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5年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推荐】2015年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推荐】2015年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推荐】2015年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推荐】2015年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目 录 编写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介绍 1 第一单元 课文 1 勇攀高峰 1 2 苦练 6 快乐读书屋 一 马拉松的故事 10 “足球之王 ”贝利 13 能说会写 我喜欢的体育明星 15 记一次体育比赛 16 语文七色光 一 17 第二单元 课文 3 春 19 4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 25 快乐读书屋 二 向往绿色 29 古诗四首 32 晚春江晴寄友人 采莲曲 水槛遣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能说会写 介绍自然奇观 39 我爱大自然 40 语文七色光 二 41 第三单元 课文 5 最后的时刻 44 6 颁奖词三则 48 快乐读书屋 三 海的女儿 55 丹柯的故事 58 能说会写 介绍自己敬仰的人 61 写读后感 62 语文七色光 三 63 第四单元 课文 7 地平线 65 8 张石匠拜师 69 快乐读书屋 四 晚餐桌上的学校 73 古诗两首 76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能说会写 交流学习 方法 80 学无止境 81 语文七色光 四 83 第五单元 课文 9 音乐之都维也纳 85 10 密西西比河风光 91 快乐读书屋 五 威尼斯 96 埃及金字塔见闻 100 能说会写 介绍外国风光 102 写一处风光 103 语文七色光 五 104 第六单元 课文 11 小屋 106 12 我和祖父的花园 110 快乐读书屋 六 童年的朋友 113 摸瓜 115 能说会写 演讲 118 最难忘的事 118 语文七色光 六 120 第七单元 课文 13 为学 122 14 古代寓言二则 124 快乐读书屋 七 世说新语二则 127 家当 131 能说会写 讲古代故事 133 改写揠苗助长 134 语文七色光 七 136 选读课文 登黄山 137 2 一条红色的毛毯 138 3 枫叶如丹 139 4 小溪流的歌 143 5 达尔文环球考察 144 6 学无止境 145 7 柚子 树下 146 8 吴用智取生辰纲 147 编 写 说 明 本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它是根据教科书的单元构建方式进行编写的,内容包括同册教科书介绍、主题单元、教学指导、选读文章等部分。 一、编写目的 本书的编写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科书,以便创新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书中对教科书的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识字等部分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剖析了其中的一些难点、重点,提供 了一些拓展延伸资料和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 二、体例安排 首先是对同册教科书的介绍,对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做了概括说明,使教师对教科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按单元逐课编写。 每单元开头都有一个总括性的说明文字,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单元内分阅读、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三大板块。阅读板块包括课文和快乐读书屋,都分别由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组成。能说会写板块由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组成。语文七色光板块包括教学建议。这三大板块中有些 后面还附有参考教案 (或教学片段 ),是多种设计中的一种,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阅读教材的分析由 “解题 ”、 “结构分析 ”、 “语意理解 ”以及 “写作特点 ”四个部分组成。对课文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帮助教师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建议由 “读书指导 ”、 “积累内化 ”、 “迁移练习 ”“实践活动 ”等部分组成,提示当课重点教学步骤及训练重点。 能说会写的教材说明部分包括对本次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教学建议也是提示性的。 语文七色光的教学建议是对每一个练习题的内容、练习方式及练习目的加以说明,使教师明确题目的设计意图。 三、使用说明 1 “教材分析 ” 在对课文内容作具体细致分析说明的同时,为了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还提供了不少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如对课文结构的分析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使用,而不必全盘教给学生。 2 “教学建议 ” 教学建议是对课堂教学的提示、建议,不是具体的教学步骤。这里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宏观的参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最适合教学的步骤,避免千篇一律。 3 “能说会写 ” 能说会写是综合考虑了各地的共同特点而安排的,是示例性的。教师应根据 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设计。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只要是符合学生语言训练要求、符合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适当地进入教学过程。 4 “参考教案 ” 编排 “参考教案 ”的目的是给出基础性的教学建议,便于教师具体操作。但这些只是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必拘泥于这些教案和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和当地情况,大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介绍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 科书依然延续第一、二学段教科书的结构方式,采用主题单元建构全书。每个主题单元由 “阅读 ”、 “能说会写 ”和 “语文七色光 ”这 3 个板块构成。在主题单元后有 1 个选读单元。全书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全书脉络清晰,形式简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好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本册书共有 7 个主题单元。第一单元,体育精神;第二单元,投身自然;第三单元,高山仰止;第四单元,学无止境;第五单元,国外风光;第六单元,难忘童年;第七单元,文言文。 阅读板 块共有主体课文 1篇 (每单元 2 篇 ), “快乐读书屋 ”的阅读 材料 1篇 (每单元 2 篇 ); “能说会写 ”板块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各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语文七色光 ”。选读单元共有 8 篇文章。 本册教科书编写思路如下。 一、选文 1围绕单元主题,注意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选文尽量突出单元主题的人文教育内涵,力求多样化地反映单元主题,以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 通过阅读的过程接受教育,思想情操上受到熏陶和启迪。 2在小学最后一学期,尽量扩大知识面。如,第一单元,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了解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情况,以体育精神激励自己;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国外风光和著名的人文古迹,扩展学生的视野。 3为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新知,不断充实自己,安排了第二、三、四单元。 4学生的童年时代就要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愉快地告别童年,怀念童年,在第六单元安排了一组有关童年的文章。为了和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衔接,在第七单元安排了一组浅显有趣、 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以达到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并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5突出文学色彩,注重选文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较多地选取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感情色彩浓厚的诗文。 6精心选编篇目,努力形成语文教科书的新风貌。在选文上做到精挑细选,除选取了部分经典篇目外,还着力精选时文的精品篇目。这些时文精品篇目占本册诗文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新选篇目均经过悉心推敲,精细加工润色,使选文行文流畅,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强的情感力量。 二、 “阅读 ”板块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 “阅读 ”板块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二是 “快乐读书屋 ”中文前阅读的提示性导语。这两部分学习活动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拓宽学习渠道,开阔知识视野,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1主体课文后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 主体课文后的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读、说、想、练活动,识字、写字活动,自选词语等活动。读、说、想、练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活动;二是充分开发 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的活动;三是语文知识技能的落实、掌握并运用的活动。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因文而异,尽量做到少而精,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活动,设计上着眼于引领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的精髓所在,鼓励和启迪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性阅读。 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的活动,大力着眼于架设起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锻炼他们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准确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充 分利用生活经验中的语文资源,进行联想和想象。 语文知识技能运用的活动,以课文语言文字的呈现方式为重点,从课文中提炼应知应会的字、词、句和典型的语言现象,落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训练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自选词语 ”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积累词语,逐步养成自觉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的良好学习习惯。 2 “快乐读书屋 ”中文前提示性导语的设计。 “快乐读书屋 ”中的诗文选篇,是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和扩展。这样设计能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他们的眼界,多方 位地汲取语文的营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 “我要读 ”的意愿,使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快乐读书屋 ”文前提示性导语的设计因文而异,有的是揭示主题,有的是激起兴趣,有的是设置悬念,有的是引领到课外。提示性导语力求起到引导学生加强理解、真情感悟和切身体验的作用。 三、 “能说会写 ”板块的设计 “能说会写 ”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和习作。 1口语交际的设计。 配合单元主题进行技能训练,本册教科书设计了次口语交际活动。设计时遵循情境、互动、应用、生活化的原则,强化口语的交际功能。口 语交际活动的设计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本册口语交际活动自成体系,体现 “文语并重 ”的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突出了口语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2)口语交际话题密切联系单元主题,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乐于参与和有话可说,从而收到口语交际活动的实效。 (3)根据话题内容,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成为情境中的 “角色 ”,以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4)口语交际是听与说互动的过程。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抓住对方说话内容的 要点并迅速做出反应、应答交际的话题。 (5)注重渗透口语交际中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强调要有文明的态度和语言修养。 (6)口语交际的设计还提出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要求,这有利于用语的规范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 互促进,交流合作。 2习作的设计。 本书围绕单元主题共设计了次习作活动。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习作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占有广泛的习作素材,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 生乐于动笔表达。 (2)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习作活动。本册习作的设计多是半命题或自主拟题的形式,要求比较宽松,有广阔的空间供学生充分展示习作的个性化和创造性。 (3)重视习作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意义,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价值观。 四、 “语文七色光 ”活动的设计 “语文七色光 ”是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的园地。内容设计上围绕单元主题,通过多途径的学习活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突出了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课内和课外的沟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 密结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七色光 ”包括 4 个相对独立的栏目。栏目 1 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选用和本单元相关的一些具有典型性、规律性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认识和掌握这些语言现象和规律,培养语感,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栏目 2 是 “日积月累 ”。它汇集了多种形式的语言 材料 ,如成语、格言、警句、古诗、谚语,扩充了学生接触语言材料的范围,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觉积累语言文字素材的良好习惯。栏目 3 是 “知识窗 ”。这个栏目围绕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扩展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栏目 4 是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栏目,设有 “开心一刻 ”、 “窗外事 ”、 “大家一起来 ”等几个小栏目。 “开心一刻 ”旨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感到愉悦,培养学生幽默的智慧; “窗外事 ”、 “大家一起来 ”是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发语文学习的资源,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沟通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以及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精神。 五、识字、写字的设计 本书仍然贯彻 “在阅读中识字 ”的原则。在主体课文后列出应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快乐读书屋 ”中文后列出的汉字,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会写。随着学习过程的延续而逐步达到识和写的统一。识字和写字的原则仍为 “多识少写 ”,鼓励学生运用识字的方法更多地增识汉字。 本册共安排识字 69 个,要求会写的字 0 个。 六、选读课文单元的设计 本册选读课文单元编排了 8 篇文章 ,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选读课文可以作为单元教学的补充阅读材料,可用于文章欣赏,也可以用其中的一篇带多篇,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可指导学生略读选读课文,也可另外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 “体育精神 ”这一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勇攀高峰苦练和阅读课文马拉松的故事 “足球之王 ”贝利。勇攀高峰讲述的是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成长经历,苦练记叙了排球姑娘陈招娣以惊人 的毅力完成训练任务的故事,马拉松的故事介绍了马拉松这一奥运会体育比赛项目的来历, “足球之王 ”贝利描述了贝利精湛的足球技艺,让我们一睹了 “球王 ”的风采。四篇课文给我们揭示了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内涵着特殊的生命精神和民族精神,这种精神让体 育拥有了独特的魅力,如火炬照亮了人们的心灵,激励人奋进。在 “能说会写 ”和 “大家一起来 ”中,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感受体育明星的风采,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写一写自己所参加过的体育比赛。整个单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打开了学生生活中一扇特有的窗户,让学生 在阅读中感受体育精神,在交往中发现体育明星,在习作中表达体育体验,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语文素养。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加上课文的内容又鲜为人知,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一是要用学生熟知的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一种澎湃的体育激情中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凭借已有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 思想感情,培养语感,领悟表达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三是要围绕单元主题,鼓励学生展开课外语文实践活动,通过阅读体育故事、搜集体育明星资料、讲述体育明星故事等途径,拓宽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以丰富积累;四是要重视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和拓展,要有承前启后的思想,注意结合课文后的思考练习和 “语文七色光 ”中 “练 ”的项目,巩固以往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新的语文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高一年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勇 攀 高 峰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课题本应是陈述句,但省略了主语,如还原就是邓亚萍勇攀高峰。课题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显得精练、醒目、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人的力量。文章的主人公是邓亚萍。 邓亚萍,身高 1.5 米, 1973 年 2 月 6 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 5 岁随父亲学打乒乓球, 1988 年底进入国家队。 1989 年获第 40 届世乒赛女团和双打冠军、女单季军。在这以后,她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上获 50项以上冠军。 1993 1998 年间,她一直居国际乒联公布的女子单打世界排名第一位。 1997 年 11 月,邓亚萍入清华大学学习英语和管理 学,后赴英国剑桥大学、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获英语专业学士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 2002 年,她出任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3 年成为北京奥委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工作人员。目前,她是北京奥组委会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是乒乓球史上第一个集所有重大比赛女子单打世界冠军于一身的人,人们称她是 “乒坛上的巨无霸 ”、 “乒坛小个子巨人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扬她 “代表着运动员的风貌 ”。邓亚萍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世界 “十佳运动员 ”。 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结构分析 本文记叙邓亚萍在乒 乓球事业上的成长历程,赞扬了邓亚萍永不服输、乐于吃苦、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全文共 13 个自然段,按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2 自然段),记邓亚萍的两次受挫。 第二部分(第 3、 4 自然段),写邓亚萍的刻苦训练。 第三部分(第 5 8 自然段),表邓亚萍的赛场立功。 第四部分(第 9 13 自然段),赞邓亚萍的风采品格。 语意理解 “邓亚萍 5 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下,背着沙袋蹦着练打乒乓球。 ” 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邓亚萍在幼年时期就对乒乓球有兴趣,更深的含义是:邓亚萍从小就立下了打 好乒乓球的志向。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事业成功的大门。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邓亚萍立下打好乒乓球的志向,是她后来刻苦训练、取得成功的动力因素。 “蹦着练 ”,活画出邓亚萍小时候练打 乒乓球的姿态。因为人小,够不着球台,所以要 “蹦着 ”打。 “可不久,邓亚萍就被送回了家,因为个子太矮,手臂太短,教练认为她没有发展前途。 ” 本句说明邓亚萍被退回来的理由。决定邓亚萍命运的关键人物是河南省乒乓球队教练。这些教练都是很有经验、目光敏锐的乒乓球训练专家。他们深深地懂得,竞技性乒乓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身材高大, 手大臂长,这样的运动员力气大,控制面宽,动作快而猛,在赛场上有优势。这是他们选择专业运动员的标准。邓亚萍不符合这一标准。这是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上遇到的第一个挫折。 “13岁时,邓亚萍以 正手快、反手怪、攻球狠 的 魔球战术 战胜了世界冠军戴丽丽,接着又力克李惠芬、耿丽娟和老将陈静,并入选国家青年队。 ” 这句话说明邓亚萍取得了初步成绩。这个句子有两个作用:其一,暗写邓亚萍训练的刻苦,不刻苦训练是不可能取得如此显赫战绩的;其二,为下文她的骄傲自满打下铺垫。戴丽丽, 1964 年生于温州。 1983 1988 年 ,她先后四次获世乒赛冠军。目前,她是八一队的政委兼女队总教练。李惠芬, 1963 年生于石家庄市。在第 39 届世乒赛上,她为中国队蝉联团体冠军立了功。现在是香港乒乓球女队主教练。耿丽娟,1963 年生于河北省卢龙县。她先后获得第 37、 38 届世乒赛女团冠军,第 38 届世乒赛女双冠军。第 39届世乒赛混双冠军。陈静, 1968 年 9 月 20 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87 年获瑞典乒乓球公开赛女双冠军。1988 年获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 1989 年,获第 40 届世乒赛女团冠军。 1991 年退役, 2006 年获华南师大运动心理学专业博土学位 ,并留校任副教授。 “邓亚萍又一次痛哭了。 ” 本文先后写邓亚萍两次受挫,两次痛哭。从痛哭的情态上看,第一次她 “撕心裂肺般地痛哭 ”;第二次她只是 “又一次痛哭了 ”。邓亚萍第一次受挫时才 10 岁,第二次受挫时已经 13 岁了,比第一次年长 3 岁,心理上成熟了许多,已有一定的抑制力,所以痛哭的情态有所不同。从痛哭的缘由上看,第一次是被别人否定,第二次是被自己否定;第一次受挫的根本原因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而第二次受挫的根本原因是后天的,是可以改变的。 “这两次刻骨铭心的挫折使邓亚萍悟出了一个道理:身体上没有优势并不可 怕,可怕的是精神上没有优势,精神优势是推动事业成功的动力。 ” 人在遇到挫折时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是消极的回避性反应,即厌恶、躲避挫折,或受到挫折后,从此消沉,不再进取;二是积极的建设性反应。邓亚萍采取了第二种态度。她面对挫折能冷静分析其中原因,并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不怕身体劣势,占有精神优势。这个精神优势就是:积极调整对策,在挫折中奋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自信心坚持实现奋斗目标。邓亚萍理解并把握了这个道理,对于 14 岁的女孩着实难能可贵! “优势 ”,能压倒对方的有利形势。 “第 11 届亚运会上,中国男队 1 比 5 惨败于朝鲜队,世界女单冠军乔红首盘便失一分。 ” 这句话交代了邓亚萍在第 11 届亚运会女乒团体决赛出场前的严峻形势。这对邓亚萍的技术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严峻的形势为后来邓亚萍力挽狂澜、大显英雄本色起到衬托作用。乔红, 1968 年 11 月 21 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89 年在第 40 届世乒赛上获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双打冠军,同时是中国女团冠军主力。现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队教练。 “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 这句议论,高度颂扬了邓亚萍的可贵精神。先天条件很差的 邓亚萍,其成功的决定因素是她有一种精神,即直面挫折,绝不言输,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这种邓亚萍精神是没有国界的,是属于全世界的。体育运动固然为了强身健体,但更主要的是倡导邓亚萍的这种精神。人,具有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健壮,就会无往而不胜。 “自强不息 ”,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懈怠。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被邓亚萍的精神所感染 他看中邓亚萍的是什么?是那种人类共同追寻的,绝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 ” 这是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肯定和赞扬。世界体坛巨人的肯定和赞扬,更说明邓亚萍的高尚和邓亚萍精神的 意义。人类之所以要 “追寻 ”这种精神,是因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与困难和险恶斗争的历史,特别需要邓亚萍这种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萨翁重用邓亚萍,为邓亚萍颁奖,就是向全人类倡导邓亚萍精神。萨马兰奇,全名胡安 安东尼奥 萨马兰奇, 1920 年 7 月 17 日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伊伦大街 28 号。他1980 年 7 月 16 日在洛桑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任期间,他以杰出的政治、外交、组织才能,使奥林匹克运动有很大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1997 年,他本该退休,又应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的要求再任一届,至 2001 年到届,退休后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终生名 誉主席。 2001 年 7 月 13 日 22 时 15分他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写作特点 1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 2文章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小段议论,鲜明地突出了主题。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邓亚萍由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经历中, 体会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3体会作者选择 材料、详略得当地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4认识 3 个生字,正确书写 11 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收集中国乒乓球与邓亚萍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交流。教师可以准备邓亚萍比赛的录像资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 1)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师生都要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请教别人等方法,收集有 关体育赛事的资料,特别是 2008 年奥运会的资料,唤起学生对体育以及体育明星的关注和热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二是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读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再抓住让学生感动的事情,来认识邓亚萍是一个怎样的运动员,不能仅仅理解她身上所代表的体育精神。三是对邓亚萍体育精神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定位在理解 “绝不服输、顽强拼搏 ”的含义上,也不能仅仅让学生感受邓亚萍的体育风采,要把邓亚萍身上的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抓住课后的思考练习第 2 题,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体育精 神与豪情的熏陶和感染。四是要注意落实朗读,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过程与手段,要运用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邓亚萍的体育风采,表达自己对邓亚萍的敬佩和赞美。 (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导入课文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是从 2008 年奥运会入题,其二是从邓亚萍个人入题。比如从邓亚萍个人入题:教师出示邓亚萍照片或者比赛录像资料,列举邓亚萍在乒乓球上取得的辉煌成绩,然后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邓亚萍的相关资料,谈谈自己眼中的邓亚萍。承接学生的谈话,教师导入:那么,邓亚萍是怎样走上世界冠军领 奖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述邓亚萍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勇攀高峰, 你觉得课题中的高峰指的是什么?勇攀是什么含义? 整体感知,梳理全文。 首先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一阶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请学生默读全文,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邓亚萍背后的哪些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在攀登高峰过程中,邓亚萍遇到了哪些挫折?面对困难,邓亚萍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再读课文,你觉得邓亚萍是个怎样的运动员? 抓住重点,细读体会 。 可以抓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紧紧抓住 “你觉得邓亚萍是个怎样的运动员 ”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细读体会。可以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答案。邓亚萍是个怎样的运动员?学生可能有这样几种理解: 第一,邓亚萍是一个不怕挫折、不愿服输、意志坚强、充满自信的人。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列举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从事件的现象深入挖掘本质。如课文第 1 自然段写邓亚萍在遭受两次沉重打击后的决心;第 4 自然段写邓亚萍为练就 “绝活儿 ”苦练的几件事;在 11 届亚运会上力挽狂澜的事等。 第二,邓亚萍 是一个善于反思、沉着冷静的人。这一点学生不易发现。先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读课文第3 自然段,品味邓亚萍在遭遇两次挫折后的感受:精神上的优势指的是什么?在邓亚萍的心中,珠穆朗玛指的是什么?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从这里我们仅仅只能看到邓亚萍不怕挫折、不愿服输的精神吗?还能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讨论明白:一个不善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人,是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正因为邓亚萍在遭受挫折以后,冷静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她才找到新的人生目标,才有了后来的巨大成功。这正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引导学生认识邓亚萍的过 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加深对邓亚萍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他人对邓亚萍的评价与认识。 可以启发学生:在他人眼里,邓亚萍是一个怎样的运动员?注意抓以下几种人: 在食堂的师傅眼里 在教练眼里 在中国人的眼里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的眼里 在世界人民的眼里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体会邓亚萍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 启发学生:为什么说 “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这一段话。 第四个环节,你想对邓亚萍说什么? 最后,教师充满激情地 总结 教学。 回扣课题,领悟写法。 请学生朗读全文后,想一想课文还可以用什么来做题目?作者为了表现邓亚萍的精神品质,写活这个人,在选择材料和详略处理上有哪些值得我们习作时借鉴的地方? 2积累内化。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 3、 4 自然段。 ( 2)写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3迁移练习。 ( 1)识字写 字。认识 3 个生字,注意 “挫 ”的读音,不能读成翘舌音。写字必须用课堂的时间来完成。 要注意书写的指导和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 2)小练笔:把自己想对邓亚萍说的话写下来。 4语文实践。 ( 1)了解邓亚萍现在在做什么,试着给邓亚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佩之情。 ( 2)读一读其他体育明星的故事,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准备。 资料 邓亚萍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 5 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 1988 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 14 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 8 年保持第一,成为唯 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 4 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1997 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3 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职业生涯辉煌战绩: 1989 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 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 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 年世界 杯双打赛冠军; 1993 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 年第 24 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 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 年第 25 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 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2 苦 练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节选自鲁光的 报告 文学中国姑娘。中 国姑娘发表于 1981 年,写于中国女排首次夺冠之前。作者沿着中国女排的足迹,记录了她们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夺得胜利后的欢乐和激荡在她们心中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介绍了她们的训练、比赛、国际交往、老运动员的爱情生活以及理想和情操。作品情节生动,文笔朴实,抒情意味浓烈,富有生活气息。 鲁光, 1927 年生,浙江永康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画家。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他先后担任中国体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人民体育出版社社长。鲁光的作品以体育题材为主,着力表现中国体育运动员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他们的比赛、训练和日常生活 。其代表作中国姑娘和中国男子汉曾分获第二届、第四届 报告 文学奖,已出版的报告文学集有:踏上地球之巅在世界屋脊旅行中国姑娘东方的爱中国男子汉。中国姑娘和中国男子汉已被译成日文出版,书名分别为红色魔妇不进则退。 结构分析 本文描述了陈招娣一次续加训练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以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个人服从集体,永不服输,永争第一,顽强拼 搏的可贵精神。全文共 27 个自然段,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划分,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5 自然段),写陈招娣主动请求续加训练。 第二部分(第 611 自然段),写陈招娣首次累倒堵气罢练。 第三部分(第 1217 自然段),写陈招娣再次累倒痛哭罢练。 第四部分(第 1827 自然段),写陈招娣理智回归完成训练。 语意理解 “崇文门外,太阳宫体育馆门前的一蓬蓬迎春花,开得正旺。被簇簇小黄花压弯腰的枝条,竞相往前伸展着,仿佛随时准备迎接从馆里走出来的女排姑娘们。 ” 这段话写女排训练的环境。先写迎春花正 在盛开,接着用拟人的写法写迎春花的情态,那么美丽、可爱。文章一开篇就给人一个清新、亮丽、和谐的感觉,引人入胜。同时,也暗示女排是一个友爱、团结、人性的大家庭。迎春花象征朝气蓬勃的女排姑娘。 “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又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滚翻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 这两句话描述了陈招娣救球的训练过程。 “飞扑过去 ”, “滚翻过来 ”,交代了训练内容,形象地再现了训练情景。要做好这几个动作,被训队员必须集中精力和体力,勇敢 敏捷。 “玩命 ”、 “不顾一切 ”,说明陈招娣是以认真刻苦的态度投入训练的,初步表现她的拼搏精神。 “双腿发沉 ”、 “脸色苍白 ”,表明她已经精疲力竭了。最终陈招娣因体力不支而倒地。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一次累倒。 “招娣火了,心里说: 扔吧!扔吧!扔吧! 她霍地从地上站起身,气冲冲地嚷道: 我不练了! 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朝门外走去。 ” 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的第一次罢练。前文写陈招娣累倒后,教练仍不停止训练,而且强度不减。这使陈招娣产生误解:袁指导太苛刻了!陈招娣连续 3 个 “扔吧 ”,虽没说出口,但却表明陈招娣的恼怒心绪 。而 “我不练了 ”, “拿起衣裤,径自朝门外走去 ”这一连串动作,则是她直接的激愤与反抗。可见陈招娣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任性而急躁的、敢作敢为的姑娘。 “招娣走到红十字箱跟前,撕了几条胶布。不裹,手指尖裂开的口子,实在疼得受不了。如果从她打球算起,她用的胶布拼凑起来,至少可以做一身衣裤了。 ” 先写陈招娣用胶布裹手上的口子,再用抒情的笔法写她使用胶布之多,极言训练之苦。前文写训练之累,这里写训练之苦,苦与累是中国女排训练的基本特征。陈招娣她们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女性。 “袁伟民一个球接一个球地扔着、砸着。 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着。 很明显,招娣的动作迟缓了。终于,她又倒下起不来了。 ” 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第二次累倒。第 1 句写袁伟民对陈招娣的训练。他没有因陈招娣已经很累而手软,仍凶狠地 “扔着、砸着 ”,足见他是一个以 “狠 ”著称的教练。第 2 句写陈招娣训练的表现。她也没有因前次累倒心里不满而影响练习,还是那么顽强拼命,再一次表现陈招娣的拼搏精神。 “她感到满肚子委屈,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服又径自向门口走去。 想着想着,眼泪涌出了眼眶,洒落在光洁的酱黄色的硬木地板上。 ” 这是陈招娣续练后的 第二次罢练。身体太累,心里不满和委屈,使她采取了再次罢练的行为。这段文字的中间插了两句心理描写,揭示了陈招娣的内心感受:教练狠心,心比铁石还硬。这时,她认为教练没有人情味,对教练的误解进一步加深了。这是她又一次采取过激行动的动因,再一次刻画出陈招娣的个性特征。两次罢练表明训练太苦,照应了课题 “苦练 ”。 “她依然往前走着。不过,一步比一步迟缓。快走到门口时,她站住了。她那被极度疲惫和委屈情绪弄昏了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理智回到了她的心中。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 5 句话将陈招娣在第二次罢练后 的复杂的心理斗争展现出来。前 3 句写她心理斗争的外在表现: “依然往前走 ”,这是怒气未消; “一步比一步迟缓 ”,这是理性开始抬头,理性和感性在斗争; “站住了 ”,这是理性战胜了感性。第 4 句写她站住的动因是理性回归。第 5 句补充描述她站住的情态, “一动不动 ”, “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 ”,多么坚定!她已经理解了教练的用意,理解了作为女排队员的责任,理解了女排队员应具 有的作风。这就是陈招娣,一个知错就改的姑娘,一个敢向体力极限挑战的姑娘,一个永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姑娘! 写作特点 1两条情感线索并行发展。 2叙 事中结合抒情。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陈招娣的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中,体会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格的。 4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的揣摩,体会陈招娣为什么能在两次罢练后重新加练,感受陈招娣永不服输、坚强不屈的体育精神。 教学准备 中国女排的经典比赛实 录。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建议 1读书指导。 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易懂。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把阅读的重点放在陈招娣两次罢练、最终又继续加练的过程上,从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体会是什么力量支撑陈招娣完成了训练任务,进而深入体会陈招娣的顽强精神,感受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如下: ( 1)情景铺垫,导入课题。 播放女排比赛取得胜利的实况(节选)。 胜利是喜悦的,然而在这喜悦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艰辛? 板书课题:苦练。怎样的练习,才能称得上苦呢? ( 2)自读课文,感知全文。 自学生字,通读全文。 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 “苦练 ”二字,写了什么事? 汇报初读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 3)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默读课文,课文哪些地方给你很深的印象? 抓住重点语句做批注。 陈招娣为什么要加练? 加练过程中,陈招娣为什么会两次罢练?又继续加练,是什么力量支撑她终于完成了训练任务? 如果你和陈招娣的队友一起在旁观看她的加练,你有什么话想说? 细读陈招娣的种种表现,你能感受到她是怎样的 一位运动员? 教学时,要让学生运用浏览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边读边做批注,并能有一定速度。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 ( 4)体会细节,领悟写法。 可以启发: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积累内化。 ( 1)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朗读课文。 ( 2)透过我们课前看到的比赛,你觉得陈招娣成功的背后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这样的 “苦练 ”?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迁移练习。 ( 1)识字写字。 “猝 ”不能读成 “粹 ”和 “碎 ”的音,注意比较。要求写的 9 个字应该安排课堂的时间来 写,注意写好 “袁、惫、毅 ”等笔画复杂的字,强调学生书写习惯。 ( 2)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为什么? 便走到场外拿起衣裤,径自(径直)朝门口走去。 招娣奋不顾身地向飞来的球飞扑着、滚翻(翻滚)着。 她感到满肚子的委屈(委曲),站起来,看也不看教练,拿起衣服又径直(径自)向门口走去。 4语文实践。 收集资料,了解袁伟民、陈招娣其人,了解目前的陈中和和中国女排,进而了解中国女排的辉煌成绩及带给我们的种种启示。 资料 陈招娣 女子 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浙江杭州人。 陈招娣生于 1955 年, 1974 年入选八一女排,两年后入选中国女排。在八一女排打球的时候,陈招娣的左臂桡骨曾经受伤。 1979 年 6 月,中国女排在太原迎战到访的日本女排,陈招娣在一次拦网中再次伤及同一部位,造成桡骨断裂。在之后的两个多月里,她用绷带固定左臂坚持征战全运会,从此便有了 “断臂将军 ”的别称。 作为中国女排的接应二传,陈招娣可以说是当时的女排队员中防守能力最出色的一个。她与陈亚琼配合,开创性地使用 “双快 ”战术,拉开了排球运动在二、三号位眼花缭乱的战术配合创新的序 幕。 1981 年,陈招娣随队出征在日本举行的第 3 届女排世界杯,她与郎平、张蓉芳等队员的出色发挥协助中国女排夺得首个世界冠军。在 1982 年第 9 届世锦赛上,陈招娣随中国女排获得了 “两连冠 ”。 陈招娣于 1983 年退役,随即就读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陈招娣先后担任过八一女排和国家青年女排的主教练。不过,就在她要在排坛大展拳脚时, “直肠类癌 ”把她击倒了。经历两次手术,陈招娣摆脱了病魔的纠缠,重新回到她心爱的排球事业上。在部队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陈招娣受命担任中国女排领队,当时她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到海南任文体厅厅 长。 袁伟民 生于 1939 年 7 月,江苏苏州人。 196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南京体育学院。 1958年进江苏省男子排球队。 1962 年入选国家男子排球队,任主力二传。退役后,出任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 1984 年起历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排协主席,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主任。 1992 年 6 月当选为中国排球协会主席。同年被南京体育学院聘为名誉教授。 1994年 9 月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同年 10 月当选为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 1995 年 9 月 14 日起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会理事 长。曾任亚排联第一执行副主席。 1996 年 4 月 2 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的第 16届亚排联行政理事会上当选为亚排联代主席。 1996 年 6 月 30 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洲排球联合会特别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亚洲排球联合会主席。 1996 年 7 月 17 日在国际排球联合会第二十五届代表大会上被确认为国际排联理事。 1997 年 9 月在第十二届亚排联代表大会上连任亚排联主席。 1998 年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后任局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十四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中国排球 “五连冠 ” 1981 年,首夺世界杯。 1981 年中国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