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学_第1页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学_第2页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学_第3页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学_第4页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及大致类型;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障碍发病中的相互作用;熟悉常见精神障碍的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掌握判别心理活动正常与否的标准;掌握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及治疗要点。,考核目标(一)精神障碍识记:精神障碍的定义及基本分类领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可变性应用:分析判断某一心理活动或行为正常与否。(二)精神分裂症识记:常见临床症状;常用相关概念领会: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及流行病学特点;精神分裂症与各种神经症等常见精神障碍的区别;不同类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应用:识别与评估分裂症患者常见的异常心理活动或行为;识别并简单处理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简单制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护理计划(三)心境障碍识记:常见临床症状;常用相关概念领会:三低症状、三无症状与自杀之间的内在联系;心境障碍与神经症、分裂症、居丧反应等之间的区别;各期治疗原则。应用:识别与评估各类心境障碍患者常见的异常心理活动或行为;识别并简单处理常用抗抑郁、躁狂药物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简单制定各类心境障碍患者的社区护理计划。,(四)人格障碍识记: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领会:病因与发病机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人格障碍的作用;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的关系。应用:识别与评估常见类型的人格障碍患者的异常心理活动或行为;正确处置患者出现的冲动、退缩、自伤、自杀等行为;简单制定人格障碍患者及家属的社区健康教育计划,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一节精神障碍概述,一、精神障碍的概念 关于精神障碍的定义,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四版)中有一段详尽精辟的描述,即“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或功能不良,或较多伴有明显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而且,这种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不是对某事件的可期望、文化背景所认可的心理反应,例如对所爱者死亡的心理反应。不论其原因如何,当前所表现的必然是一个人的行为、心理或生物学的功能不良,但是,无论是偏离正常的行为,还是个人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都不能称为精神障碍,除非这种偏离或冲突正如前述那样的一种个人功能不良的症状。”,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一节精神障碍概述,二、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1、医学标准 该标准将精神障碍当作躯体疾病。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异常心理现象或行为可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2、个人经验标准 个人经验指两方面,一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觉焦虑、抑郁或无明显原因的不适感,或不能使当地指控其行为,而欲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二指观察者的判断,即观察者据已经验做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一节精神障碍概述,3、社会适应标准 4、心理测验标准 普通人群中,人们心理特征的测量结果常显正态分布,居中的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即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偏离正常。,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一节精神障碍概述,三、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 目前采用ICD-10,包括各科疾病,第五章时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为欧亚多数国家采用。ICD-10第五章分类类别如下: F00-F0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F20-F29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心境(情感性)障碍,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一节精神障碍概述,F40-F49神经症、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F79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一节精神障碍概述,( 二)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美国的精神障碍分裂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 CCMD-3系统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之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 4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突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时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WHO1992年公布的资料,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约为0.07-0.14,我国1993年多地区大样本精神疾病流调资料显示,本病终生患病率为6.55,时点患病率为5.31,均较80年代有所增高(分别为5.69,4.75)。,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二、临床表现及分型(一)早期症状1、类神经衰弱状态 2、性格改变 3、情绪反常 4、意志减退 5、零星出现难以理解的行为,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二)核心症状1、阳性症状知觉障碍:包括幻觉、错觉和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2、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患者言语减少、谈话内容空洞、应答反应时间延长等情感平淡或淡漠:意志活动减退 :如不修边幅,不注意个人卫生,不能坚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精力缺乏社交活动减少或完全停止,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3、认知功能障碍:可具体表现为注意警觉障碍、记忆障碍、抽象思维障碍、信息整合障碍、运动协调障碍。,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三)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1、偏执型 最常见2、紧张型 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表现3、青春型 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此型发展较快,预后欠佳。4、单纯型 起病缓慢,持续发展。,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四)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及转归病程类型主要有持续和间隙发作两种。前者病程不断发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间歇发作者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这时精神活动基本正常,或遗留一定病症。,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三、治疗(一)精神分裂症治疗原则(二)精神分裂症各期治疗原则,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四、护理(一)护理评估 (二)主要护理诊断(三)护理目标(四)护理措施1、安全和生活护理2、心理护理3、特殊护理4健康教育,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一、概述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间歇期精神症状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反复发作倾向,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我国1992年的流调显示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83,时点患病率为0.52,较10年前有所增长(分别为0.76,0.37).,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二、临床表现(一)抑郁发作1、情感低落、沮丧忧虑2、思维明显缓慢,对问话反应迟钝,注意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自感脑子迟钝,联想困难。3、病人活动减少,终日独坐一处不与他人交往。4、病人可出现躯体症状月70%的病人食欲减退,多数体重下降。,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二)躁狂发作主要有3个临床特征,即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型兴奋,故又称“三高症状”(三)双相障碍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多,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四)持续性心境障碍1、恶劣心境 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2、环形心境障碍 指情感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俄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五)病程与预后1、躁狂发作 无论单次发作或复发性躁狂症,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躁狂症的发病年龄子啊30岁左右,也有的发病较早,约5-6岁发病;有的发病较晚,在50岁以后,但90%以上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自然病程,一般持续6个月,平均3个月,有的病程只持续数天,个别病例可达10年以上。2、抑郁发作 抑郁症大多数也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单相抑郁发病年龄较双相晚,平均病程约6-8个月。病程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发病次数有关。,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3、双相障碍两类发作通常都继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其他精神创伤。,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三、治疗(一)治疗原则(二)药物治疗概要(三)心境障碍各期治疗原则,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三节 心境障碍,四、护理(一)抑郁发作的护理程序1、护理评估2、主要护理诊断3、护理目标4、护理措施(二)躁狂发作的护理程序1、护理评估2、主要护理诊断3、护理目标4、护理措施,第二章 常见的精神障碍第四节 人格障碍,一、概述 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一贯、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二、人格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生物学因素2、心理发育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如受到精神创伤,对人格的发育有着重大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的主要因素。3、不良社会环境影响4、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三、人格障碍的分类及临床表现1、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2、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奇特的观念或行为或外貌装饰、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4、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表演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6、强迫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