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_第1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_第2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_第3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_第4页
软交换以及IP承载培训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交换及 IP承载 省网管中心交换室 2008年 10月 主讲人:刘松波 第一章 软交换核心和传统交换的区别 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四章 2G软交换试点介绍 第五章 2G软交换 IP承载改造介绍 软交换核心和传统交换的区别 控制面 承载面 软交换 H.248 传统交换 MSC SERVER MSC MGW/SG 软交换核心和传统交换的区别 电路交换模型 呼叫控制 SS7 Line Card Trunk Card Time Slot 交换 T D M T D M 管理系统 计费系统 IP ATM 软交换 SS7 MGW MGW IP ATM H.248/MGCP H.248/MGCP 软交换模型 T D M T D M 分组网 扩展业务 管理系统 计费系统 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各个部件可以按相应的功能划分各自独立发展;而传统交换将控制,承载和交换封闭在同一实体之内 , 相互之间的制约使用户的业务能力受限 ; 承载和控制的分离使核心网组网的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 MSC-SERVER可以基于方便控制和业务开展的原则集中设置,而 MGW则可以基于方便接入和互通的原则分散设置 ; 湖南 IP化改造典型连接图 A地 CE1 A地 CE2 B地 CE1 B地 CE2 IP承载网 C地 VMSC C地 VMGW B地 GMGW A地 GMSC A地 GMGW GE(媒体流 ) FE(信令 ) A地 AR1 A地 AR2 B地 AR1 B地 AR2 C地 CE1 C地 CE2 C地 AR1 C地 AR2 注 :A,B两地组成关口局大本地网 , C地为单个端局 软交换网络结构 IP Core CSCF 3G RAN MSC-SERVER/MGCF 固定 SIP终端 CALL SERVER(GCF) AG/TG/IAD 固定非 SIP终端 SGSN / GGSN MGW HSS SIP SIP SIP SIP SIP GCP H.248 MAP/DIAMETER 控制层 边缘接入 软交换在核心网电路域引入 IP宽带承载,从传统电路交换向分组数据交换转变,形成以 IP core为基础的电信网络新框架,是传统网络向 NGN演进的必经之路; TDM核心到 IP核心的转变将引发核心网运营 ,规划 ,管理 ,维护上深刻的变化; 核心交换层 软交换 关键特征 IP承载的引入 Transcoder Free Operation (TrFO) 是一种带外的 Transcoder控制协议 ,通过带外信令建立免编解码的通道; Tandem Free Operation (TFO) 是一种带内的通信协议,通过带内信令建立免编解码器操作,但是通话中需要 TC单元继续工作; TrFO可以避免有损的语音编解码操作,提升语音质量,同时可以大大减少 TC资源的配置,降低设备投资成本; MSC server MGW MSC server MGW AMR Voice AMR AMR RNC RNC AMR AMR OoB Codec Negotiation OoB Codec Negotiation OoB Codec Negotiation RANAP RANAP 节省了 TC资源及带来的话质损失 节省了 TC资源及带来的话质损失 AMR结合静音检测技术,节省 2/3左右带宽 软交换关键特征 TrFO的引入 第一章 软交换核心网络 第 1节 软交换 组网及接口协议 软交换核心网络功能实体 MSC Server:控制面实体,主要完成 MM(移动性管理 )、 CM(呼叫控制)、 MGC(媒体网关控制)等功能; MGW:承载面实体,主要完成语音及媒体流的交换,以及提供各种资源,比如 TC、 EC、放音、收号能资源; SG:完成信令转换工作,即完成 SS7的传送层 MTP与SIGTRAN的传送层 SCTP/IP之间的转换。 MGW Mc Mc Nb Nc MSC Server MGW GMSC Server BICCMTP3 MTP3B M3UAMTP2 SSCF/SSCOP SCTPMTP1 AAL5/ATM IPRTP AAL2 语音帧UDP/IP ATM PCMH.248SCTP UDP MTP3BIP SSCF/SSCOP/AAL5软交换核心网络接口协议 软交换核心网络接口协议(续) ( G) MSC Server与 MGW之间的 Mc接口:支持多种呼叫模式、多种媒体的灵活的连接处理,这个接口上的应用协议为H.248协议; MSC Server与( G) MSC Server之间的 Nc接口:完成局间的呼叫控制,使用基于 ISUP的 BICC呼叫控制协议; MGW之间的 Nb接口:完成承载方式的控制和用户信息(语音、数据、图象、多媒体)的传送,完成不同媒体帧格式之间的转换。可以使用 RTP/UDP/IP或 AAL2/ATM协议。 第一章 软交换核心网络 第 1节 软交换 组网及接口协议 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 第 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3节 Nb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4节 SIGTRAN协议 Mc接口及其协议栈 Nb Nc MGW MGW MSC Server MSC Server Mc Mc Mc接口主要由三个协议定义: H.248/MEGACO: 由 ITU-T和 IETF共同制定,主要定义了基本的协议框架和基础包,有很强的扩展性; Q.1950 由 ITU-T制定,主要针对 VoIP业务以及和 BICC协议的配合,对 H.248的参数取值和包进行了扩容,同时定义了 Nb接口的 BCP控制过程; 3GPP TS 29.232 由 3GPP制定,主要定义了无线应用中的 H.248包以及 Q.1950在 3G R4阶段的相关应用; H.248SCTP UDP MTP3BIP SSCF/SSCOP/AAL5Mc接口的特点 Mc接口提供了 (G)MSCserver在呼叫处理过程中控制 MGW中各类传输方式( IP/ATM/TDM)的静态及动态资源的能力(包括终端属性、终端连接交换关系及其承载的媒体流); H.248协议是非常灵活的协议,同样的功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因此对于 Mc接口的检查主要应集中在对 H.248/29.232协议的遵从性即消息中参数的正确使用; Mc接口提供了独立于呼叫的 MGW状态维护与管理能力; 底层传输机制将采用 MTP3B(基于 ATM的信令传输)或 SCTP(基于IP的信令传输)为其提供协议承载; Mc接口的基本概念 在 R4网络连接模型中,对 MGW内可被 MSC server所控制的实体或对象的描述,主要通过 “ 关联 ” 和 “ 终端 ” 2个抽象概念来描述: 终端 (Termination) : 一个终端是 MGW中媒体 /控制流的起源或终结点。一个终端由一系列特征属性来描述。而相关特征属性则通过包含在命令中的一系列描述符来表征。每个终端都拥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TerminationID); 关联 (Context): 一个关联是一组终端的关联的抽象。若上下文关联中包含了多于一个的承载终端,则该上下文描述了终端间的拓扑关系(如谁听取 /看到谁)、媒体混合和 /或交换参数; T e r m i n a t i o nR T P S t r e a mT e r m i n a t i o nS C N B e a r e r C h a n n e lT e r m i n a t i o nS C N B e a r e r C h a n n e lT e r m i n a t i o nS C N B e a r e r C h a n n e lT e r m i n a t i o nS C N B e a r e r C h a n n e lT e r m i n a t i o nR T P S t r e a mT e r m i n a t i o nR T P S t r e a mC o n t e x tC o n t e x tC o n t e x tM e d i a G a t e w a yN u l l C o n t e x t*H.248协议的消息机制 Message 消息 TransactionI 事务 TransactionIDn ContextID1 关联 ContextIDn CMD1 命令 CMDn Des-n Des-1 描述符 . . Mc接口的消息机制 消息( Message ) H.248协议发送或接受的信息单元称为消息,消息从消息头( Header)开始,后面是若干个事务。 消息内的事务是相互独立的,当多个被独立处理时,消息没有规定处理的先后次序。 事务( Transaction ): SERVER和 MGW之间的一组命令构成事务,事务由 TransactionID进行标识。事务包含一个或多个动作,一个动作由一系列局限于一个关联的命令组成。 这些动作必须顺序执行。若某动作中的一个命令执行失败,该事务中以后的命令将终止执行( Optional命令除外)。引入事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可以保证命令的顺序执行。 动作( Action ) 动作是由一系列局限于一个关联的命令组成。动作由 ContextID进行标识。在一个动作内,命令需要顺序执行。 Mc接口的消息机制 命令 (Command) : 是 H.248消息的主要内容,实现对关联和终端属性的控制,包括指定终端报告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终端使用什么信号和动作,以及指定关联的拓扑结构等。 H.248协议定义了八个命令: ADD : 增加一个 Termination到一个 Context中,当不指定 Context ID时 (或第一次增加一个Termination),将生成一个 Context,然后加入 Termination。 MODIFY : 修改一个 Termination的属性、事件和信号参数。如:修改终端的编码类型、通知终端检测摘机 /挂机事件、修改终端的拓扑结构 (双向 /单向 /隔离等 )。 SUBSTRACT : 从一个 Context中删除一个 Termination,同时返回 Termination的统计状态。如果Context中再没有其它的 Termination,将删除此 Context。 NOTIFY : 允许 MG将检测到的事件通知给 MGC。 例如: MGW将检测到的摘机事件上报给 MGC。 MOVE : 将一个 Termination从一个 Context转移到另一个 Context中。 AUDITVALUE : 返回 Termination的当前的 Properties、 Events、 Signals、 Statistics。 AUDITCAPABILITIES: 返回 MG中 Termination特性的能力集。 SERVICECHANGE : 允许 MG向 MGC通知一个或者多个终端将要脱离或者加入业务。用来 MG向 MGC进行注册、重启通知。 MGC可以使用 ServieceChange对 MG进行重启。 MGC可以使用 ServiceChange通知MG注销一个或一部分的 Termination。 Mc接口呼叫流程示例 假定 MGW1的关联 C1( T1,T2) ,MGW2的关联是 C2( T3,T4) 呼叫模型 呼叫建立流程 UE1 RNC1 MSC SERVER1 MGW1 MGW2 MSC SERVER2 RNC2 UE2 SETUP CALL PROCEEDING 与 HLR交互 COT 寻呼和鉴权加密过程 SETUP CALL PROCEEDING ADD_req( C$) ADD_rsp( C2, T3) ADD_req( C$) ADD_rsp( C1, T2) 承载建立过程 APM NbUP Init req NbUP Init ack RAB_ASSIGN_req RAB_ASSIGN_rsp 承载建立, IuUP初始化 NTF_req(T2) NTF_rsp(T2) NTF_req(T3) NTF_rsp(T3) ADD_req( T$) ADD_rsp( T1) 准备承载 建立承载 准备承载 IAM 呼叫建立流程续 UE1 RNC1 MSC SERVER1 MGW1 MGW2 MSC SERVER2 RNC2 UE2 RAB_ASSIGN_req RAB_ASSIGN_rsp 承载建立, IuUP初始化 ADD_req( T$) ADD_rsp( T4) ALERTING ACM ALERTING MOD_req( T3) MOD_rsp( T3) CONNECT MOD_req( T4) MOD_rsp( T4) MOD_req( T3) MOD_rsp( T3) ANC MOD_req( T2) MOD_rsp( T2) MOD_req( T1) MOD_rsp( T1) CONNECT 准备承载 送回铃音 激活承载 停回铃音并激活 激活承载 激活承载 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 第 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3节 Nb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4节 SIGTRAN协议 Nc接口及其协议栈 Nb Nc MGW MGW MSC Server MSC Server Mc Mc Nc接口主要由四个协议定义: Q.1902(BICC CS2): 由 ITU-T制定,主要定义了和承载无关呼叫信令的基本框架、参数和流程; Q.1990,Q.1970( IP BCP,BCTP) 由 ITU-T制定,对 IP承载控制以及隧道方式的定义; Q.765.5( APM for BICC) 由 ITU-T制定,主要定义 APP承载相关参数在 BICC中的使用; BICCMTP3 MTP3B M3UAMTP2 SSCF/SSCOP SCTPMTP1 AAL5/ATM IP Nc接口 MSCserver间的标准接口,运行 ITU-T制定的 BICC协议,为 UMTS/GSM的窄带电路域业务提供独立于用户面承载技术及控制面信令传输技术的局间呼叫控制能力; Nc接口的 BICC信令在在对基本呼叫流程及补充业务特性的支持方面基本向下兼容 ISUP协议; BICC协议和 ISUP协议中的 CIC的含义是不同的, BICC协议中 CIC是呼叫实例码,指为本次呼叫所分配的一个逻辑号,不对应物理电路,而 ISUP中CIC指电路识别号,对应唯一的物理电路; Nc接口采用 BICC协议可以支撑用户面采用 IP/ATM承载方式,如果用户面采用TDM承载,则 Nc接口应采用 ISUP协议,原因是 ISUP协议必须明确呼叫所对应的物理电路; BICC新增的 “ 应用信息传输 ” ( APM)机制使得 Nc接口两端的呼叫控制节点间可以交互承载相关的信息:包括承载地址、连接参考、承载特性、承载建立方式及支持的 Codec列表等; BICC可为 MGW间的承载信令在 Nc接口提供控制面隧传功能; 理论上, BICC协议可部署在各种各样的信号传输协议栈之上,提供与具体业务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目前比较成熟的可承载 BICC协议的传输协议是: MTP3、MTP3b和 SCTP等。 Nc接口特点 BICC模型简介 呼叫业务功能 (CSF)承载控制功能 (BCF)业务节点 (SN)呼叫控制信令(BICC协议 )呼叫控制信令(BICC协议 )承载控制信令承载控制信令承载BICC规范的主要范围BICC网络两种模型 O u t g o i n gp r o c e d u r e sI n c o m i n gp r o c e d u r e sB C FC a l l S e r v i c e F u n c t i o n ( C S F )B I W FC A L L M E D I A T I O N N O D E ( C M N )B e a r e r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B e a r e r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B e a r e rC a l l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 B I C C p r o t o c o l )C a l l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 B I C C p r o t o c o l )O u t g o i n gp r o c e d u r e sI n c o m i n gp r o c e d u r e sB C FC a l l S e r v i c e F u n c t i o n ( C S F )B I W FS E R V I N G N O D E ( S N )B e a r e r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B e a r e r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B e a r e rC a l l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 B I C C p r o t o c o l o ro t h e r s i g n a l l i n gs y s t e m )C a l l C o n t r o l S i g n a l l i n g( B I C C p r o t o c o l o ro t h e r s i g n a l l i n gs y s t e m )C a l l B e a r e r C o n t r o l ( C B C )s i g n a l l i n gSN模型 CMN模型 CMN和 SN的区别是 CMN不控制网关, SN要控制网关 ; SN模型对应对 R4的移动端局,关口局模型,而 CMN模型对应于 R4的汇接局模型; BICC消息结构 C I CM e s s a g e t y p e c o d eM a n d a t o r y f i x e d p a r tM a n d a t o r y v a r i a b l e p a r tO p t i o n a l p a r t CIC 呼叫实例码,用来标识两局之间属于同一呼叫的消息 Message type code 消息类型,如: IAM/APM/ACM/ANM 等消息 Mandatory fixed part 强制固定长度参数部分 Mandatory variable part 强制可变长度参数部分 Optional part 可选参数部分 BICC主要消息 按照 Q.1902.3中定义, BICC协议大约有 40多消息。其中呼叫过程中最常看到的消息有: IAM:初始化地址消息 APM:应用传输消息 ACM:地址全参数 ANM:应答参数 REL:释放消息 RLC:释放完成消息 五种不同的承载建立方式 (IP 三种 , ATM两种 ) IP Bearer 快速前向 延迟后向 (支持 TrFO) 延迟前向 (支持 TrFO) ATM Bearer 后向 前向 (支持 TrFO)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由于软交换建设必然采用 IP承载方式,所以可以只考虑 IP承载的建立方式,同时由于考虑对 TrFO的支持,所以承载建立模式应该优先考虑延迟前向或者延迟后向模式; 面向连接的 ATM有一个承载控制协议 (BCP)即 Q.2630。所以 IP也就有了相应的看法为了实现承载分离要开发一个基于 IP的承载控制协议 (IP BCP) Q.1970; IP BCP不允许直接在 MGW之间传递,它必须使用隧道的方法经由 Mc、 Nc接口传输。因此隧道承载控制协议应运而生 (BCTP Q.1990)。可实际上这个控制协议只是一个有 2 字节的头; BICC承载建立方式 (Q.1902) 1: Tunnel Info 5: APM (tunnel data) 2: IAM (tunnel data) 4: Tunnel Info 6: Tunnel Info 3: Tunnel Info CSF BCF CSF BCF IP快速前向隧道建立模型 MGW1 SVR1 MGW2 SVR2 请求隧道 H.248 ADD Reply BICC IAM Action=Connect Forward, BNCChar=IP, Codec=G.711, Tunnel Data=IPBCP Request 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IPBCP Request H.248 NOTIFY IPBCP Request H.248 ADD Reply H.248 NOTIFY IPBCP Accepted 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 Codec=G.711, Tunnel Data=IPBCP Accepted IP快速前向隧道建立方式 H.248 MODIFY Reply H.248 MODIFY IPBCP Accepted Nb UP Init Nb UP Init Ack 3: Tunnel Info 2 : APM 1: IAM 6: Tunnel Info 8: Tunnel Info 5: Tunnel Info CSF BCF CSF BCF 4: APM (tunnel data) 7: APM (tunnel data) IP延迟前向隧道建立模型 MGW1 SVR1 MGW2 SVR2 发送 Codec列表 H.248 ADD Reply BICC IAM Action=Connect Forward, BNCChar=IP, Supported Codecs=UMTS_AMR, G.711, Tunneling To Be Used 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IPBCP Request H.248 NOTIFY IPBCP Request H.248 ADD Reply H.248 NOTIFY IPBCP Accepted 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 Tunnel Data=IPBCP Requested 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 Selected Codec=UMTS_AMR, Available Codecs=UMTS_AMR, G.711 IP延迟前向隧道建立方式( TrFO) MGW1 SVR1 MGW2 SVR2 H.248 MODIFY Reply H.248 MODIFY IPBCP Accepted Nb UP Init Nb UP Init Ack BICC APM Action=Connect Forward, Tunnel Data=IPBCP Accepted IP延迟前向隧道建立方式( TrFO)续 5: Tunnel Info 3: APM (tunnel data) 1: IAM 2: Tunnel Info 4: Tunnel Info 7: Tunnel Info CSF BCF CSF BCF 6: APM (tunnel data) IP延迟后向隧道建立模型 MGW1 SVR1 MGW2 SVR2 发送 Codec 列表 H.248 ADD Reply BICC IAM Action=Connect Backward, BNCChar=IP, Supported Codecs=UMTS_AMR, G.711, Tunneling To Be Used 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IPBCP Request H.248 NOTIFY IPBCP Accepted H.248 ADD Tunneling Option=1 H.248 ADD Reply H.248 NOTIFY IPBCP Accepted BICC APM Action=Connect Backward, Selected Codec=UMTS_AMR, Available Codecs=UMTS_AMR, G.711, Tunnel Data=IPBCP Request IP延迟后向隧道建立方式( TrFO) MGW1 SVR1 MGW2 SVR2 Nb UP Init Nb UP Init Ack BICC APM Action=Connect Backward, Tunnel Data=IPBCP Accepted IP延迟后向隧道建立方式( TrFO)续 承载建立方式的比较说明 前向承载建立表示承载建立请求( IPBCP Request) 发送的方向与 IAM的方向相同; 后向承载建立意味着承载建立请求 (IPBCP Request)发送的方向与 IAM的方向相反; 呼叫始发局将在 IAM中指示采用哪种承载建立方式; 快速方式表示 IPBCP Reqeust必须在 IAM消息中携带,同时传送。因此快速方式只可能是前向的。同时 IAM消息就开始承载建立,因此没有 Codec协商机会,快速方式不能支持 TrFO; 延迟方式表示 IPBCP Reqeust可以在后续的 APM消息中携带,因此延迟方式可以是双向的 , 可以进行 Codec协商支持 TrFO; 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 第 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3节 Nb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4节 SIGTRAN协议 Nb接口及其协议栈 Nb Nc MGW MGW MSC Server MSC Server Mc Mc 物理层( PHY) ATM AAL5 SSCOP SSCF-NNI MTP3B SCTP IP IPBCP ATM IP STC ALCAP TDM 无 物理层( PHY) ATM AAL2 Nb UP UDP IP AMR ATM IP RTP AMR TDM Nb UP PCM G.711 NbUP BCP MGW间的 Nb接口用来在软交换核心网内承载用户业务流,并以承载控制信令管理业务流连接的建立、释放与维护; Nb接口可选择采用 ATM、 IP或 TDM作为物理承载方式, 对于 ATM承载,传输网络用户面业务流的协议栈为 AAL2 SAR-SSCS(I.366.1)/AAL2(I.363.2)/ATM,承载控制信令的协议栈为Q.AAL2(Q.2630.2)/STC(Q.2150.1)/MTP3B/ SSCF-NNI/SSCOP/AAL5/ATM; 对于 IP承载,传输网络用户面业务流的协议栈为 RTP/UDP/IP,承载控制信令的协议栈为 Q.1970/SCTP /IP,或通过 Mc接口及 Nc接口以Q.1990 BCTP协议在 MGW间实现承载控制信令的隧传; Nb UP协议在承载面 MGW间提供业务数据流的组帧、差错校验、速率匹配及定时控制等功能,支持压缩语音、数据流的传输 Nb接口特点 IP承载情况下网络结构及承载建立机制 Node B RNC Iub Node B RNC Iub Iu MGW MGW TMSC Server TMSC Server IP Backbone 承载控制 ( IPBCP) BICC BICC BICC H.248 H.248 VMSC Server VMSC Server 汇接网 本地网 承载流 ( RTP) NbUP的初始化过程 Nb Iu Iu Iu UP Init (RFCI, SDU sizes),) Iu UP Init Ack IP BCP 承载控制交互过程( Q.1970) Nb UP Init (RFCI, SDU sizes),) Nb UP Init Ack Iu UP Init (RFCI, SDU sizes),) Iu UP Init Ack 用户面数据传输 RNC MGW MGW RNC 第二章 新增接口及协议简介 第 1节 M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2节 Nc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3节 Nb接口、协议和流程 第 4节 SIGTRAN协议 SIGTRAN协议概述 SIGTRAN本身不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协议簇,包含有传输协议( SCTP)和适配协议( M2UA、 M3UA)。 SIGTRAN( Signaling Transport)协议栈支持通过 IP网络传输传统电路交换网 SCN( Switched Circuit Network)信令。 SIGTRAN协议栈担负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控制器间的通信,有两个主要功能:适配和传输 IP流 控 制 传 输 协 议 ( S C T P )M 3 U A适 配 层M 2 U A适 配 层I U A适 配 层S U A 适配层M 2 P A适 配 层V 5 U A适 配 层M A CSIGTRAN在软交换的应用 传统网元 IP 核心网 MGW/SG SG SS7 SIGTRAN 电路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 Server/SG SS7 SS7 SIGTRAN SIGTRAN R4网元 R4网元 提供三种方式与传统 SCN信令互通 : 1)独立设置的 SG; 2) SG内置在 MGW中; 3) SG内置在 MSC-Server中; 流控制传输协议 SCTP 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链路与 TCP链路类似,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送协议,能保证上层应用数据的无错误无重复的可靠传输,继承了 TCP协议中流量控制机制,相比 TCP协议, SCTP协议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做了较大的增强,主要有: 支持关联的多宿主机特性,实现网络级容错; SCTP在连接建立时使用 “ cookie”机制,增强了防 DOS、伪装攻击的能力; SCTP链路的建立需要四次握手过程,相比 TCP协议需要消耗更多的系统处理能力,这一特性决定了 SCTP链路与传统七号信令链路一样,更适合于静态配置; SC TP 端点 BS C TP 端点 A可以有多个I P / S CT P - port对可以有多个I P / S C TP - po rt对SC TP 连接SCT P流( 单向 )SIGTRAN适配协议 M3UA、 M2UA RANAP SCCP MTP3B SAAL ATM MGW/SG MSC Server RNC MTP3B SAAL ATM RANAP SCCP M3UA SCTP IP ATM IP M3UA SCTP IP MGW/SG MSC Server PSTN TDM IP ISUP/TUP MTP3 MTP2 L1 ISUP/TUP MTP3 M2UA IP SCTP MTP2 L1 M2UA IP SCTP M3UA M2UA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网络现状 第 3节 建设原则 第 4节 网络组织 第 5节 路由组织 第 6节 MPLS/VPN 第 7节 QOS及安全 概述 中国移动 IP专用承载网是新一代能够同时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企业互联等多种业务的核心承载平台。 该项目的实施将使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市级城市。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网络现状 第 3节 建设原则 第 4节 网络组织 第 5节 路由组织 第 6节 MPLS/VPN 第 7节 QOS及安全 网络现状(层次结构) 核 心 节 点汇 聚 节 点接 入 节 点省 A省 B接 入 层汇 聚 层核 心 层网络现状(拓扑结构) 网络现状(带宽设置) 稳态中继链路带宽利用率不超过 50%; 单点故障下中继链路带宽利用率不超过 70%; 原则上不设置 155Mb/s以下带宽的中继链路; 单方向中继链路配置需求超过 4条 155Mb/s时配置2.5Gb/s链路; 单方向中继链路配置需求超过 3条 2.5Gb/s时配置10Gb/s链路。 网络现状(业务接入) 网络现状(业务快速恢复方案)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网络现状 第 3节 建设原则 第 4节 网络组织 第 5节 路由组织 第 6节 MPLS/VPN 第 7节 QOS及安全 省内延伸(网络建设原则) 网络组织原则:采用一个 AS自治域 网络层次结构: CR/BR/AR三层结构 网络路由协议:采用 ISIS 业务承载原则:采用 MPLS VPN方式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网络现状 第 3节 建设原则 第 4节 网络组织 第 5节 路由组织 第 6节 MPLS/VPN 第 7节 QOS及安全 省内延伸(典型网络拓扑) 省内延伸(汇聚节点设置原则) 保证网络结构简单的原则 考虑网络的容灾备份原则 便于地市 AR双星型接入的原则 考虑传输资源丰富的原则 省内延伸(接入节点设置原则) 保证网络结构简单的原则 考虑网络的容灾备份原则 保证业务可靠接入的原则 便于业务接入的原则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网络现状 第 3节 建设原则 第 4节 网络组织 第 5节 路由组织 第 6节 MPLS/VPN 第 7节 QOS及安全 省内延伸(路由组织) 省内延伸(流量规划) ( 1) 各省间流量 若两省间无直达链路则都通核心节点间链路疏通 省内延伸(流量规划) ( 2) 汇聚节点间流量 A、优选通过汇聚节点间链路疏通 B、次选通过核心节点间链路疏通 省内延伸(流量规划) ( 3) 接入节点间流量 A、优选通过接入节点间链路疏通 B、次选通过汇聚节点间链路疏通 C、再选通过核心节点间链路疏通 省内延伸( BGP协议规划) 中国移动 IP承载网在采用单一自治域( AS)方式进行网络组织,域间路由协议采用 BGP, AS号 24059。 IP专网中所有业务均基于 MPLS VPN承载,通过MP-IBGP传播 MPLS VPN路由信息。 省内延伸(路由安全配置) 协议名称 部署范围 认证方式 认证密码 IS-IS Hello 承载网内部 MD5 24059CM135 MP-IBGP 承载网内部 MD5 24059CM137 LDP 承载网内部 MD5 24059CM139 RSVP CR之间 MD5 保存原有密码 EBGP PE和 CE间 MD5 24059CE AS VRRP PE和 PE间 MD5 VRRP组号 电话区号 省内延伸( PE-CE互联路由协议) 协议 参数名称 建议值 Ospf Area ID 0.0.0.0 Process ID 从 1 64顺序使用 Authentication 认证方式:基于接口的 MD5认证 认证密码: 24059CM138 Cost值 参考带宽 10G Hello 1s Holddown 4倍 Hello OSPF Multipath 6 OSPF DOWNBIT位 PE打开, CE关闭 端口模式 P2P SPF时间 SPF 1s 100ms 100ms VPN路由策略 只把交换端局汇聚路由发布到 VPN AR到 CE路由策略 下发一条 10.0.0.0路由路由给 CE CE路由发布策略 发布汇聚路由 PE与 CE之间可以使用静态、 EBGP、 ospf,目前软交换端局使用的是 OSPF。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网络现状 第 3节 建设原则 第 4节 网络组织 第 5节 路由组织 第 6节 MPLS/VPN 第 7节 QOS及安全 省内延伸( MPLS/VPN网络模型) 省内延伸( MPLS/VPN参数规划) VPN-Instance命名的原则如下:客户名称 _VPN类别 业务名称 VPN Instance名称 备注 NGN语音 ChinaMobile_NGN_Media NGN信令 ChinaMobile_NGN_SG NGN网管 ChinaMobile_NGN_NMS 7号信令监控 ChinaMobile_SG7MON 数据监控 ChinaMobile_DATAMON 支撑网出口 OA VPN ChinaMobile_OA 支撑网出口网管 VPN ChinaMobile_NMS 省内延伸( MPLS/VPN参数规划) 8字节的 Route-Distinguisher由一个 2字节类型字段和一个 6字节取值字段构成。 VPN业务类型 RD 网管 24059:100/101 媒体 24059:200/201 信令 24059:300/301 SG7 24059:400/401 数据检测 24059:500/501 话务网管 24059:600/601 第三章 IP承载网省内延伸技术方案介绍 第 1节 概述 第 2节 网络现状 第 3节 建设原则 第 4节 网络组织 第 5节 路由组织 第 6节 MPLS/VPN 第 7节 QOS及安全 省内延伸( QOS参数) 业务类型 类别 EXP DSCP CIR PIR Queue 拥塞避免 业务信令 CS7 7 111xxx 5% 100% PQ Tail Drop 路由协议 CS6 6 110xxx 5% 100% PQ Tail Drop 语音 EF 5 101xxx 70% 90% WFQ WRED 预留 AF4 4 100xxx 5% 10% WFQ WRED 预留 AF3 3 011xxx 5% 0% WFQ WRED 网管 AF2 2 010xxx 5% 0% WFQ WRED 预留 AF1 1 001xxx 其它 BE 0 000000 第四章 2G软交换试点介绍 第 1节 2G软交换 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 第 2节 2G软交换 IP承载语音试点路由组织原则 第 3节 2G软交换 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设置原则 第 4节 2G软交换 IP承载语音试点局数据的制作 2G软交换 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 自 2006年 12月开始在广东、江苏、辽宁、山东、陕西、天津、浙江、湖南八省启动了 2G软交换 IP承载语音的试点工作。 第一阶段:实现省内同一厂家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 第二阶段:实现省内不同厂家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 第三阶段:实现省际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 广东 江苏 辽宁 山东 陕西 天津 浙江 湖南 主测厂家 爱立信 爱立信 华为 爱立信 华为 华为 NOKIA、阿尔卡特 MOTO、中兴 配合测试厂家 无 阿尔卡特、华为 无 NOKIA、华为 无 无 无 无 2G软交换 IP承载语音试点情况概述 第三阶段网络组织方案 第三阶段实现省际软交换、 TMG之间的语音 IP互通,试点设备通过站点接入方式接入 IP专用承载网,各 MGW间通过 IP专用承载网网状互连, MSC SERVER与所辖 MGW间通过 IP承载网星状连接, MSC SERVER间,省内层面网状互连;省际层面通过 CMN节点互通 第三阶段在湖南长沙、江苏南京各新建 1对 CMN节点 大区 试点软交换端局设备 湖南大区 浙江、广东、辽宁、陕西,及湖南其他摩托罗拉 (长沙 MSS)和中兴(吉首 MS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