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_第1页
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_第2页
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_第3页
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_第4页
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消毒与个人防护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梁建生第一部分 传染病消毒一、消毒学中有关术语的基本概念1、消毒学(science of disinfection)是研究杀灭、清除和抑制体外病原微生物理论、药物、器械与方法的科学。从广义上来说,消毒学的概念包括灭菌、消毒、防腐、保藏四个方面的内容。 2、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无害化的处理。在杀菌试验中,为便于对结果做出评价,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当试验菌杀灭率99.9%,或对自然菌杀灭率90%者,可判为符合消毒要求。 3、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在试验中,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以将试验菌芽胞(菌量106cfu)或自然微生物全部杀灭者为灭菌合格。4、预防性消毒(preventive disinfection):指在没明确传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5、疫源地消毒(disinfection of edidimic focus):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6、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当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7、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是指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彻底消毒。8、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的含氯量)。用其含量(mg/L),或在溶液中的百分比(%)表示。二、需要消毒的传染病目前,我国规定需要消毒的传染病有: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等;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天花、白喉、流行性感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接触传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性病、皮肤病、艾滋病、病毒性结膜炎等;动物源性传染病:炭疽、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三、消毒作用水平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分为以下四类消毒作用水平: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有:干热、压力蒸汽和微波灭菌、电离辐射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某些复方含氯、含溴化合物等化学灭菌剂。2、高效消毒方法:可杀灭一切致病性微生物的,使其达到无害化、但不一定需达灭菌水平的消毒方法。此类消毒剂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属于此类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臭氧、二氧化氯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等。3、中效消毒方法:是可以杀灭和清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消毒剂、醇类、酚类消毒剂等。4、低效消毒方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方法。低效消毒剂有新洁尔灭、洗必泰、一般的中草药消毒剂等。四、微生物对抗微生物剂的敏感性指微生物对理化因子的敏感水平。目前已知, 微生物对理化消毒因子的敏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分枝杆菌(结核杆菌、龟分枝杆菌等);细菌芽胞,例如炭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芽胞等;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疯牛病病毒等。五、随时消毒的处理原则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应做到“三分开,六消毒”。“三分开”即:分住室(无条件时可用布帘隔开,至少要分床);分食;分生活用具(包括餐具、洗漱用具、便盆、痰孟等)。“六消毒”是指:消毒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被单;消毒居室;消毒生活污水。以切断主要传播途径。六、化学消毒剂分类为便于在应用中对消毒剂的管理,目前国内外将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的效能分为三大类: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和环氧乙烷、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等。2、中效消毒剂: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但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杆菌)和多数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如乙醇、煤酚皂溶液和含碘消毒剂等。3、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结核杆菌,以及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的消毒剂,如氯乙定、苯扎溴铵等。七、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注意的问题化学消毒剂使用与保存注意事项目前,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漂白粉精片、次氯酸钠、健之素、消洗宝等),以及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等)使用较多。因此,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和保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所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是有证合格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编印的宣传资料上的说明来使用。2、被消毒的物品要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并达到规定的消毒浓度和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3、消毒剂要避光、在阴凉处保存。粉剂和片剂切忽打湿。4、消毒剂的原液对金属和棉织物等有一定的腐蚀性,避免直接接触,需稀释后再使用(作原液稀释时应戴手套)。5、消毒剂的原液和原粉若误入眼内,要及时用清水冲洗。6、物品消毒后都要用清水清洗(作无菌要求的需用无菌蒸馏水冲洗)。7、要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期,含氯消毒剂有效期一般为10个月至1年半。消毒剂的合理选择消毒剂的合理选择主要有三个要素:1、杀菌因子:各种杀菌因子的杀菌能力有不同,主要取决于穿透力,强穿透力的化学因子有环氧乙烷、戊二醛;弱穿透力有甲醛等。另外,消毒剂的杀菌谱亦有不同,按照消毒作用,可将消毒分为三类(如前所述)。2、消毒对象:凡是人类接触到的物品都可能成为消毒的对象,由于成千上万种物品在性质、形状、结构上均具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消毒方式,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要素。如耐热物品(玻璃、金属、油类等)可首选湿热或干热消毒灭菌;不耐高温的物品(塑料、橡胶、内窥镜等)可用低温热力消毒方法,羊毛毡、皮毛可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原则上不能用物理或低温热力消毒方法的,可使用化学消毒剂;或者在应急情况下,才可使用化学消毒剂。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液体化学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3、污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微生物对消毒因子有不同的抵抗力;同一种微生物,污染越严重、数量越多,对消毒因子的抵抗力越大,达到消毒所需要消毒剂的浓度也就越大。因此,在日常选择使用消毒剂时,除考虑消毒剂高、中、低效外,还应注意其浓度与作用时间的关系,以达到合理使用,事半功倍的目的。第二部分 个人防护关于在处理传染病疫情时加强个人防护的问题,我国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2003年的SARS防治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疗工作中医务人员防护指南(试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等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为我们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一、SARS隔离防护措施(一)医务人员防护物品的使用规范1、进入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卸防护物品,特别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和保护。医务人员工作前,应当在清洁区认真洗手后依次戴工作帽、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或者长袖工作服(在隔离病区、ICU工作的医务人员可以先穿工作衣、裤或刷手服,再穿防护服或者长袖工作服),换工作鞋袜后进入半污染区。手部皮肤有破损或者疑似有损伤的应当戴乳胶手套。进入污染区前,应当洗手后加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乳胶手套、鞋套,为病人实施吸痰、所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前,应当戴上全面型呼吸防护器。一次性外科口罩、隔离衣只限于污染区内穿着,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应当按程序脱卸防护物品,避免洁污交叉,增加污染的机会。医务人员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必须先清洁、消毒双手,依次摘掉防护眼镜,外层口罩、一次性工作帽,脱掉隔离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专用污物容器中。再次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进入清洁区前,应当清洁、消毒双手后脱掉防护服或者工作服,摘掉防护口罩、工作帽后再清洗和消毒双手。脱卸防护物品时,应当用手触及物品的清洁面。防护物品穿戴和脱卸的流程按以下顺序进行。 防护物品穿戴和脱卸的流程示意:l 防护物品穿戴流程l 从清洁区进入半污染区前:洗手戴工作帽戴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换工作鞋袜。l 从半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前:洗手戴一次性工作帽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手套戴鞋套。防护物品脱卸流程l 从污染区进入半污染区前:清洁消毒双手摘防护眼镜摘外层口罩脱一次性工作帽脱隔离衣摘鞋套摘手套。(若为连体衣则应先摘鞋套和手套)l 从半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清洁消毒双手脱防护服摘防护口罩抽工作帽清洁消毒洗手。2、医务人员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用防护服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使用的防护口罩应当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一次性拱形医用防护口罩或者符合N95、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防护口罩可连续使用6-8小时。(二)手的清洁和消毒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或者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如面罩、吸氧管道等)必须戴上手套,处置结束后,应立即更换手套并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 手的清洁和消毒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手的清洁方法是: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然后用流动水洗净。手的消毒可以用快速手消毒剂、75%乙醇或者0.3%-0.5%碘伏消毒液揉搓1-3分钟消毒。(三)处理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区的医疗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衣(或隔离衣)、橡胶手套、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鞋套等防护用品。(四)为防止发生针刺伤,造成医务人员的感染,医疗机构应当在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和隔离病区的治疗室配置医用针头毁型装置处理使用后的针头或者使用自毁式注射器。(五)医疗机构应当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关心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监测医务人员的体温及呼吸系统症状。二、鼠疫隔离防护措施(一)隔离治疗病人患者入、出院都应进行卫生处理,更衣、灭蚤,用1%来苏或0.1%升汞水擦澡(药物由医院提供)。肺鼠疫患者单独隔离;若有疑似病例则应与确诊患者分别隔离。隔离期限:腺鼠疫患者症状消失后一个月,分泌物细菌学检查3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时解除隔离。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痰菌检查6次(每次间隔3天)阴性时解除隔离。(二)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参加鼠疫疫情处理的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必需穿着防鼠疫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全套的防鼠疫服包括:联身服、三角头巾、防护眼镜、防鼠疫纱布口罩(16层以上)或滤材口罩(N95)、橡胶手套、长筒胶靴和罩衫。其穿脱顺序如下:先穿联身服和长筒胶靴,戴好普通工作帽,再包头巾,使盖住头发、两耳和颈部,然后戴上口罩,在鼻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