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 某 县 城市生活垃圾 填埋场 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咨询 中心 技术有限公司 二 一 年 一 月 工程名称: ?县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 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 程 号: 编制单位: ? 咨询 中心 ? 技术有限公司 参加编制人员: 姓 名 专 业 职 称 目 录 附 图: 附图 1: 资峪沟垃圾填埋场总体布 置图 附图 2: 资峪沟垃圾填埋场库区布置图 附图 3: 资峪沟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 4: 区域位置图第一章:总 论 1. 项目名称 ?县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 2. 项目主管单位 ?县 城建局 3. 建设场址 ?县 城关镇冯家湾村 资峪沟 4. 编制单位 ? 咨询中心 ? 技术有限公司 5. 建设项目及规模 5.1 建设项目 ?县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包括下述二个子项: 1)、垃圾收集清运系统 设计水平年:设置垃圾转运站 2 座,每座转运能力 40t/d 配套设置:密封式拉臂运输车 4 辆 密封式垃圾压缩运输车 1 辆 多功能自卸车 2辆 2)、 资峪沟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资峪沟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包括填埋库区防渗层、垃圾坝、填埋气及渗沥液导出及排除系统;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5.2 建设规模 设计水平年( 2010 2012 年):日消纳城市生活垃圾 80t/d 远期规划年( 2011 2020 年):日消纳城市生活垃圾 95t/d 6. 编制依据 1)、 ?江 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 保持规划( 国函 2006 10号 ); 2)、陕西省汉江 ?江 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2005 年 12月 3 日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3)、 ?县 县城总体规划( 1996 2010) 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建城 2000120号 2000-05-29) ; 5)、市政公用工程编制文件深度规定建设部 2004年 3月; 6)、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1993 年 5月; 7)、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1993年 5月; 8)、 设计委托书及设计合同; 7. 执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及遵循的设计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年 10月30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8 号发布 ); 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01 版 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 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6)、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 CJJ112-2007 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J113-2007 8)、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47-2006 9)、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 CJ/T3033-1996 1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J 113-2007) 11)、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 (CJJ112-2007) 8.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及前期工作概况 8.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根据建设项目管理原则, ?县 政府已成立了“ ?县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领导小组”,承担城市生活垃 圾填埋场建设任务,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实行全面管理,按照“统借、统建、统管、统还”的原则,负责本工程项目实施,确保建设顺利建成投入运营。 8.2 项目前期工作概况 目前“ ?县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领导小组 ”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已经进行了规划选址、土地、供水、供电等项目的前期等工作,为本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9.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县 位于陕西省商洛地区,属陕西东南部 , 秦岭山脉 , 气候湿润以农业,药材和矿产为主要经济支柱 。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进程的加 快,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城市 生活 垃圾 , 成为当今社会最严重的公 害 之一,一方面影响到了城市环境、危害着居民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更是影响其经济转型能否顺利成功。因此,如何解决垃圾问题,还居民一个健康、洁净的生存环境,为 人民 创造一个美丽、洁净的城市环境,已引起了 县 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 随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有机物 的 增多,对环境的污染随之加剧,已成为影响 该地区 生态环境的最大潜在威胁。现状堆放场周围环境污染严重,特别在夏秋二季,蚊蝇遍地,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 亟待建设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填 埋场。但由于近年来 ?县 政府财力短缺,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及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投入的资金有限,因此申请国家环保专项资金,加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速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0. 设计和建设的主要原则 10.1 设计和建设主要目标 结合实际,全面提高 ?县 城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从根本上扭转 ?县 城生活垃圾 对 水环境、生态环境的 污染 严重局面,建设 ?县 秀美山川。 采取工程措施使垃圾卫生填埋场作到无害化、安全化之目的。 10.2 采用安全可靠的防渗系统,防止垃圾渗沥液污染地下水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已建成的中、小型垃圾卫生填埋场成功的经验充分证明,采取先进可靠的防渗系统,可防止渗沥液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污染。本设计根据建设场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采用 1.5mm 厚 HDPE 膜单层防渗结构,并设置保护和监测设施,形成全封闭型和便于控制监测的防渗保证体系。 10.3 采用安全可靠的排气系统,防止事故发生 垃圾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气状代谢物和气状物质统称为填埋气,其主要成分为 CH4、 CO2、 CO 等,甲烷( CH4)在大气中浓度达 5% 15%时可形成闪爆,本设计所采用的钢筋石 笼保护、穿孔 HDPE多孔管导气系统可确保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顺利、安全可靠地导出,导出初期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处理,有效防止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10.4 强化环保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本设计对垃圾填埋场的底部进行 1.5mm 厚 HDPE 膜 单层防渗结构人工防渗处理, 对产生的渗沥液采用回灌法大循环处理,建设渗沥液处理系统 , 对渗滤液处理 达标 后 排放。 设置垃圾填埋场气体导排系统,防止污染大气;填埋场四周设置雨水排水明沟,对大气降水进行疏导,尽量减少垃圾渗沥液的产出量。 在填埋库区下游设置垃圾坝,对填埋场堆 放的垃圾进行掩挡,在填埋区下风向设置 4m 高铁丝网围护结构,防止飞扬物污染周边环境。 对填埋场边坡大气降水形成的径流采用浆砌石梯形明渠进行疏导,防洪按 20 年一遇标准设防, 50年一遇洪水校核。 对进场垃圾采用分层堆放、压实、覆土等工程措施进行填埋,有效防止填埋场建成后对地下水、大气和填埋场周边环境的污染。 在填埋场设立观测井,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控;用甲烷气体、二氧化硫等气体监测仪定期对填埋场气体进行监测;初期填埋气采用火炬法点燃排空,后期填埋气量大时可回收利用。对填埋作业面、作业道路及时清扫、洒水,环填 埋区设置 10 米宽绿化带,强化绿化措施,定期消毒以防虫害发生。 10.5 采取多种途径降低投资和经营费用 为降低投资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对投资使用严格按分批分期划分,合理安排平行和交叉作业施工,力争按时、按期完工,正式投入营运。 为降低经营费用,填埋场渗沥液近期采用回灌方式进行消解,减少新鲜水的用量;加强对填埋气体的监测和分析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加强垃圾综合处理前景技术研究,争取在一段时间后,实施垃圾分拣减容,堆肥填埋并举的综合处理方案,实现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 量化处理。 11. 工艺技术的可靠性及先进性 垃圾卫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运到填埋场的垃圾在限定的区域内, 由作业单元的边坡底部到顶部摊铺成小于 60cm 的薄层,然后压实以减小垃圾的体积。当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为 4m时,用一层厚 20 25cm的粘土覆盖、压实。垃圾层和粘土覆盖层共同构成一个填筑单元,具有同样高度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填筑单元构成一个升层,称作卫生填埋。 由于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均大多采用此工艺方法。但由于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渗沥液会污染地下水,产生的沼气会污 染空气和产生爆炸、着火等事故的隐患。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01 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CJJ113-200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本设计防渗层采用 1.5mm 厚 HDPE 膜单层防渗结构,钢筋笼级配碎石导出沼气,该防渗形式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垃圾在分解期间内防渗层不变形,不渗漏的特点。垃圾填埋工艺作业采用填筑单元升层法和平面作业法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的技术是可行的,工艺是可靠的。 为防止垃圾中的塑料类等轻质物质的飞扬,在填埋场区下风向5.0m的区域设置了 4m 高的铁丝网围护结构,避免了轻质物质飞扬引起的环境污染。填埋作业面的飞灰与扬尘,初期采用垃圾填埋后产生的渗沥液进行回灌喷洒,达到灭尘、减量之目的。 12. 编制范围 本设计文件编制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1)、垃圾收集清运系统的设置 2)、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库区设计 3)、平面布置及公用工程 4)、环境保护及节能 5)、投资估算及工程财务评价 13. 结论及其建议 13.1主要技术 指标 ?县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由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及 资峪沟 垃圾填埋场二个相互独立 又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组成。项目建成后,设计水平年可消纳城市垃圾 90t/d。 13.1.1 垃圾收集清运系统设置 设置垃圾转运站 2座,每座转运能力 40t/d 配套设置 :密封式拉臂运输车 4 辆 密封式垃圾压缩运输车 1辆 多功能自卸车 2 辆 13.1.2 垃圾卫生填埋场 总占地面积: 66709.583m2( 100.06 亩) 填埋方式:卫生填埋 垃圾卫生填埋量:近期( 2010 2012年) 80t/d 远期( 2012 2020年) 95t/d 防渗工程: 1.5mm厚 HDPE 膜人工防渗层 渗沥液导流:级配碎石盲沟疏导 填埋气导气:级配碎石钢筋笼导气 防洪标准: 20年一遇洪水设计, 50 年一遇洪水校核 设计填埋场库容: 108.09万 m3 设计运营年限: 16.65 年 13.2 建设周期 本建设项目实施工期:一年, 2008 年 12 月竣工验收; 可研审批: 2007 年 11 月 2007 年 12月; 初步、施工图设计及招标: 2008年 1 月 2008 年 3月 ; 施工期: 2008 年 4月 2008 年 10月; 调试、验收及审计: 2008年 11 月 2008 年 12月。 13.3 工作制及劳动定员 填埋场工作制为 365 天 /年, 8h/d,行政管理设正场长 1 名,技术人员 1名,劳动定员 12 人(不包括垃圾收集清运人员)。 13.4 主要经济指标 1)、投资估算 本工程总投资为: 2346.20万元 其中:垃圾转运站工程: 312.45 万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2033.75 万元 2)、资金筹措 申请南水北调环保专项资金: 1970.81万元,占总投 资: 84.00%; 地方政府自筹资金: 375.39 万元,占总投资: 16.00%。 3)、经济评价 城区垃圾收集清运系统: 城区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劳动人员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运营成本由政府城建资金划拨,收入为转移支付,本报告不作财务评价。 垃圾卫生填埋场 : 经测算本工程财务内部收益率: 8.18%,投资利润率: 11.73%,投资利税率: 9.41%,投资回收期: 11.73 年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含建设期 ); 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经济指标见表 1 1; (表 1 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主要经济数据表 序 号 年 份 项 目 合 计 第 1年 第 2年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 2033.75 2028.92 4.83 2 建设投资 (万元 ) 2028.92 2028.92 2.1 静态投资 (万元 ) 2028.92 2028.92 2.2 铺底流动资金 4.83 4.83 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1 全部投资所得税前 (%) 10.18 3.2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 8.18 4 投资回收期 4.1 全部投资所得税 前 (年 ) 10.07 4.2 全部投资所得税后 (年 ) 11.73 5 投资利润率 (%) 8.60 6 投资利税率 (%) 9.41 7 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 (%) 17.41 8 国民经济投资净现值 (万元 ) 682.00 13.5 简要结论 本报告从 ?县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背景、建设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处理工艺、经济等诸多方面研究了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 ?县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建设投资概算及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结论 认为: 本工程建成投产后,设计水平年年可消纳 ?县 城生活垃圾 2.92万 t/a,远期规划年可消纳 ?县 城生活垃圾 3.47 万 t/a,使其全部达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地缓解 ?县 城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活垃圾堆放引起的城区周边生态环境恶化,确保汉江的水质,改善城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经技术经济比选,本工程采用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符合 ?县 城的生活垃圾产出量及县城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符合 ?县 城经济发展和现状垃圾组分特征。设计对 资峪沟 填埋场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填埋库区底部防渗层采用 1.5mm 厚 HDPE 膜单层防渗结构,具有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其防渗形式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在垃圾分解期间内防渗层不变形、不渗漏的优点。 垃圾填埋常产生的渗沥液采用 HDPE 花管和级配砾石导出,厌氧产出的沼气采用中心 HDPE 花管和周围钢筋石笼疏导,对大气降水形成的径流采用排洪涵洞结合沟边梯形排水渠进行排除,沟底部形成的泉水出漏及面状渗流采用 HDPE 花管及级配砾石进行导流,做到清污分流,减少垃圾渗沥液的处理量。产出的渗沥液近期采用回灌法进行处理,远期送至 ?县 城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垃圾填埋作 业采用填筑单元升层法和平面作业法相结合的工艺,采用的技术是可行的,工艺是可靠的。 ?县 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实施后, 能满足 ?县 城城区内 20 年垃圾产出量的增长速度, 使城市生活垃圾能达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之目的,杜绝城市生活垃圾无序堆放造成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恶化,减少堆放场周围人民群众疾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改善 ?县 城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现状,强化和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城区。对改善和保护汉江水质、城区周边环境将会起到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12.4 建议 1)、建立严格的项目法 人制,明确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成立项目实施办公室,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的规定,选好设计与施工队伍。 3)、加强协调,搞好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所以建议当地政府采取行政和经济的手段,积极推广垃圾分类袋装化收集技术,从源头作好垃圾处理工作。 5)、建议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积极开展垃圾有机堆肥的研究工作,利用垃圾中的可腐有机物生产 肥料,考察和研究堆肥的可行性 ,预测市场的需求,以确定堆肥规模,实现垃圾减量化。 第二章:环境概况及项目建设背景 1. ?县 城概况 ?县 位于陕西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地理位置为 33213233574, 东经 110749 1104933之间,东西长 62.1km,南北宽65.5km,总面积 2438km2。其 县城南临 ?江 、北依凤冠山而得名。县城所在地龙驹寨距省会西安 170km,西合铁路和 “ 312 国道 ” 东西横贯全境。 ?县 地连秦楚,物兼南北,山高清明,水流秀长,资源富盈,人文蔚起 。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 “ 掌 ” 状地貌,是一个 “ 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 丹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六千年前就有先民聚落,古为殷契所封之国,为商国;战国为卫鞅封地,即商邑。全县共有各类文物 231 处,尤以汉 “ 四皓墓 ” 、金 “ 二郎庙 ” 、清 “船邦会馆”、“武关要塞”、龙台观等人文景观驰名。“ ?江 漂流”被誉为“西北第一漂”。 境内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平地较少。北部及西南部地势较高,中部及东南部较低。中部及东部大都为海拔 600-1000m的低山丘 陵。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95%,河谷平地占总面积的 5。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址地处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北亚带东段,主要构造体系属纬向系、祁吕系与新华夏系,纬向系是主要的基本构造,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形构造前弧东翼掠过,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叠加复合其上,表现微弱。县城区域地层结构比较简单,下部基岩为第三纪地层,岩性主要由紫红色砂岩、砂砾岩、泥岩组成,上部为第四系的松散覆盖层。拟建场地区域内未见明显断层,地质构造稳定。 2. 环境概况综述 2.1 堆放场现状 现状垃圾 堆放场 在填埋一区进行倾倒 , 启用于 2003 年,根据调查及 ?县 环卫局提供的 数据,目前该堆放场已入库垃圾约 3.23 万 m3。 2.2 污染状况 由 于 现状垃圾堆放场启用之初,未按照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进行建设,未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仅作了简单处理后即进行生活垃圾的 堆放 填埋 。 堆放场附近蚊蝇孳生、鼠害猖獗,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环境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着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妨碍着 城区的 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为: 1、)堆放场 底部未作防渗层,垃圾产生的渗沥液可能 产生下渗,影响堆放场地下水; 2)、 无垃圾坝,倾倒的垃圾四处飘洒; 3)、 无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填埋气无法进行顺利导排,存在着火灾事故的隐患 ; 4)、 无渗沥液导排及收集系统,渗沥液无组织排放,现状已形成一条黑色小径流,进入堆放场旁边的 小 河,随径流排入 ?江 。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及污染防治,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技术政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实施, ?县 城的工业、绿色农业、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道路的不断拓建、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影 响人居环境、投资环境、旅游环境的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工程建设迫在眉睫,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自然的提上了县政府工作日程。 城市垃圾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县 城产出的垃圾主要由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等组成。 ?县 城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使城市垃圾达到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之目的,解决了城市垃圾引起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污染。对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抑制各种疾病传播、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项目建设背景 ?县 城城区 垃圾 目前基 本达到了日产日清的要求,由市容环卫部门负责运至垃圾堆放场进行简易填埋处理。但是距国家要求的对垃圾处理的基本方针“垃圾收集密闭化;运输机械化、密封化;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相差甚远,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下述的几个方面: 1)、城区内垃圾收集的站点为敞开式且在居民区,散发的臭气、滋生的蚊蝇、灰尘及污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车辆陈旧落后,密封不严而形成的垃圾抛散、污水滴漏造成二次污染。 3)、正在服务的简易垃圾堆放场底部无任何防渗处理措施 ,极易引起地下水污染,堆放场的垃圾填埋产生的沼气无任何导排措施,存在着事故的隐患。 4)、垃圾填埋无规范操作,难以达到无害化处理之目的,散发臭味、污水严重污染 ?江 支流水体及周边环境。 为了消除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清洁、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必须完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把 ?县 城建成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外向型城市,为此 ?县 城政府确定了加快城区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战略决策,强化和发展城市功能。本报告 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编制的,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4.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4.1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和全国第六次环保工作大会精神,切实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 效改善市域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环境权益。 作为环境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不仅可以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可以 解决威胁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遏制环境 污染上升势头,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人与环 境友好型社会。 4.2 保护 ?江 口水库水体生态环境 ?江 口水库控制汉江 60%的流域面积,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408.5 亿 m3,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 ?江 口水利枢纽 是 在已建成初期规模的基础上,按原规划续建完成,坝顶高程从现在的 162m,加高至176.6m,设计蓄水位由 157m 提高到 170m,总库容达 290.5 亿 m3,比初期增加库容 116 亿 m3,增加有效调节库容 88 亿 m3,增加防洪库容33 亿 m3。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 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本项目建成后,消除了城市生活 垃圾堆放消解对汉江水环境地潜在威胁,对保证水库水质,具有积极地意义。 4.3 是落实“ ?江 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举措 2006年 2 月 10日,国务院以国函 2006 10号批准了 ?江 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对北上水质提出了具体目标,“确保 ?江 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要求,满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要求,库区及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所以本工程的实施将对 “ ?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落到实处, 保护库区水质。 4.4 保护 陕西省 汉江流域水质的要求 根据 陕西省汉江 ?江 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 2005 年 12 月 3日经陕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06 年 3 月 1 日起施 ), 汉江、 ?江 流域城镇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建立污水集中处理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确保污水排放和污染物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所以该项目实施将有效的保护汉江的水质,保证“南水北调”顺利实施。 4.5 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技术政策的要求 对于城市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技术政策和要求。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 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 ?县 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所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刻不容缓。 4.6 保护人民健康,改善投资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县 城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生活垃圾产出量与日俱增,采用裸露堆放、简易处理的处置方法,大气、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垃圾渗沥液排入 县河 。影 响“ 南水北调 ” 工程和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县 城生活垃圾 卫生填埋场的建设,保护了人民健康,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利于 ?县 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建设是必要和必须的。 4.7 项目实施意义 ?县 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实施后,使城市垃圾能达到的一次性无害化处理之目的,杜绝了城市垃圾无序堆放造成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保护了 汉江三级支流县河水质 ,减少了堆放场周围人民群众疾病的发生,将从根本上改善 ?县 城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现状,强化和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改善和保护汉江水质、城区周边生态环境将会起到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第三章:垃圾产出量及成分预测 ?县 县城总体规 划( 1996 2010) 实施以来,在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综合调控城市各类资源,协调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合理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目前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发展目标已经实现,近年来,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建设和调整变化,对城市结构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城市人口出现急剧性机械增长的势头,目前 ?县 准备委托新一轮 总体规划修编。 1. 设计年限 根据 ?县 县城总体规划 (1996 2010), 并结合该市发展的实际情况,预测按 下述 三个年限: 现状 水平 年: 2009 年 设计水平年: 2010 2012 年 远期规划年: 2012 2020年 2. 预测依据 依据 ?县 县城总体规划 ( 1996 2010)及现状 城市 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进行 垃圾产出量 预测。 3. 服务范围 垃圾收集 服务范围:北起 凤冠山 ,南至 河南坡根 ; 东起 丹凤火车站 ,西至 商镇; 4. 垃圾产出量预测 4.1 城区人口预测 ?县 县城龙驹寨镇位于县境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 23 个村, 275 个村民小组, 3 个居委会, 9 个居民小组,总面积 179.5km2。规划区面积 6.8km2, 2006 年城区在册人口 4.50 万,流动人口 0.80万,在册和流动总人口 5.34 万人。 根据总规提供的人口自然增率和机械增长率,考虑当地目前人口综合增长率实际情况, 人口预测公式为: An =Ao(1+r)n + Aj + Bn 式中: An 预测年城市人口数; Ao 起始年城市人口数; r 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 5 ,远期 4.5 ); n 预测年限(近期 5 年,远期 10 年); A 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数; j 转移剩余劳动力入城比例; B 暂住流动人口年增长数; 计算得服务面积内人口为: 设计水平年( 2010年 ): 6.94 万人 远期规划年中期( 2015 年): 9.14 万人 远期规划年末期( 2020 年): 12.15万人 规划年份人口预测及垃圾收集率见表 3 1,垃圾产出量预测见表 3 2。 (表 3 1) 人口与垃圾量预测表 规划年份 在册人口 (万人) 流动人口 (万人) 总人口 (万人) 垃圾收集率 () 垃圾收集人口 (万人 ) 2010年 5.92 1.03 6.94 100 6.94 2015年 7.85 1.30 9.15 100 9.15 2020年 10.50 1.66 12.15 100 12.15 3.2 垃圾产出量预测 根据 ?县 环卫局提供, 2003 2006 年垃圾产出量统计见表 3 3。 (表 3 3) 2003 2006 年城市生活垃圾产出量统计表 序号 年 份 城区垃圾产出量( T/d) 备 注 1 2003 年 62 2 2004 年 65 3 2005 年 67 4 2006 年 69 2006年差 12 月份数据 2006年城区居民平均垃圾产出量 1.10kg/人 d左右,参考国内相近城市数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预测:设计水平人均垃圾产出量 1.10kg/人 d,远期规划年人均垃圾产出量 1.15kg/人 d, 预 测: 设计水平年末( 2010年):城区总人口 6.00万人,收集率 100%,垃圾总产出量: 2.95 万 T/a,日均垃圾产出量: 80.96t/d; 远期规划年中( 2015 年):城区总人口为: 6.56 万人,收集率 100%,垃圾总产出量: 3.11万 T/a,日均垃圾产出量: 85.23T/d; 远期规划年末( 2020年):城区总人口 7.17万人,收集率 100%,垃圾总产出量: 3.40 万 T/a,日均垃圾产出量: 93.18T/d。 5. 生活垃圾处理规模确定 根据预测,工程设计规模为: 设计水平年:生活垃圾消纳量为: 80.00T/d 远期规划年:生活垃圾消纳量为: 100.00T/d 6. 关于医疗、建筑、工业废弃物处理的说明 6.1 关于医疗垃圾处理的说明 目前 ?县 共有医院 3 家,医院床位数 100 张,医疗垃圾产生量平均按每天每床 1.0kg 计算, 2009 年日产医疗垃圾 0.10t。 按照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 GB5085.1 2-1996、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 CJ/T3033-1996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 2003) 206 号文及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 规范 HJ/T177-2005 的规定,医疗废物属于特种垃圾,不允许和生活垃圾及其它垃圾混合填埋,所以必须将医疗废物送入商洛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进行处理,不得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卫生填埋。 6.2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说明 建筑垃圾均属无机类,根据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CJ/T3033-1996、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01 版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的规定,建筑垃圾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应 在城区周围低洼地带进行填埋。 6.3 关于工业垃圾处理的说明 区内产出的 工业垃圾,应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毒理性指标进行分类处理,同建筑垃圾性质相近的工业垃圾可以与建筑垃圾混合填埋,同生活垃圾性质相近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对有毒有害的工业垃圾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相应处理,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混合填埋。 7. 垃圾成份预测 7.1 现状垃圾成份 ?县 城区是一个由小城镇向现代化城镇发展演化的小城市,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与发达的大城市相比垃圾中无机物组分偏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中有机物在 不断地增加, 20042005 年 ?县 环卫局对城区内产出的垃圾进行多次测定,现状垃圾成份分析表见表 3 6。 7.2 垃圾成份预测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中的有机成份将会越来越高。在 2000 年以来,城区燃料类型已经发生变化,由过去的燃煤型向燃气型转变,目前城区燃气化率已达到 70%左右,预计到 2010 年城区的燃气化率将达到 90%以上。所以 2010 年后产出的生活垃圾成份中有机物还将会大大增加,无机物将会进一步减少。 根据 ?县 城区的垃圾现状成份及相关因素(如城市气候、居民消费水平等)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 市化进程等综合因素,并参考国内类似城区生活垃圾性质的变化规律,预测 ?县 城市生活垃圾的变化趋势如下: 1)、随着建筑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及燃气化率的提高,垃圾中无机成分将有所下降,有机物含量相应提高,并逐渐趋向于稳定,这将会有利于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 2)、城市生活垃圾中的纸张、塑料、织物、废电池和金属的含量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含水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逐年提高,并逐渐趋向于稳定,而后再出现逐年减少的变化; 4)、垃圾容重将会逐年下降,并趋于稳定; 5)、由于城区居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商品需求量的增长,一次性包装材料的使用亦越来越多,这些一次性的包装材料大都是难以消解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即使采用卫生填埋也难以完全消化分解,在垃圾总产量增长的同时,其体积也不断增大,密度减小,热值将会大大提高,为下一步垃圾资源化处理将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表 3 7 为2010年后生活垃圾成份预测。 (表 3 7) 2010 年后生活垃圾成份预测 有机物 (%) 无机物 (%) 废弃物 (%) 塑料 (%) 金属 (%) 玻璃 (%) 65 75 20 25 6 10 5 6 0.5 1.5 4 6 第四章:垃圾收集站点及清运车辆设置 1. 遵循的规范及设计原则 采用标准及遵循的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 CJ/T3033-1996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27-2005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CJJ47-2006 设计原则: 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环卫事业的发展现状,做到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合理安排,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靠又可行的收运系统设计方 案; 切合实际,尽量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及可利用设施、设备,节约投资,降低成本; 符合国家规范、规程及有关标准的规定;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把握一次设计,分期施工的思路和原则; 收集站的建立力求美观、操作封闭、设备先进,飘尘、臭气、噪音、排水等指标应符合国家环境监测标准,不能造成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 满足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要求,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2. 垃圾收集处理原则及指导思想 2.1.1 制定完善的组织管理措施 垃圾收集、清运要加强管 理制度的建设,制定合理的收集线路,节约运输成本。 收集方式逐步由桶定点收集逐步向流动定时收集过渡,混装垃圾逐步向分类收集过渡。 2.1.2 更新和增加相关设施 针对目前的环境卫生设施的不足,增加和更新清扫、收集器械; 建设密闭式垃圾转运站,实现垃圾清运密闭化、容器化和机械化,减少分散堆放、清运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提高运输效率,减轻交通压力,节约运输费用。 3. 垃圾收集站点设置 3.1 垃圾收集站点设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截止 2006 年 ?县 城城区人口达到 5.54 万人,人均产出生活垃圾1.35kg/d,日产量已达到 74.79t/d。垃圾收集站点数量少,仅有简易的垃圾斗 10 个,垃圾桶 50 个,影响了城区的市容环境卫生,并且增加了环卫工人的清扫工作量,所以合理的设置垃圾收集站点和合理的分布垃圾收集桶是非常必要的。 3.2 垃圾转运站作业方式选取 根据 ?县 的地方经济及垃圾收运范围内的垃圾分布实际情况,适合于 ?县 的垃圾收运方式有压装式小型垃圾转运站、一般小型垃圾转运站(地坑式)和压缩车定时定点直接收运的方式。 3.2.1 压装式垃圾转运站 压装式垃圾转运站是将进入转运站的垃圾通过垃圾压缩机压缩后装入垃圾集装箱,在由拉臂式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压装式垃圾转运站的优点: 、垃圾经过压缩转运,降低了运行成本; 、垃圾的压装是再压装设备内完成,作业区干净、卫生; 、转运站配置消杀设备,换气、通风设备,而且于外部环境相对隔绝,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底,居民接受容易; 、垃圾的运输是在集装箱内密封进行,不会产生环境的二次污染,不会对运输沿途卫生造成破坏; 压装式垃圾转运站的缺点: 、较之无压缩转运,设备投资较高; 、需要设置于垃圾产生相对集中的地方; 3.2.2 一般垃圾转运站 一般垃圾转运站是将小容积装生活垃圾装入容积较大运输箱内,由运输车辆直接运输的型式。 一般垃圾转运站优点: 、设备简单、投资较低; 、可以在垃圾产量多或少的区域任意建立。 一般垃圾转运站缺点: 、较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运输效率较低; 、运输过程中的密封性能较差; 、转运车间臭气难以控制; 3.2.3 压缩车直接运输 压缩车直接运输是居民将生活垃圾自动投放或环卫工人收集于定点收集点,由压缩车收集后运往垃圾处理场的形式。 压缩车直接运输优点: 、运输效率较高; 、密封性能好,沿途不会产生 环境污染。 压缩车直接运输缺点: 、定点定时收集,需要居民的配合; 、垃圾收集点环境容易污染; 、需要人工上料,环卫人员体力劳动强度大; 3.2 垃圾收运系统方案选择 综合分析以上各种生活垃圾转运方式可以看出,每种垃圾转运方式各有优点,也存在着缺点,并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所以根据 ?县 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区人口集中服务面积大,运输距离较远选用压装式垃圾转运站型式;服务面积小,垃圾收集量相对小,垃圾收运采用单箱地坑式或双箱地坑式转运站型式。城乡结合部居民居住散乱,风景点人员流动性大的地区,采用 8T压缩式 拉机运转车进行定时、定点收集的形式。 考虑到 ?县 小渠岭垃圾填埋场进场道路为乡村公路,路面狭窄,等级较低,转弯较多,集装箱运输车辆采用 5T 拉臂式运输车运输方式。 3 3. 垃圾转运站 设置及作业流程 3.3.1 垃圾转运站设置 根据 ?县 县城总体规划( 1996 2010),垃圾转运站设计规模按照 2020 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确定,垃圾产量变化系数按照 1.3 1.4 考虑,根据以上对人口及垃圾产生量的预测以及县城人口分布及地理位置,本设计共设 5 座垃圾转运站,其中压装式转运站一座,双箱式转运站三座,单箱式转运站一 座,位置及收运量见表 4 1: (表 4 1) 垃圾转运站设置一览表 名 称 项 目 商镇 垃圾转运站 交警大队 垃圾转运站 陵园北路 垃圾转运站 中怀路 垃圾转运站 车站路 垃圾转运站 设计水平年 垃圾收运量 (T/D) 20.00 16.00 15.00 15.00 14.00 远期规划年 垃圾收运量 (T/D) 25.00 30.00 30.00 30.00 25.00 运转形式 压装式 双箱式 双箱式 双箱式 单箱式 建设位置 商镇街道东侧 交警大队东侧 陵园路北段 中怀 路与北新街 车站路与北新街 3.3.2 垃圾 转 运站作业方式 1)、压装式垃圾转运站 压装式转运站 设成套 LZY-8型垃圾转运压装设备二套。 垃圾压装 作业流 程 : 小型垃圾车运入 垃圾 上料 压装作业 拉臂车装运 至垃圾场填埋; 2)、一般垃圾转运站 双箱式转运站 设成套 DK 8S/2型 双箱式 垃圾转 转 设备 一 套 , 拉臂车吊装运输 ; 单箱式 转运站 设成套 DK 8S/1 型 双箱式 垃圾转 转 设备 一 套 , 拉臂车吊装运输 ; 垃圾收运作业流程:小型垃圾车运入 收集装箱 液压举升 拉臂车装运 至垃圾填埋场; 3.4. 垃圾收集、清运车辆设置 3.4.1 垃圾清运现状 目前 ?县 城城区现有环卫人员约 30 人。城区现有垃圾斗 10 个,垃圾桶 50 个。清运车辆 3 辆,其中多功能车 1 台,自卸汽车 2 台,三轮车 5台;洒水车 1 台。 ?县 城区垃圾目前由 ?县 城建局 环卫所对垃圾实行定时收集,基本达到日产日清。 3.4.2 垃圾收集清运车辆设置 本设计新增 密封式拉臂运输车 4 辆,一辆压缩式垃圾运输车, 2 辆 多功能自卸车以满足城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垃圾的清运。 3.4.3 清运车辆选型 经综合测算,垃圾转运站共需 5T拉臂车 6辆,压装式 8m3集装箱 3 台;8m3垃圾集装箱 8 台。 第五章: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及建设场址比选 第一节:垃圾处理工艺选择 1.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在城市垃圾的管理上,都在由单纯的处置转向综合利用与处置,从根本上改变了垃圾处置的内涵。我国对城市垃圾污染防治,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主要是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力度,陆续建设了一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垃圾处理率迅速提高。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约 占全部处理量的 70%以上,其次是堆肥,约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 2. 垃圾处理工艺 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为下述的三大技术,即: 垃圾卫生填埋 高温发酵堆肥 焚烧处理 3. 处理技术处理优、缺点比较 处理技术处理优、缺点比较见表 5 1: (表 5 1) 垃圾处理技术处理优、缺点比较见表 工艺方法 处 理 效 果 及 特 点 卫生填埋 技术特点: 将垃圾在限定的区域内铺放散成 40 60cm的薄层,采用机械压实以减小垃圾的体积,铺至 2 4m 之后 用一层厚 20 25cm的黄土覆盖、压实。垃圾层和黄土覆盖层共同构成一个单元,具有同样高度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填筑单元构成一个升层,称作卫生填埋。 优点: 1、工艺简单成熟,处理费用低; 2、能处理多种废弃物,工程建设费用低; 缺点: 1、占用大量的土地; 2、对填埋场地防渗要求高。 高温堆肥 技术特点: 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的产品称堆肥(或称腐殖土); 优点: 1、可以达到垃圾资源化,产出的堆肥可用于农业肥料 , 2、可以达到减量化、资源目的; 缺点: 1、工艺复杂,所需设备多; 2、工程建设费用高,处理成本高。 焚 烧 技术特点: 垃圾焚烧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方法,是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