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诸笔墨,乃解其味[文档资料]_第1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文档资料]_第2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文档资料]_第3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文档资料]_第4页
形诸笔墨,乃解其味[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诸笔墨 ,乃解其味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古人一直秉承 “ 不动笔墨,不读书 ” 的读书理念,现代又有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的范例。可见,随时记录下阅读体会,以备日后体察回味,已成为语文习得的重要手段。文本阅读,最重要的是实现与作者的心灵触碰。而小学生受知识层次、人文修养、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在文本阅读时,往往难以融入文本世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而阅读是个性化的思想活动。教师的引导难免出现“ 一家之言 ” 的权威论调,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使阅读过程的双向性变成了单向性。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加入批注,不但可激发学生主动体察文本世界的思想情感,还有助于构筑其思想底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从浅尝辄止到读有所思,培养学生阅读批注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以读者的身份,通过文本阅读,实现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小学生受人文修养、个人阅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独立阅读;即使到了中年级以后,仍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小学的阅读教学需要一个 “ 由扶到放 ” 的过程。 (一)改善浅尝辄止的阅读现状,引导学生读思结合 小学生的 阅读,多停留在表层, “ 浅尝辄止 ” 的现象相当普遍。对文本的阅读,多流于文字认知、内容梗概了解的层面,甚至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走马观花似的阅读颇为常见,读过即忘,未在内心形成共鸣,因此对文本的深层次蕴意极少探究。阅读,是学习他人智慧,并使之内化的过程。为避免阅读成为 “ 无用功 ” ,在阅读中,给文本加上批注,以笔代心,既实现知识的迁移,又促使学生手与脑并用、读与思结合。比如,在阅读三顾茅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批注出刘备三次造访 “ 茅庐 ” 时诸葛亮的态度,借此分析课文为什么着重描写第三次造访的情形。另外,通过批 注出刘、关、张、诸葛四个主要人物的态度,分析出刘备与诸葛亮的人物特点,在课文中进行总结式的批注:刘备 尊重人才;诸葛亮 博学多才、雄才大略。通过这些批注,文章的主线显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加深记忆。 (二)从各时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实现读有所思 教与学是循序而行的。尽管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地,但课堂并不是教与学的全部。知识从输入到输出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根据各时点的不同,批注式阅读从 “ 预习 ” 、“ 教学 ” 和 “ 延伸 ” 三大环节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预习,是在授课之前,学生自 行阅读的行为,是培养学生探究心理的关键。学生初见新的课文,难免出现生字、新词、句意等疑惑之处。此时,在文中随时添加批注,记录下初次阅读的疑问、好奇所在;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方便教师对教案进行 “ 二次调整 ” 。 “ 教 ” 与 “ 学 ” 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将批注的文字,与大家分享。当新文变成旧文时,批注的好处便显现出来。它可以帮助学生回忆阅读思路,缩短探究文本世界的时间。 二、从形诸笔墨到心境交融,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世界 阅读,注重心与心的交融,是读者从 “ 识 ” 到“ 得 ” ,最终到 “ 悟 ” 的过程。批注式阅读增进了作为读者的 “ 学生 ” 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实现了由理性认知向感性共鸣的转化。 (一)识 循序渐进 从认识心理学来讲,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到深渐次发生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螺旋式的运动轨迹。在阅读中,渐进式地阅读方式 由表及里,更符合认知的特点。即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对文章形成直观的认知,通晓其意,理顺层次,标注出重点段落;而后再由细微处着手,如生词、句意等,逐个挑出,使学生脑中呈现出立体的文章层次。以教学虎门销烟(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首先要让学生自行通读全文,标出文中段落;其次,标出 “ 寨 ”“ 渣 ”“ 缴 ”“ 侮 ” 等生字,标出文中人、事、物和时间、地点、事件等内容,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阅读。 (二)得 熟读精思 初识文本后,便进入熟读精思的阶段。朱子认为:熟读要达到 “ 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 的境界,而精思要达到“ 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 ” 的境界。实质上,就是要通过细品,由理性认知上升到情感认知,实现知识的内化,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文本的世界。在虎门销烟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批注何为 “ 销烟 ” ,而 “ 烟 ” 又为何物;在阅读中批注出全 文的主旨,按顺序罗列出销烟的步骤:撒盐 抛烟 洒石灰 弃入海中;对文中描写的佳句,也进行批注,如 “ 水泄不通 ”“ 男男女女 ”“ 老老少少 ” ,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悟 切己体察 阅读的意境,即为领悟。它是通过批注,结合自身经历,去体验作者的心境,使自己融入文本世界中,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触碰,达到心静理明的境界。朱子主张 “ 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 。可见,要达到心境交融,就需要不断地推及己身,探究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蕴意。在虎门销烟中,在读到林则徐的语言和动作时,可加入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当读到 “ 烟渣 ” 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吞噬时,可批注上学生自身的感受,对作者如此着墨用意的体察。由此,学生对虎门销烟一文,经历了从 “ 识 ” 到 “ 得 ” ,最终 “ 悟 ”的过程,实现了自身与文本和作者的心境交融。 三、从方法得当到解其中味,教会学生阅读中活用批注 阅读是个性化的二次创作,并没有固定的格式。阅读不是流程,它更需要 “ 因裁施法 ” 。这个 “ 裁 ” ,即文章体裁。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的批注方法。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 (一)抓住主旨,提炼脉络 小说节选类课文批注阅读法 小说节选类的课文, 在批注阅读中要抓住 “ 三要素 ” ,找出全文主旨,再依循主旨,提炼出整个故事脉络,使平面的文字富有立体感,使故事鲜活起来,跃然纸上。如三顾茅庐一文,第一步弄清人、事、环境,重点放在写作背景上:在汉末三国鼎立时期,刘备初得一隅,欲求世外高人相助,这样便间接找到了文章的主旨;第二步依循 “ 求贤 ” 的主旨,提炼故事脉络;第三步批注人物、景物描写等,列出不同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表现,也可以是学生揣度的 “ 思想变化 ” ;第四步通过文字,体察作者的深刻意蕴。 (二)神来之笔,深化意境 散文类课文批注阅读法 散文,形散而神聚。阅读时,往往不好理清文章的结构,但散文不乏点睛之笔。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来批注,即 “ 神来之笔 ” ,从中体会作者所构筑的意境。如,教学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一文,教师引导学生分层次批注关键性的词语:第一步挑出 “ 角膜 ”“ 拐杖 ”“ 面颊 ”“ 盲童 ” 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主人公的遭遇,将心中勾勒出的小女孩形象见诸笔端;第二步挑出 “ 番茄 ”“ 亲戚 ”“ 捐献 ”“ 天使 ” 等词语,启发学生揣度小女孩内心世界的积极与乐观,同样见诸笔端。此时,一个生动具体的小女孩形象已在学生脑海中鲜活起来。 (三)情由心生,感自体发 诗词类课文批注阅读法 诗与词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这一高度凝练,又言简意赅的体裁,给予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不断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使读者的思想得到升华。但对小学生而言,读懂其中的意味并不容易。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师启发学生去想象 “ 皓月当空 ” 的景象,通过批注对月的思念与怅惘,感怀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之,批注式阅读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完成了由粗读到细读,逐渐探究其理,再到思想升华的过程,实现了学习方法的内化;学生由依赖教师引 领到逐渐摆脱思维定式,再到自得其法,敢于在批注中表达思想、抒发胸臆,以至触类旁通,形成个性化的阅读风格。这一古来已有的读书方法,伴随着语文教学的演变发展、学生的兴趣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