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_第1页
中枢神经_第2页
中枢神经_第3页
中枢神经_第4页
中枢神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汕头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何 国 栋 编制,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2 0 0 5专升本,外形 1,小脑,中枢神经,下丘脑的核团和纤维 6,脑干,脊髓,内部结构,灰白质分部 2,外形 3,神经核团 3,内部结构,纤维束 4,外形、功能 5,间脑,形态分部 6,背侧丘脑的核团划分 特异性核团组成,感觉性特异核团的纤维联系 6,6,神经核团 2,和纤维束 2,内部结构 5,大脑,外形 8,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9,躯体运动、感觉中枢支配特点(P305),传导路,锥体外系 12,边缘叶 和 边缘系统 9,大脑髓质 10,基底核 11,胼胝体和内囊 10,随意运动传导路 12,躯干四肢浅 感觉( 痛温、粗触觉) 传导路 14,头面部浅 感觉( 痛温、粗触觉) 传导路 15,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6,听觉传导路 17,躯干四肢深 感觉(本体觉和精触觉) 传导路 13,中枢神经,的纤维定位 10,纹状体组成 11,颈膨大,腰骶膨大脊髓圆锥,终丝,外形,【脊髓节】,一对脊神经根丝所连的那一段脊髓叫一个脊髓节段。,C1-8,T1-12,L1-5,S1-5,CO1,后角,前角,分部,侧角,(T1-L3),脊髓【灰质】,前索,侧索,后索,白质前连合,中央管和灰质连合,( 周边形态 ),外形,【白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在一起,切面呈灰色。,在中枢内,神经纤维 聚集在一起,切面呈白色。,中间带,?,?,?,?,前角运动神经元 外侧群,内侧群,四肢肌,躯干肌,脊髓灰质,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中间外侧核,骶中间外侧核,背核( 胸核),板层(10 层) (P 194),【神经核】,在中枢内,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T1-L3),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核,骶中间外侧核,【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内侧纵束,固有束,脊髓白质,脊髓丘脑束,在中枢内,起止、功能 相同的神经纤维 聚集在一起。,?,?,?,?,?,?,?,?,?,?,?,?,?,脑干外形,中线,界沟,中脑,脑 桥,延 髓,脊 髓,非脑神经核,特殊躯体感觉,一般躯体感觉,躯体运动,特殊内脏运动,一般内脏运动,特殊一般内感,【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和脑神经没有关系的神经核,和脑神经相连的神经核,锥体束和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脑干内的纤维束-1,性质,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支配四肢肌随意运动,支配躯干肌的随意运动,内侧丘系和丘系交叉,脊髓丘系和白质前连合交叉,传导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精触觉的纤维束。,传导躯干、四肢痛温觉的纤维束。,脑干内的纤维束-2,名称 性质,脑干内的纤维束-3,丘脑,三叉神经节,【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 浅感觉 的纤维束。,腹后内侧核,起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 纤维越过中线后,上升形成三叉丘系,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名称 性质,脑干内的纤维束-4,由蜗神经核发出,走同侧或经斜方体交叉至对侧后上升的纤维,称为外侧丘系。经或不经过下丘中继,终止于内侧膝状体。,外侧丘系,螺旋神经节,蜗神经核,斜方体,内侧膝状体,下丘臂,传导听觉的纤维束。,由于听觉经双侧外侧丘系传导,外侧丘系损伤不影响听觉(或影响轻微)。,名称 性质,脑干内的纤维束-5,简述脑干内主要【纤维束】及其性质。,答题练习,小脑,外形,分叶,功能,绒球小结叶,原小脑,按外形,按发生,维持平衡,旧小脑,新小脑,小脑半球后叶,小脑半球前叶+,调节肌张力,运动协调,按纤维连系,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大脑小脑,其余 小脑蚓,小脑内部结构,小脑皮质,髓体(小脑髓质),【小脑 中央核】,进出小脑的纤维在小脑中央汇聚而成。,包埋在小脑髓质内的灰质核团。包括: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顶核 。,间脑,上丘脑背侧丘脑下丘脑,分部,底丘脑,后丘脑,形态,丘脑前结节,丘脑枕,丘脑间粘合,丘脑髓纹,松果体,缰三角,乳头体,灰结节,视交叉,漏斗,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背侧丘脑,核团划分和分类,外侧核群,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联络性核团,特异性中继核团,内侧核群,前核群,后丘脑,于高级神经活动及内脏活动有关。,腹侧组,背侧组,特异性纤维,内髓板为界,1,2,3,4,5,背侧丘脑 特异性感觉核团,脊髓丘系,内侧丘系,听,视,纤维联系,大脑皮质感觉区,视,听,味觉,孤束核,大脑皮质运动区,腹前核腹中间核,的 纤维连系,脑桥核,形成协调躯体运动的反馈环路,小脑中脚,小脑上脚,特异性核团(运动),黑质,苍白球,小脑,下丘脑,主要核团,主要纤维,室旁核,视上核,1 是皮质下内脏 活动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摄食中枢2 调节内分泌 活动,功能,视上垂体束室旁垂体束,加压素催产素,端脑,形态分叶,?,?,?,岛叶,海马,颞横回,1.(第一) 躯体运动中枢,(4、6 区),2.(第一) 躯体感觉中枢,(3 、 1 、2 区),3. 听觉中枢(听区),(41、42 区),4. 视觉中枢(视区),(17 区),大脑皮质,6.书写中枢(8),8.视觉性语言(阅读)中枢(39),4,4,6,6,3,1,2,17,41,42,312,5.运动性语言(说话)中枢(44、45),7.听觉性语言(听话)中枢(22),机能定位(重要中枢的位置), Broca 区,投射特点(P305),交叉(对侧支配),倒置(但头不倒置),【边缘叶】,由 终板旁回 ( 1 ) 胼胝体下区( 2 ) 扣带回( 3 ) 海马旁回( 4 ) 钩( 5)及其深面的 海马( 6 ) 齿状回( 7 )呈“C”字形环绕在胼胝体周围,其功能与内脏活动(个体生存及种族繁衍)有关。,由边缘叶与 内脏活动有关的邻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构成,如::杏仁体( 8 ) 下丘脑( 9 ) 上丘脑( 10 )丘脑前核( 11),【边缘系统】,2,3,4,5,6,11,9,7,8,10,1,组成,端脑内构,【皮质】,基底核,纤维种类,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纤维,位于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称为皮质。,【髓质】,神经纤维形成的白质,位于大脑和小脑的深面称为髓质。,大脑髓质,连合纤维,【胼胝体】,点对点联系左右大脑新皮质的连合纤维。.,前连合, 海马连合,投射纤维,【内囊 】,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测丘脑之间的呈开口向外的“V” 字形的白质纤维板, 属投射纤维。,内囊分部,内囊前肢,膝部,内囊后肢,【基底核】,屏状核,尾状核,杏仁核,豆状核,头,体,尾,壳,苍白球旧纹状体,新纹状体,组成,包埋在大脑髓质内的灰质核团,包括豆状核,尾状核,杏仁核,屏状核。,内囊 纤维定位,内囊膝:,内囊前肢,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听辐射,视辐射,皮质核束,丘脑中央辐射,红核脊髓束,(填图),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传导路,起止,行程,交叉,T45,脊神经节,周围突,中枢突,传入神经,后根,躯干四肢,上肢、躯干上部,下肢、躯干下部,肌、腱、关节,薄束,楔束、薄束,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中线旁锥体束背侧,贯穿斜方体,红核背外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前、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 后部,内囊后肢,(用“”答题见教材 P312),答题举例,内侧丘系交叉,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肌、腱、 关节,后根,(第1级N元),脊神经节,内侧丘系,(第2级N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1/3中央旁小叶后部。,简述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 表示),(第3级N元),周围突,中枢突,痛温粗触觉传导路,起止,行程,交叉,脊神经节,周围突,中枢突,传入神经,后根,躯干四肢,皮肤,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前束)(侧束),后角固有核,脊髓丘系,下橄榄核背外侧,内侧丘系的外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中上2/3和中央旁小叶 后部,内囊后肢,上升12节段,痛温粗触,背外侧束,(用“”答题见教材 P312),中央后回中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内囊后肢 1.0丘脑中央辐射 0.5,(第 级N元)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脊髓丘脑前束(触压),(第级N元),(第级N元)脊神经节,上升 0.512节段,白质前连合 0.6 交叉 0.4,皮 肤,1.2,后根,1.2,1.2,1.2,0.2,0.2,周围突,中枢突,后角固有核,0.6,0.6,0.6,答题示范和评分标准,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感觉核,中央后回下1/3,内囊后肢,三叉丘系,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用“”答题见教材 P312),视觉传导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光线,视辐射,(用“”答题见教材 P312),距状沟二岸皮质,光,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交感核,对光反射,外侧膝状体,(17区),瞳孔括约肌,感光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束,视交叉,视神经,双侧,内囊后肢,视辐射,听觉传导路,双侧传导,临床意义不大。,要求:,在中枢内,哪些结构与听觉有关?,【斜方体】,是蜗神经核发出的听觉交叉纤维。,组成起止行程交叉,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锥体系,四肢肌,四肢肌,躯干肌,中央前回中上2/3中央旁小叶前部,中央前回下1/3,内囊膝内囊后肢,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大部分纤维,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终止于躯体运动和特殊内脏 运动8核。,发动随意运动,效应器,上神经元,下神经元,锥体束,支配特点,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的下半只受对侧锥体束支配,其余 6个半核为双侧支配。,锥体束损伤时,只有单侧支配的 1 个半核 产生症状。,锥体束,锥体系,性质 组成 起止、行程、交叉 换元 支配范围及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