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rila510呼吸机_第1页
Shangrila510呼吸机_第2页
Shangrila510呼吸机_第3页
Shangrila510呼吸机_第4页
Shangrila510呼吸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hangrila510呼吸机,培训,目录,1设计思路2部件3功能实现4调试5可能出现故障6排除方法7保养,设计思路,510呼吸机在原理上属于气动,电控,时间切换型呼吸机。适用于呼吸内科和急诊科对呼衰病人的抢救与治疗。 采用按键式结构,操作简单。数字显示各种呼吸参数,并能实时检测各种呼吸参数。 采用交流电和电池两种供电方式,同时提供外部车载12V电源接口,用内置电池供电能达两小时以上。,特点,多通气方式 A/C SIGH SIMV SPONT Manual 整机可靠性高 主机部分采用集成化电路,元器件经老化试验,电路设计裕度高,整机设计要求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大于2000小时。,监测参数多 以数字形式显示潮气量 峰值压力 压力波形 总计呼吸频率及病人的触发指示 完善的报警功能(声光报警) 气道压力上下限报警 无潮气量输出报警 窒息报警 交流电源故障报警 电池电量低报警,正常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不大于85%; 大气压强为86kpa106kpa 电源电压为220V22V,50HZ1HZ;或+12V汽车电源; 气源:压缩气源,压力为0.3Mpa0.5Mpa,流量大于60L/min,液晶显示窗口,模式设置区,参数设置区,部件,标准套清单 呼吸机 挂架 氧气输气管 面罩(大号 充气式) 头戴 螺纹管(1.2m 硅胶) 呼吸阀 皮囊(1L) 氧气瓶(3.2L) 专用扳手 氧桥 熔断器(500mA 2) 车载电源线 吸引器 吸引输气管 吸引管 湿化瓶 鼻氧管 连接管随机文件清单 使用说明书 保修卡 产品合格证 装箱单,功能实现,510基本工作原理 氧气进入后,经减压阀限制在0.28MPa,然后氧气通过电磁阀,其中一路到达截流阀,通过调节截流阀可控制通向病人的气流大小;另一路到达空氧调节阀,通过调节空氧调节阀可控制通向病人的氧浓度大小。流过节流阀的高速气体在空氧混合器的入口端产生负压带进一定比例的空气和氧气,混合后的气体进入气道。为了安全起见,在气道中设计了安全阀,设定为6KPa,当气道压力超过气路系统安全压力时,安全阀泄气。气流经过吸气流量传感器,转换成系统用的监测信号,可监测吸气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然后经输气管道送至病人。病人呼出的气体通过管道经呼气活瓣排除体外。,510呼吸机简化框图,气路原理图,减压阀,电磁阀,三通限流器,连接块,空氧混合阀,安全阀,进气管,压力采样管,主机板,主机板调试: RP4 :液晶屏亮度(目测) RP1:气道压力(上限,下限,安全压力) 加压6Kpa,T2对地为4V。 RP2:触发 T2对地为1V。,电源板,电源板: 电位器J3,2、4脚对3脚的电压为:10.35V (10.2V10.5V)。,转接板,频率,触发,压力下限,压力上限,转接板: T1对地:W14.5V,W20.5V(频率) T2对地:W34.5V,W40.5V(触发) T3对地:W53.1V, W60.5V(压力上 限) T4对地:W74.5V, W80.5V(压力下限)(加压6Kpa),吸引功能,吸引输气管,快插接头,吸引接头,吸引管,集液杯,引流管,注意电源开关连接线和电源板的插接方向.,方向,如何计算2.8L氧气瓶内充罐的氧气的使用时间?,510吸引功能培训吸引功能: 吸痰,吸血,吸脓等培训重点: 吸引器的构造 吸引器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吸引功能操作 吸引过程中注意事项培训难点: 吸引器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吸引过程中注意事项描述: 吸引器构造: 吸引器盖.集液杯.引流管.快插接头.吸引接头.密封垫连接: 气源-吸引输气管-快插接头-集液杯-吸引接头-吸引管-病人端功能操作: 1 为了便于清洗集液杯,事先在瓶中加入清水少许. 2 正确连接吸引通路 3 把吸引头对准被吸引部位 4 推动吸引开关吸出被吸物 5 关闭吸引开关注意事项: 1 通路气密性 2 吸引负压-34kpa-22kpa 3推动开关时,听到响声即停止推动,否则将使开关内部钢珠移位,引起开关失灵 4 废液要低于集液杯的清空线,调试,使用设备 秒表 呼吸检测设备 数字压力表 模拟肺 氧气瓶(氧浓度大于95%) 数字万用表 减压阀,呼吸机标准工作状态 呼吸模式 A/C; 潮气量 700mL; 呼吸频率 20次/分; 吸呼比 1:2; 氧浓度状态 48%; 气道压力上限 4Kpa; 气道压力下限 0.5kpa; 触发压力 -0.3kpa。,潮气量 在标准工作状态下,调节节流阀的峰值流速,调节范围0mL1200mL,潮气量依次设为0mL 100mL 200mL 700mL 900mL 1000mL 1200mL,在0mL200mL,误差为30mL,其余范围误差为15%。,分钟通气量显示 在标准工作状态下,依次将呼吸机的潮气量调为0mL 100mL 200mL 700mL 1200mL,待潮气量显示稳定后,过一分钟观察分钟通气量监测值,与用公式MV=VTT计算值比较,误差在10%以内。,触发灵、敏度压力上限和压力下限 触发灵敏度依次设为-2Kpa、-0.5Kpa、0Kpa,通过标准计量容器向压力采样口加压,使触发指示灯刚亮为止,记下数字压力表读数,触发灵敏度为-0.5Kpa0Kpa时,误差为50Pa,其余范围误差为10%; 设置气道压力上限依次为2Kpa、4Kpa、6Kpa,通过标准计量器向压力采样口加压,使压力上限出现声光报警为止,记下读数,误差为10%; 设置压力下限依次为0Kpa、0.5Kpa、1Kpa、2Kpa,用标准计量器向压力采样口加压,使压力为压力下限报警值或略低于设定值,至呼吸机声光报警出现后,然后逐渐增加压力值,使声音报警消失,记下此时压力表读数,在0Kpa0.5Kpa范围内,误差为100pa,在0.5Kpa2Kpa,误差为20%。,呼吸频率,氧浓度 在呼吸机吸气口连接频率检测仪器,呼吸机在标准工作状态,将呼吸频率依次设为4、20、40、99bpm,观察频率计读数,频率计的读数分别为3bpm5bpm,18bpm22bpm,36bpm44bpm,89.1bpm108.9bpm。 在标准准工作状态下,将测氧仪接入吸气出口,并连接好管道,测氧仪测得数据应在38.4%57.6%之间(误差20%)。,SPONT吸呼切换条件 连接好呼吸机管道和模拟肺,设置触发灵敏度为-0.1Kpa,设置呼吸模式为SPONT,触发呼吸机送气,观察压力波形显示,应在压力上升到0.6Kpa时,呼吸机从吸气相向呼气相转换。,呼吸模式 a A/C辅助控制模式通气 呼吸频率设为20次/分,总计呼吸频率显示为19次/分21次/分。 b A/C+SIGH叹息 在标准工作状态(不带负载),记下A/C模式下呼吸机潮气量显示,切换至A/C+SIGH,记下切换后第一次送气的潮气量显示值,应不小于原A/C模式下潮气量的1.5倍。 c SIM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标准工作状态下,一分钟后总计呼吸频率显示应为20次/分,在自主周期内触发呼吸机应按SPONT送气和切换,且触发之后下一个机控潮气量应与触发前的机控潮气量基本相同。,气路系统安全压力和顺应性 将呼吸回路和主机吸气口连接好,呼吸机正常工作,频率设为20,潮气量设为700mL,在呼吸机吸气时堵上呼吸活瓣的吸气口,用标准容量计记下潮气量V(mL),观察气道压力表读数P(pa),用公式C=V/P计算出呼吸机的顺应性C(mL/pa),不大于40.01mL/pa。,窒息、消音、断电报警 呼吸模式至SPONT,同时秒表计时,当功能转换为A/C,窒息报警提示出现,同时伴有声音出现,秒表测得的值应为12s18s。 调节压力下限设置,使出现压力下限报警,按面板消音键,记下静音时间,应小于2min 通电5min,断开 交流电源,记下断电报警时间,应大于120s,在140s150s后消失。,故障分析与排除,潮气量不准: 可能原因1 漏气(可听出) 2 呼气活瓣故障 3 涡轮传感器损坏氧浓度不准: 可能原因1 三通限流阀跑位 2 过滤棉使用时间过长 3 空氧混合阀损坏(较少),上、下限及触发故障: 1 长时间使用,电位器跑位 2 旋钮刻度与实际值不对应(因操作不当引起),清洗与维护,目的:避免交叉感染,延长呼吸肌寿命,使呼吸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整机清洗消毒:使用水溶性消毒剂湿润的抹布来清洗呼吸机的面板及表面。务必防止消毒剂进入机器内部,勿用有机溶剂清洁机器表面。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禁用过氧乙酸,甲醛熏蒸。,呼吸管路的清洁与消毒: a 螺纹管采样管面罩等连接件的消毒 每更换一次病人,均应先用肥皂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放置于消毒用的熏箱中或用消毒液浸泡。 b 呼吸阀与活瓣 每更换一次病人,均应消毒。取下活瓣,取出膜片,将壳体与膜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