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师素材意识的触伸点.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师素材意识的触伸点.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师素材意识的触伸点.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师素材意识的触伸点.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师素材意识的触伸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手拈来皆入文 浅谈语文教师素材意识的触伸点于永正老师曾言:“素材意识来自对生活的热爱。有爱才能有发现,才能有赏识;发现了,赏识了,才能有表达的欲望。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对美妙的声音充耳不闻,表面看来是不会赏识,实质上是缺乏爱。我爱一切美的事物,我的发现自然就多一些。”于永正老师是一个人格修养的大师,更是一个教学艺术的大师。他在这段话中,首先强调了“热爱生活”对教师素材意识的重要性。当老师全身心地沉浸于自己的生活,沉浸于自己的教学乐土时,生活将会成为永不枯竭的源头。但源头之水,千条万支,千滴万注,类类种种,我们如何有意识地让学生想到这些素材,而且又能让学生在这些素材中选择展现生活价值的素材呢?由此,我不免思考,我们能否给语文教师素材意识一些触伸点,由点及线,由线成网,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在教师的素材意识触伸网络中轻松写作。触伸点一:“一句难忘的语言”生活其实很平凡,但生活中也许就是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一句话,自己看到的一句广告、一句名言,故事人物间的某一个对白攸然间给予了我们某种感触:这一句话也许给予了我们快乐;也许让我们触动内心的记忆,产生了深深的同属感;也许这一句话使我深深地记住了那份人间最难忘的真情;也许这一句话使我们猛然反省自己的过往种种,继而从此改变了自己;也许这一句话更使我们看到了前方的希望,奋力向前,拼搏不止以一句话作为触伸点,触及学生生活中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视栏目,与父母、同学相处时的别有内涵与情趣的语言等等,可以散发出许许多的作文题材。如这句话启发了我、最难忘他的这句忠告、这句名言陪伴着我、课间笑语、一句家乡俗语在心间、一句话儿显真情片段一:不知爸爸怎么想的,那次居然叫我去剃了个光头。这不,我这下成了班中的“焦点”。刚下课,我前桌的朱永瑶,就来摸一下我的头,然后笑眯眯地问:“这头咋这么光呢?”我真是恼羞成怒,突然灵机一动,神秘地问他:“你知道NBA里为什么有那么多光头篮球高手吗?”“不知道。”他傻呆呆地看着我,“因为他们都充分吸收太阳能。”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片段二:“不去,我就是不去!”我嘟着小嘴,很不高兴地说。妈妈忍不住数落起来:“哦,当初看着别人写得一手好书法,闹着要去学书法的是你,现在才学了几天啊,你又嫌烦,叫着不高兴去的也是你。你做事怎么可以这样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呢?”“这叫新箍马桶三日香!”一旁的奶奶突然插了一句这是课间笑语和一句家乡俗语在心间的学生习作片段,以一句话为触伸点,生动地写出学生自己的生活情貌。触伸点二:“一样难忘的物品”所谓物品,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物件,如家庭中的家电、厨房用品、学习用具、装饰小件、阳台盆景、一盆风味独特的美食等等。在这些物品中,也许只是因其特殊的外形构造吸引了你,使你对它过目不忘;也许是因为在这物品上曾发生过一段令你难忘的往事,使它对你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也许是这物品本身具有其精神内涵,使我们赋予他类人的灵魂;也许是这物品独有的风味吸引了你等等。于永正老师以一盆瓜叶菊带着孩子们走进了植物的世界,我们同样可以以“一样难忘的物品”为触伸点,延散出许多的作文素材,如礼物、珍藏着你、我的 (写一样小学具)、阳台小盆景、一张老照片、 的 (如爷爷的老花镜、妈妈的手机等等)、 和 的对话、家乡美食之 以物寄情、借物抒情、借物言志、借物喻人是人们常用的写作手法,以物为触伸点,寄托我们的情思,抒发我们胸怀,赞颂人物的品质,怀想过往的岁月;以物为触伸点,放飞孩童的想象,畅想物的世界,物的生命。以物为触伸点,我们可以写成状物作文,可以写成记事文,也可以写成想像文在文体上也不拘一格。触伸点三:“一个难忘的镜头”岁月流金,那点滴闪烁的记忆之金也许只是一个个画面。聚焦生活,让我们的心灵定格在一个个曾经留在我们脑海中的镜头,又由这个镜头触伸开来,想起那沉淀于心的往事。这一个个镜头,也许是小时候母亲站在门前张望远去的你的身影;也许是奶奶坐在灶台前与你絮叨的脸庞;也许是小伙伴站在讲台上局促的双手;也许是村头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踽踽而行的背影;也许是一个引起自己内心震颤的电视画面这一个个镜头如珍珠般串起了我们的回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拾起这些珍珠,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中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让眼睛成为一个个定焦的摄像头,这才是教师的素材意识。以“一个难忘的镜头”为触伸点,在平常教学中,我试着让孩子做以下一些作文:那一刻,我流泪了、那一幕让我明白了 、课间一幕、家庭小镜头等等。“父亲踮着脚,伸长脖子张望着,扬着手不断向前挥着。胖胖的身躯显得很笨拙,可他的脸上还在笑着。顺着他的眼睛看去,只见教学大楼二楼阳台前正有一个小男孩,估计是一个二年级的男生,也正踮着脚,扬着小手向那个父亲挥着。哦!我明白了!原来那个父亲挥手的意思是让儿子快进教室,儿子挥手的意思是让父亲快回家。”这是学生所写的让自己感动的一幕,描写的是清晨一个父亲送孩子上学时的场景,简单而平凡的一幕,却在字里文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亲情。这一个个镜头从何捕捉?从观察开始,观察人物流露情感的某一个动作,某一个表情,某一个在特定环境中的身影,某一段最真挚的话语;观察某一样事物细节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发生的变化等等。触伸点四:“一次难忘的实践”“生活即作文,经历即文章”。相信每个教师都明白亲身的实践是孩子写作最好的素材。以“一次难忘的实践”为触伸点,孩子自然会想到自己曾经亲身参与的,亲自动手去做的一些事。如孩子们常写的校园实践类主题:跳蚤书市、拔河比赛、演讲比赛、二人三足等等。但是从一个语文教师的素材意识来说,我们能否在这一触伸点上,更进一步地主动地、有意识地给学生触伸出更多的“线”来。首先,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开展一些“新”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新奇中保持浓厚的兴趣,自然也就对本次实践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燕兴菜场菜价调查”、“班级个人周零花钱调查”、“小鬼当家小家务比赛”等等。其次,我们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如“了解并介绍中国民间艺术”、“妙语嫣然,花诗花语”、“我来讲成语”等等。再其次,我们还可以结合自身学校周围的环境与民俗,开展一些独特的实践活动,如我们学校后方是长江贸易中心,上学期我就组织开展了“装饰材料调查”这一实践活动,以表格的形式,调查记录各种材料不同材质的不同价格。通过以上的各种方式,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更丰富,更多姿多彩。教师的作文素材意识不仅在于引领学生由点触伸至生活的各“线”,有时也当主动为学生创造、设计各“线”。触伸点五:“一番难忘的心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番心历,是情感的历程,是心理的起伏,是内心自我的感受。由“心历”为触伸点,触伸出让自己有这番心历的往事。如以焦急为“心历”点,我们可以触伸出操之过急、急中生智、焦急,由此触伸出的一些往事,也许是自己曾经一个人呆在家里时那份焦急与无奈;也许是自己在实验中因操之过急而经历的失败,也许是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一份急中生智。又如我们以喜悦为“心历”点,我们又可以触伸为喜出望外、欣喜、喜极而泣,由此也可触伸出一些往事,如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获得成功后欣喜;自己面对远道而来的爷爷那份喜出望外;自己在失败、内疚后努力而获得成功,不禁喜极而泣等等。同样,以“心历“为点,我们还可以有自豪、羞愧、后悔、思念、敬佩、感激等等。由此散发出的作文题材就多了,如我们语文教师常见的作文题目有一个令我敬佩的人、想起那件事我就 、我为我而自豪、我最感激的一个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以下的作文题材,如思念如枫,寄给 ,这是 的眼水、我值得骄傲吗?等等。当然我们在引领孩子以“心历”为触伸点时,更当强调这条条“线”上的作文最着重的是文字中所流露的那份情感。如:我回到家,便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呛鼻至极,以为我爸又抽烟了,可细细一闻,原来是楼下开水店排放的烟透过窗户的缝隙,溜进了我家,想开窗透气又恐烟味更浓,真可谓“烟飘十里,无孔不入”。做作业时,又听见从楼下开水店为了自己方便违章搭建的小帐篷中传来一阵喧嚷的声音,原来那小帐篷已成了各家 “茶话会”集中点,我赶忙转移阵地,来到客厅,可声音似有渐入佳境之意,十分贝十分贝地往上窜,使我怎么也定不下心来做作业。睡觉时,闻着“芳香”的烟味,听着楼下小孩子被子逗哭,他们被逗笑的声音翻来覆去,难以入睡,那时,我真烦。这是孩子所写的关于 真让我烦恼的习作片断。以“心历”为触伸点,学生自然而然联想到了身边的同学、身边的邻居、身边的小动物,父母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老师的一些做法等等所引起自己的一番情感经历。解伸点六:“一段难忘的评说”学生是好奇的,他们常常对周围新奇的事物,近期发生的一些新闻,包括社会上的大新闻,学校中的小新闻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进行一段评说。有的可能是评说某个同学一些做法的优劣,有的可能就是评说自己刚刚看过的电视剧情节或电视剧人物,有的可能就是评说网络热点话题在老师的眼里,或许他们的评说显得幼稚,可对他们来说,这正是他们逐步确立是非,参与社会的开始。一个语文老师,在自己的素材意识中,就同样应当有意识地以“评说”为点,将作文素材触伸至学生关心的话题,触伸至学生真正地学习兴趣所在,触伸至学生自身对班内、校内一些事情的评价与看法等等。由此,我们可以散发出以下这样一些作文题材,如班级热点新闻、我心目中的升旗手、事情的“真相”、我眼中的 、为什么 。在这些题材中,有的学生评说的是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探究所得,如有的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常州篦箕巷名字的由来,评说其独特的历史渊源。也有的学生是针对社会上某个现象,评说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如在去年我班学生作文“套圈”还是“圈套”中,学生评说了街头“套圈”现象,摊主的一些看似便宜好玩,实则暗藏“圈套”的内里小把戏:“我沿着那条横线,拿了几个套圈,对着其中一个目标,目测了一下,就把一个套圈扔了出去,只见那套圈“咣啷”一声套在了“鹿角”上,还没等我喝彩,竹圈猛的又弹了出来,落在地上,晃悠了两圈,不动了。“可惜!”我不禁暗暗感叹!我又套了几个,一个也没中,我心中真是不服气。忍不住又向摊主买了十个套圈。又套,还是不中。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些“小门道”学生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