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解读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课文先写在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的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地震的现场图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桥毁人亡。教师配以简单而动情的说明:同学们,当我们赞美山的磅礴,感叹水的神奇的时候,当我们聆听风的交响乐,流连花的芬芳的时候,大自然也有不安分的那一刻。瞧,它发怒了!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倒屋塌、桥毁人亡,这就是地震带给我们人类的灭顶之灾!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1994年的洛杉矶,短短4分钟就有3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那灾难的现场,去感受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带给我们的种种震撼。(设计意图: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图片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2.一起来写课题,好吗? (师板题)大家知道地震的震为什么是雨字头,而不是提手旁吗?老师查过说文解字,发现在古代,震就是雷,因为雷、雨常常相伴相随,所以雷是雨字头,震自然也是雨字头了,又因为地震和雷一样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这是提手旁的“振”所远远表达不了的,明白了吗?(设计意图:震与振,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一对易混的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字义进行区分,既省却了专门的讲解,又给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设计意图:学生进入高段学习后,教师应不间断地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开课伊始,回忆主要内容,有助于他们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4这一对父子留给你的印象如何?(了不起)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课题!(设计意图:本人认为“了不起”是本课的中心词,在此处让学生概括,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总结了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又使后面的教学有纲可循。)(二)精读品析,感悟父爱的伟大过渡语:我们又是从哪里感受到这对父子了不起的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寻找寻。1.学生静静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的哪些语句能让你感受到这父子二人的了不起?(教师于行间巡视,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划表现父子二人了不起的句子。)(设计意图: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2.我们先来交流表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基本教学思路为:学生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指导朗读。(重点品读12、16、23段)师生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3.过渡:父亲信守诺言,永不放弃,了不起!那表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又有哪些呢?(1)“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2)“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教师小结:是啊!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父亲爱儿子胜过自己让我们感动,儿子信赖父亲、鼓励同学、先人后己也让我们感动。然而连接这两颗心的却只是一句平实而又强有力的话(生接读),因此当阿曼达获救后,这对(生接读最后一段)。(三)同类故事延伸泥石流中的幸存者 灾难可以使我们流离失所,但却割不断我们的亲情之爱。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一次泥石流后,救援人员所看到的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上:(出示自画图)一个昂首挺立的男人肩上站着一个将双手高高举过头顶的女人,女人手里托着的是这场泥石流中唯一的幸存者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小女孩获救了,可她的父母(四)总结,播放歌曲生死不离 这分明又是一首爱的颂歌!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