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物化学_第1页
血液生物化学_第2页
血液生物化学_第3页
血液生物化学_第4页
血液生物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 血液生物化学,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第二节 红细胞代谢,血液(blood)的组成 血液约占体重的8%,含水量77% 81%,pH7.35 7.45。血清(serum):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液的化学成分,第一节 血浆蛋白质,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血浆蛋白是指血浆含有的蛋白质,是血浆中的主要的固体成分。血浆蛋白总浓度:7075g/L,已知血浆蛋白有200多种。1、血浆蛋白的分类依据电泳结果分类,依据生理功能分类,2、血浆蛋白的性质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内合成。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蛋白体上。 经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质膜到血液,其间进行加工,由前蛋白变为成熟蛋白。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polymorphism)。 只有基因型改变,而无可察觉的表型改变。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半衰期。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它们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 APP)。如手术、创伤、感染和肿瘤等,可导致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增高(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二、血浆蛋白的功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产生,清蛋白分子量小,含量高,有效渗透颗粒多,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60%以上,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是由清蛋白维持。维持血浆正常的pH 血浆蛋白质的pI大部分在pH4.07.3,在生理pH条件下都是弱酸,其中一部分与Na+形成弱酸盐,血浆蛋白质与其对应蛋白盐可形成缓冲对,对维持血浆pH有重要作用。运输作用 脂溶性物质可与血浆蛋白质结合而运输,小分子物质也可与蛋白质结合、防止从肾丢失。如清蛋白能与铜、镍、钙离子结合,许多难溶物质也可与清蛋白结合而被运输,如长链脂肪酸、胆红素、阿司匹林、类固醇激素等。,免疫作用 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Ig,又称抗体)包括IgG、IgA、IgM 、IgD和IgE等5种,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并与之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能激活补体系统产生溶菌和溶细胞现象,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催化作用营养作用 正常成人3L血浆中约有200g蛋白质,可参与体内蛋白质的代谢,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或非蛋白含氮物,也可分解成氨基酸供能。 清蛋白含量高,营养作用较大。临床上对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常补充清蛋白(白蛋白)。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第二节 红细胞代谢,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细胞,它是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而成。在成熟过程中,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的改变。成熟红细胞除质膜和胞浆外,无任何细胞器,有它自己的代谢特点。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状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1、糖代谢糖酵解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葡萄糖是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2,3-BPG旁路磷酸戊糖途径, 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 + H+,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ATP的功能 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Na+-K+-ATPase)的正常运转; 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Ca2+-ATPase)的正常运转; 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行交换; 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 的生物合成; 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过程。,2,3-BPG的功能2,3-BPG负电性很高,易与Hb结合,结合部位在Hb分子4个亚基的对称分子孔穴内,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NADH和NADPH的功能 抗氧化,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2、脂类代谢 成熟红细胞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但膜脂的不断更新是红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红细胞通过主动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地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3、血红蛋白的合成与调节血红蛋白(Hb)是四聚体的结合蛋白质,每个亚基含一分子血红素。,血红素的结构: 血红素是含铁的卟啉化合物。卟啉由四个吡咯环组成,而铁原子位于卟啉环的中央。含血红素的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等。,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合成部位:线粒体和胞液(体内大多数组织均可合成,主要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质红细胞)。合成原料:Gly、琥珀酰CoA、Fe2+。限速酶:ALA合酶(辅酶:磷酸吡哆醛)。合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氨基-酮戊酸的生成:在线粒体内,琥珀酰辅酶A与甘氨酸缩合生成-氨基-酮戊酸(ALA)。,2)胆色素原的生成:ALA生成后从线粒体进入胞液,在ALA脱水酶(又称胆色素原合酶)的催化下,2分子ALA脱水缩合生成1分子胆色素原(PBG)。,3)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在胞液中,4分子胆色素原经尿卟啉原同合酶(又称胆色素原脱氨酶)催化下脱氨生成线状四吡咯,后者在尿卟啉原同合酶催化下,环化生成尿卟啉原(UPG)。UPG经UPG脱羧酶催化,最终生成粪卟啉原。,4)血红素的生成:粪卟啉原扩散进入线粒体,经粪卟啉原氧化脱羧酶和原卟啉原氧化酶催化生成原卟啉,后者在亚铁螯合酶催化下,与Fe2+螯合生成血红素。血红素生成后从线粒体转运到胞液,在骨髓的有核红细胞及网状红细胞中,与珠蛋白结合成为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ALA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血红素生成过多时,可氧化生成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ALA合酶。此外,铅可抑制ALA脱水酶和亚铁螯合酶,导致血红素合成的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缺氧可诱导EPO基因的表达产生EPO,促进血红素和Hb的合成。性激素:性激素是血红素合成的促进剂,能诱导ALA合酶,从而促进血红素的合成。杀虫剂、致癌物及药物:诱导肝A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