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五官影像学_第1页
颅脑五官影像学_第2页
颅脑五官影像学_第3页
颅脑五官影像学_第4页
颅脑五官影像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八九五年伦琴发现X线,中枢神经系统及头颈部影象诊断学,陶 晓 烽tao_xfsina.co征医院影像科二零零四年二月,重 点,1、头颅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2、正常头颅X线表现 3、异常头颅X线表现 4、副鼻窦炎及乳突炎的X线表现 5、脑外伤、脑梗死的CT、MRI表现,头颅X检查的作用和限制,作用:1)最为简便,安全,经济。 2)是诊断头颅病变的基本方法。 3)是检查头颅病变的重要步序。限制:缺乏自然对比,对颅内病变难以发现。,第一节 正常头颅,一、常规检查 1.侧位片 2. 后前位,头颅后前位,二. 正常X线解剖1.软组织 正常情况下看不见2.颅骨的大小、形态 1)颅骨分为:面颅 脑颅 正常两者比例 面:脑1:2(成人), 1:8(新生儿) 2)头颅大小和形态改变 头颅增大:颅壁变薄, 颅壁变厚: 头颅变小:见于脑小畸形或脑发育障碍 头颅畸形: 观察颅骨的要点:大小、对称性 、有无畸形,3)颅穹隆脑颅 正常成人颅壁分成三层:内板、板障、外板 3.颅缝23块颅骨,各颅骨相交形成的间隙 颅缝很多,记其中的三条:前方 冠状缝额顶缝,额骨和顶骨相交处;后方 人字缝顶枕缝,枕骨和顶骨相交处;正中前后面 矢状缝两顶骨相交处。,颅缝X线表现:(成人)锯齿状密度减低的 阴影/直线; (儿童)直线状与骨折区别: 部位、 走向、 形态、外伤史,4. 颅壁压迹(三种),血管压迹各种血管在颅壁上形成的低密度影。主 要见于脑膜中动脉、板障静脉、静脉窦。 X线表现:密度减低的线条状阴影, 有一定位置和形态。 脑膜中动脉压迹 最常见。 板障静脉压迹 多见于顶部,走向不规则,可相 互呈星网状,也可汇成池或静脉湖。 静脉窦压迹 主要是乙状窦和横窦,位于枕 内粗隆的两侧,较粗大。,蛛网膜粒压迹蛛网膜粒在颅骨内板造成的骨缺损或稀疏 位置特殊:多见于额顶部,矢状窦两侧4cm以内. X线表现:脑回压迹(亦称指压迹) 脑回生长压迫颅骨内板形成,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X线表现:多见于额颞部,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密度减低区。,颅底线条图,5. 蝶 鞍,分为:前床突、鞍结节、鞍底、鞍背和后床突。6.生理性钙化(主要四种) 松果体钙化 ; 脉络丛钙化 大脑钙化发现率10 X线表现:正位居中 线, 呈带状或三角形致密影;侧位看不见。 鞍隔钙化少见,D:未标D:未标题-2.JPG题-2.JPG,第二节 颅内病变的平片X线表现,一.颅内压增高(一).原因颅内容物超过颅骨体积1.脑内占位(Tumor , Hematoma , Abscess)2.脑积水(Traffic , Obstructive)(二).X线表现 1.颅缝增宽 病程:34月以上,与年龄有关。 2.脑回压迫增多和加深 3.颅板变薄 以上三点,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4.蝶鞍变化,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一).生理性钙化移位和增大 如正位片松果体钙化移位2mm,有意义。 当松果体钙化10mm,提示松果体肿瘤。(二).肿瘤钙化 钙化部位一般就是肿瘤所在部位。 条状钙化胶质瘤(glioma) 鞍区蛋壳状钙化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矢状窦旁细小点状钙化脑膜瘤(meninglioma),(三).局限性骨质改变 X线表现:1.膨胀性生长肿瘤 如良性脑膜瘤 2.侵润性生长肿瘤 恶性肿瘤(四)血管压迹改变 常见的是脑膜瘤。 侧位片易见:侧脑膜中动脉扩张、迂曲,压迹明显增多、增粗。,颅咽管瘤,骨 瘤,脑膜瘤颅骨改变,脑内血管畸形,(五)蝶鞍改变一般将蝶鞍改变分为四型: 1鞍内型 2鞍上型 3鞍旁型 4鞍下型X线表现: 1.鞍内型 蝶鞍骨壁吸收变薄,鞍底加深,呈球形扩大; 2.鞍上型 后床突较早吸收、破坏,随后破坏鞍背,使之变 短,蝶鞍前后径扩大,呈扁平型。 3.鞍旁型 鞍旁肿瘤压迫一侧骨质,出现双鞍底。 4.鞍下型 少见。源于鞍下如蝶窦,后组筛窦,鼻咽癌 引起蝶鞍下部骨吸收、破坏。,第三节 副鼻窦和乳窦,一、 副鼻窦(sinus) 副鼻窦为鼻腔周围面骨中含气空腔,它包括:上颌窦、筛窦(前后两组)、额窦、蝶窦。 各副鼻窦均与鼻腔相同。 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 开口于中鼻道 蝶窦、后组筛窦 开口于上鼻道,副 鼻 窦,(一)X线检查方法:鼻额位(Caldwell位,柯氏位)用于检查额窦及前组筛窦顶颏位(Waters位,瓦氏位)用于检查上颌窦、额窦及筛 窦。张口投照,可显示蝶窦,(二)正常副鼻窦,上颌窦:位于鼻腔两侧,为侧置的三角形。双侧可不对称。 骨 壁清楚、锐利。中间气化密度与眼眶相仿或稍高。额 窦:位于眼眶内上方,略呈花瓣,发育差异大,不对称。 其它与上颌窦相似。中间可见骨隔。发育迟于上颌窦, 67岁才可见,20岁左右成熟。筛 窦:婴儿仅见2、3个气房,20岁左右成熟。位于鼻腔外侧 眼眶内侧,呈蜂窝状,两侧对称,似“八字形”。正常 时窦壁光整,气腔密度似眼眶。蝶 窦:位于蝶鞍前下方,气化程度不一。一般为不规则的 四角形。,(三)副鼻窦炎 急性,慢性,病 理 病理改变主要在粘膜(正常表现) 急性期 粘膜肿胀、水肿,大量分泌液; 慢性期 粘膜肥厚、息肉和粘膜下囊肿形成,有时 可伴骨炎、骨髓炎,引起骨质增生。 常累及一侧,多个,单发少见(可见于上颌窦)。 临床表现 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急性期体温升高,畏寒、 厌食等。额窦炎与头痛密切。 体征:局部压痛(急性),副鼻窦炎,X线表现1)急性 a.窦腔均匀透亮度减低; b.窦壁可见环形致密影粘膜肿胀所致; c.立体水平投影可见气液面; d.骨壁清楚。2)慢性 a.窦腔缩小粘膜明显肥厚,骨壁模糊; b.息 肉窦壁上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影。常 较小,多发,位于鼻窦下部。,(四)其它副鼻窦病变 1.鼻窦粘摸下囊肿 2.鼻窦粘液囊肿,二、乳 突,(一)乳突X线分型:4型 1.气化型:气房大而多,透亮度高,呈蜂窝状, 儿童、成人的正常乳突; 2.板障型:气房小及密,如颅骨板障。由松质 骨组成。婴儿正常型; 3.坚实型(硬化型):致密骨组成,系婴幼儿 期中耳慢性感染后乳突病理。 4.混合型:二种以上混合表现。,(二)乳 突 炎,1 急性中耳乳突炎 X线表现:A 病側乳突气房区密度减低。 B 早期尚可见气房骨性分隔。 C 脓肿形成,密度增高 D 乙状窦前缘锐利,明显。2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分型:单纯型,肉芽型,胆脂瘤型,乳 突 炎,胆脂瘤型的机理临床表现X线表现:典型表现为鼓窦区局限 密度减低区 , 大小约 1-2cm。,小 结,1.平片检查作用、限制2.平片正常解剖(7方面)3.异常头颅表现:1)颅内高压X线(4点) 2)占位X线(5点)4.副鼻窦解剖及炎症 5.乳突分型,炎症(胆脂瘤),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 的CT、MRI、DSA,一、正常图象分析 1.CT横断面、冠状面 2.MRI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 3.DSA正位、侧位二、脑外伤、脑梗死的CT、MRI表现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CT检查室,CT机的进展和各代CT特点第一代CT 1971 单探测器和单球管第二代CT 1978 多个探测器和单球管第三代CT 1981 大量探测器、扇形球管第四代CT 1983 固定探测器、扇形球管 第五代CT 1990 固定探测器、电子枪第六代CT 1998 多层固定探测器、扇形球管,MRI成像的原理和概念 历 史,1924年 Pauli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1967年 Jesper首先测得了MR信号。1973年 Lauterbur等首先报道了MR成像技术。1983年 第一台MRI系统诞生。 Lauterbur200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MRI检查室,MRI操作台,头颅横断面图像,头颅矢状位图像,近年来,CT和MRI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尤其是MRI在功能成像方面有了巨大提高。使影像技术由解剖和大体成像,向动态和分子水平发展。如MRA(磁共振血管造影),MRS(磁共振频谱分析),PMRI和DMRI(灌注成像和弥散成像),FMRI(磁共振功能成像)等等。,MR血管造影(MRA),MRI波谱成像,脑功能成像(BOLD),MI,SMA,PMA,PC,R,L,Cortex,Activation map,CT、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颅脑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