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文档资料]_第1页
打造互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文档资料]_第2页
打造互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文档资料]_第3页
打造互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文档资料]_第4页
打造互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造互动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积极深入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和形式,对如何打造高效互动的信息技术课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什么样的教学才能够提升课堂的互动和效率?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通俗的解说: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课需要通过课堂的互动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打造高 效课堂 . 根据笔者近几年对初、高中信息技术课进行了探索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环节入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互动性和高效性 . 一、教学方法的组织革新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前必须完成的事情,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如此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总量 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数 .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自然离不开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内容部分自然非常熟悉,现在获取资源的途径很多,许多 老师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设计,自己完全按照该教学设计流程上一遍,上完之后却感觉课堂并没有教学设计中说的那般出彩,我认为,其实这就是人 (教学实施者、教学对象 )的问题,也是施教者所采取的施教方法问题 .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教学策略而言即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教学法和间接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解释、演讲、操练实践等可归为直接教学法,而小组讨论、合作、发现和解决问题活动可归为间接教学法 .教师需要找到教学内容所适合用的教学法,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具体施教 .例如:思维敏捷、 妙语连珠、课堂控制力强的老师,自然采用间接教学法比较合适,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设计一个个环节进行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从而达到高效互动课堂的目标 .当然两种教学法并无绝对的好与坏,只是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方法 .又如:偏理论性的课堂,可能用直接教学法的话,学生更容易理解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笔者觉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还是要应以间接教学法为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课的高效互动性 . 教学对象是组织课堂教学最不可预计的因素,进行课前 教学设计需要加上学情分析,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学情分析往往是对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分析,常常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的不可控 .建构学习的最初提出者维特罗克认为,建构学习主要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或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新课堂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生成许多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就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资源 .教师要注意调整抓住这些新资源,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对建构学习时机的正确捕捉,能 使一堂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笔者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 .与其对一种错误观点的进行指责,不如对正确健康良好的现象的赞赏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 二、课堂案例和对话的创新选择 中学生上课发言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教师往往会一个问题抛出去之后,课堂冷场了,然后需要自己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师生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有的放矢,做到收放自如 .教师应如何通过示例或者对话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呢,我们不妨以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中关于“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 资源的三大支柱 ” 这一知识点为例,导入话题的示例非常有趣,问学生:一个人在一片很大的原始森林中生存,需要哪些?从指南针、打火石、刀这三个物品中很巧妙的回答了三大支柱所对应的信息、物质和能量 .学生参与这个示例对话的积极性非常高,每个人都愿意动脑想 .为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学示例的选取尽量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 1.贴近生活的小示例,学生好理解,也觉得真实,就在自己身边 .著名教育专家肖成全老师曾说: “ 生活处处有课程,一言一行皆教育 .” 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学生共鸣 .很多学生都玩过 QQ农场或开心农 场,菜的成熟用一个倒计时程序就可能实现,菜摘完后一点图片就换了张图 ,其实编程就一句话 .讲 VB时,就从种菜游戏入手,开始顺序结构实现,再调整又用循环结构实现,因为贴近他们的生活,自己动手做得不亦乐乎 .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兴趣 .通过这样的示例,可以向学生传输 .信息服务于生活,信息应用于生活,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信息技术和生活的关系 . 2.时尚前沿 .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全球性时代背景下, “ 时尚 ” 无须借助语言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例 如在介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这部分,将最新的个性化功能的产品介绍给学生,中学生很关注这些产品,但却不了解产品对自己的实际意义有多大 .通过老师现场的展示以及详细的介绍,学生自然会对这些所谓时尚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 3.经典小故事 .传统的经典小故事中,常常蕴藏着很多的哲理,同时这些小故事也可以反应信息技术一些知识 .比如: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用它来说明信息的传输,信息的真伪几个特性 .用这个示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 4.案例的连贯性 .信息技术课的一节课中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知识 点,会用到多个案例,有些老师往往会为每个知识点选一个案例,很多课堂一节课中涉及到了四五个示例,学生的思维有时候还未从一个案例中走出来,又有要到一个和之前毫无关系的新案例中去,这样可能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使得课堂前后连接不严密 .笔者建议,如果有可能,一节课中就选用一个案例,所有知识点都围绕着这个案例展开,即所谓主题式的课堂探究 .如:搜索引擎这节课中,知识涉及到,全文搜索,图片搜索,视频搜索,特色搜索,采用 “ 逛世博 ” 这样的主题,先让学生搜索世博相关的文字资料,然后找到中国馆的图片,然后找相关的新 闻报道视频,最后找从自己家到世博的路应该怎么走,这样通过一条线索,把这节课所有的知识都贯穿起来 . 课堂对话中,对于学生的陈述和延伸,教师应尽可能及时评论,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激性,又可以捕捉学生知识建构过程,拓展学生知识面,有利于课堂效率提高 . 三、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建立 自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开始,我就一直想,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想要牢牢掌控自己的课堂,就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 “ 信息技术课堂法 ” ,给学生在这个学科中一个完整的,客观真实的评价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摸索出 了三种有利于的学生成长、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过程性评价机制 .一、课堂表现评价,二、作业及随堂测评,三、激励教育评价 . 课堂表现评价 .因为信息技术课在机房中上课,有时候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把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要求降低,时常出现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听课等小动作 .课堂表现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上课时的表现,学习态度,比如,积极回答问题,作业完成后能主动帮助小组里其他同学等等,给与一定的基准分,表现好的,在基准分基础上加分,表现不好的减分,在学期考察中,这一项占 20%比例 . 作业及随堂测评 .作业评价,根据 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期末考察时汇总平时的作业分 .随堂测评,教师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整理成题目,录入到考试系统中去,每节课留一部分时间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测评,测评的成绩以及详细的试题分析教师端都可以看到,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很大! 激励教育评价 .众所周知,教育的评价要以发展为目的,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受教育者 .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激励评价对象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要用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评价对象的成功与失败,要杜绝、防止、克服“ 贬损性 ” 评价 .所以,信息 技术课引入激励评价,比如,学生完成作品后,拓展部分也完成了,给予加分,学生在制作数字作品时,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给予积分,小组整体质量高,给予全组成员加分,学生在整个评价机制中,会不断的自我激励 .实践证明,引入激励教育评价,明显提升信息技术课的效率 . 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 “ 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 ,有效的教学才会有价值,信息技术课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