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2443-2007
  • 1990-07-21 颁布
  • 1991-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国家标准】GB 12443-1990 金属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_第1页
【国家标准】GB 12443-1990 金属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_第2页
【国家标准】GB 12443-1990 金属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443一90金属扭应力疲劳试验方法35277金属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扭应力疲劳试验的原理、术语、符号、试样、试验机、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室温大气厂,测定公称直径为5. 05 腐蚀环境下的金属扭应力疲劳试验时,可参照733中,075金属轴向疲劳试验方法733金属旋转弯曲腐蚀疲劳试验方法0623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3原理公称直径相同的试样装于扭转疲劳试验机上,并承受图1之4续试验至试样失效或至指定循环次数。注失效一般系指试样完全断裂或发生肉眼可见疲劳裂纹。同批和对比试验的判据应相同。J;412345号和名称与试样有关的符号和名称如表1所示。(定循环基数下的中值扭转疲劳强度循环基数一般取10,或更高一些。与疲劳试验有关的其他术语和符号见0623与075,工作部分可为圆柱形(见图2a),漏斗形(见图2b),工作部分横截面均为圆形;夹持端的形状则根据试验机的夹头形状和试验材料设计。a)圆柱形试样d 2 b) 0 - 12, 5 荐直径0, 7. 5, 9. 5 许偏差为士0. 02 mm 01 量直径忌损伤试样表面。工作部分与夹持部分的同轴度应不大于。. 01 mm 3. 1取样部位、取向和方法按有关标准或双方协议。引起的试样表面加工硬化应尽可能小磨削精加工较硬材料的试样时,应提供足够的冷却液,确保试样表面不过热。工作部分与过渡圆弧的连接应圆滑,不应出现加工痕迹。粗加工后的试样毛坏如需热处理,应留有适当的加工余量,以保证精加工后能够消除热处理对试样表面的不良影响。不允许对试样进行矫直。用粒度较细且逐次变细的水磨砂纸或砂布,沿其圆周方向进行手工或机械抛光。抛光的中间阶段可沿任一方向,以消除较粗粒度的砂纸或砂布所产生的伤痕;抛光的最后阶段必须沿圆周方向抛光后,试样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凡的最大允许值为。32 2443一90试样工作部分的表面状态应与工况,致或符合5. 3. 必须妥善贮存、保护,确保试样在贮存期间不变形且表面完好无损试验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检查试样,其表面如有锈蚀或伤痕,则应重新进行表面精加工加以消除6试验机和试验条件6,1试验机可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扭转疲劳试验机,但均应满足如下要求:n,或均不超过试验机使用满量程的士。取其大值。注条件尚不成熟时,暂可用静态方法标定扭矩,其示值误差不超过士1%能分级可调或连续可调。夹头应保持同轴,数装置和试样失效或至指定循环数时的停机装置。05C )安装试样将试样紧固于试验机上,使试样与试验机两夹头保持良好同轴。样、应力循环频率调至选定值后,将规定扭应力所需的相应扭矩施加到试样上74测定扭转疲劳性能疲劳性能测定方法应根据试验目的加以选择疲劳性能测定所用试样数量随测定方法的不同而有一个较宽的范围推荐用如下方法测定扭转疲劳性能:)的测定试验一般在预计(. 9505) T。范围的3级左右等间距应力水平下进行;应力增量一般为预计二一根试样的应力水平应略高于预计;。;在每级应力水平下试验的试祥数量一般在两根或两根以上。试验顺序如图4所示用下列方法之一处理试验结果所得应力水平即为扭转疲劳极限半数试样试验至指定循环数而不失效的最高应力水平,但在比此应力水平低一级的应力水平下,试验至指定循环数而不失效的试样必须超过半数,如图4过半数的试样试验未至指定循环数已失效,而在比此应力水平低一级的应力水平下,试样试验至指定循环数全不失效时,则上述两级应力水平的平均值为扭转疲劳极限,如图412443一90试验顺序试脸用负序一1 2 3 4 5 6 7山荟卜勺侧峨黑!脸 试 正与驯匡刃兰匕立一1验证试脸只翅旨男!试牡川贞序一1 2 3 一只崔氏鲤!( c)图4测定、的试验顺序7. 成组法测定其中等寿命区的疲劳寿命,每组试样的数量般随应力水平的降低而增加;用7. 4. 逐点描迹法或最小二乘法,拟合上述试验数据点即成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试验结果有下列两种表示方法:验顺序、试样号、试样形状和尺寸及表面粗糙度、频率、应力、循环次数、制应力为纵坐标,以疲劳寿命为横坐标疲劳寿命采用对数坐标,应力采用线性坐标或对数坐标。9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号、尺寸、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制度、常规力学性能;试样形状、尺寸及表面状态;验期间的温度和湿度范围;2443符合规定的偏差;试验结果(按第试验者;试验完成日期;其他。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舜之。本标准水平等级标记2443!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阅读!谢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