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_第1页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_第2页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_第3页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_第4页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一、病因病机,(一)病因,1.情志失调:肝 肺、胃2.饮食不节:胃(脾) 肺3.禀赋不足:肾 肺、胃4.劳欲过度:肾(脾) 肺、胃,一、病因病机,(二)病机,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位: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二、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病位: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但根据其程度的轻重不同,而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通常对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2、辨标本: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因病程长短及病情轻重的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则以阴虚为主,进而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3、辨本症与并发症多饮、多食、多尿和乏力、消瘦为消渴病本症的基本临床表现,而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为本病的另一特点。本症与并发症的关系,一般以本症为主,并发症为次。痈疽、眼疾、劳嗽、心脑病证,(二)治疗原则治疗大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三)证治分类,1.燥热伤肺证主症: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数。治则:生津止渴代表方:消渴方加味。代表药物:天花粉、黄连、生地、天冬、麦冬,2.胃燥津伤证主症: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干欲饮,形体消瘦,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有力。治则:养胃增液,润燥通腑代表方:玉女煎合增液承气汤加减。代表药物:生石膏、知母、生地、麦冬、黄连、牛膝,3.肾阴亏虚证主症: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则:滋养肾阴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代表药物:生地、山药、山萸肉,4.阴阳两虚证主症:尿频,饮一溲一,色浊如膏,面色黧黑,耳轮焦枯,腰膝酸软,消瘦显著,阳痿或月经不调,畏寒面浮,舌淡,舌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滋肾固摄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三、预防与调护,1.定期进行健康的科学宣教,2.根据体质进行健康调理,3.并发症处理,4.其他疗法,1.定期进行健康的科学宣教,调摄情志,切忌劳累过度; 慎饮食、限糖,节房事,并积极戒烟酒等非健康因素;控制体重、多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严格控制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2.根据体质进行健康调理,痰湿体质:平时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可食冬瓜、萝卜、山药等食物,可选用选用二陈汤、六君子丸等。阴虚体质:平时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多食甘凉滋润食物。肺阴虚者可服百合固金汤,胃阴虚可服用玉女煎,肾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阳虚体质:少食如黄瓜、藕、梨、西瓜等生冷寒凉食物,可多吃如南瓜等甘温益气的食物。,3.并发症处理,白内障、雀盲、耳聋:定期眼科复查,平时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并发疮毒痈疽:注意加强护理,防治感染,可用五味消毒饮。并发肺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