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软件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图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055 密级: 公开 专 业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 要 摘 要 在人们生活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中,“知识经济”这个词被人们越来越重视,说明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均受到知识的影响。尤其是对企业来说,知识已经被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来对待。有效的 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是当今企业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以软件工程思想为主导,以成熟的信息技术为支撑,根据企业管理中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以对企业知识进行有效分类存储、高效管理为目标, 采用基于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 分析 、性能需求 分析、可行性分析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采用 B/ 开发平台 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 ; 最后对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用户界面实现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 系统在某企业进行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满足企业 知识管理的需求,可以起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 系统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 : 知识 , 知识管理系统 , B/ s s on It of It of on a to of to to in of , At of of to s It of an in of B/S 录 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 第二节 知识管理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 2 国内外应用现状 . 2 存在的问题 . 3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意义 . 4 第四节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4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 6 第一节 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 . 6 知识管理 . 6 知识管理系统 . 7 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 . 8 第二节 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 9 . 9 . 12 . 14 008 . 16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16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 17 第一节 系统的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 17 第二节 系统用户分析 . 18 第三节 系统的功能需求与用例分析 . 19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19 系统功能的用例分析 . 21 目录 四节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 24 第五节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环境 . 25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26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 27 第一节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27 第二节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设计 . 28 第三节 系统流程图与顺序图设计 . 28 流程图设计 . 29 顺序图设计 . 32 第四节 数据库结构设计 . 36 . 36 数据库表的结构设计 . 36 数据库表的关系 . 41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42 第五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 第一节 用户管理模块功能的实现 . 43 第二节 知识管理模块功能的实现 . 46 第三节 知识检索模块功能的实现 . 47 第四节 知识审核模块功能的实现 . 48 第五节 知识发 布模块功能的实现 . 49 第六节 知识评价模块功能的实现 . 50 第七节 知识统计模块功能的实现 . 50 第八节 文档管理模块功 能的实现 . 53 第九节 知识门户模块功能的实现 . 54 第十节 本章小结 . 55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56 第一节 总结 . 56 目录 二节 展望 . 56 参考文献 . 57 致谢 . 59 个人简历 . 60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 研究的背景 随着 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演化为一个“ 知识经济 ”的 时代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企业如何能够在竞争中更好地把握各种发展机会,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知识经济” 的到来, 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早已经不在 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产品流程等方面来体现,而是着重体现在企业组织的智力决策和知识支撑。 在 以“ 知识 ”为核心的各类 企业 、 组织 机构 中, “ 知识 ”的价值远远大于各种物质资产。如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有效管理, 就会造成 企业知 识管理比较混乱、大量知识流失、知识不能在企业内部共享等问题,使 企业的知识 无法 发挥出其作用 1。 现在的企业组织,越来越重视直接影响企业和组织发展的知识资产。在此商业背景下,人们开始研究什么是知识管理。这是因为,很多成功的案例表明,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对企业发展 的推动和贡献是非常明显的,可以使得企业在下述方面取得收获 2: ( 1) 能够快速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展业务市场、 开展个性化客户服务, 增强客户粘滞度。 ( 2) 在工作流程方面,员工更容易获取工作、生产方面的各类信息,可以降低重复劳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 3)员工 之间可以进行高效的交流、沟通,能够形成快速、可靠的团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 4) 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施,通过网络来进行消息传送、信息检索,可以快速、低成本、高效地解决交流和问题求解过程。 如何 对企业在多年 运营中积累、沉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管理,使其成为企业创造更多新价值的推动力、企业发展的智慧型资产,是目前众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知识管理,正是在这一企业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问题。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节 知识管理 应用 现状与 存在 问题 国内外 应用 现状 上个世纪 90年代初期,美国 施乐公司 最早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为该公司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供了保证。 目前,国外的知识管理已经逐步发展成熟。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软件产品以及成功的应用 都 已经十分常见。例如咨询公 司安达信、毕马威、麦肯锡;通讯领域的思科、摩托罗拉; 尔、惠普 公司 ,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均离不开知识管理 3。世界著名的知识管理咨询公司 毕马威咨询公司 ( 对国外大型企业、公司中进行的知识管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知识管理已经 基本上 渗透到各个行业 、领域。 知识管理已经得到 企业、公司高层的基本认同,企业、公司管理者对于实施知识管理所能带来的商业利益已经有了认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都逐渐在走向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实施方面的障碍,如企业、公司高层与员工之间就知识管理、知识交流的认知还存在着一定的 误差而导致在实施与应用上不能保持一致性;对实施知识管理的复杂性了解不够而导致一大套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在自主开发时很容易降低成企业 国内对于知识管理这一理念接受和应用都较晚, 一直到进入 21 世纪后, 知识管理 这一理念 才 开始逐渐 成为国内 各商业领域、学术领域 谈论的热门话题 。很多的高科技企业开始认识到知识管理对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 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进行了 初步 的 尝试。目前,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实践应用 都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由于对知识管理理念的认知不同,在知识管理的开发模式和国外相比, 也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中 还主要是文档管理工具的选择 , 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 这些困难主要来源于企业、公司相对较为 禁锢的文化 氛围、机构组织,以及固有的 知识垄断观念。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公司目前实施最多的还是 者是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实施条件已经非常普及,完全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和推广知识管理建设的基础条件,但是真正运用更为专业的知识管理技术来进行企业知识管理的企业、公司为数尚少,大多数的企业和公司还在目前企业 绪论 3 的基础上进行观望, 所以知识管理技术的使用在目前更 多地还停留在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管理阶段。 存在的问题 企业 在实施 知识管理 的 过程中,通常 会遇到下面的一些共性问题 4: ( 1) 知识分散难获取 企业的大量知识,分散保存在各个服务器、各个系统,个人电脑,甚至个人的头脑中。知识难以获取,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出现重复劳动。知识缺乏全局的、系统的视图,缺少关联,新员工上手难。 ( 2) 地域分布难协同 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办事处或子公司在地理上分散,导致沟通、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困难,流程运转不畅,工作效率低下。 ( 3) 知识易流失 一些重要的知识 ,还处于隐形知识形态,仅仅位于少数员工的头脑中,没有显性化沉淀下来。员工的流失,会直接导致企业知识的流失。 ( 4) 知识资产难保护 知识的共享和保密是一个冲突。如何让知识被正确的人获取,同时减少管理的复杂性,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难题。 ( 5) 知识质量难评估 知识不是静态的,知识可能快速老化需要不断更新。企业往往缺乏对知识质量评估和有效性识别机制,过时的知识需要更新,错误的知识需要剔除,同时能够挖掘出优质的知识。 ( 6) 员工排斥知识管理 额外的知识管理工作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员工知识贡献的积极性不高 。这和公司的文化、制度也有关系。知识管理,必须让知识工作者工作更容易才更容易推行。 ( 7) 领导难管理 企业需要相关信息系统来简化知识管理工作;同时,通过知识管理的一些统计数据,对员工进行评估考核,激励员工贡献,构建鼓励知识贡献的文化氛围。 第一章 绪论 4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 可以预见, 未来企业 发展 的成功将 更多地 来源于比竞争对手更快速、有效地运用知识。知识管理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和首创性;同时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 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员工的相互启发、沟通和知识共享;而且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本文的选题就以某企业对知识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背景,详细进行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开发所经历的分析、开发等阶段的工作描述。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第 四 节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本论文对 知识管理系统 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多方面的需求调研,分析 该系统 上的用户、功能组成,并根据当前 企业 具备的软件、硬件环境,设计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 ,最终实现了 基于 企业通过使用系统的知识管理 、 知识 查询与 统计 、 知识共享等功能实现 对 企业 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的目标 ,避免积累 的 知 识资产流失,促进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有效降低企业 运营成本,强化 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 论文的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 知识管理的 背景、意义、 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以及本论文的 研究内容和 章节组织。 第 二 章是 系统开发基础 知识 与技术概述 , 介绍了知识 管理 相关的一些概念以及企业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同时对系 统开发所采用的相关技术的进行了介绍 。 第 三 章是系统的需求分析,分析了 知识管理 的业务流程,然后从 知识 管理系统 的功能、 性能、 开发环境等多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 第 四 章是系统的设计,分别从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系统的 功能模块、流程图与顺序图、 数据库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章 绪论 5 第 五 章是系统的实现,分别针对在论文的总体设计中涉及的功能模块一一进行了实现,并给出了相应的操作说明。 第 六 章是总结,对本论文所实现的 知识管理系统 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做了总结,并对该系统进一步的功能扩展和开发提出了展望。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6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第一节 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 就是在企业、公司等 组织中 建立一个可以量化的知识系统,使得该组织中的任何咨询与知识,均可以通过获得、创造、记录、存取、更新、整合、分享、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反馈到该知识系统中,形成一个个人 知识不断累积并成为整个组织智慧的循环过程 15。知识管理的意义在于将不断累积的组织知识作为组织管理、发展的智慧资本,有助于组织在面临市场变化等决策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通过这一定义 , 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累积的对象是企业、公司等组织在运营过程中由不同的个体贡献的知识。而知识是由具体的内容来表示的,因此很多企业、公司等组织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接受知识管理这一理念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是将知识管理与内容管理混淆在一起。 所谓 内容管理 2, 是指 企业、公司等组织 对组织机构内部 日常工作所涉及的各类信息资源的组织、分类和管理等一系列有序过程。信息资源包括 多种格式和 类型的 文本、图像、视频等。虽然从知识管理和内容管理的内容上来看,两者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对于刚开始 接触到知识管理的企业、公 司来说,却很容易将二者等同起来,这也造成了目前很多企业、公司在实施了内容管理系统或 对于知识管理来说,更关注对企业、公司等组织内外部所有知识的管理。知识可以被认为是显性或者隐性的,所谓显性知识,就是指和组织相关的研究报告、标准规范、数据与程序等文档,而隐性知识则是指隐藏在人的大脑中的经验,以及隐含在企业业务中但却没有被发现的经验或知识。 而内容管理则针对组织运营范畴中涉及到的任何数字信息,如文本、图像、网页、表单、视频等文件,这些数字信息都是显性的。显 然,知识管理所关注的对象更为广泛。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7 同时,知识管理还包括了对知识活动的管理,如知识的沉淀、共享、应用、创新等活动环节,并由此延伸到对人的知识行为的管理,如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文化的形成与推动 ,这些都不是内容管理所涉及的。可以这样认为,知识管理涵盖了静态的知识和动态的知识行为,而内容管理只负责静态内容的组织与管理。 目前实施内容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是政府、事业单位、媒体单位等,管理形式主要是建立各类内容的综合网站。 而 知识管理可以实施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公司等, 但更倾向于企业或公司的应用,这是因为 知识管理更能为企业或公司这类组织机构挖掘和创建更多的商业利润。在进行实施上,也不仅仅是单纯的综合网站形式,更多的是在合企业、公司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与企业管理架构有机结合,着眼于企业知识的梳理,将企业知识与企业员工、企业业务关联和融合起来 的多种信息化系统形式。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显然内容管理更像是企业、公司实现知识管理的一个过渡过程,而知识管理则是内容管理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和结果。 知识管理 系统 在了解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再来认识 知识管理系统( 的概念就非常容易了。首先,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集企业管理、计算机系统应用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对企业知识进行收集、处理、分享和再创造。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可以 对 企业、公司等 组织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 将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点滴知识 积累 起来, 避免 其 流失,促进 企业 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 能够达到 有效降低组织运营成本 、 强化其核心竞争力的 目的 4。 其实,对于 知识管理系统 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根据关注知识管理系统的组织状 况的不同,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义知识管理系统。目前能够形成共识的理解都基本上着眼于能够有效存储信息、实现知识流转、共享、发现等管理功能的信息系统。 对于知识管理体系来说,是包含了知识管理理念这一管理机制内容和知识管理行为这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两个方面。知识管理理念着重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好的企业制度能够明确企业的知识资产,体现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并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8 鼓励员工积极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和共享知识,好的企业文化则可以使员工能够摒弃传统的对知识独占观念,加强员工之间的协作,提升员工对团队精神的贡献意识。知识管理系统是 对知识管理实施所需要的软件、硬件平台,该平台可以支撑企业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加工、共享和利用, 知识管理体系总体上分为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的软硬件两大部分。其中,知识管理理念分为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企业制度包括确立企业的知识资产和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从而加强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并鼓励员工积极共享和学习知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共享文化、团队文化和学习文化,帮助员工破除传统独占观念,加强协作和学习;知识管理的硬件对应的是知识管理平台,它是一个支撑企业知识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平台,通并通过各类网 络对企业知识与企业应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由此可见,企业对知识管理这一概念的接纳贯穿了整个企业运营、发展的全部过程,而知识管理系统只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具体的软件应用形式。 知识管理 的 实施步骤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实施知识管理大概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认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认识知识管理,预见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企业 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 。在这一阶段,企业要上下统一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并准确评估企业当前对知识管理的现状,明确是否需要实施知识管理。 二、规划知识管理 在对知识管理进行规 划时,需要对当前企业知识规划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企业知识的类型、组成、涉及的业务流程等,并将知识管理贯穿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制定知识管理相关的目标、策略,改造现有的不合理知识管理流程等。该阶段 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在企业中全面建立知识管理所需要的各项基础。 三、试点应用知识管理 在规划好了如何进行企业的知识管理后,需要选取条件合适的企业部门与流程来进行知识管理的实践,并进行短期效果评估,作为对知识管理规划的修正和完善。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9 可见,在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是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对企业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明确知识管理实 施的策略。因此,这一阶段的工作实施难度是企业贯彻执行知识管理策略过程中最大的。 在这一阶段中,知识管理系统开始出现在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中,并开始发挥其信息化的作用。 四、进一步推广和支持 通过上一个阶段试点应用,可以将知识管理的时间继续推广到企业的其他部门和业务流程中,目的是实现知识管理全面融入企业业务流程 ,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制度,并在 推广 过程中进行完善。 在这一阶段中,如果出现了不可预料的混乱,需要及时地进行控制,不能让知识管理的疏漏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也需要逐渐建立起和知识管理有关的保证机制、激励机 制和绩效体系。 五、形成 常规制度 在知识管理以管理理念和信息化形式在企业中实施和运行后,就需要形成一套关于知识管理执行、完善的常规 制度 。制度的形成,标志着企业对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全面认可 。 第二节 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考虑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的软件、硬件条件和已有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可能的集成与数据共享,所以系统开发所采用的相关技术要充分考虑对已有软件系统的兼容性,还要考虑知识管理系统今后在功能上的扩充。因此,系统开发选择了主流的企业级应用开发 平台 及成熟稳定的数据库产品 008。 2 建立在 平台上的企业级应用的解决方案 6 平台,不但有 台的所有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对 最终目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10 标是成为一个支持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体系结构,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等复杂问题 一、 统的 两层化模型中的不同层面分割为多层,一个多层化 的应用能够为不同的服务提供一个独立的层 8 ( 1) 用户层 (该层 用来与用户交互,并把来自系统的信息显示给用户。 ( 2) 该层用于 产生表示逻辑,并接受来自客户端的用户反馈。在所有接受客户端请求的基础上,表示层对用户的请求产生相应的回应。 由 ( 3) 业务逻辑层 (该层 用来处理应用的核心 业务逻辑。业务层为低层的服务组件提供必要的接口。业务组件通常被实现为 中, 理持久性、事务和资源分配等。 ( 4) 企业信息系统层 (这一层为企业的信息系统服务,包括数据库系统、事务处理系统和 在 二层和第三层被和称为中间层 (因此,也可以把 结构看作三层结构。中间层是 大多数应用程序 开发人员只是考虑中间层的业务逻辑复用,很少考虑过用任何正规的数据持久性框架建立数据层,即数据持久层。数据持久层位于业务层和数据库之间,它隐藏数据读取和操纵中的所有数据访问代码细节,完全抽象出开发应用程序时使用的数据物理细节 。因此, 二、核心技术 ( 1) 术 务器上,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11 用来生成 典型的 为 并不十分适合做用户的界面表示,而当 件可以通过 器来捕获这个请求消息。 ( 2) 由 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在传统的网页 件中加入 ,就构成了 先执行其中的程序片段,然后将执行结果以 序片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以及发送 等,这就是建立动态网站所需要的功能。所有程序操作都在服务器端执行,网络上传送给客户端的仅是得到的结果,对客户浏览器的要求最低,可以实现无 至无 ( 3) 可扩展标记语言 (供了一种 标记内容的方式,可以添加关于数据用途的信息。信息使用 为解析器的应用程序就能够可靠地提取相关信息,并根据不同的需要处理。 其实质是 :时候数据是为数据库准备的,有些时候则是供人阅读的。与这两方面应用相关的技术,比如数据验证和 三、 优势主要是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业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 。具体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 留现在的 因为 业计算”领域供应商的参与, 每一个供应商都对现有的客户提供了不用废弃己有投资即可进入可移植的于基于 有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也能被保留使用。 2、高效的开发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12 繁琐的服务器端任务交给中间件供应商去完成,这些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在如何创建业务逻辑上,相应地缩短了开发时间。 3、支持异构环境 于 间件、硬件,因此设计合理的基于 4、可伸缩性 基于 如可被部署到高端 种系统单机可支持 64域的供应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负载平衡策略,能消除系统中的瓶颈,允许多台服务器集成部署。这种部署可达数千个处理器,实现可高度伸缩的系统,满足未来商业应用的需要。 5、稳定的可用性 持长期的可用性。一些 户也可选择健壮性能更好的操作系统,如 S/390。 、 在软件设计中,程序开发人员非常重视这样一个问题: 体系架构级的软件复用是否能够实现 ? 很多研究人员对软件体系架构的模式进行 了 研究,并提出了设计模式的 相关 理论。 所谓 设计模式 就是指 对于特定问题的成功解决方案 的描述 。 虽然 设计模式 的作用是 解决单个问题, 但对于复杂的企业级应用,通过对多种设计模式的有机组合就可以实现其完整解决方案 11。 就是专门用于提供 B/ 视图 ,是一种 可以很好 地对 操作、显示与数据强行分离 的模型 12。该模型包括应用数据和业务规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软件设计模式。 其 核心思想是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关注点的分离。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13 图 其中: 视图 表示用户交互界面 。在 , 视图技术包括: 模型 表示业务数据实体。即模型是接 受视图请求的数据,并返回相应的处理结果。 控制器 表示协调视图与模型的功能结构。控制层不做任何的数据处理,但是起到承上启下衔接作用。 二、 核心项目之一,是一个高可扩展性的 要用于创建互联网与企业级 13。该框架设计目的为缩短开发周期,从建设,部署,维护等角度加快应用程序的开发。 终设计成了一个兼容 现代 且基于 终将 目前, 2域 中 最流行的 14 体工作流程说明如下 : ( 1)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如 起一个 ( 2)服务器端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要先通过一系列过滤器;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14 ( 3)之后请求要经过 并通过 前端控制器将 此请求映射到相应的处理 ( 4)待 行完毕后, 图 构 、 软件在互联网应用、企业级应用等作为数据处理的工具时,从根本上可以认为其软件具有三个主要功能:展示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伴随着 向对象的编程)发展,在互联网、企业级应用中,这三个功能分别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对象持久层这三个层次作为抽象描述。其中对象持久层主要负责对象的持久化,即 提供对面向对象式的数据增改删查。 在计算机软件中,对象 关系映射( 一种对象持久化层编程技术,实现在对象与数据库结构不兼容情况下得相互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15 转换功能 17。实际上, 拟对象数据库”以方便从面向对象编程的角度来处理数据信息。 二、 一个对象 关系映射( ,是一套完整全功能的 18即一个支持将面向对象的域模型映射到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并能够支持数据的插入、 删除、修改、读取等操作。实现层面的 分复杂,属于业务逻辑处理层和数据库底层 动之间的软件层,即通常说的数据持久化层,而通过 图 层的概览。应用程序( 过持久化对象( 方式传递数据给 过 或注解( 置文件, 将持久化对象转换为对应的结构化查询语言( 并最终通过 图 层 概览 对 行了封装 , 极大程度地 简化了 有效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为开发人员 提供了数据库层面的抽象, 而且移植性好,支持多种数据库。 第二章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与技术概述 16 008 任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离不开数据库的帮助,因此如何选择数据库成为了开发的关键问题。数据库的好坏对系统的开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微软公司推出的 品 在各种类型数据的储存方面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对于性能更高的程序更加易于管理。 最初是由 司共同开发的。 但在微软推出 T 后 开始独立开发该产品, 到目前为止,已经 推出了多个版本。 其中, 008数据库 产品 对象 中 包含 了 数据库、表、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 等众多对象,功能强大,数据操纵和管理方便,目前已经成为众多中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首选 20 本系统的开发使用了 本选择了较为成熟和广泛使用的2008版本。 第三节 本章小结 本章对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如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如何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并对开发知识管理系统所使用的主流开发技术和数据库产品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17 第三 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在软件工程中, 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只有明确了企业用户对知识管理系统软件在功能、行为、性能等方面的需求,才可以进行具体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23所以, 本章 就根据企业 知识 管理 的要求,对 知识 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包括对企业 知识管理的总体目标、开发可行性、系统的用户类别以及系统的功能、性能需求与软、硬件环境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 第一节 系统的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知识的有效管理,造成了企业知识管理比较混乱、大量知识流失、知识不能在企业内部共享等问题,使得企业的知识没能发挥出其作用。 因此,知识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 实现工作中知识的有序积累 、 促进知识分享 、 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 目前虽然有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知识管理系统软件,但因为国内不同的企业 对知识管理这一理念接受程度不同,对已有知识管理系统软件所涵盖的业务范畴、操作方式等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最好是量体裁衣,根据自身需要来开发切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知识管理系统软件。 从技术角度来看, 开发知识管理系统采用的主流开发技术是非常成熟的产品,而且从开发过程上与开发内容管理系统或 且使用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可以快速地开发出系统原型与用户交互来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进而对后续的设计开发工作提供帮助。因此,系统的开发从技术角度来说是可行的。 从经济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具 有了 公自动化系统等应用系统,而开发知识管理系统所需资金投入并不比这些系统更多,而且由于知识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某些方面可以共享已有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果,如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等,额外的开发费用是企业能够承担起的。而等到系统建成之后, 给企业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等种种好处,虽然不能够用立刻用第三章 系统的需求分析 18 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长期来看,系统的应用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这一点可以从知识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案例中知道。所以,从经济角度来看,系统的开发也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系统的开发无论是技术角度看,还是从 经济 角度 看,都是可行的。 第 二 节 系统用户分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知识库管理系统的使用对象包括 了 企业的全体员工 、领导 、知识专家 等 。 但是按照根据对知识信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