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1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2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3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4页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8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在中国,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问题 原因 建议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2 / 48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从农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中大部分处于 014 周岁,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它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据 2000 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 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 14 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 4390 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 “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 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1、监护不力3 / 48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 “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 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 88%。在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极端强化时,就会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不愿和人交往,对他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缺乏了正当的引导,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当他们寂寞无聊, ,学校周围网吧游戏厅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堂。 “留守儿童”大都是隔代抚养,代沟明显,父母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便给钱以补偿,老人也纵容孩子,不多加以管教,自己也放纵自己。他们享受着自己觉得应4 / 48该得到的生活,不关心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在哪做,危不危险。 “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2、缺乏抚慰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 3 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 1 次;近 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 1 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 “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觉得自己受歧视,%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 20%。5 / 483、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 。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加上不少“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令人担忧。4、社会关爱不足问题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它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6 / 48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的离开,在很多方面都发生改变,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1、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它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它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7 / 48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他们把这种思想加注在不学习的思想,孩子无法享受正常亲情关爱,逆反心理加强,网吧也不足以满足,他们开始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其实哪个不是因为心中的孤独寂寞。他们打架赌博,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安全也成为了重要的问题。他们感觉无人关心自己的生死,可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却无能为力,苦口婆心、循循教导,却让他们觉得“烦人” 。放纵自己,也放纵着着生命。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 万人,其中 14 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 万人。今日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的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 “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亲人安慰和关心。但由于这些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8 / 48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甚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可言。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2、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 “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 2的成绩优秀,109 / 48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 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3、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的生活状况,问题尤为突出。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 “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现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10 / 48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另外,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农业被称为“老弱病残”农业。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 “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到,出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已经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一个人数达 2300 多万的群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11 / 48冠县清水镇中心小学 路玉莲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 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还有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12 / 48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 ,尽管如此,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 “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 “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13 / 48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 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监护状况堪忧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以及深层监护。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由亲戚代管,尽管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 ,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 ,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 ,只有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 ,同时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的隔代亲人及亲戚14 / 48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 ,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15 / 48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 ,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XX 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亿,比 XX 年增加,即增长了 1000 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16 / 48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 XX年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这其中即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儿流动的变动中长大。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17 / 48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缺乏对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四、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留守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基层,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18 / 4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就必须从社会大局、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1、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吃住在学校。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 ,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4、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19 / 48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省*市*县地处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库区,面积为 2100 平方公里,总人口 200000 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00 人,占总人口的 8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 据统计,该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有 6889 人,农村留守儿童约占 18 岁以下儿童总数的 11%。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好友照管的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生活上缺“助”:因生活上缺少照应,导致幼儿营养不良和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自身素质偏低,有的受经济条件限制。有的对健康饮食知识不了解,导致饮食单一,只要让小孩不饿就行了。有的在学校寄宿,20 / 48一日三餐没有规律。有的小孩经常吃方便面等街头零食。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阶段,因缺少必要的营养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营养不良。今年 6 月妇联组织对*乡中心学校幼儿体检时发现部分幼儿存在营养不良和骨胳发良不正常和缺钙现象,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调查还发现留守儿童患龃齿现象严重,传染病患病率较其他小孩高。二、学习上缺“教”: 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自觉性不强。三、亲情上缺“慰”: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 115 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四、心理上缺“疏” ,心理出现偏差。有心理障碍的多。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少数“留守孩子”抽烟、酗酒、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有的甚至参与一些小偷小摸、校园暴力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有的甚至参与一些小21 / 48偷小摸、校园暴力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如*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汪*,12 岁,*镇人,父母离婚,父亲服刑,母亲在南京打工,孩子由外婆、外公监管,由于管理教育不得法,小孩迷上网吧,经常在网吧整夜不归,学习成绩差,厌学、逃学,为了上网还多次偷盗自家的钱物上网吧。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和有效管理,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再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犯罪嫌疑人陶某因早年丧母,父亲外出打工对其不管不问,年迈的外祖父母见其可怜而予以收留,因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管教,其小学没毕业就辍学流入社会。当他在刚满 14 周岁时就因抢劫财物而涉案,因为年龄较小,罪行轻微,而不予起诉。但之后其外祖父母仍无法管理,2016 年 7 月因为抢劫再次被捕入狱。2016年检察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中,18 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 8 件 14 人,案件数占%,人数占%, 。2016 年 1 月至8 月上旬,受理的刑事案件中,18 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 12 件 14 人,案件数占 23%,人数占 16%,案件类型有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强迫卖淫、敲诈勒索,交通肇事。其中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五、安全上缺“护”: 留守儿童安全事故较多。特别是婴幼儿身体抵抗力差,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易导致病情加重22 / 48甚至死亡。而因溺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担忧,他们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XX 年 2 月 26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妇联、教育局与关工委等部门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视为“爱心活动,阳光工程” ,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省、市妇联“关于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的精神,以推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成长为目标,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了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主要做法有: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网络2016 年县委办、政府办转发了妇儿工委关于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 ,组建了领导组。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任务和各部门职责,各乡镇、街道等相关单位23 / 48也成立组织。关工委还成立了 “双关爱”工作协调小组。同时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平安家庭建设目标考核中,召开留守儿童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留守儿童工作。形成了党委重视、妇儿工委牵头,各部门共同实施的良好局面。二、深入调查,拓宽思路,四级联动,全面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按照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有人指导、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理上有人疏导、行为上有人指导的要求,实行县、乡、村、校四级联动,妇联、教育、共青团、关工委等各部门齐抓共管,全面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一)全面开展留守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档案。各乡镇对所有学生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进行动态管理。对“留守孩子”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健全每个“留守孩子”成长档案和联系卡,将其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等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并针对留守儿童现状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二) 亲情暖心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4 / 481、实施了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配合的教师帮扶制度。对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志愿者等担任“留守孩子”的代管家长。随时与他们沟通、交流,对走读的留守孩子,班主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孩子”进行家访或电话联系,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2、实施了爱心结对制度。由乡镇、村领导、 “五老人员” “爱心人士” 、志愿者组成爱心帮扶队伍,并与他们建立爱心联系卡,通过开展走访慰问、促膝谈心、作业辅导、身体检查等活动慰籍孩子的心灵,定期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给予帮助,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3、开展“远程”亲情教育,加强孩子与父母联系。通过开展“四个一”系列关爱活动,即留守儿童家长每月给子女打一次电话,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留守儿童监护人或代理人与学校老师联系一次,在外务工父母每年至少回家一次。有的学校开设校园“亲情热线” , 加强了25 / 48“留守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和联系。(三)建立一批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和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为解决留守儿童在课外没人管、没地方去的问题,以村委会、学校为依托建立了一批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和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创建的留守儿童活动场所做到五个有:有牌子、有场地、有志愿者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活动器材。开办寄宿制学校。全部 26 所公立中小学有 24 所中学实行了寄宿制,有的学校还开办了小食堂。*乡靠*湖边,是隔山隔水的山区、库区,有小学生 450 人,其中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孩子”171 人,占在校生的 34%,不仅家长在外担忧,监护人和学校也担心,该乡还将 180 多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让出来办寄宿制学校,男女生分开住宿,让孩子们集中吃住在学校,学校领导每天晚上安排男女教师轮流值班,凡每周未由教师护送孩子交家长和监护人,解决了家长和监护人的担忧。地处偏远的乡村小学都办起了方便留守孩子的寄宿制学校,得到家长和监护人的欢迎和赞誉。(四)加强心理健康育和安全教育。学校对所有留守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针对品德行为偏差主的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心理咨询、矫26 / 48正等活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各校还加强了留守儿童的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有的学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切实维护了学生的安全。(五)、加强对贫困留守孩子的资助。把家庭有困难的“留守孩子”纳入到“两免一补”中,并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资助。先后开展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公益明信片发行、 “捐资助学、爱满黄山” , “爱心圆梦大学”希望工程等系列助学活动多方募集资金资助贫困留守孩子。仅 2016 年一年就募集助学款 93 万元,使 266 名贫困生得以顺利上学。三、创新活动载体和服务形式,营造浓厚的氛围。以“双合格”家庭育人工程、小公民道德建设、 “知荣辱、促和谐、同成长”等为主题,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关爱留守儿童以及留守儿童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的主题实践活动。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 、 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远离邪教等知识;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三是举办27 / 48别开生面的留守儿童故事会,四是树立典型,示范带动。评选表彰了一批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和示范留守儿童之家。同时各职能部门还各司其职,加强社会环境整治整治,重点是网吧、文化市场的整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关爱活动的开展,我县的关爱留守儿童氛围正在增强,学校的管理工作正在深入,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正在进一步优化。*学校被授予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市级留守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时间:2016 年 8 月2016 年 3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调查地点:大西桥镇三铺小学28 / 48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问卷调查家访谈话一调查背景谷撒地,薯叶枯,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翁,留守问题怎么办,我为儿童鼓与呼。我所在学校,地处西秀区大西桥镇三铺村,滇黔铁路,贵黄公路,沪昆高速,省道都从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历来这里的村民很多都是上云南,下贵阳从事生意,近十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青壮年在外人员更多,导致留守家庭增加,使“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新名词, 。近两年,虽然国家出台很多鼓励农民工回家创业,但留守儿童的比例任29 / 48然高居不下,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教育状况,身心发展让人堪忧。二调查方法和内容:(1):对全校留守儿童人数的调查和统计;从统计数据来看,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略多。在一些班级,留守儿童几乎占到全班人数的一半。其中,双亲留守儿童人数为 105 人,所占比例为 105。(2):问卷调查;在对全校 111 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中,发放试卷 126 份,收回 126 份,答题情况为:问题一:你的爸爸和妈妈是什么时候去打工或经商的?A:3_4 岁父母就外出的有 32 人, 占 32126 B:5_7岁父母就外出的有 69 人, 占 69126C:8_10 岁父母就外出的有 21 人, 占 2112630 / 48D:10_12 岁父母就外出的有 4 人, 占 4126从问题(1)中,可以看出,有 80的留守儿童,父母在 7 岁以前就外出了。 问题(2):每年你的爸爸和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几次?A:回来一次的有 76 人,在春节回来, 所占比例为76126 B:回来两次的有 38 人,在每年的春节和放暑假的时候,所占比例为38126C:回来三次至十次的有 3 人,时间不一定,所占比例为3126 D:达到每月回来一次次以上的有 9 人,时间比一定,所占比例为 9126问题(3): 你现在和谁生活在一起?他们能辅导你的学习吗A: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他们不能辅导自己学习的有 10631 / 48人所占比例为 121126B:和叔叔在一起,能辅导自己的学习的有 3 人,所占比例为3126C:和亲戚在一起,不能辅导自己的学习有 2 人,所占比例为2126问题(4): 你想爸爸和妈妈吗?所有名留守儿童都回答:想。问题(5): 你和爸爸妈妈经常联系吗?A:1_3 天联系一次的有 23 人; B:3_7 天联系一次的有 58人;C:一个月内联系一次的有 18 人;D:有事才联系的有 12 人。32 / 48问题(5): 爷爷奶奶每天做早餐给你吃还是你在外面买零食吃?A:每天在家吃早餐的有 26 人,所占比例为 26126;B:没在家吃早餐,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 67 人, 所占比例为 67126C:有时在家吃早餐,有时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 35 人,所占比例为 19126;D:没在家吃早餐,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 14 人,所占比例为14126;问题(6): 你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吗?A:经常谈心交流的有 34 人,所占比例为 34126;B:有事时才交流谈心的有 42 人,所占比例为 42126;33 / 48C:被动交流的有 38 人,所占比例为 38126D:不愿意交流的有 12 人,所占比例为 12126问题(7): 你喜欢同学们吗?和同学相处的好吗?A: 回答喜欢,相处的好有 45 人,所占比例为45126;B: 回答一般的有 56 人,所占比例为 56126;C: 回答只喜欢几个同学的有 8 人,所占比例为 3126D:回答不喜欢的有 17 人,所占比例为 171269问题(7): 你喜欢学习吗?A: 回答喜欢的有 54 人,所占比例为 54126;B: 回答不是太喜欢的有 43 人,所占比例为 43126;34 / 48C: 回答不喜欢的有 29 人,所占比例为 29126;问题(8): 你的理想是什么?A: 回答长大了从事各种行业的有 92 人,所占比例为92126; B: 回答无理想的有 34 人,所占比例为34126;(3):走访调查;在 126 名留守儿童家庭中,走访了 89 家,在这 89 家留守家庭中,有 87 爷爷奶奶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辅导自己孙子的学习,只有两家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唯一能做的是让孩子有饭吃,不让他们受冻受饿。在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的交谈中,他们都戏称自己是 “招孙办主任” 在家庭经济与孩子的未来这一问题上,老人们表现出来的是矛盾与复杂的心理。并且,老人们还在尽可能的去劳动,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在田地里,映入眼帘的是老人和儿童在一起劳动的情景。35 / 48(4): 教学参与;通过与学校老师们的交谈和自己的教学参与,学校一至六年级 126 名留守全校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 31126;全校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 49126;全校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 47126;三,调查结果:综合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亲情的流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得孩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在心灵上下的是难以抚平的伤口。我有一个学生叫杨小达,父母在他 4 岁时就到浙江打工,父亲每年春节回来一次,母亲是36 / 48杨小达长到 12 岁,回来建房才见面的,而此时儿子就不认母亲了,他的母亲找到我,要我与杨小达好好谈谈,叫她一声妈妈。当我问杨小达为什么不叫自己的妈妈,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杨小达流着眼泪说,是房子重要还是自己的孩子重要?我已经对妈妈一点印象的没有了,我开不了口。虽然像杨小达这样的是少数,但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在亲情流失的情况下,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自卑,沉默寡言,厌学,甚至厌世。2.情感上的代沟:由于留守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们只能是溺爱, 虽然也是亲人,但始终不能与父母亲的关爱相提并论,大部分爷爷奶奶只能是看住人在,而根本不能从情感上去关心。在问题(6): 你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的统计上,不难看出,能和爷爷奶奶经常交流谈心的只占,爷爷奶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己的孙子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碍,情感上的代沟,是留守儿童不能开心活泼的主要因素。3.家庭教育的缺失。37 / 48在和留守儿童生活一起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只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不能写。所以,根本不能去辅导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4.生活状况堪忧。在问卷调查和家访过程中,了解到 80以上的家庭,都没有或没能长期给留守儿童做早餐,相当多的家庭都是给孩子一点钱,让他们自己买零食吃,由于条件原因,他们买的大都是“三无”食品,在教学中,老师常常都会碰到由于吃零食而生病的学生,虽然老师们多次在开家长会时,都在强调家长要给孩子做早餐,不要在外面买零食当做早餐。但是,在农村,农忙季节时,爷爷奶奶要忙做农活,根本无暇照顾,更因为经济问题,给孩子的钱最多是两角到五角钱,只能买诸如“牛筋条”之类的食品。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只能是管饱,谈不上营养。5.网络的侵蚀。现在由于一些黑网吧的存在,使得一些孩子常常进入网吧,38 / 48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无力监护,使得他们更有时间进入网吧,时间久了,难以扭转。特别是在寒暑假,部分留守儿童常常都是在网吧里度过。6.对未来没有正确的理想。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没有正确的理想,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所无谓,对未来缺乏正确的理想,这是令一个教师最为痛心之处。 四,想法和意见。1. 由于外出打工是不能在短时期内能解决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和父母要 在一起,留守儿童父母所在地的教育部门要真正的让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学习,而不能拒之门外,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就是因为孩子进不了公办学校,而只能进要交高费的私立学习而造成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2.留守儿童所在的学习和班级,老师要多花时间从学习情感上去予以心, 有条件的可以开办留守儿童温馨班级,留守儿童之家等。3.在节假日,学校要多开展送温暖给留守儿童的活动,可39 / 48以让留守儿童利用学校的电话给父母通话,用学校的电脑和父母视频见面。4.学校要在宣传上长期做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让全社会都能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6 年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北神南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的队员深入当地小学和村民家中,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一、实践背景40 / 48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 5800 万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2016 年 7 月 8 日10 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北神南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调查。41 / 48据了解,神南乡位于保定市顺平县县城西北 35 千米。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辖 18 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北神南村。由于此地多山地,少耕地,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边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二、实践成果和收获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了以下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42 / 48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偏差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43 / 48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0-14 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不少留守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