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拮抗激素_第1页
胰岛素拮抗激素_第2页
胰岛素拮抗激素_第3页
胰岛素拮抗激素_第4页
胰岛素拮抗激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胰岛素拮抗激素,胰岛素作用,1.糖代谢:降低血糖 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肝脏和肌肉 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并贮存于脂肪组织中。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促进肝细胞合成脂肪酸并将其转运入脂肪细胞中贮存;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脂肪酸和-磷酸甘油甘油三脂储存于脂肪细胞中。,胰岛素作用,3.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1)促进氨基酸向细胞内转运;加快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增加DNA、RNA的生成;加速核糖体的翻译,促进蛋白质合成。 (2)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其促进机体生长的作用与促进蛋白质合成直接相关) 4.降低血钾:促K+入胞K+是浓度。,胰高血糖素,来源:胰岛A细胞 结构: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3485,胰高血糖素,1.糖代谢:具有很强的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 促进糖原分解是通过cAMP/PK系统实现的;促进糖异生是通过加快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与糖异生有关的酶系实现的。2.脂肪代谢: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加强脂肪酸氧化,酮体生成增多。3.蛋白质代谢:促进氨基酸转运入肝细胞,为糖异生提供原料;抑制蛋白质合成。 4.其他:促进胰岛素、胰生长抑素的分泌;增强心肌收缩力。,胰高血糖素瘤,一流行病学:胰岛A细胞瘤(肿瘤细胞分泌过量的胰高血糖素)。本病极罕见,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年患病率为0. 01 / 10 0 万 0. 1 / 100 万发病年龄5560岁,女性 略多于男性,绝经期妇女多见。 二历史沿革: 1942年Becker等首先描述了此病,并认识到肿瘤来源于胰岛A细胞。 1966 年McGavran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血清胰高血糖素并报告了第1 例胰高血糖素瘤. 1971 年Wilkinson首次采用坏死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erytherma, NME)这一名称来描述胰高血糖素瘤患者的皮肤表现。 至2000年国外文献仅收集到50 0 余例。1 981 2004 年我国报告34 例。,胰高血糖素瘤,临床表现 (1)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ME)是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最具有特征性的皮肤表现, 皮损发生率为68%90% 。好发于躯干或易受压,摩擦部位。起初为红斑,然后出现水疱,中心坏死、渗出,产生痂皮。当边缘向外扩散时,中心开始愈合,最后痂皮脱落,遗留色素沉着。全身皮损变化此起彼伏,反复发作,常并存红斑、水疱、结痂、色素沉着等多种形态,患者往往因皮肤病来首诊,较易误诊,皮肤科诊断:湿疹 、疱疹样皮炎 、类天疱疮。,胰高血糖素瘤,临床表现 (2)糖尿病 由于高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故糖尿病症状多较轻,一般不发生酮症酸中毒,故易误诊为型糖尿病 (3)消瘦 90 %患者体重下降超过5kg ,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浆氨基酸含量严重减少。 (4)贫血 表现为虚弱、不适、结膜苍白等,也可有明显的肝脾肿大。这种贫血属于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病人的血清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盐水平均正常。,胰高血糖素瘤,胰高血糖素瘤(5)30 %的病人最终可出现血栓性病变,主要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也有脑动脉和肾动脉血栓形成的报道。约50 %的死亡病例均归因于此 。(6)其他 1)舌炎、口角炎, 口腔疼痛(30 %) 2)精神和神经症状,如抑郁、痴呆、躁动、感觉过敏、失眠、共济失调或肌无力等( 20 % ) 3)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厌食,一般无恶心、呕吐 4)糖尿病症状,胰高血糖素瘤,辅助检查 1 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高血糖素 正常范围50150pg/ ml , GCGN 时一般超过1000pg/ ml。(肾衰、烧伤、菌血症、Cushing 综合征、低血糖、肝衰竭及严重应激时,胰高血糖素亦可轻度升高,不超过500pg/ ml)B超及CT是肿瘤及转移定位的首选检查。MRI亦是常用的检查方法3 选择性内脏动脉造影(腹主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胰高血糖素瘤的金标准,属有创检查。显示高血供病灶。,胰高血糖素瘤,辅助检查 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是最准确的,但由于操作复杂和有创性,在临床中并不常用 。血氨基酸谱分析示氨基酸浓度普遍降低。 血清蛋白水平、血糖、尿糖、血常规、凝血功能、胆固醇、血钾、钙水平、CEA、CA199。,胰高血糖素瘤,诊断 1 NME 2血清胰高血糖素(1 000 pg/ ml) 3影像学检查 4 电镜下可见到特征性分泌颗粒 ,但有的肿瘤含有大量不典型颗粒。因此电镜对鉴别是何种内分泌肿瘤意义不大。5免疫组化显示肿瘤对抗胰岛素血清呈阳性反应。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有效的方法。6术后病理,胰高血糖素瘤,治疗 药物: 生长抑素 ( 抑制胰岛细胞的分泌,降低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 氨基酸和脂肪酸 蛋白 (营养支持 )降糖药激素对症治疗NME 口服锌剂预防性运用抗凝药防止血栓形成,胰高血糖素瘤,外科手术 :彻底切除肿瘤是唯一可治愈GCGN 的方法可选择胰体尾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化疗:一般采用链脲菌素 、氮烯咪胺、5 - FU 等,有文献报道氮烯咪胺有较好的疗效 全胰切除、肝移植(国外报道 )肿瘤血管栓塞(TACE),胰高血糖素瘤,预后如果治疗得当,大多有较好的预后,生存期大约在37 年甚至更长。很多病人最后并不是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血栓、脓毒症及胃肠道出血。,甲状腺激素,(一)对代谢的影响1.能量代谢:产热效应 T3与T4最显著的作用是加速机体绝大多数细胞的能量代谢,使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增加,基础代谢率(BMR)升高,甲状腺激素,2.蛋白质、脂肪和糖代谢(1)蛋白质代谢T3与T4生理剂量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大剂量时则促进蛋白质的分解甲亢:消瘦无力,尿氮、尿钙增加,呈负氮平衡;甲减:因蛋白质合成减少,肌缩无力,细胞间的粘液蛋白增多,出现粘液性水肿(2)脂肪代谢T3与T4促进脂肪的分解和脂肪酸氧化。,甲状腺激素,(3)糖代谢T3与T4生理剂量有降低血糖的作用T3与T4大剂量时则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甲亢:血糖升高,有时出现糖尿,甲状腺激素,总结:T3与T4对三大物质的代谢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分解作用。剂量大时主要是分解作用,小剂量时促进蛋白质和糖原的合成。,甲状腺激素,(二)促进生长发育作用:T4、T3具有促进组织分化、生长与发育成熟的作用(尤其对脑和长骨)。在胚胎期出生后的前4个月内,影响最大。临床:婴幼儿缺乏甲状腺素将患呆小病,甲状腺激素,(三)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1.神经系统T4、T3具有促进CNS的兴奋性2.心血管系统T4、T3能使心率,心缩力,心输出量甲亢临床表现:心跳加强加快。临床常用:(心率+脉压)-111=简易BMR计算法,初步诊断甲亢,糖皮质激素,1.来源;肾上腺皮质束状带2. 运输:皮质醇分泌入血后,与血中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白蛋白结合,其中以与CBG结合为主3. 灭活: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灭活的主要场所是肝脏,糖皮质激素,1. 对物质代谢的作用(1)糖a促进肝糖异生 b抑制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血糖升高,甚至能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糖皮质激素,(2)蛋白质 促进肝外组织(特别肌肉) 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 (3)脂肪 促进脂肪的分解,有利于糖异生,过多时脂肪重新分布出现向心性肥胖皮质醇分泌过多,动员脂肪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Cushing综合征),糖皮质激素,2.对水盐代谢弱的贮钠排钾作用;有利水的排出3.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1)造血系统: 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红细胞、血小板 通过促进附着血管壁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中性粒细胞。 能抑制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淋巴细胞(可用来治疗白血病)。 通过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破坏嗜酸性粒细胞。,糖皮质激素,(2)循环系统: 糖皮质激素能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允许作用),有利于提高血管的紧张性和维持血压(3)神经系统: 糖皮质激素具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大剂量则引起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和失眠等症状。(4)消化系统 糖皮质激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胃病患者慎用糖皮质激素,以防诱发或加剧胃溃疡,糖皮质激素,4.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应激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减少有害介质(缓激肽,蛋白水解酶,前列腺素等)的产生; 使能量代谢以糖代谢为中心,保证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