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_第1页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_第2页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_第3页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_第4页
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要实现农业的新跨越,又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结构如何深入调整、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建立你增收的长效机制的问题;二是农产品如何增强竞争能力的问题;三是农业遭受自然灾害频繁,投入上升、成本增加的问题;四是乡镇机构改革农技人员分流后、农技推广队伍如何确保稳定的问题;五是农村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农民生产积极性如何发挥的问题等等。因此,如何选准新的突破口,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实施四大举措,提升农业竞争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一、狠抓生产基地,打造绿色车间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基础。根据企业需求,把农业基地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来抓,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与企业配套的原料供应基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湖北省宜都市发挥优势,创新观念,按照“做大、做强、做优、做精”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农业“绿色2 / 6车间” 。该市现有各类农业生产基地面积 45 万亩,网络农户万户,年创产值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81%,主要农产品优质率达 80%,综合商品率已达 7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一是已建成沿长江、清江、渔洋河流域的 18 万亩优质柑桔产业带,以温州蜜柑为主的柑桔业成为六大产业之首。创建标准化无公害柑桔基地 10 万亩;二是建成以潘家湾、王家畈为重点的 5 万亩优质茶叶产业带,逐步形成有机茶、富锌茶、早茶、出口红茶四类茶齐头并进之势。三是建成以清江库区网箱为重点的 5 万亩优质清江鱼产业带。四是以波尔山羊为主的畜牧业托起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形成了猪、牛、羊、禽四大优势产品。五是以民生公司为龙头,带动黄姜产业的健康发展。六是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天成野菜食品有限公司、宗锦蔬菜制品公司成为加工蔬菜的龙头企业。二、狠抓质量,打造精品名牌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瓶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产品质量标准已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绿卡” ,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该市围绕“种、药、肥、料”四个重点,突出“优质、安全”两大主题,强化四方面措施:一是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水平;三是实3 / 6行全程监控,提高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创立品牌。真正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抓紧做好优势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修)定和农业标准的实施工作。第一,突出主导产品标准、质量安全标准,以及与这些产品质量标准相配套的种子种苗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技术标准,切实加强对主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检验与检测工作。第二,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各级农业部门要抓好标准化生产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建立示范基地。从生产农产品的源头抓起,彻底克服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状况。大力打造宜都柑、富锌茶、有机茶、清江鱼、波尔羊、蓉新菜、天峡鲟、银杏酒、土老憨野菜、康珍饮品、丰岛罐头、宜红功夫茶等精品名牌。三、狠抓中介组织,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支撑。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传递信息、连接市场为宗旨,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起,既适应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又适应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增加收入的现实需要,其作用日益显著。一是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过去,农业结构调整是“热在市里、忙在乡里、急在村里、冷在户里” ,干部出力不讨好,农民出工4 / 6不出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兴起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加快调整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这个载体,实现了与市场的对接,信息灵了,致富能力强了。三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把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实现了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机统一,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四是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可以保护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各方面的利益,而且通过发挥纽带作用,催生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规避和化解了市场风险。五是带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后,使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按市场要求优化组合,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发展增长点。宜都市始终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思维经营农业,按照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创优生产环境,培育市场主体,联紧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和科技、市场一体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对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桥梁作用,建立了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运行机制,逐步健全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稳步提高全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现金收入构筑了坚实的体系支撑。5 / 6截止目前,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 702 个,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 117 个,行业协会带动型 9 个,专业市场带动型 6 个,经纪队伍和农庄业主带动型 570 个。农产品年加工转化能力 35 万吨,畜产品屠宰加工能力 24 万头。网络各类农业生产基地 65 万亩,带动农户万户,实现产业化经营收入亿元,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狠抓科技培训,大力提高农业劳动者和科技队伍素质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保障。第一,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农民是科技应用的主体。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掌握高水平的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各级政府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农村广泛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在培训方式和方法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拓宽农民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第二,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素质。农技人员的素质关系直接关系到科技推广服务的水平,关系到农技推广市场的开拓,关系到农业“三增”目标的实现。各级农业部门要注意通过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进修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交流,提高农技队伍的专业技能,拓宽服务领域,延长服务链条,以适应农村一二三产业互动的大形势。6 / 6第三,创新农技推广体制。机制不活、方式不新,农技推广的活力则不强。创新机制的核心在于改变传统的“行政型”推广方式,建立以农民生产效益和农技人员个人收益为纽带的“市场型”推广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推广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人员评聘制度,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近年来,该市坚持发挥科技兴农主力军的作用,充分放活农业科技人员,使农业科技服务与加工企业产品换代、市场开拓和农民需求紧密结合,建立健全了市有科技服务协会、乡有科技推广站、村有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 45%。并通过网上授课、科技讲座、现场示范、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传授科技知识、发布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