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复习)货币银行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电大复习)货币银行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电大复习)货币银行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电大复习)货币银行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电大复习)货币银行学(专科)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总复习 1 价值尺度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 流通手段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3 支付手段 当货币不是用作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4 贮藏手段 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 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5 通货膨胀 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6 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7 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8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9 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10 原始存款 一般是指商业银行 (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它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1 派生存款 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12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3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14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付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5 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16 基础货币 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7 国家信用 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8 货币乘数 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9 金融工具 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 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20 经济货币化 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21 格雷欣法则 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 “ 劣币驱逐良币 ” 的现象,统称 “ 格雷欣法则 ” 。 22 实际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 Md/P。 23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24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25 提现率 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26 金融资产 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27 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 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 28 准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并无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 29 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 30 利息 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利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31 利息率 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的比 率。 32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的对称。是指以一年以内的票据和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3 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的对称。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价证券为交易工具进行长期资金交易的市场。 34 商业票据 是指由企业签发的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 35 股票 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36 证券行市 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有价证券的行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价证券的收益;二是当时的市场利率。 37 股票价格指数 即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38 证券收益率 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同本金之间的比率。 39 汇率 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40 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 M表示货币需求量,以 M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 M = M 41、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42、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 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43 有限法偿 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虽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但当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44 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 45 价值尺度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 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46 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利弊皆存,利大于弊。 47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48 银行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还开展了一些提供服务、旨在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因这类业务既不属于负债业务也不属于资产业务,所以称为中间业务。 49 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 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 Md P。 50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主要是政府债券 ),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 51 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52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53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 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54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55 银行信用 信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56 金融压制 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 57 证券行市 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是证券收益的资本化。 58 利率 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率。 59 货币供给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60 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61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对称,是指由经济体系内部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的经济变量。 62 信用货币 是指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 币作用的信用工具。(2 分 )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63 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的对称。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 变量。由于这种变量通常可为政策控制,被用来作为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因而被称为政策变量。 64 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65 银行信用 信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66 金融压制 是指由于政府对金融业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 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称为金融压制。 67 证券行市 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证券行市是证券收益的资本化。 68 利率 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之间的比率。 69 货币供给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71 信用货币 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 的 , 能 够 发 挥 货 币 作 用 的 信 用工 具。 72 实际利率 指扣除通货膨 胀因素的,实际购买力不变的利率。 73 货币需求 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74 通货紧缩 指的是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75 证券收益率 是指购买证券所能带来的收益额与本金之间的比率。 76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77 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78 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 程。 79 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用 Md表示。 货币银行学填空总复习 二、 填空(每空 1分,计 15分) 1、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 商品经济 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 发展的必然产物。 2、 信用最古老的形态是 高利贷,信用是在 私有制 的基础上产生的。 3、 尽管人们对货币具体的层次划分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在将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这一点上,看法基本一致。 4、 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等货币制度,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是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5、 中央银行在组织形式上分为 单一型、复合型、跨国型、准中央银行型 四种类型。 6、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 货币供应过多 而引起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的货币现象。 7、 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金。 二、 填空(每空 1分,计 15分)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 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角度看,货币是核算 社会必要劳动 的工具。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计帐原理编制的,基本内容分为三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 平衡项目 。 3、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区别在于不以 吸收存款 为其主要资金来源,而以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运用。 4、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 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 5、马克思认为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是由 商品价格;待售商品数量 和 货币流通速度 三个要素决定。 6、货币政策工具中被称为 “ 三大法宝 ”的 是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和 公开市场业务 。 货币银行学判断题总复习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 的计算公式相同。( ) 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 “ 流动性陷阱中 ” ,货币政策无效。(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7、 “ 金融二论 ” 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1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 , 执 行 贮 藏 手 段 职 能 。( ) 1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13、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 1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15、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 ,是一种直接信用。( ) 1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1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1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涉及银行存贷款业务。( ) 1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20 、 物 价 上 涨 就 是 通 货 膨 胀 。( ) 21、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 ) 22、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证券行市也上升。( ) 23、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24、中国人民银行在 1983 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2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26、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27、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也称提现率。( ) 28、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 29、通货紧缩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形式。( ) 30、商业银行经营方 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 ) 3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但却是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自此体系建立起来,金本位制度就宣告崩溃了。( ) 3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 33、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 34、各国中央银行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时 ,主 要 凭借 的还 是 行政 手段 。( ) 35、在资本充足性管理中,资产回 报率( ROA)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等于税后净利润与资产的比值。( ) 36、在伦敦外汇交易市场上,某日1=US$1.5902-1.5893,现在 A 贸易商欲从花旗银行伦敦分行用英镑购入 100 万美元,应使用 1.5902 的汇率。( ) 37、内生变量是指经济体系中由纯粹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这些变量通常不为政策左右,例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税率等等。( ) 38、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 39、国际收支 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 40、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 , 因而 会 增加 投资 性 货币 需求 。( ) 41、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42、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 43、股票行市和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外国货 币。( ) 45、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46、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的分歧在于传导环节不同。( ) 47 、 金 融 工 具 就 是 金 融 资 产 。( ) 48、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49、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50、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 51、暂时 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 , 执 行 贮 藏 手 段 职 能 。( ) 5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 价 与 充 分 就 业 通 常 是 一 致 的 。( ) 5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 5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5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的。( ) 5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 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5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5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5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60中国人民银行在 1983 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6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主体是非银行金融机构。( ) 62、经济发展的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货币化。( ) 6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也包括了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 ) 6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 “ 流动性陷阱中 ” ,货币政策无效。( ) 65、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6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 信 用, 使 后者 的规 模 日益 缩小 。( ) 67、 “ 金融二论 ” 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 68、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69、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以多元的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 70、银行资本作为负债与其他各种负债并无实质区别。( ) 71、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 形 式 是 金 属 铸 币 。( ) 7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73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 74经济危机期间,金融市场上货币资本过剩,利率极低。( ) 75商业银行策源的货币供应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主流部分。( ) 7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77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78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是否涉及银行存贷款业务。( ) 79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 80通货膨胀是与纸币紧密联系的货币现象。( ) 1、票据虽有本票、汇票、支票之分,但需要承兑的票据只有汇票一种。( ) 2、纸币之所以能充当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就有价值。( ) 二、判断正确与错误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每小题 1分,共 10 分。答对给分,答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 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 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 点的限制。 () 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 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的。 () 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 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 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10中国人民 银行在 1983 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 1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信用媒介,是一种直接信用。 ( )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 3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即使在“ 流动性陷阱中 ” ,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 ( ) 4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拥有发行债券的权利。 ( ) 5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汇率下跌,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外汇汇率下跌时,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 ( ) 6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 ( ) 7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消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6。( ) 8在影响货币乘数的各项指标中,其中现金比率、定期和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指标,而超额准备比率和定期存款与话期存款之间的比率是中央银行不可以完全控制的。 ( ) 9国际贸易的短期资本融通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应列在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支项下。 ( ) 10在经济中如果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就可能会引起 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 ) 1、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 ) 2、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经营业务。( ) 3、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 4、 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之比是确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 5、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6、 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7、 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8、 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以多元的中央银行最为流行。( ) 9、 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1、金融体系指一国一定时期的金融机构的总和。( ) 2、货币政策诸目标更多地表现为目标间的一致性。( ) 3、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一般价值形式。( ) 4、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的区别之一在于,中央银行的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从事货币经营业务。( ) 5、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 6、通货膨胀使政府和社会各阶层人人都蒙受损失,无人受惠。( ) 7、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8、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可用金融资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表示。( ) 9、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为:金融创新提高 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和金融作用力。( ) 10、 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一松一紧 ” 的办法。( ) 1 、 借贷 资 本本 质上 是 一种 生息 资本。 ( ) 2、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 3、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 “ 流动性陷阱 ” 中,货币政策无效。( ) 4、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贯彻执行全国统一的货币信用政策,并促进这 一 政 策 的 全 面 实施。 ( ) 5、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 信 用 , 使 后 者 的 规 模 日 益 缩小。 ( ) 1、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2、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 本国货币来 计 算应 收 若干 单位 的 外国 货币 。( )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5、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 ) 6、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 7、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 8、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 9、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 10、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 1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 ) 2对货币政策目标而言,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通常是一致的。 ( ) 3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到黄金输送点的限制。 ( ) 4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 ) 5在采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本币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整数,汇率变动是以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的。 ( ) 6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 生倍数呈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 7纸币之所以可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 8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 ) 9借贷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息资本。( ) 10中国人民银行在 1983 年之前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 ) 1纸币之所以作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 ) 2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 3由于股票行市与债券行市的理论依据均为 收益资本化,因而二者的计算公式相同。 ( ) 4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在 “ 流动性陷阱中 ” ,货币政策无效。 ( ) 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 ) 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 7 “ 金融二论 ” 的核心观点是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和干预。 ( ) 8金融体系是指一国一定时期金融机构的总和。 ( ) 9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 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 10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 1银行和保险业务收支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属于资本项目。 ( ) 2现金漏损与存款余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 ) 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 4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5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作为条件的是安全性。 ( ) 6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 ) 7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当人们提到国际收支时应指明是哪一个时期的。 ( ) 8当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购买有价证券,因而会增加投资性货币需求。 ( ) 9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 ) 10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 ) 1金融构成比率是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率。 ( X ) 2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也可以是现实的货币。 ( X ) 3债券收益率是期待的收益率,股票的收益是固定的收益率。 ( X ) 4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隐蔽型的;改革开放后,则主要是公开型的。 ( ) 5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 6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 X ) 7欧洲货币是指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运作的货币。 ( ) 8现金漏损率与存款派生倍数成正比关系,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派生倍数呈反比关系。 ( X ) 9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 ) 10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仅仅决定于两个因素:货币供给与保有货币的意愿。 ( X ) 货币银行学计算题总复习 1.某种债券的发行价格为 110元,投资者持有一年半后以 123元卖出,试计算该投资者持有期收益率。 (卖出价 -发行价)持有年数 解:持有期收益率 =( 123-110) 1.5 100% 110 =7.88% 答:该投资者持有期收益率为 7.88%。 2.原始存款 1000 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0%,提现率 5%,超额准备金率 5%,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 解:派生存款总存款 原始存款 10001/ ( 10%+5%+5%) 1000 4000(万元 ) 1.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7,提现率为10,超额准备金率为 8,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 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7,提现率为 lo,超额准备金率为 8,试计算存款扩 张倍数。 1/ (7 10 8 ) 4 2.投资者购入某种发行价格为 110 元的债券,同年银行两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8,持有两年后该投资者要在什么价位以上卖出其所持债券才能使自己在债券上的投资比在银行定期存款上的投资更划算一些 ? 解: 1108 2+110=127 6 1.某国某时商品价格为 11元,待售商品数量为 140000 件,平均货币流通速度为 4 次,试计算流通中货币必要量。 解: M PQ V 11140 0004 385000 2.原始存款 1000 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0%,提现率 5%,超额准备金率 5%,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 解:派生存款总存款 原始存款 10001/ ( 10%+5%+5%) 1000 4000(万元 ) 5.某股票市场采样的 A、 B、 C、 D、 E五种股票,基期价格分别为 10、 20、 30、 40、50 元,报告期价格分别为 15、 23、 35、42、 70 元,报告期上市股票数分别为 100、120、 150、 200、 240 股,基期指数值为100,试计算 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 答:报告期加权股价指数 = (报告期股票价格 *报告期上市股票数) / (基期股票价格 *报告期上市股票数) *基期指数值 =15*100+23*120+35*150+42*200+70*240 10*100+20*120+30*150+40*200+50*240 *100=34710/28900*100=120 1 货币银行学 论述题总复习 一、 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 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 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 试分析货币政策各种工具的效果。你认为现阶段我国应如何选用货币政策工具? (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称之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作用猛烈的工具,一般不轻易变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告示效应,表明政策意向,但对于信贷扩张和紧缩的调节力量较弱;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于操纵,效果也比较直接。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和发达的证券市场。三者需配合使用。 (2)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的工具称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等,各有其具体作用。 (3)其他政策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信用控制,如规定存贷款利率的最高限,实施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比率以及其它直接干预措施。这些工具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选择地使用;另一类是间接信用指导,如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这些工具虽无法律效力,但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目的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总体上的一致性,所以在实际中这种做法的作用非常巨大。 (4)我国现阶段应大力推动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 具有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其中应日趋淡化直接调控工具的影响,逐步强化间接调控工具的作用。 1998年初,我国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向间接金融调控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 试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主要措施。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活动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通常要用国际收支平衡表表示。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只是形式上的平衡,实际上各国的国际收支常常处于失衡状态。失衡要么表现为顺差, 要么表现为逆差。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结构性原因。 货币价值的变动。 国民收入的变动等。 国际收支失衡时,可采取如下调节方法: 外汇缓冲政策。 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 利用国际贷款。 直接管制等。 四、 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 1)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正有负,但主流是正面的、良性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没有创新推动,就没有多层次和开发性的金融发展,就不可能对现代经济发展有如此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给金融 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 2)当代金融创新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对金融、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四条途径即储蓄效应、投资效应、收入效应、就业效应。 ( 3)创新过程即经济发展的实现过程,故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会对金融、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不利影响。后果是使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安全稳定性趋于下降。 ( 4)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驾驭并把握金融创新的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使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从而实现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 安全与效率的兼得。 五、 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要点: (一 )通货膨胀的定义。 (二 )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给过多,但深层次上的原因还有: ( 1) 需求拉上,包括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 ( 2) 成本推动,包括工资推动,利润推动; ( 3) 结构因素,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失调; ( 4) 其他原因,如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转轨等因素。 (三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 4 分 ) ( 1) 短期性; ( 2) 非政策性 六 、 如何理解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2分) 在金融与经济的基本关系上,首先必须明确: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而金融在整体经济关系中居于从属地位,绝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三产业,其基本功能是满足经济发展中的投资、融资和其它服务性需求。( 4 分) 1、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从积极方面看,突出地表现为对经济发展强大的、持久的推动作用,这 一作用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 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效率;(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4 分) 2、 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不良影响也在增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 2)因金融业经营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发经 济危机;( 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剥离金融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造成金融业的动荡和整体经济运转的失常;( 4)资本流动国际化,使金融危机在国际间迅速蔓延,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4分) 七 、 试述 70 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12分) 7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 1)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即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领域的创新更好地满足了顾客的需要,同时,促进银行向全能化发展。 ( 2) 跨国银行的建 立使银行的发展更趋国际化。各国银行纷纷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从事国际银行业务和开拓境外金融业务。 ( 3) 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重组资本结构和经营结构。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这套国际金融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为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所遵守。 ( 4) 兼并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调整的一个有效手段。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西方银行业内部更是不断重组,以期适应形式的变化和要求。 八 、 试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要点: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 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 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2-3分 ) 2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8 分 )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 (包括金融企业 )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2-4分 ) (答出要点给基本分,视发挥情况酌情加分 )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总复习 1.货币有哪些主要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1)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价值尺度和流通手 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