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领悟 创造_第1页
感受 领悟 创造_第2页
感受 领悟 创造_第3页
感受 领悟 创造_第4页
感受 领悟 创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感受 领悟 创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语文学科在新世纪对本人理念的呼唤。 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因而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可以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感情;同时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审美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艺术趣味和高尚的情操。 一、朗读受美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离不开朗读,朗读之于语文,犹如演算之于数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快速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只要打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就能在这抑扬顿挫、或感伤、或愉快、或高昂、或低回的朗读中尽情地享受自然之美、心灵之美。感受美是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第一环节。 2 / 7好的朗读可以增强语言的可感性、形象性。往往易于使人获得美感。如荷塘月色第四段:“弯弯曲曲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段展现的是月光下静谧的荷塘。荷叶田田、荷花朵朵、荷香缕缕、荷波颤颤。当我们用清新、明快、舒缓的语调朗读时,让人领略到的是秀丽如诗,优美如画的自然美。又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短短几句,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当我们以慷慨激昂、雄浑有力语调朗读时,毛泽东笔下山川景物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必将撞击心灵。再如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一节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朗读可以使人透过语言感受形象,一个挥手告别,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跃然纸上。再看“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一节如小提琴拉满弓奏欢乐的曲子。那妩媚的金色的夕阳中的柳条,在微风里婀娜多姿的倒影,是艳美绝伦的新嫁娘。意境鲜明,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流3 / 7动的画面美。 感受是领悟和创造的前提,对美的感受是一种感觉,它也许道不明、说不白,但这种感觉往往能震撼心灵。饱含感情的朗读最易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充分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形象美、音乐美、绘画美。二、理解悟美 对美的感受是通往文学殿堂的阶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人类对美的追求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显然,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仅仅停留在感受美的阶段是不够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通过语言、形象、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在对美的感受中思索美与丑的界限、领悟真谛。美的事物不仅能带给人愉悦的心理体验,而且能引发人思维。美的语言创造了美的意境,而美的意境背后往往隐含着美的人格和情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美育其实质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饱含激情的朗诵中的确能获得美的感受,但这只是一种朦胧的、模糊的感觉。学生的知识面有限,有些内容由于时代相隔较远,只凭诵读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作为引路人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引领学生进入情境,透过具体的意象领悟其情感。 如沁园春长沙一词,展现在面前的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湘江秋景图,一扫旧诗词里肃杀、感伤的“悲秋”调。教师应引导学生4 / 7明白诗人笔下的景色越活泼、越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表达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包含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通过霜天竞自由的万类,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联想到水深火热中黎民百姓。从而领悟作者深沉、博大、忧国忧民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唤起学生青春激情和爱国热情。又如我与地坛中写道:“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地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作者为什么会关注这些弱小的、毫不起眼的生命?看似衰败荒芜的园中藏着如此鲜活的生动和活力,尽管风雨剥蚀了古园的容颜,但各种生命都不可遏止地生息与繁茂。作者内心的徘徊、碰撞、回旋在大自然的生机中豁然开朗,勇敢的接受生命的挑战。在对生命的理解中感悟生命的宝贵,培养他们达观、顽强的心理品质。 “美无处不在,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美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昆虫草木都按自己的方式向人产展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使学生领悟美,不仅在轻松中受到了5 / 7教育,而且会把理智的思考变为情感的自觉。梁启超说:“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注意情感陶养。 ”语文课应该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发他们对真和善的追求。 三、作文造美 如果说感知美是领悟美的前提,领悟美是能动的感受美的过程的话,那么正确地引导学生创造美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写作是语文教学里最具有实践性的一环节。文章不是无情物, “情者文之经” ,作文教学正是学生借文传达情的创造美的好场地。 1、作文要求真 生产说是真实,在作文中说真话,是什么写什么,想什么说什么经,有什么体会写什么体会,有什么生活感悟写什么感悟。只有真情才美,才能独具魅力,才能打动人心。真话、真情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和有情人。踏实、真诚的生活,才能发现、体味出人间真情,体味出亲情,体味出友谊,体味出挫折、孤独,才能感悟到真正的人生,真正的生活,才能明白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把其表现在作文里,我们就能看到无遮无拦的纯真、鲜活、率真的心灵。 长期以来,我们老在作文自身上打转,老在作文的花样上做文章,如何地用词,如何地分段,如何地起承转合学生被限制在书堆里,封锁了生活的活水源头,所以作文6 / 7便假话多、空话多、套话多。时间一长,这不单使作文缺少活力,还会扭曲学生真实淳朴的天性,学会做假,像成人般的老成、圆滑、缺乏真诚,缺乏热情。因此,要在作文里创造美,先得求真。 2、作文要求新 作文取材于生活,但绝不仅仅是生活的简单复印,它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反映。 “学而不思则罔” ,生活的道理、真理、规律不是一眼能看透的,只有细心的观察,深切的体验,才能感悟人生的真谛。当我在给学生讲感受与思考时,一只蜜蜂恰巧在教室的玻璃窗上,嗡嗡地想飞出去,它带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没有强迫他们回到课堂,只是轻声告诉他们在观察的同时注意思考。几分钟后,这只蜜蜂仍在玻璃上东碰西撞,于是我让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说蜜蜂为了回到大自然,这了自由而不懈努力,这种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同学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蜜蜂所做的是无用功,此路不通,它应另辟中蹊径。至此,这堂课的要点学生已领悟。于是我趁势布置了一篇“蜜蜂”为话题的作文。这次习作有一篇让我至今难忘,他回忆了一次捅马蜂的经历,重点写了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因蜇人而死的马蜂。由此而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动物尚且能够为保卫家园而不惜献出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