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学生培养成“问题”学生[文档资料]_第1页
怎样把学生培养成“问题”学生[文档资料]_第2页
怎样把学生培养成“问题”学生[文档资料]_第3页
怎样把学生培养成“问题”学生[文档资料]_第4页
怎样把学生培养成“问题”学生[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把学生培养成 “ 问题 ” 学生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广东省初中物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能力要求第 5 点指出,科学探究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问题 .即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问题,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猜想与假设,即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 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的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 从中可见,提出问题是探究过程的首要环节 .它决定或影响后面的探究环节 .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 1 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说: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 解决问题要思考,思考的对象是明确具体的 .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考、 分析、 创新的过程 .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正是以常见的苹果落地提出问题,发现万有引力,研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但这在旁人眼中,司空见惯,不值得提出问题 .可正是牛顿这种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能从常人 “ 熟视无睹 ”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可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创新意识的重要体现 . 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创造的源泉 ,是人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发展源动力之一 .在应试教育年代,学生年龄和知识都在增加,但提出问题的勇气在减弱 .庆幸的是,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能力全面提高,教育发展势头较好,让 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起 .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求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意识到表象后面的实质问题,并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产生解释或处理的欲望 . 2.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 .老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疑问或想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现激疑诱思 .如在学习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时,先将 220 V 40 W和 220 V 100 W 两灯泡并联接在 220 V 的电路中,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额定功率大的亮些;再将它们串联接在 220 V的电路中,观察它们的亮度,发现额定功率小的反而亮些 .这时,学生首先产生疑惑,进而思考为什么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呢?灯泡的亮度到底与什么有关呢?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也可以通过引出悖论 ,挑战思维定势 .如在惯性的教学中,玻璃杯中装水并盖上硬纸板,将鸡蛋置于硬纸板上,迅速抽 去硬纸板前,让学生预判实验结果,再演示,结果鸡蛋落入杯内的水中,与很多学生的预判相反 .当实验结果与预判不同时,学生处于思维矛盾状态之中 ,就会产生新的问题 . 2.2 培养兴趣 ,激发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 兴趣能使人专心致志地工作 ,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 可见,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是启发学生思考 , 自己提出问题的动力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在物理教学中,首选就是实验 .如在初二物理教学中,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在教材中要求不高,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惊人 .若在绪论科学之旅中,演示此实验,学生带着问题顺利进入物理的殿堂 .因实验条件限制不能做的,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录像或模拟 .例如 ,播放视频大型连通器 船闸的工作过程 .学生看到闸室中的水位变化,船就由上游 (下游 )到达下游 (上游 ).因为学生平时见不到这种现象,很想看看轮船是如何 “ 跳 ” 大坝的壮举 .特别是在水位变化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奇心会激发求知欲 .还有,模拟原子弹爆炸的场景,利用太阳能的画面等 .总之,不要放弃任何培养兴趣的机会 . 2.3 转变教学方式,借助问题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 , 教师多采用注入式教学,往往只重视传授知识 ,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学生被动接受,问题意识逐渐弱化 ,制约了学生提问能力 . 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是教师必须坚决抛弃传统的 “ 注入式 ”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法是诱导学生沿着“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答问题 ” 的认识道路前进的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方法 .实施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 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问题 , 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 例如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老师分别在毛巾、棉布、木 板上做实验时 ,学生凭感性能判定小车在棉布上比毛巾上运动的距离远些, .而在演示时,老师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的高度使小车在棉布上比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更近,实验结果与预期出现矛盾,这时问题意识就被激发了 .有的学生发现老师明显改变了小车下落的高度,就会提出问题:小车运动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跟老师验证性演示实验的效果不同了,给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机会 . 除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外,还要传授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 3 传授提问的方法 3.1 创造时机,提出问题 学生的提问习惯和 提问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开始时学生往往对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要么提不出 , 要么提出一些肤浅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时机 .老师可以利用课前、课堂、课后等机会让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问题 . 如 :引导他们通过课前预习 ,认真读书 ,仔细思考 ,从教材中寻找疑点 , 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 , 发现并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课后复习 ,整理知识 , 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纵横关系 , 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并联系实际 , 认真思考 , 发现问题 . 3.2 语言规范,表达问题 对学生来说,用专业用语表达意识中 产生的问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学生最初产生的问题,具有朦胧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想到说不出 .那就要求老师平时利用课堂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把提问学生作为经常性作业来抓 , 在提问中培养问题意识,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要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表达 . 3.3 运用思维方法,多角度提出问题 因果法: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现象是结果,结果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呢?例如,把两张纸拿在手中,使其自然下垂,然后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看到两张纸靠拢 .为什么不是分开呢? 类比法: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例如,压强的计算公式,在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有什么不同,要注意哪些问题等 .也可比较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 .如在学习功率的概念时,通过与速度的概念进行比较 .还可以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 .如已知电荷有两种,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那么,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提出问题:磁极也有两种,它们之间的作用与电荷间的作用类似吗? 扩大法:从特殊情况或现象中总结出的规律,推广到更 大范围或一般情况还能成立吗?例如,在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中,学生知道了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后 .老师提出 :如果拉力无限增大,结果还是一样吗?从而指出这个规律的适用范围 . 极限法:例如,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欧姆定律反映了它们的关系 .当电阻为零时,还能用这个公式计算电流吗?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或成立的理论与规律,放到极端条件下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呢? 逆反法:正面的问题,反过来会怎样?例如,法拉第在研究电磁现象的过程中,从电与磁的对称性出发,提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 流呢?经进一步的实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得出了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反过来,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就不受力 .这句话正确吗?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提出了问题,但提出的问题质量不一定高,也未必合理 .怎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提问,提出问题的质量越来越高呢?笔者认为还要注意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 4 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生关系决定学生问题意识的生命 .平等、民 主的师生关系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增强 .学生不敢提问 , 除未掌握方法外 , 更重要的是思想方面的原因:一是怕别人说自己的水平低;二是怕说错了被别人讥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 .为此 , 教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 ,放下师道尊严 ,以消除学生的顾虑 .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并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 对学生讨论的结果作适当的总结和归纳 . 这种以解疑释惑为中心 , 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 对 于那些提问水平较低 ,提出一些肤浅的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 ,尤其需要鼓励 ,切忌讥笑 , 讽刺挖苦 ,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 , 影响其提问的积极性 . 对那些提问水平较高 ,提问多的学生 ,要给予表扬 , 并作为榜样 , 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 以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 焕发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