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 者 :陆辉学 号:05010127系 部 :机械工程系专 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题 目 :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指导者: 评阅者: 2009 年 6 月张卫 高级工程师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中 文 摘 要液压机是冲压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传统试验法成本高、效率低、系统动态分析复杂,一直是液压机设计的瓶颈。本文首先针对 3150KN 四柱式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提出了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初步确定了系统各回路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元件选型;进而,以AMEsim 为仿真平台进行液压系统建模,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性能仿真,发现了系统初步设计中存在着压力冲击大及回程速度慢两个问题,最后提出了增加释压回路和增大工作缸活塞杆直径的两个解决方案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优化系统、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目的。关键词 冲压机床 液压机 液压控制系统 仿真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III 页 共页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外 文 摘 要Title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unching Machin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AbstractHydraulic Presses is one of most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nching machine.Due to the high cost,low efficient and complicated of traditional try-error test,the dynamic analyse and evaluate of the system always is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presses.Firstly,aimed a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of 3150KN type four-pillars hydraulic machine,overalldesign of this system was proposed.Furthermore the configuration of loops,the type of main components were given.Moreover it was modeled with AMESim.By dynamic simulation of system,the problems such as excessive pressure impact and too slow return rate exist in preliminary design were found.Finaly,additional a pressure-release loop and inrease the diameter of the rod were put forward as solutions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Therefore,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system,shorting design cycle and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system can be achieved.Keywords Punching machine Hydraulic presses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IV 页 共页目 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1.2.1 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 .11.2.2 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 .2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3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32 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521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52.1.1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 .52.1.2 液压机的主要结构形式 .62.1.3 液压机基本参数 .62.1.4 液压机的特点 .722 液压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723 3150KN 四柱式通用液压机系统设计及其分析 .82.3.1 液压机的液压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82.3.2 液压机的系统图及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92.3.3 系统控制基本回路 .123 3150KN 四柱式液压机液压系统详细设计 .1631 液压缸的尺寸 .163.1.1 工作缸的尺寸 .163.1.2 顶出缸的尺寸 .1732 计算液压系统工作的流量 .1733 选择液压泵的规格 .1834 确定控制阀的尺寸 .194 基于 AMESim 的液压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2141 建模仿真软件 AMESim 简介 .2142 基于 AMESim 液压系统的仿真设计步骤 .2143 基于 AMESim 的 3150KN 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244.3.1 系统建模 .244.3.2 仿真结果分析 .264.3.3 液压控制系统的改进 .28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V 页 共页结束语 .32致谢 .34参考文献 .35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 页 共 36 页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控制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仿真技术不仅可以预测系统性能,减少设计时间,还可以对所涉及的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从而达到优化系统,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目的 1。液 压 系 统 是 以 电 机 提 供 动 力 基 础 , 使 用 液 压 泵 将 机 械 能 转 化 为 压 力 , 推 动液 压 油 。 通 过 控 制 各 种 阀 门 改 变 液 压 油 的 流 向 , 从 而 推 动 液 压 缸 做 出 不 同 行 程 、不 同 方 向 的 动 作 。 完 成 各 种 设 备 不 同 的 动 作 需 要 。液 压 控 制 系 统 可 以 在 运 行 过 程 中 实 现 大 范 围 的 无 级 调 速 , 在 同 等 输 出 功 率下 , 液 压 传 动 装 置 的 体 积 小 、 重 量 轻 、 运 动 惯 量 小 、 动 态 性 能 好 。 采 用 液 压 传动 可 实 现 无 间 隙 传 动 , 运 动 平 稳 , 便 于 实 现 自 动 工 作 循 环 和 自 动 过 载 保 护 。 由 于一 般 采 用 油 作 为 传 动 介 质 , 因 此 液 压 元 件 有 自 我 润 滑 作 用 , 有 较 长 的 使 用 寿 命 。液 压 元 件 都 是 标 准 化 、 系 列 化 的 产 品 , 便 于 设 计 、 制 造 和 推 广 应 用 。本课题针对 3150KN 四柱式液压机,首先设计液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而基于AMESim 软件进行了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数字建模,并完成动态仿真实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冲压机床液压系统优化的目的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2.1 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当前,液压技术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经久耐用,高度集成化等各项要求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完善比例控制,伺服控制,数字控制等技术上也有许多新成就。下面的表格简洁的介绍了国内外液压技术发展动向 3。表 1.1 国内外液压技术发展的动向国内 国外小型化、集成化、多样化 机电一体化集成元件和系统高压、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 智能化自动控制元件和系统发展内容高效、节能、环保 高精度数字控制元件和系统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2 页 共 36 页机电一体化 水介质液压元件和系统1.2.2 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国外开始进行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计算机数字仿真研究,我国也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开始进行液压系统与元件的仿真研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开发,液压仿真软件包的性能实现了从原先的精度低,速度慢发展到精度高,速度快;从只能处理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系统发展到能处理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系统;从复杂的编程和输入发展到交互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等都有极大的提升。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尤其在欧洲液压仿真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各款老牌的液压仿真软件纷纷推出了面目一新的版本。如英国的 Bathfp ,瑞典的Hopsan ,德国的 DSH + 等。另外一些擅长液压仿真的综合系统仿真软件在商业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具代表性的有法国的 AMESIM,波音公司的 Eay5。 作为一种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仿真解决方案,AMESim(Advanced 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Simula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s)提供了一个系统工程设计的完整平台,使用户得以建立复杂的多学科领域系统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计算和深入的分析。用户可以在 AMESim 平台上研究任何元件或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如在燃油喷射、制动系统、动力传动、机电系统和冷却系统中的应用。工程设计师完全可以应用集成的一整套 AMESim 应用库来设计一个系统,所有这些来自不同物理领域的模型都是经过严格测试和实验验证的,AMESim 可让工程师迅速达到建模仿真的最终目标,使用户从繁琐和高度专业的数学建模中解放出来,从而专注于物理系统本身的设计 4。AMESim 正处于不断的快速发展中,AMESim 软件目前在中国销售的主要产品模块有:4 个操作平台、1 个三维动画前后处理工具、28 个应用模型库(共有 3,500 个模型) 、5 个接口工具、1 个优化设计工具包以及 10 个实时仿真代码生成功能。现有的应用模型库有:机械库、信号控制库、液压库(包括管道模型) 、液压元件设计库、液阻库、注油库 (如润滑系统) 、气动库 (包括管道模型) 、气动元件设计库、热库、热液压库、热液压元件设计库、热气动库、冷却系统库、二相流库、空气调节库、电磁库、电机及驱动库、IFP 整车性能库/驾驶库、IFP 发动机库、IFP 排放库、IFP C3D 三维燃烧计算功能、平面机构库、动力传动库、车辆动力学库、换热器布置工具库、混合气体库、湿空气库。作为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工具,AMESim 还具有与其它软件包丰富的接口,例如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3 页 共 36 页Simulink、Adams、LabVIEW、Simpac、Flux2D、RTLab、dSPACE、iSIGHT 等等 5。当前液压系统仿真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系统建模不易;(2)系统仿真的精度和可靠性不高;(3)仿真模型库不完善;(4)仿真软件的通用性不好;(5)液压系统仿真技术对用户要求太高。因此,目前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是:(1)深入研究先进的建模方法;(2)大力发展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3)进行面向对象仿真技术的研究;(4)开展人机和谐仿真环境的研究;(5)在液压系统仿真技术中引入数据库技术。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针对企业需求,首先结合国内外液压控制技术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设计一套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并基于 AMESim 软件进行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数字建模,并完成动态仿真实验,实现帮助企业实现冲压机床液压系统优化的目的。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目前国内外冲压机床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尤其是液压机的功能、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2)对 3150KN 四柱式通用液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性能需求分析,并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动作顺序及回路组成分析。(3)根据工作参数要求对液压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对主要元件如液压缸、泵和控制阀进行设计计算及选型。(4)借助液压/机械建模仿真软件 AMESim 对所设计的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初步方案进行建模与动态特性仿真分析。(5)根据仿真结果对系统初步方案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后的系统再进行建模和仿真性能分析。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4 页 共 36 页14 论文的组织结构本文第一章绪论,详述了液压系统及仿真手段目前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概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本文第二章中,对冲压机床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液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并由此做出对 3150KN 四柱式液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本文第三章对所设计的液压系统进行液压元件的选择计算,确定其具体参数。本文第四章首先对机械/液压建模仿真软件 AMESim 进行了研究,然后基于AMESim 对所设计的 3150KN 四柱式液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与动态仿真,分析了仿真结果,并发现了初步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压力冲击过大和回程速度慢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为系统加装释压回路和改变工作缸活塞杆直径两个改进方案,并给出了改进后的仿真结果。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5 页 共 36 页2 冲压机床液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21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及特点2.1.1 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如图 2.1 所示。两个充满工作液体的具有柱塞或活塞的容腔由管道相连接。当小柱塞上作用的力为 时,根据帕斯卡原理:在密闭的容器中,1F液体压力在各个方向上是相等的,则压力将传递到容腔的每一点。因此,在大柱塞2 上将产生向上的作用力 ,迫使制件 3 变形,且 。 , 分别为小2 2121/FA2柱塞 1 和大柱塞 2 的工作面积 6。图 2.1 液压机工作原理图液压机的本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用图 2.2 来表明。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6 页 共 36 页1-充液罐 2-上粱 3-主缸及活塞 4-活动横梁 5-立柱 6-下梁 7-顶出缸图 2.2 液压机本体机构图滑块在工作主缸的驱动下,以立柱为导向,在上下横梁之间往复运动。滑块下端面固定有上模具,而下模具则固定与下横梁上的工作台上。当高压液体进入主缸的上腔,推动滑块向下运动,使工件在上下模具之间产生塑性变形。当主缸下腔进油时则推动滑块往上运动,同时下横梁内的顶出缸顶出工件 7。2.1.2 液压机的主要结构形式按照结构形式分类,液压机主要包括单柱液压机、四柱液压机、框架液压机及其他结构的液压机。液压机有单动、双动、三动三种基本的动作方式。在单动方式中,压头(或滑板)作为移动部件单向移动完成压制过程。这种工作方式没有压边装置。单动压力机主要用于薄型工件成型中,适用于卷材和带型材料。双动型压力机有两个移动部件:滑板(或冲头)和模板。其工作过程是,冲头(或滑板)自上而下拉伸冲料,模板充作固定压板。在压制成型后,模板能实现打料顶出功能。可根据材料和工件的特征参数来调整模板的压力。三动型压力机中,深拉伸滑块和压边滑块自上而下移动,由模板实现打料动作。但是,模板也可以充作压边块来实现专门的成型操作。这种压力机也可以做双动机用。由于内滑板和压边块相关连,因此,成型压力和压边力合成整个系统的总负载 8。2.1.3 液压机基本参数液压机的技术参数是根据它的工艺用途和结构特点确定的,它反映了液压机的工作能力和特点,是设计液压机的重要依据 9。液压机的基本参数有以下内容:(1)公称压力(公称吨位)及其分级公称压力是指液压机名义上能产生的最大力量,在数值上等于工作液体压力和工作柱塞总工作面积的乘积。它反映了液压机的主要工作能力。(2)最大净空距(开口高度)H最大净空距 H 是指活动横梁停止在上限位置时,从工作台上表面到活动横梁下表面的距离,净空距反映了液压机高度方向上工作空间的大小。(3)最大行程 S最大行程 S 指活动横梁能够移动的最大距离。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7 页 共 36 页(4)工作台尺寸(长宽)工作台尺寸指工作台面上可以利用的有效尺寸,如图 8-9 中的 B 与 T。(5)回程力回程力由活塞缸下腔工作面积或单独设置的回程缸来实现。(6)活动横梁运动速度(滑块速度)可分为工作行程速度、空行程速度及回程速度。工作行程速度由工艺要求来确定。空行程速度及回程速度可以高一些,以提高生产率。(7)允许最大偏心距允许最大偏心距是指工件变形阻力接近公称压力时,所能允许的最大偏心值。(8)顶出器公称压力及行程有些液压机下横梁装有顶出器。其压力和行程可按工艺要求确定。2.1.4 液压机的特点液压机与其他机械压力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0:一是动力传动为“柔性传动,不象机械加工设备一样动力传动系统复杂,这种驱动原理避免了机器过载的情况;二是液压机的拉伸过程中只有单一的直线驱动力,没有“成角的驱动力,这使加工系统有较长的生命期和高的工件成品率;三是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四是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电气装置产生出更大的动力;五是液压装置能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六是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由于液压机具有许多优点,所以它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锻造、冲压生产中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对于大件锻造、大件拉深工艺,更显其优越性。22 液压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归纳起来,液压控制系统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12:(1)能源装置把机械能转换成油液液压能的装置。最常见的形式是液压泵,它给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2)执行元件把油液的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元件。有作直线运动的液压缸,或作旋转运动的液压马达。(3)控制调节元件对系统中油液压力,流量或油液流动方向进行控制或调节的元件。这些元件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功能的液压系统。(4)辅助元件上述三部分以外的其他元件,例如油箱,过滤器,油管等。他们对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有重要作用。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8 页 共 36 页(5)其他的一些完成逻辑功能的逻辑元件等。液压控制系统的典型组成如图2.3所示。图 2.3 液压控制系统的典型组成23 3150KN 四柱式通用液压机系统设计及其分析2.3.1 液压机的液压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四柱液压机用途广泛,除了用于板料的冲裁、拉伸、弯曲、翻边等冲压工艺外,还可用于冷挤、校正、压装、粉末制品、磨料制品、塑料制品和绝缘材料的压制成形。其外观如图 2.4 所示。图 2.4 四柱式万能液压机外观图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9 页 共 36 页其本体机构为一般的典型三梁四柱式,设有顶出缸及充液系统。它由上横梁、活动横梁、下横梁及四根立柱组成,上横梁的中间孔安装工作缸,下横梁的中间孔安装顶出缸,活动横梁靠四个角上的孔套装在四立柱上,上方与工作缸的活塞相连接,由其带动活动横梁上下运动。液压系统由能源转换装置(泵和油泵) 、能量调节装置(各种阀)以及能量输送装置(油箱、充液筒、管路)等组成。借助电气系统的控制,驱动活动横梁及顶出缸活塞运动,完成各种工艺动作循环。本机器具有调整、手动和半自动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依靠活动横梁和顶出缸活塞的配合动作完成各种制件的压制。根据机械行业标准JB/T 9957.2-1999,现设 3150KN 液压机基本参数为:公称力: 3150KN顶出力: 6液体最大工作压力: 2MPa滑块行程: 80m顶出行程: 3开口高度: 125滑块行程速度:快速下行 1V50m/s慢速下行 2工作 3/s回程 4V80顶缸顶出及退回速度 5m/s工作台面有效尺寸左右前后:基型 210变型 或92140m2.3.2 液压机的系统图及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液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 2.5 所示。上滑块由主缸驱动实现加压,下滑块由下缸驱动实现顶出。系统有两个泵,主泵为恒功率变量泵,最高工作压力由溢流阀 8 的远程调压阀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0 页 共 36 页9 调定。辅助泵 2 是低压小流量定量泵,用于供应液动阀的控制油。1-控制泵组 2-主电机 3-液压泵 4、10-电液换向阀 5、7、8-溢流阀6-节流阀 9-远程调压阀 11、15-电磁换向阀 12-液控单向阀 13-支承阀 14-充液阀 16-单向阀 17-压力继电器图 2.5 3150KN 滑阀式一般用途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图各个行程的动作如下:(1)启动 液压泵电机启动时,全部换向阀的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泵输出的油经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 10(中位)及阀 4(中位)流回油箱,泵空载启动。(2)活动横梁空程快速下降 电磁铁 1YA 及 5YA 通电,阀 10 及阀 11 换至右位,控制油经电磁换向阀 11(右位) ,打开液控单向阀 12,主工作腔下腔油经阀 12、阀10(右位)及阀 4(中位)排回邮箱,动梁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降,此时主工作缸上腔形成负压,上部油箱的低压油经充液阀 14 向主缸上腔充液,同时泵输出的油也经阀 10 及单向阀 15 进入主缸上腔。进油路:泵 3阀 10 右位阀 15主缸上腔回油路:主缸下腔阀 12阀 10 右位阀 4 中位油箱(3)活动横梁慢速下降及工作加压 活动横梁下降至一定位置,触动行程开关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1 页 共 36 页2s,使 5YA 断电,阀 11 复位,液控单向阀 12 关闭,主缸下腔油须经支承阀 13 排回油箱,活动横梁不再靠重力作用下降,必须依靠泵输出的压力油对活塞加压,才能使活动横梁下降,活动横梁下降速度减慢,此时,活动横梁的速度取决于泵的供油量,改变泵的流量即可调节活动横梁的运动速度。在工作加压过程中,主工作缸内油压取决于工件的变形阻力。进油路:泵 3阀 10 右位阀 15主缸上腔回油路:主缸下腔阀 13阀 10 右位阀 4 中位油箱(4)保压 电磁铁 6YA 通电,阀 15 接通油箱;1YA 断电,利用单向阀 15 及充液阀 14 之锥面,对主缸上腔油密封,依靠油液及机架的弹性进行保压。若主缸上腔油压降低,低到一定值时,压力继电器 16 发出讯号,使电磁铁 1YA通电,泵向主缸上腔供油,使油压升高,保持保压压力。而当油压超过一定值时,压力继电器 16 又发讯号,使 1YA 断电,液压泵停止向主缸上腔供油,油压不再升高。(5)快速回程 电磁铁 6YA 断,2YA 通电,阀 10 换至左位,压力油经阀10(左位)使充液阀 14 开启,主缸上腔油经阀 14 排回油箱,压力油经阀 12 进入主缸下腔,推动活塞上行,活动横梁快速回程。进油路:泵 3阀 10 左位阀 12主缸下腔回油路:主缸上腔阀 14油箱(6)浮动压边 当需要利用顶出缸为板料拉伸进行压边时,可先令电磁铁 3YA通电,阀 4 换至左位,压力油经阀 10(中位)及阀 4(左位)进入顶出缸下腔。顶出缸上腔油经阀 4(左位)排回油箱,顶出活塞上行,当压靠压边圈后,令 3YA 断电。坯料进行反拉伸时,顶出缸活塞在动梁压力作用下,随动梁一起下降。顶出缸下腔油经节流阀 6 及溢流阀 5 排回油箱,由于节流阀 6 存在一定节流阻力,因而产生一定油压,相应使顶出缸活塞上产生一定的压边力。调节溢流阀 5 即可改变此浮动压边力。(7)顶出器顶出及退回 电磁铁 3YA 通电,阀 4 换至左位,顶出缸活塞上行,顶出。进油路:泵 3阀 10 中位阀 4 左位顶缸下腔回油路:顶缸上腔阀 4 左位油箱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2 页 共 36 页而电磁铁 4YA 通电,阀 4 换至右位,则顶出缸活塞下行,退回。进油路:泵 3阀 10 中位阀 4 右位顶缸上腔回油路:顶缸下腔阀 4 左位油箱(8)停止 全部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阀 4 和阀 10 处于中位,液压泵 3 输出的油经阀 10(中位)及阀 4(中位)排回油箱,泵卸荷。液控单向阀 12 将主工作缸下腔封闭,支承活动横梁悬空,停止不动。其他 溢流阀 8 及远程调压阀 9 作为系统安全调压用,溢流阀 7 则作为顶出缸下腔安全限压用14。表 2.1 为电磁铁动作顺序表。表 2.1 3150KN 液压机电磁铁动作顺序表(滑阀式)液压缸 动作名称 1YA 2YA 3YA 4YA 5YA 6YA快速下行 慢速下行 保压 工作缸快速回程 顶出 顶出缸退回 2.3.3 系统控制基本回路任何复杂的液压系统总是由一些基本回路所组成的。所谓基本回路,就是在系统中采用某些液压元件为实现某种动作或性能要求而组成的典型油路。常见的基本回路按其在系统中的功能可分为:压力控制基本回路、方向控制基本回路、速度流量控制基本回路、多执行元件工作控制回路以及其它回路。下面主要分析本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控制回路。(1)压力控制基本回路压力控制基本回路是用压力控制阀来控制或调节整个液压系统或某一部分的油液压力,以获得执行元件所需要的力或转矩,或保持受力状态、防止系统过载、防止系统液压冲击以及减少系统能量损耗的回路。下面主要介绍调压、卸荷、保压等回路。(a)调压回路调压回路的功能是使液压系统整体或某一部分的压力保持恒定或不超过某个数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3 页 共 36 页值。如图 2.6 所示:在泵 3 的出口处设置并联的溢流阀 8 和远程调压阀 9,使泵的出口压力基本维持恒定。图 2.6 调压回路(b)卸荷回路卸荷回路的功能是使液压泵在接近零压的情况下运转,这样可以避免频繁启动电机,减少功率损失和系统发热,延长泵和电机的使用寿命。本系统中串联油路泵通过两个换向阀中位卸压,如图 2.7 所示。图 2.7 卸荷回路(c)保压回路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4 页 共 36 页有些机械要求具有保压的功能,即在工作循环的某一阶段内保持规定的压力。保压回路应满足保压时间、压力稳定、工作可靠及节能等多方面的要求。在本系统采用单向阀 16 保压。(2)速度流量基本控制在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的速度是由供给执行元件的液流量来控制的。因此,对液流量的控制实质上就是对执行元件运动速度的控制。其控制方式有阀控及泵控两种,前者是通过改变节流元件的通流面积,后者则是通过改变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排量。速度控制回路包括调速回路、快速运动回路、速度换接回路等。速度控制回路往往是液压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的工作性能优劣对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a)调速回路调速回路有节流调速回路、容积调速回路和容积节流调节回路,本系统采用的是容积调速回路。通过改变泵或马达的排量来进行调速的方法成为容积调速,这种调速回路由变量泵与定量执行元件、变量泵与变量液压马达以及定量泵与变量液压马达等几种组合形式。其主要优点是:没有溢流损失和截留损失,因而效率高,发热少。但变量泵或变量液压马达的结构较定量泵或定量液压马达复杂,因此容积调速回路的成本较节流调速回路的成本稍高。如图 2.8 所示为变量泵-缸容积调速回路,回路中液压缸的活塞速度靠变量泵的排量来调节。图 2.8 变量泵-缸调速回路(b)快速运动回路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5 页 共 36 页快速运动回路是在不增加液压泵流量的情况下,加快执行元件的空载运行速度,以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充分利用功率。本系统中利用上滑块自重加速、充液阀 14 补油的快速运动回路,功率利用合理。(c)速度换接回路速度换接回路的功能是使执行元件在一个工作循环中,从一个运动速度变换到另一种运动速度。常用的回路有用行程阀的快慢速换接回路、用两种调速阀的速度换接回路和二次进给回路等。(3)方向控制回路方向控制基本回路是控制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的回路。通常情况下采用二位或三位换向阀可使执行元件换向。三位换向阀除了使执行元件正反两个方向运动外,不同的中位滑阀机能还可以使系统获得不同的性能。本系统中主缸由中位机能为 M 型的电液换向阀 10 实现换位;下缸的换向阀是中位机能为 K 型的电液换向阀 4。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6 页 共 36 页3 3150KN 四柱式液压机液压系统详细设计3150KN 四柱式液压机的液压系统方案初步确定后,要进行必要计算,以最后确定液压系统各部分的尺寸,其中主要包括油缸尺寸和液压泵规格的确定和各个阀的选型,为下面的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做好准备。31 液压缸的尺寸3.1.1 工作缸的尺寸(1)根据液压缸的作用力和液体的工作压力先计算工作缸的作用面积。工作缸工作腔的作用面积: 21cm60pS式中 工作缸的工作力, 1P23150KNP液体的工作压力, Ma(2)计算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活塞直径:cm401pd设工作缸回程力 2%P1260KN工作缸活塞杆腔的作用面积: 22cm504pS则活塞杆的直径: c9.304212sd根据 GB/T 2348-1993液压缸缸内径和活塞杆直径系列取 ,140md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7 页 共 36 页230md则活塞腔、活塞杆腔实际面积:221c7.564dS2212cm4.54dS3.1.2 顶出缸的尺寸(1)顶出缸工作腔的作用面积: 23cm5pS式中 顶出缸的工作压力,3P360KNP(2)计算活塞和活塞杆的直径。活塞直径: cm9.1743sd设工作缸回程力 430%25KNP工作缸活塞杆腔的作用面积: 24c8.1pS则活塞杆的直径: cm9.134234sdD根据 GB/T 2348-1993液压缸缸内径和活塞杆直径系列取 , 3180md410md则活塞腔、活塞杆腔实际面积:223c5.4dS22434cm.159dS32 计算液压系统工作的流量按液压缸的作用面积和液压缸的运动速度计算液压系统工作时的流量。在冲压机械中,滑块的运动在一次工作循环内一般分成几个不同阶段:快速下行行程、工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8 页 共 36 页作行程和快速回程。由于它们的运动速度不同,所以各阶段的流量也不相同。快速下行行程:工作缸工作腔213L/min4dQV工作缸回程腔 221145.8/i慢速下行:工作缸工作腔213.L/min4dQV工作缸回程腔 21267.9/i工作行程:工作缸工作腔21535.4L/mindQV工作缸回程腔 26137.1/i快速回程工作缸工作腔21740.L/mindQV工作缸回程腔 281417.2/i式中 快速下行速度, 1V50s慢速下行速度,2 2m/V工作行程速度,3 31s快速回程的速度,4V480/主要用来决定变量泵的最大流量或低压大流量增速泵的流量,以及计算充液1Q系统的尺寸。 主要用来确定回程腔回路的尺寸和验算快速下行行程的速度。 主2 4Q要用来决定高压泵的流量。 主要用来确定工作腔排油卸荷阀的尺寸或工作腔回路7Q的尺寸,和验算快速回程的速度。 值也可用来确定变量泵的最大流量。8顶出回路顶出行程及退回行程速度相同,即此两次行程系统流量相同: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19 页 共 36 页顶缸工作腔 L/min4.7610/639vsQ顶缸回程腔 8410、 主要用来确定顶出缸工作时变量泵应输出的流量。933 选择液压泵的规格首先确定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和最大的流量,据此便可以参照泵的产品样本来选取规格大小相当的液压泵。液压泵的工作压力与液压缸的工作压力并不完全相同,当滑块运动时,由于液体流经管道和元件时产生压力损失,所以液压泵的工作压力较油缸的工作压力为高。但当油缸到达行程终点不动时,由于没有液体的流动,这时这两个工作压力又相等。因此对于大多数仅在工作行程最后才需要最大压力的工艺来讲,例如压制、成形、校准等工作,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可取等于油缸的最大工作压力, 。式中,pc为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为液压缸的最大工作压力。cpp液压泵的最大流量应略大于液压缸需要的最大流量,考虑到系统的泄露和液压泵磨损后容积效率的下降,可取:1.238.9L/minpcQ式中 液压泵的最大流量液压缸对液压泵要求的最大流量,由于快速下行时液压缸有充液系统c补油,因此取 8217.L/inQ查液压系统设计元器件选型手册P129 表 1.77,选取 250YCY14-1B 型压力补偿变量柱塞泵,技术规格为:压力:最高 32MPa排量:最大 50ml/r最高转速: 1in驱动功率: 48KW34 确定控制阀的尺寸控制阀的尺寸按照它所通过的最大流量和最大工作压力来选取,它们应与产品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20 页 共 36 页样本上表明的阀的公称压力和公称流量相近。必要时,最大流量允许超过公称流量,但是不宜过大。因为阀内流速太高时,除引起压力损失和发热增加,以及噪音加大外,还可能会影响某些阀的工作性能,例如换向阀的操作力将增加,反之,如流量过小则阀的外形和重量增大,液压系统的结构不紧凑,成本高。根据计算结果,一些主要阀元件的型号初步选择如下: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 4:4WF16F50/AG24溢流阀 5: DG-02-B-22节流阀 6:MG10G1.2溢流阀 7:DBDA10G10/31.5先导溢流阀 8:BG-10-32远程调压阀 9:DG-01-22四位三通电液换向阀 10:4WEH16G50/AG24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11:4WE6D60/AG24Z4液控单向阀 12:CPT-10-50-50支撑阀 13:FBF3D10B电磁换向阀 15:3WE10A30/AG24Z4单向阀 16:S20A00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21 页 共 36 页4 基于 AMESim 的液压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41 建模仿真软件 AMESim 简介作为一种多学科领域复杂系统建模仿真解决方案,AMESim(Advanced Modeling Environment for Simula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s)提供了一个系统工程设计的完整平台,使用户得以建立复杂的多学科领域系统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计算和深入的分析。工程设计师完全可以应用集成的一整套 AMESim 应用库来设计一个系统,所有这些来自不同物理领域的模型都是经过严格测试和实验验证的,AMESim 可让工程师迅速达到建模仿真的最终目标,使用户从繁琐和高度专业的数学建模中解放出来,从而专注于物理系统本身的设计。该软件具有的特点:(1)多学科的建模仿真平台(2)图形化物理建模方式(3)鲁棒性极强的智能求解器(4)建模简便(5)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6)拥有多种建模方式(7)分析工具齐全(8)灵活的接口技术(9)具有开放性由于 AMESim 具有这些优点,因此本次设计选用 AMESim 作为仿真分析工具。42 基于 AMESim 液压系统的仿真设计步骤利用 AMESim 对液压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草图模式、子模型模式、参数模式和运行模式 16。(1)草图模式(Sketch mode)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22 页 共 36 页如图 4.1 所示,点击右边模型库,从不同的模型库中选取现存的图形模块来建立系统:AMESim 共提供了 15 个模型库,400 多个元件,在搭建系统图时,首先应仔细考虑个部件的功能,并将系统的实际模型按功能分成各个部分,再用模型库中的实际元件加以表示。图 4.1 AMESim 草图模式界面(2)子模型模式(Submodels mode)草图模式完成后,点击图 3.1 工具栏中的第五个图标即进入子模型模式,在此模式中根据实际需要为每个元件选择一个数学子模型(给定合适的建模假设) ,如果所搭建的系统不合理,不能按照 AMESim 的要求组成一个正常的循环,就不能进入子模型模式。通常情况下,如没有特殊要求可点击如图 4.2 所示工具栏中最后一个图标,AMESim 即为系统元件选择默认的最简子模型。图 4.2 AMESim 界面部分工具栏(3)参数模式(Parameters mode)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23 页 共 36 页点击如图 4.2 所示第三个图标,进入参数模式,直接点击想要设置参数的元件图标,即出现如图 4.3 所示的参数设置对话框,为每个元件的子模型设定所需要特定的参数;在此模式下,AMESim 可对系统进行编译,编译器产生包含系统参数的可执行元件,使我们可以对系统进行仿真。图 4.3 AMESim 参数设置对话框(4)运行模式(Run mode)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 论 文 ) 第 24 页 共 36 页点击如图 4.4 所示的第一个图标(Run mode) ,即出现添加文字(Add text) 。运行参数(Run parameters) ,开始运行(Start run) 。停止运行(Stop run)模式。图 4.4 AMESim 运行模式部分工具栏对于一般的仿真,用户只需在如图 3.5 所示的运行参数对话框中设定仿真开始,结束时间,通信间隔,最大时间步长以及误差限制即可进行仿真并分析仿真结果。而不必关心其背后的复杂运算。图 4.5 AMESim 运行参数设置对话框43 基于 AMESim 的 3150KN 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4.3.1 系统建模依据如图 2.5 所示的液压机的液压控制系统原理图。在 AMESim 中工作缸、顶出缸的建模如图 4.4、4.5 所示。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