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_第1页
企业年金_第2页
企业年金_第3页
企业年金_第4页
企业年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年金与职工福利 桂 莉 第一部分 企业年金 第二部分 职工福利 第一章 企业年金概述 一、企业年金的界定 (一)企业年金的起源 企业年金 (Corporation Pension)源自于自由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最早的企业年金计划是美国运通公司于 1875年建立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企业年金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75年至二战结束之前 。 由于西方各国先后进入了 工业化时期 ,经济发展迅速,为企业兴办企业年金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期,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劳资矛盾加剧,企业年金作为缓和劳资矛盾、稳定政治的历史产物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 1925年,美国企事业机构共建立了 397个企业年金计划。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效仿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但是,伴随着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以及一、二战的爆发,西方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年金发展进入一个低潮期。 第二阶段:二战后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二战以后,各国 经济相继复苏并飞速增长 ,社会保险也得以重建和全面发展,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以英国为例,战后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人数,一直处于迅速增加的状态,六十年代达到高峰,覆盖面约为雇员总数的 50。同期,整个经合组织国家的补充养老保险约覆盖 1/3的劳动力。 第三阶段 :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 进入七十年代,工业化国家普遍陷入因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衰退造成的社会保障危机 之中。英、法等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 GDP增长率保持在 2.6 4.6之间,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在 5.9 9.6之间,超过前者一倍多。80年代以来,各国通过立法以及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刺激企业年金的发展,弥补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不足。企业年金进入一个 “ 黄金发展期 ” 。例如,从 1987年到1995年,英国企业年金规模从 2700亿英镑增长到 5750亿英镑,翻了一番。 1990年美国企业年金规模为 3.352万亿美元, 2003年为 9.05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 7.95。 (二)企业年金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 企业年金,国外也称职业年金或者雇主发起退休计划。我国的企业年金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及职工依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一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保证职工退休之后,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企业年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养老保障、薪酬分配和员工激励的作用。 2004年 5月 1日劳动保障部颁发的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规定,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2、企业年金的一般特征: 由企业自愿建立,国家不强制建立或直接干预; 年金缴费一般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或由企业全部缴费; 缴费人可自主决定管理模式,如建立共同账户或为受益人建立个人账户; 按照确定缴费或确定待遇原则,采用多样的、非均等的支付方式,以定期支付为主; 年金管理主体多样化,企业、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基金会等均可管理; 年金投资运营商业化、市场化。 二、企业年金制度的演变历程 (一)企业年金制度的探索阶段( 1991 2000年) 1991年,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中首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并在政策上给予指导”。这标志着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正式启动。 1994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五条关于“国家鼓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的规定,为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5年 12月,劳动保障部 关于印发 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的通知 ,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实施条件、决策程序、资金来源、记发办法以及经办机构等具体政策做出了规范,并 明确提出我国补充养老保险采用 DC模式。 1997年,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中,明确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 ,以及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 (二)企业年金制度的试点阶段( 2000-2003年) 2000年,国务院 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 ,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 ,明确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 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并 确定辽宁为试点省份 (深圳、上海、淄博等城市也陆续推出了对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企业年金制度整体框架初步形成( 2004年至今) 2004年 4月,劳动保障部发布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受托人应选择具有资格的商业银行或专业托管机构,作为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 同月,劳动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对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托管以及投资管理进行了规范,该办法自 2004年 5月 1日起和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同时施行。两个办法的出台 ,初步确立了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大方向和规则。 2004年 8月,劳动保障部发布了 企业年金管理指引 ,对各类金融机构从事年金业务操作的全流程和全方位的规范,勾勒出了中国企业年金的制度特点和运作方式 2004年 11月,劳动保障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 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和 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 ,首次对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的开户、清算模式、备付金账户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为企业年金入市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2005年,劳动保障部相继出台了 企业年金管理运营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 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试行标准 等文件,从而形成以开户流程、运作流程、受托人规定等细则为补充的企业年金整体运作框架。 三、企业年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年金发展基本情况 从发展规模来看: 200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仅 191亿元,到 2005年底达到 680亿元,增长了 256%。 2006年上半年,全国又新增年金计划 260个,年金积累基金增加 110多亿元,显示出企业年金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保监会预测,到 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到 1万亿元。世界银行预测,至 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 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从覆盖范围来看: 200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有 1.6万个,参加职工560万人。到 2001年企业数为 1.7万个,参加职工 655万人。2005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达到 2.4万个,参加职工 924万人。同期,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的职工人数分别为 10,448万人、 10,802万人和 13,120万人。企业年金覆盖职工人数分别只占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5.36%、 6.06%和 7.04%。而世界上 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 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 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 50%左右。 从替代率来看: 我国企业年金的替代率约为 5%,而在OECD国家,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一般达到 20% 30%。同时,经验数据显示,一国养老保险体系中“三个支柱”的替代率较为合理的比例是 4:3:2。随着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年金的替代率将会逐步提高。 从发展结构来看: 企业年金在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尤其是几大垄断行业发展较快。 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超亿元的行业全部集中在电力、石化、石油和电信等行业。企业年金的推广在沿海和发达省份要快于内陆落后省份。 2001年上海社保局掌管的企业年金已经达到 84亿元的规模;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截至2004年 4月已建立企业年金帐户 710个,规模为 10亿元。相比之下,一些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年金甚至还没有启动。此外,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比例明显高于民营企业。 第二章 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模式 一、 企业 年金的管理模式 计划受托人和企业与职工之间依据 信托法 建立信托关系,受托人与企业签订书面信托合同;受托人与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之间依据 合同法 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企业年金基金的委托 代理关系图 信托与委托的不同 1.法律对合同主体及主体资格的要求不同。委托合同的当事人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委托合同的主体十分广泛,法律对受托人没有特别要求;信托合同的当事人是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营业信托的受托人在法律上要求较为严格,是经有关部门批准专门经营信托业务的法人。 2.委托事务的性质和范围不同。委托是一般合同关系,其所涉及的事务没有特别限定,除了财产委托事务之外,还可以委托代理其他事务;而信托的实质是财产管理关系,信托事务仅限于与财产管理有关的特定事务。 3.合同是否有偿不同。信托合同是有偿的、从事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而委托合同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 4.办理受托事务的名义不同。委托既可以受托人的名义,又可以委托人的名义办理受托事务,在后一种情况下,委托人直接与第三人产生权利义务关系(即民法上的代理);而信托是以受托人的名义办理信托事务,委托人不直接与第三人发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5.合同成立的要件不同。委托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即自双方当事人就委托事宜达成一致意思表示时成立并生效;而信托合同为实践合同、要式合同,即须采用书面文件形式,以财产实际交付给受托人为成立要件。 6.合同解除的规定不同。就委托而言,我国 合同法 规定委托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均有任意解除权,可随时提出解除合同;而 信托法 对信托合同的解除是有限制的,首先受托人不得随意解除信托。信托是自益权时,委托人中途可撤销信托,但为他益权时,委托人不能随时撤销,不能违反信托目的。而且信托不因委托人或受托人的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解散、破产而终止(委托人是惟一受益人的除外),也不因受托人的辞任而终止。 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四类管理服务主体, 及其主要职责 (一)基金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主要的四类管理服务主体: 受托人 账户管理人 托管人 投资管理人。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模式就是以受托人为出发点,按照企业年金有关政策,在当前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框架下,研究受托人与其他三大管理服务主体之间的组合问题。 (二) 主要职责 1、 受托人 受托人是指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 企业年金理事会(企业内部成立) 或符合国家规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外部机构)等法人受托机构。 受托人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a) 选择、监督、更换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以及中介服务机构 b) 制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策略 c) 编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和财务会计报告 d) 根据合同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进行监督 e) 接受委托人、受益人查询,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和有关监督部门提供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 在一个完整的企业年金计划中,受托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受托人是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过程中,受托人根据合同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进行监督,同时参与和协调企业年金基金的计划建立、投资、待遇给付等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当企业与受托人签订年金协议时,实际上是选择了以受托人为中心的账户管理、托管人、投资管理“一条龙”式计划,而受托人就是“龙头”。 也正是因为如此,受托人在年金计划中享有绝对的“话语权”。出于成本考虑,企业一般不会分别选择四个资格管理人,签四份合同,而是由受托人搭配一套合适的投资组合,先行将扮演各个角色的机构组织好,企业只需与受托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于是,没有受托人资格的机构莫不希望能与品牌大、拥有丰富企业客户资源的受托人机构牵上线,受托人在行业内成了众机构争相交好的“红人”也就不足为怪。 2、账户管理人 账户管理人,是指受托人委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的专业机构。 账户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a) 建立企业年金基金企业账户和个人帐户 b) 及时与托管人核对缴费数据以及企业年金基金账户财产变化状况 c) 计算企业年金待遇 d) 提供企业年金基金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信息查询服务 e) 定期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督部门提交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报告 3、托管人 托管人是指受托人委托保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商业银行或专业机构。 托管人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a) 安全保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 b) 以企业年金基金名义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c) 对所托管的不同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分别设置帐户,确保基金财产的独立和完整 d) 根据受托人指令,向投资管理人分配企业年金基金财产 e) 根据投资管理人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 f) 负责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核算和估值,复核、审查投资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财产净值。 g) 及时与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核对有关数据,按照规定监督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h) 定期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提交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和财务会计报告 4、投资管理人 投资管理人是指受托人委托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专业机构。 投资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a) 对企业年金基金财产进行投资 b) 及时与托管人核对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估算和估值结果 c) 建立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风险准备金 在受托人根据企业年金委托人的要求完成了企业年金基金的战略资产配置之后,投资管理人则负责在战略资产配置的框架内进行战术资产配置。企业年金战术资产配置的基本方法是投资管理人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如宏观经济变化、利率变化等,通过历史数据法或情景分析法,对不同资产类别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状况进行重新预测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受托人制定的战略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和修正。 按照 23号令的规定,管理一个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和托管人不得为同一法人。投资管理人与托管人不得为同一人,不得相互出资或相互持有股份。因此,受托人是否承担账户管理人是两种模式争论的焦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通告 (第 5号 ) 根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国务院令第 412号)和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劳社部令第 24号)规定,我部组织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商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同意,第一批认定 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现予公布。 一、企业年金基金法人受托机构 5家: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二、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 11家: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三、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 6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 四、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 15家: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劳动保障部第二批认定 24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新华网北京 2007年月日专电(记者刘铮)劳动保障部日公布了第二批认定的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名单,建行、工行、招行等名列其中。 这次认定的受托人家,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账户管理人家,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托管人家: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管理人家: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 1 近日,建行成功营销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业务。此次该企业年金方案共涉及员工人数 6400余人,首次归集企业年金资金1370万元。 12月 25日, 建行以受托人身份与该公司签订了企业年金基金受托管理合同,并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博时基金公司分别签署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合同、托管合同及投资管理合同。12月 27日,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年金受托财产托管账户在托管人中国银行开户,标志着该公司企业年金进入规范化运作阶段。 案例 2 中石油集团昨天在官方网站披露,公司企业年金理事会日前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等 8家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签订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中石油的企业年金工作跨出重要一步。 据悉,中石油集团总会计师、年金理事会主席王国樑此次与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分别签订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合同和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合同。中石油年金理事会副主席温青山分别与海富通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7家年金投资管理机构代表签订投资管理合同。 资料显示,中石油集团从 2004年开始建立企业年金的筹备工作,自 2007年 1月 1日起建立企业年金。此后,该公司的企业年金管理委员会与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充分沟通,制定了切合中石油实际的企业年金方案。目前,这些方案已得到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复。 (二)企业年金的风险管理策略 1、信用风险管理。 政府应该对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设立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企业年金的监管机构要制定全面和详细的规则,对申请从业的机构的资本规模、治理结构、人员素质、资信水平、经营业绩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把不具备资格的申请机构排除在外,从源头上预防信用风险的发生。对于在运行中出现违规行为的机构,要坚决取缔其相关从业资格并给予严厉惩罚。为了从根本上避免某些违规机构和人员到异地从业的现象发生,监管部门还应当逐步建立企业年金从业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并与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相关信息系统联网,互通信息。要明确界定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旨在预防从业机构之间出现利益勾结而损害企业年金受益人的利益。 建立严密的相互制衡机制。例如,托管人如果发现投资管理人依据交易程序已经生效的投资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其它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的,应当立即通知投资管理人,并及时向受托人和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对于金额很大的企业年金应当选择多个投资管理人进行管理,以分散信用风险。这属于损失抑制的措施,主要是确保一旦某个投资管理人出现信用危机,也不至于导致整个企业年金计划全盘失败,从而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投资风险管理。 明确禁止某些风险极大的投资行为,直接进行风险回避。例如,规定企业年金基金不得用于信用交易,不得用于向他人贷款和提供担保。投资管理人不得从事使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等。 对企业年金的各种投资工具的比例做出规定,限制股票等高风险工具的投资比例。单个投资管理人管理的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投资于一家企业所发行的证券或单只证券投资基金。这类规定是一种损失抑制措施。 对企业年金实行有计划的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属于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有计划的风险自留是指风险管理者察觉到了风险的存在,估计到了该风险造成的期望损失,决定以其内部资源(自有资金或借入资金),来对损失加以弥补的措施。企业年金采取有计划的风险自留的方式包括: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每年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投资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亏损;企业年金的受托人也应当按企业年金基金净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投资风险准备金不足而造成的重大亏损。 3、综合性风险管理 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应当完善各自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种基础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它的有效运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现和化解这些机构本身遇到的外部风险,阻断风险传递链条,从而降低企业年金运作的整体风险。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发现从业机构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把各种风险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每季度和年度结束后规定的时限内,受托人应向委托人提交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账户管理人应当向受托人提交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报告;托管人应当向受托人提交企业年金基金托管和财务会计报告;投资管理人应当向受托人提交经托管人确认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报告。相应地,应同时建立起定期审计的制度。委托人每年应聘请会计师对企业年金基金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并把审计的结果作为对相关当事人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建立定期风险评估制度。企业年金面临的风险种类以及发生的频率、程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当前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所以,企业年金的受托人应当定期(如每季度)对整个企业年金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检查现有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向委托人提交风险评估报告。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通过建立第三方担保的方式为企业年金的受益人设置一道安全屏障,这也是一种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实质上是对企业年金进行风险转移。 随着我国养老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近几年来企业年金发展迅速,并且存在着进一步加速发展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年金制度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成熟、不完善,如何对规模和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的企业年金在其建立、管理和投资等方面加以适当引导和正确规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年金的类型 (一)根据法律规范的程度来划分,企业年金可分为自愿性和强制性两类。 1.自愿性企业年金。以美国、日本为代表,国家通过立法,制定基本规则和基本政策,企业自愿参加;企业一旦决定实行补充保险,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运作;具体实施方案、待遇水平、基金模式由企业制定或选择;雇员可以缴费,也可以不缴费。 2.强制性企业年金。以澳大利亚、法国为代表,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所有雇主都必须为其雇员投保;待遇水平、基金模式、筹资方法等完全由国家规定。 (二)根据待遇计发办法来划分,企业年金可分为缴费确定和待遇确定两种类型。 1.缴费确定型企业年金。通过建立个人账户的方式,由企业和职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其中职工个人少缴或不缴费),职工退休时的企业年金水平取决于资金积累规模及其投资收益。其基本特征是: (1)简便易行,透明度较高; (2)缴费水平可以根据企业经济状况作适当调整; (3)企业与职工缴纳的保险费免予征税,其投资收入予以减免税优惠; (4)职工个人承担有关投资风险,企业原则上不负担超过定期缴费以外的保险金给付义务。 2.待遇确定型企业年金。基本特征是: (1)通过确定一定的收入替代率,保障职工获得稳定的企业年金; (2)基金的积累规模和水平随工资增长幅度进行调整; (3)企业承担因无法预测的社会经济变化引起的企业年金收入波动风险。 四、企业年金投资范围 年金缴款可以交给信托管理人或者其他受托投资管理机构。年金在 IFRS中有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大类,其中设定提存计划的处理基本与补充养老保险一致。设定受益计划在国内的法规中未作规定,实务上国内目前也没有,所以准则中对此未作规定。 企业年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历史进程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自建立以来发展迅速,积累的企业年金基金近 1000亿元,企业年金基金安全、合理运用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 早在 2004年,工商银行企业年金就已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此后,所有金融机构的企业年金都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市投资。截至 2006年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工行和招行的企业年金托管量逾 215亿元,同年全国银行间债券托管量高达 9.25万亿元。但非金融类企业年金基金一直被挡在门外。 2007年 2月 28日,千亿企业年金获准投资银行间债市,央行与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了 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 , 通知 的发布为企业年金基金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安全、有序地进行债券投资、交易奠定了制度基础。 内容介绍: 国外企业年金监管的发展 两种模式的比较 国际比较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的主要经验 1.严格限量监管模式。 根据严格限量原则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监管。严格限量原则是指政府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实行较为硬性的管制 ,作出较为明确的限制和规定 ,包括对市场准入资格的限制 ,对合同条款的管理 ,对投资组合等都制定一些指导性原则。严格限量原则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资产实行比例限制 ,以达到控制投资风险、保护受益人利益的目的。作为一种规则 ,它关注的重点是投资资产的风险水平。 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 ,监管机构独立性强 ,权力较大 ,建立了独立的养老保险监管机构 ,代表国家对养老基金进行统一监管 ;第二 ,对基金投资比例有限制性的规定。监管机构根据这种规定 ,通过现场和非现场监管的方式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运营 ;第三 ,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 ,实行最低收益原则。实行此种模式主要是大陆法系的国家 ,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智利、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 智利为例。 在智利 ,负责对基金管理公司及其活动进行监管的主体是政府所属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局。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局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社会保障的副部长向政府提交报告。作为独立的监管机构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局的职责主要包括 :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批准管理公司的建立和注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等等。 严格限量监管的主要内容 (1)养老基金投资营运机构准入限制。 智利的 养老保险法 规定养老金的管理由私人机构实施 ,为此建立了专门的新组织 养老金基金管理公司 (简称 AFP)。 (2)控制规则。 在智利 ,管理规则强调养老金基金管理公司必须直接忠实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职责 ,不允许分散和转包其管理职能 ,每一经理只允许管理一个基金。 (3)资产分离原则。 基于防范基金管理人挪用养老金以购买营运资产或为自己牟利的目的 ,在智利实施基金管理公司资产与养老基金分离制度 ,养老基金的净值完全独立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自有资产。 (4)养老基金投资限制。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养老金的投资运作 ,相关法律法规对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与投资限额投资、投资市场限制、投资证券的安全保管有严格的规定。 (5)最低收益保证。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每月的投资收益率不得低于 12个月全部养老金平均实际收益率 2个百分点。如果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在低于最低收益标准时 ,可用收益波动准备金和现金准备金予以弥补。 (6)佣金限制。 在智利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向成员收取佣金 ,数额取决于会员缴款率水平,一般在员工缴款的 20% 30%之间 ,平均为员工工资的 3% 3.5%。 (7)信息披露要求。 智利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局要求养老基金投资管理人对养老基金投资营运的情况进行规范、详尽的信息披露。监管局建立了每日汇报制度 ,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向其报告每天的全部交易情况 ,监管局则逐日检查基金的和管理公司递交的信息并与从其他信息系统得到的信息加以比较。另外 ,基金管理公司还必须每月向其管理的个人账户资金的所有人就其投资的实际收益实施公告。智利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活动的监管方式极为严格 ,且实施时时监控。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向其报告每天的全部交易情况 ,此外 ,监管局还经常对管理公司进行事先不通知的现场检查 ,以核对每日报告的信息是否正确。 2.审慎性监管模式 审慎性监管模式指根据“审慎人”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审慎人”原则根植于英美法系国家的信托法 ,它是在以判例为基础的普通法中发展起来的。“审慎人”有两层含义 :一是受托人应该表现出一个普通的谨慎人应有的技能和注意 ;二是善良管理人原则 ,即受托人应当表现出与其能力相一致的精明和小心。按照“审慎人”的原则 ,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在投资时要诚实和细心 ,应审慎地、细心地和有谋略履行自己的职责 ,关注他们基金的长期头寸以及投资资本的可追求收益和投资安全。在这种监管模式下 ,监管机构放松对有关合同条款、市场准入条件、投资组合等的约束 审慎性监管模式 主要特点包括 :一是强调基金管理者对基金持有人的诚信义务和基金管理的透明度 ,打击欺诈行为 ,保护持有人利益 ;二是要求资产多样化 ,避免风险过于集中 ;三是防止利益冲突 ,限制基金管理者进行自营业务 ;四是鼓励竞争 ,防止基金管理者操控市场和避免投资组合趋同 ;五是在审慎性原则之下 ,基金管理人虽然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但其背后是以严格的法律约束为保障的。如美国有 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 ;英国有 信托法 、 社会保障法 和 养老金计划规则 等等。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英美法系国家。 审慎性监管模式 现以美国为例 。 美国企业年金计划基本不受州级政府的管制和管辖。联邦政府中主管企业年金计划的部门共有三个 :税务局、劳工部下属的养老金和福利受益管理署以及退休金津贴保障公司。 美国税务局的主要作用 是对企业年金计划是否符合 税收法 中对企业年金计划获得优税或延税的优待所满足的要求进行监督、监控 ,同时还要对计划在实际运行中是否完全符合 税收法 的各种要求进行监视和实地抽查与审计。 美国劳工部下属的养老金和福利受益管理署的主要责任 是监督企业年金计划是否符合 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 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和规定 ,包括受托人的职责、职能和被禁止交易的要求与规定进行监督和监控。美国的退休金津贴保障公司是根据 1974年所通过的 保障法 而建立的一个政府机构。 该机构对企业待遇确定型退休金计划进行保险 ,雇主可以单独或联合投保。在雇主由于经济困难或破产而无力支付其资助的待遇确定型退休金计划所提供的退休金的情况下 ,可由该机构建立的保险基金进行资助。 审慎性监管模式 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营运机构准入限制、控制规则、资产分离原则、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限制、最低收益率要求、佣金限制、信息披露要求等。 在审慎性原则下 ,美国监管当局对基金投资行为及市场表现的监管主要通过公开披露的信息和现场审查两个信息途径 ,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基金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管 (也称为非现场监管 )。鉴于基金数量庞大 ,其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主要是靠外部的独立审计而非监管当局自己的确认来保证。第二个途径是现场审查 ,但监管当局只是在处理到具体问题时才采用此方法 ,并不作为常规方法 使用 3.风险监管理念的引入和发展 国际金融监管经验表明 ,当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催生了新的风险 ,旧的监管方法或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时候 ,当一国原有监管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或各国监管经验逐渐成熟的时候 ,必然推动着金融监管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 ,出现更加灵活的监管形式。从严格限量监管模式的具体运作来看 ,它秉承的是 合规性监管理念 ,即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重点监督参与人的行为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这种理念体现在年金监管中就突出地表现为过度注重年金投资的安全性 ,这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年金基金规模不大、监管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理念。 但随着资本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完善、法律环境的健全和年金运营主体服务经验的丰富 ,年金监管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逐步放松数量和比例限制 ,给予年金基金各管理主体更多的经营自由等 ,呈现出向审慎性监管模式过渡的趋势 ,这也标志着年金监管的目标从过度注重安全向力图实现安全与效率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金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和审慎性监管模式都出现了与现实不相适应的方面 ,如由于市场敏感度低 ,往往对风险的识别不及时和相应的监管措施滞后于市场发展等。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很多国家年金监管的重心转向确保年金资产的安全和年金市场的公正和效率。一些国家开始关注并引入风险监管机制 ,相继摒弃不必要的高成本的监管法规和手段 ,提出一系列以风险监管为基础的规则 ,引入了灵活、适用的风险导向监管方法 ,以期实现既能有效控制风险 ,又能兼顾企业年金安全和效率的平衡 ,年金领域的监管与效率两大问题也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融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在企业年金风险导向监管方面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 风险监管理念的引入和发展 产生背景 风险监管的思想是美国监管部门在反思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银行体系崩溃教训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1994年美国在法律上正式确定风险监管为银行监管的主导模式。随后的 90年代中期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将风险监管的思想引入企业年金市场。2005年 4月 OECD理事会通过了 OECD企业年金治理准则 ,要求对企业年金公司治理的监管应明确以“设立企业年金是为了确保退休以后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为目的。该准则对所有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企业年金基金治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005年 10月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 (IOPS)出台了 IOPS私人养老金监管十项原则 ,旨在提升、保障以及更好地监管养老金基金和计划 ,保护养老金基金成员和受益人的利益。十项原则明确提出养老金监管应力求将风险控在最低水平 ,应以风险导向监管为目标 ,监管要有事先性 ,按照比例方法 ,及时发现、避免并干涉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 ,并使用可以最大化监管结果价值的监管工具。这是第一份指明年金风险导向监管的国际性指导文件。 在这一大背景下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纷纷引入风险监管 ,虽然各国在监管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上各不相同 ,但都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综合来看 ,各国的风险监管具有一定的共性 ,即一般都具有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计划或程序 ,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压力测试和在险价值 (VAR)测度等来决定监管强度和监管梯度以及依赖第三方力量加强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具体操作思路是 ,通过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方式对所获得的综合信息进行分析 ,利用各种评估、评级标准和风险参数设置 ,逐步检验测试 ,将年金各经营主体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 ,并视风险的程度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 两种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以上两种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的优势为 : 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 ,能根据实际情况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灵活处理问题 ,推进企业年金基金的起步和成长壮大 ,同时对于发挥企业年金基金在支持国家金融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有重要帮助 。 它的不足之处是 : 由于企业年金基金较多地受到政府的约束 ,不利于发挥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基金管理公司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 ,做出最有利于投保人的投资组合 ;不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人才及养老保险投资专家队伍 ,容易孳生腐败和官僚作风。 两种模式的比较 审慎性监管模式的优点在于 : 首先 ,监管法规、机构均超脱于投保人之外 ,能更严格、公平、有效地发挥其监管作用 ; 其次 ,重视立法管理 ,使监管手段更具严肃性和公平性 ; 最后 ,管理者的相对超脱地位 ,使其注重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审慎性监管模式缺点: 1 .法律手段相对稳定 ,不利于问题的灵活处理 ;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监管检查 ,政府的功能相对弱化。 2.由于投资运作充分依赖基金管理公司的自主行为 ,若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或法律有空白 ,很容易给基金管理公司造成可乘之机 ,做出有损于投保人的行为。 安然公司为例 首先 ,美国单纯依赖审慎性监管模式 ,忽视了严格限量的监管模式。 劳工部报告显示 ,到 2000年年底 ,安然” 401k计划资产的 63%投资于本公司股票。如果雇员分散其账户结存 ,且如果他们已经更快地分散了公司配套的供款 ,这种历史将不会上演。其实 ,安然”的情况绝非仅有 ,按平均比例 ,美国大公司的雇员将自己的养老基金中约 1/3的资金投资于本公司的股票。这与美国的职业年金基金监管的审慎性监管模式紧密相关 ,英美的“审慎人”法则植根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信托法。按照信托法 ,计划受托人必须像一个审慎人一样细心、技巧、谨慎和勤奋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定义影响到养老基金受托管理人的职责界定 ,同样也应用到养老基金的监管规则中。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以及资本市场深化和金融投资理论的发展 ,审慎人”法则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而调整。 其次 ,对 DC计划没有担保 (或补偿 )机制。 对于 DB计划 ,美国有 PBGC为其提供计划终止保险 ,而 DC计划却没有任何形式的担保或补偿机制。事实上 ,随着 DB计划向 DC计划的转换 ,DC计划日益增多 ,对 DC计划的担保或补偿机制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这种机制可以平衡职工之间的收益差异 ,防止部分职工因投资管理人的管理不善或违法行为而承担过度市场风险。 三、国际比较 主要发达国家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的主要经验 养老金的监管体系与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和文化传统、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养老金体制和类型等因素有关,由于这些因素的差异可能导致养老金体制的巨大差别。比如,以普通法为渊源的英美法体系和大陆法体系的国家,其养老金体制和监管机制的差别非常大。现主要从经济与合作组织 (0ECD)制定的相关规定,以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的监管制度作为考察对象,并且主要从企业年金运作的特点、运行的环节出发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借鉴。 1.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0ECD) 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 (0ECD)制定的私人职业养老金计划所遵循的原则。首届养老金管理者和监管者国际网络会议通过了 15项有关私人养老金的原则,其中第 5项原则规定:应该就养老金计划中引入一套职能体系,它包括完善的法律、会计、技术、财务和管理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单独或同时采用。但这项措施不应给行政增加过多的负担。第8项原则规定:应该建立起对养老金和养老金计划进行有效监管的机制,重点是对管理人员进行法律、经济以及保险等方面的审查和监督。应该把合格人员充实到监管机构中去以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尤其在基金计划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管理监管机构对私人计划享有充分的管理权和监督权。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主要是从政府的职能体系和监管的机制方面做了规定,为各国私人职业养老金的监管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2.美国 美国企业年金的监管机制。美国的企业年金又叫雇主赞助退休收入计划或私营养老金计划,是美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体系。从监管的模式看,具有分散管理的特征,即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分别对不同层次的退休金计划进行监管。在美国,主要有三大组织机构来负责处理退休金的监管:一是国内税署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主要职责是保护政府利益,确保税收收入不流失;二是劳动部 (Department of Labor),主要职责是保护计划参与者的利益;三是退休金和收益保证公司 (PBGC),主要职责是当发生退休金不能支付保证收益事件的时候补偿计划与参与者的利益。从私营退休金的类型看,包括定义给付计划 (Defined Benefit P1an,简称 DB计划 )和定义捐纳金计划 (Defined Contrlbutionplan,简称 DC计划 )两类。 DB计划需要向 PBGC投保,有 4400万美国人的退休金都受到 PBGC的保护,该机构吸收雇主缴纳的保费,对人不敷出的退休基金进行援助。 DC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类: 401K计划 (适用于盈利性企业 ); 403B计划 (适用于非盈利组织 ); 457计划 (适用于州政府及地方政府 );利润分享计划;员工持股计划;股票红利计划和个人退休金。 目前, 401K计划受到雇主与雇员的普遍欢迎,得到迅速的发展。 401K计划主要受到劳动部和国内税署的监管,监管的主要法规是 ERISA法案和 IRC法案。 ERISA法案是为了保护私营退休金参与者利益的目的而设计的,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