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急救与护理_第1页
中暑急救与护理_第2页
中暑急救与护理_第3页
中暑急救与护理_第4页
中暑急救与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部,中暑急救与护理,( 2013 ),中暑了,怎么办?,中暑了,怎么办?,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人体适宜温度20-25,相对湿度为40%-60%。环境温度低于体表温度辐射(60%)、传导(5%)、对流(10%)、蒸发(25%)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蒸发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蒸发1克水可使机体散发2.43KJ(千焦耳)的热量,环境湿度达90%时,蒸发完全停止 。大量出汗常表现为高渗性脱水。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体温维持37。,中暑,1. 中暑的概念,2. 中暑的原因,3. 中暑的分类,4. 中暑的治疗,5. 中暑的护理,中暑的概念,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或烈日下,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致使热能积累所致的以高热、无汗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 中暑多见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在遭遇严重的热浪袭击时,可引起大量不适人群受累。研究表明,当气温大于31时,便可有中暑发生。,2011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中暑的概念,在我国,中暑多见于南方地区的夏季,老年人多见。人群分布上多见于在炎热气温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参加大型体育竞赛和军事训练的人;另外,长途旅行的人也多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习惯于人工恒温环境生活工作的人们,由于普遍面临机体耐热能力的下降,日常生活中,中暑的发生率有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至2011年不完全资料统计,中暑的病死率可高达20%70%。所以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更需积极防治中暑。 2011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中暑原因,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风速小。自身因素 热适应差、 产热增加、 散热障碍。,中暑原因,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风速小。 在高温辐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中易发生。 据研究,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最易发生中暑。要注意有时虽然气温不高,湿度不大,但由于环境通风较差,也易发生中暑。 比如夏季人们在密闭的工作环境中,易发生中暑。在城市中,各种高大建筑物影响空气流通,夏季空调的大面积使用,街道的狭窄及逐渐增多的车辆,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城市绿化面积的减少等原因,形成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的气温;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形成的温室效应,气温呈升高的趋势,这些原因均导致了中暑现象的增多。,中暑原因,自身因素 主要有产热增加,热适应差,散热障碍 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及患有发热、甲亢等代谢增加的疾病。如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过度疲劳、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如过度肥胖、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硬皮病、痱子、大面积烧伤病人恢复的瘢痕。 另外,在使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物、 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酚噻嗪类等药物治疗期间,以及患有脱水、休克、心衰等疾病的患者,也是导致中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 重症中暑:热痉挛 热衰竭 日射病 热射病 :非劳力性和劳力性,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先兆中暑 病人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在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的环境时,短时即可恢复正常。,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轻症中暑 病人除有先兆症状外,有的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以上,皮肤灼热、面色潮红;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通常休息后体温可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重症中暑 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脉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降至80毫米汞柱以下),呼吸浅快,体温正常或变化较小,意识模糊或昏厥。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呕吐、面色潮红、头温40以上,体温一般正常,严重者昏迷。 继续发展为高热,体温高达40以上,伴有晕厥、皮肤干燥灼热、头痛、恶心、全身乏力、脉快、神志模糊、严重时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热衰竭症状特点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日射病症状特点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脑组织的温度可达40-42 。,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热射病症状特点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中暑按症状轻重分类,根据产热和散热异常将热射病分为两种,中暑的治疗原则,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密切观察。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在通风阴凉 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刮痧疗法,中暑的治疗原则,重症中暑:迅速物理或药物降温,纠正水或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采用“四早一支持”的治疗原则。(1)早期快速降温:使用冰毯、冰帽、酒精擦浴结合 冬眠降温,使体温尽快降至正常; (2)早期快速扩溶:以晶体液为主,结合血浆、蛋 白,尽快补足血容量,纠正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 乱,有研究显示低钠血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高 达50一80。(3)早期抗凝:使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 1次12h,连续7d。(4)早期改善微循环。,中暑的治疗原则,(5)积极支持脏器功能:早期快速扩溶 患者重度脱水,常表现脉搏细速、心率150次min、血压偏低、血细胞压积45%,血红蛋白150gL、无尿。 表明血液浓缩,血容量明显减少。在排除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应予早期快速扩溶,开放多路静脉通道或中心静脉置管。,中暑的治疗原则,用晶体复方林格氏液,以10001500 mlh的速度输入体内,最好在前4 h内输入丢失量的1315,约30005000 ml,在第一个24 h补足体液丧失的量。 重症中暑的失水相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失水对器官的损伤更危急,应高度重视早期液体复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使补液更为精确,应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指导补液。 临床易把重症中暑患者出现的有效循环血量递减、心输出量减少、心搏加速、心率达150次min误认为心功能不全,临床医生不敢早期快速输注体液而延误抢救的契机。,中暑的症状处理,口服补液盐 ORS,每日不得超过3000毫升,加水1000ml,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中药制剂,中暑护理措施,1.迅速将病人搬离高热环境,户外者选择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有条件者选择20-25的空调房。2.解开衣领,或者脱去上衣,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有休克者,取中凹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舌根后坠和误吸。3.降温护理:轻者饮含盐冰水或清凉饮料,冰水乙醇敷擦。重者放置冰袋,冰水侵浴,4-10的5葡萄糖盐水1000ML股动脉向心注入(灌肠或注入胃内)。体温持续38.5以上者,遵医嘱药物降温。,中暑护理措施,4.严密观察病情:降温效果: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测一次肛温,观察四肢末梢循环状况,出汗情况,病人反应。(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紫绀,提示病情更严重。寒战,鸡皮疙瘩,提示药物降温量不足。呼吸抑制,深昏迷,收缩压低于80mmHg,停用降温药物。)休克:严密观察有无休克发生。(高热可导致循环衰竭而休克,降温过程大量排汗也可导致虚脱和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检测尿量。其他症状:如是否伴有咳嗽,呕吐,腹泻,出疹和出血等,以协助医生明确诊断。,中暑护理措施,5.高热惊厥的护理:置于保护床内,防坠床和碰伤。床边备开口器和舌钳,防舌咬破。6.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高热者唾液分泌少,口腔干燥,易发生舌炎,牙龈炎等。要注意口腔清洁以防感染和粘膜破溃。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中暑降温细则,1、降温 是抢救重症中暑的关键。高热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故需积极、迅速、有效地采取降温措施降温。体温在37以下时,每下降1脑耗氧下降6.7,颅压下降5.5 。(1)降温的方法:环境降温 体表降温 体内降温(2)立即降温指征: 大于39伴惊厥(一般情况差年老体弱或有心肺功能不全等) 超高热即体温大于40.6。(3)降温措施使体温降至38左右,中暑降温细则,冰水酒精敷擦的部位:头、颈、腋窝、肘部、腹股沟。用加入少量酒精(5%-10%)的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皮肤。 上肢擦拭顺序为:自侧颈-肩-上臂外侧-手背;自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手心。背部擦拭顺序为:自颈下至臀部。膝关节后等大血管走行处放置冰袋。下肢擦拭顺序为:自髂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自腹股沟沿大腿内侧至足内踝;自臀下沿大腿后侧经腘窝至足跟。 冷敷的禁忌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处-冻伤。 心前区-反射性心率减慢 腹部-腹泻 足底-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中暑降温细则,冰水浸浴 病人采用半坐卧位,浸于含有碎冰块,水温在15-16度的冷水中,水面不超过病人的乳头平面。并随时控制水温,保持在15-16度;浸浴每10-15分钟应将病人抬离水面,测肛温一次,一般可在20分钟内体温下降2-4度,如肛温下降到38度时,即停止浸浴。 下降的温度又回升至39度以上时,可再行浸浴。,中暑降温细则,体内降温用4-10度5%葡萄糖盐水1000ml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病人体内。用4-10度5%葡萄糖盐水1000ml注入病人胃内。用4-10度5%葡萄糖盐水1000ml给病人灌肠。 对于劳力性热射病,冰水灌注降温在年轻人中是有效的,中暑降温细则,药物降温:采用复方氨基比林2ml肌注或消炎痛栓一枚肛塞,冬眠疗法。 冬眠疗法:人工冬眠药物配方冬眠号: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mg 哌替啶100mg 加NS至20ml冬眠号:氯丙嗪50mg 异丙嗪50mg 加NS至20ml婴幼儿及呼吸抑制者用冬眠号,冬眠号中的哌替啶可抑制呼吸中枢。,中暑降温细则,冬眠疗法三期 1、诱导期:用药5-10分钟后至沉睡,经过2-4 小时体温在35-36。 2、冬眠期:安静沉睡,面色红润,R、P、BP稳 定,体温35-36。 3、恢复期:患儿病情平稳后停用冬眠药物,逐 渐撤出冰袋,渐体温恢复,意识清醒。,中暑降温细则,冬眠疗法的护理1、冬眠期间专人看护,不可离开防止出现意外。2、诱导期:进入冬眠状态之前病情变化最多,患儿可出现烦躁、高热、惊厥、呼吸抑制,也可因为剂量不足出现寒冷反应。3、冬眠期:表面平稳,但是往往咽喉反射消失,吞咽反射也消失,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颌部肌肉松弛出现舌后缀,可用口咽管。注意预防压疮,观察有无尿储留情况。4、恢复期:患儿可能出现瞻望、躁动。大约4-6小时消失,在此期间加强看护,防止意外。,中暑降温的设备,中暑降温细则,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可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也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并及时清除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对有抽搐的病人,在补液充分时可给予按摩或安定10mg静注或鲁米那0.1肌注。4、对有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立即进行现场心 肺复苏。,重症中暑并发症,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水肿 脑干损伤植物状态 脑死亡,中暑并发症处理,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休克、DIC、心衰、脑水肿、MODS,中暑死亡的认识,横纹肌溶解症,由于挤压、运动、高热、药物、炎症等原因所致横纹肌破坏和崩解,导致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肌细胞内的成分进入细胞外液及血循环,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横纹肌溶解症,气温或体温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肌肉损伤,诱发横纹肌溶解。热射病是体温过高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另一原因。劳力型热射病,高温和运动(体力劳动)叠加在一起,更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引起肌细胞ATP耗竭,进而影响Na+-K+-ATP酶和Ca+-Na+的交换,同时影响Na+-K+泵的功能。 最终的共同途径是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内钙超载对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产生病理性影响,并激活细胞内的蛋白酶,引起肌肉破坏和肌纤维坏死。,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局部表现主要是热痉挛后的肌肉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全身表现主要包括全身不适、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横纹肌溶解典型的“三联征”包括肌痛、乏力和深色尿。肌酸激酶(CK)(24-190u/L)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不仅用于诊断,还可以反映预后。岳慧等人报告热射病、横纹肌溶解症治疗后好转的病例,入院 48 h后CK开始下降,而死亡的病例入院后48、60、72 h持续增高,提示血清CK测定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因此要重视血肌酸激酶的检测和定期观察。,正常情况下,血清肌红蛋白含量很少。当大量肌肉组织破坏时,肌红蛋白从细胞中释放入血并从肾脏滤过,使血、尿肌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深红棕色的肌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而镜检可无明显红细胞,尿沉渣检查可见棕色色素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横纹肌溶解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均可升高,尤其是以血肌酐增高为主。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变化,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恢复期可发生高钙血症。,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本身的治疗主要是及时、积极地补液、充分水化,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的稳定,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行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肾脏替代、器官支持治疗。 并发症或合并症的防治主要是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等。积极、充分的补液,保持足够的尿量,大多数横纹肌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