与了全球治理,参与了新形势下国际规则的制定。出于各种原因,包括对中方重大关切的不理解,美国对于中国提出的 “ 相互尊重 ” 原则,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从未明确表明对中国政治制度、国内秩序、发展道路的尊重,而只是强调利益交汇点,要求中方在美方关切的重大国际问题上配合行动。 财经:从积极角度看,当然应该致力于构建 “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 ,但是在中美两国对 “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缺乏共识的时候,尤其是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如何避免中美冲突就是一个 紧迫的现实问题了。 王缉思:确实需要预防中美之间的冲突。不过,中美两国的一些战略家把避免两国的冲突对抗简单理解为避免战争,我认为不够全面。事实上,在当今国际环境和两国国内环境下,双方发生严重军事冲突并引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虽不能完全排除,至少可以说是微小的。为把这种危险减小到最低限度,双方应当加强军事交流,建立可靠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危机管控机制。 更加令人担心的是中美之间的 “ 新型冲突 ” 与 “ 新型对抗 ” 的危险。 “ 新型冲突 ” 包括网络战、太空战、货币战、贸易战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 “ 无硝烟战争 ” ; “ 新型对抗 ” ,指的是有形或无形的针对对方的国际联盟、反联盟和 “ 势力范围 ” ,耗费巨大的军备竞赛(包括建设以对方为主要打击目标的 “ 网军 ” )等。应当通过战略对话和有效机制,对这类恶性竞争加以约束。另外,在媒体和外交场合的“ 口水战 ” 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