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整册(82页)_第1页
【推荐】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整册(82页)_第2页
【推荐】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整册(82页)_第3页
【推荐】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整册(82页)_第4页
【推荐】2015年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整册(8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马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 1969 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介绍天马是 1969 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 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 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 “ 卓越 ”“ 构思奇妙 ”“ 匠心独运 ”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 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 天马 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 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 “ 天马 ” 。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 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 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 “ 马踏飞燕 ” 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 不敢肯定 汉 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 非常珍贵 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 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 3 6 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理解 “ 神奇 ”“ 高超 ”“ 叹服叫绝 ” 。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 “ 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 。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 “ 体态轻盈 ”“ 神形兼备 ” 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 “ 马踏飞燕 ” ()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 艺术珍品 。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古诗二首 一、 教材分析: 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 胡马为题材。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用的是所谓的 借物言志 或 托物寓意 。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 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 少年心事拿当云 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 晋肃 , 晋 与 进士 的 进 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 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 二、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能力目标: 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3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借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结合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 情。 四、教具准备: 电脑,自制课件 五、教学时间: 2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板书:房兵曹胡马 理解题目 1) 胡马 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2)知道 房兵曹 是什么意思吗? 3)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一读 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 读诗,可以同位读、好朋友读,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美美地把古诗多读几遍。 3、 理解诗句意思 同学之间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因本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教导显得分外重要。 要点: 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 大宛 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 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 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 双耳 和 四蹄 来写,形容 耳峻 ,象竹筒削成;夸张 蹄轻 ,能急速生风。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 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 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 骁腾有如此 是对上文的总结, 万里可横行 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 4、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 感。 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 3) 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5、有感情地读诗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放古诗的录音 2)指名读一读。 3)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首诗的韵味。 4)配乐朗诵古诗。 5)一起背诵这首诗。 三、小结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运用我们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古诗。 2、自己尝试说一说本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引出新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马的诗歌。虽然也是唐代的诗人所作,虽然也是关于马的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将上节课所用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三、学习马诗。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哪位同学对李贺有所了解,讲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2、学生初读古诗。 1)学生自己尝试读通顺。 2)读给自己的同位听,注意将字音读准确,最好能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 3)全班的范围内读一读。 3、理解诗意。 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以前学习古诗时运用的方法来读懂诗意。 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教师只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导即可。 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 何当:什么时候。 快走:指马飞奔。 全诗的意思: 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 4、 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 的色彩。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并背诵。 四、两首古诗进行比较。 两位唐代诗人杜甫、李贺均写了与马有关的诗歌,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布置: 1、写本课的生字。特别指导 骁 。 2、背诵马诗。 3、尝试说一说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巩乃斯的马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将作者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 “ 巩乃斯的马 ” 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 “ 马 ” 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 “ 马 ” 的精神和 “ 人 ” 的情感的合拍。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 马的古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句中读懂 的?本段的最后一举起到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 指导朗读:读出暴雨来诗的猛烈急促。 2、默读 2、 3 段 思考: 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栽树的旁边做批注,可以使自己的感想,可以使自己的疑惑等 . 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4、出示句子: “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 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 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作者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 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5、出示最后一段: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你有什么感受? (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这淋漓尽致的力 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 “ 发愣、发痴、发呆 ” ,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 “ 终身受用不尽 ” ,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四、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 (描写抒情 ) 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 (四 ) 小练笔: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描写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夏日雨中 群马狂奔的场面: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 语文天地一 教材简析: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拓展阅读马背小学、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 “ 马背上的小学 ” 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 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 “ 马 ” 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 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 欢的介绍给大家。现在把 “ 它 ” 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马的未来。 1. 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 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4. 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第四课时 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 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 ,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 ,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 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 “ 奇 ” 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四、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 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 “ 神奇 ” ,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 496、 3 千米,最深处达 5328 米,宽度仅 21 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 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 比 美国 科罗拉多大峡谷长 46、 3 千米 ” (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 “ 自然博物馆 ” 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 “ 最 ” ?可不可以换成“ 非常 ” ?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第二课时 上 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 “ 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 这个美称。 一、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 师再次播 “ 雅鲁藏布大峡谷 ” 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二、学写提纲 三、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奇: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3、自然博物馆 4、最后一块秘境 浙江潮 教材简析: “ 际天而来 ” 、 “ 吞天沃日 ” ,这该有多么雄伟、气势磅礴啊,这就是被称为天下奇观的 “ 浙江潮 ” 。课文带领学生走近浙江潮,感受那磅礴的气势,通 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 6 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教学难点: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 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结合课文理解 “ 横贯 ” 、 “ 天下奇观 ” 、 “ 人声鼎沸 ” 、 “ 风号浪吼 ” 、 “ 涨 ”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3.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 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时间暂定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评价,纠错) 3. 指读课文:课文读通顺了吗?谁来试一下?(评价) 4.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围绕着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2. 指名回答:远 近 气势 诗歌评价 3. 指导美读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古筝曲) 5. 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 “ 天下之伟观也 ”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 6. 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 四、拓展运用 1. 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 指名读,说感受。 五、课堂小结: 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 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 板书课题:观潮 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进行交流,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学习潮来前课文 1 3 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 “ 观潮 ” 与 “ 天下奇观 ” 中的 “ 观 ” 字。“ 观潮 ” 中的 “ 观 ” 是看的意思; “ 天下奇观 ” 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3、精学 “ 潮来时 ” ,学习课文 4 5 节。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 呢?播放录像思考: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 4 5 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 “ 写潮来时的声音 ” 和 “ 写潮的样子 ” 的句子。 知潮声: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 “ 闷雷 ” , “ 越来越大 ” , “ 山崩地裂 ” 写在黑板上。 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 “ 一条白线 ”“ 拉长变粗 ” 、 “ 白色城墙 ” , “ 白色战马 ” ,书写在黑板上。 知潮序: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从课文中找出 相关词语 “ 远处 ” , “ 过了一会儿 ” 、 “ 水天相接 ” 、 “ 向前移动 ” 、 “ 再近些 ” 、 “ 越来越近 ” 。 训其说: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 解其情: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理解观潮人的 “ 喜 ” 、 “ 惊 ” 之情。 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 “ 潮来时 ” 这一部分。 4、自学 “ 潮过后 ” 学习课文第六节。 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 ,自学后交流 。 从潮头 “ 奔腾而去 ” 、 “ 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 ” 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 霎时 ” 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 水位上涨六米 ” 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5、再忆 “ 潮来前 ”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 天下奇观 ” 。 四、本课小结: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 学生理解 “ 天下 ” 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 “ 天下无 ” 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 “ 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 ” ,这说明 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红树林 教材简析: 来自北国的同学们或许对海底森林 红树林很感兴趣,那里是另一番绚丽多姿的景象,海风吹来,绿浪翻滚,真是美妙的人间仙境。课文就带领学生畅游这神话般的大花园,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 1.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 练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适时板书) 4. 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 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 语文天地二 教材简析: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拓展阅读海市、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金钥匙。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 注: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望。 “ 我 ” 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 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 “ 海市 ” 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 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 “ 海市 ”为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 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 家。 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 “ 奇观 ” 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 二、初显身手。 1. 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奇观的资料?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 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为什么? 3. 评选小博士。同学们都爱看历险记,就让我们一起编探险故事吧!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主题单元中指导了这么多的奇观,大家的知识又丰富了许多,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激发你的一些想法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编写探险故事,大家平时搜集的奇观资料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相信只要你能大胆想象,编写的故事一定会离奇、有趣,或者你也可以仿照著名的故事改编一个。 1. 要写好有关奇观的想象类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 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3. 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第四课时 学生誊写教师认真巡视指导。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材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 “ 变化 ” 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 “ 小村庄 ”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 “ 我 ” 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 的赞叹之情。 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掌握并会写 “ 灶、庞、焕 ” 等生字;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调动学习热情 同学们,谁去过深圳?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图片 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 -发现与探 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 1、 2 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 “ 昨天 ” 而不说 “ 过去 ” ?(体会 .深圳、祖国 “ 变化 ”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 “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 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 3-7 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通过 “ 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 ” 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6、诗人为什么 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 4-7小节。 7、全班交流。 4-7 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 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 “ 焕然一新 ” 。 “ 这就是昔日 ” 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 “ 春燕 ” ?为什么说他们在 “ 描绘着美好春光 ” ?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 -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 播放:春天的故事 。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 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 现在 改革开放 黄河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 根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复习:上接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回忆一下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黄河象骨架化石有什么特点? (高大、完整) 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 (是什么时间?谁?在哪?怎样发现的?) (为什么叫黄河象?) (是怎样形成的?) 二、指读第四段: 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 指答: 时间、地点: 73 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 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 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 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 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 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 3、用“ ”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 板书:斜插脚踩 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 ?有什么依据? 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书:热、 渴、喝、陷 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 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 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 1、读书 想到什么 依据 好词佳句 2、汇报: 据沙土和砾石?(水) 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 ( 1)天气 炎热 ( 2)地理环境 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 ( 3)老象 渴 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 指读:跑(高兴、 喜悦、急切) 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 老象急着要干什么?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 ( 4)过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这美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出示课件:观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顺序,理解“侧”和“栽” 满怀希望的老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我们也为老象感到 让我们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描写这部分的语句。 指名读、齐读。 ( 5)复述: 课文按照天气状况、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顺序抓住老象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按照这样的顺序,简要复述。 自练、指名说、评议。 五、师过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随着时间的流失、地壳的演变,老象的尸体与空气隔绝而腐烂,它的骨胳和牙齿变成了像化石一样硬的东西。 六、师生对读第九自然段: 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 ,往日的草原上升成 ,一座座山岭 ,一条新的大河 。 这条新的大河就是现在的黄河,黄海象 由此得名。 七、黄河象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回忆一下写作顺序, 指名说一说: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架化石的特点,接着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壳的演变过程,最后介绍了它的发掘情况及科学家假想的依据。 八、总结: 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 21 世纪更为重要,我们从中受到启迪,自然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自然的奥秘。 九、想象推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课内外延伸、资料的收集:还了解哪些有关推理的事例? 2、对琥珀的形成进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对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动。 可将推理的顺序列出提纲,重点词语写一写 自愿结成小组分角色说一段话。 3、小组汇报: 4、评议: 十、作业: 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或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 ,用一段话写出来,力求生动、形象。 2、简要复述课文。 十一、板书: 26 黄河象 斜插 脚踩 陷 热 喝 渴 我喜欢 教材分析 我喜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 8 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 “ 浣净、素馨、迭代、摇曳 ” 等词语。 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 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学生有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和朋友交往,还有的说喜欢做梦 他们的思维十分活 跃,拉近了和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