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案例分析-中学数学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分 类 号: 密级: 公 开 学校代码: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教 育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 案例分析 郭 淼 学 生 类 别 教 育 硕 士 培 养 单 位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学院 指 导 教 师 张 红 职 称 教 授 专 业 名 称 学科教学数学 研 究 方 向 中学数学教育 论文完成日期 2010 年 03月 05 日 2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 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 2)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 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3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 案例分析 教育硕士 学科教学数学 专业 研究生 郭 淼 指导教师 张 红 摘 要 新教材的精髓是, “以学生为主体” 的参与模式,它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和 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新教材背景下教师 应积极 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 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 应对教材 作出“二次开发” 。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增删和调整 , 并且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 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以既基于教材,又超越于教材。 数学新课程下教师被赋予了“二次开发”教材的权利。但是,对于习惯于照本宣科的教师而言,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犹豫、惶惑、不安溢于言表。 我有幸地经历了成都市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近十 年, 作为一名 使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 一线的数学教师,不断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融入到了一线的数学教学和教育科研中, 在 总结、实践、再反思 中成长 , 对 如何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二次开发”有了一些的感悟和认识。 基于此, 以 一位实际操作者的视角 ,我 选择了 以 “ 初中数学新 教材二次开发 案例分析 ” 作为研究课题, 以北师大初中数学新教材为例, 结合 具体的教学设计 , 尝试解答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问题 ,旨在为同行老师提供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指导。 本文通过 剖析关于 新课改中 教材地位和功能的变化 以及 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 教材实施的困惑,确立论点 ,并 对广义的 教材 “二次开发”进行基本的学理分析 ;且 以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 为例, 对 教材“二次开发” 的原则、方法、技巧 进行重点、系统的阐述 ;最后, 反思了教材“二次开发” 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 一些 建议。 4 论文分四章,内容具体 如下 : 第一章 在确认教材地位和功能已经发生的的基础上,从使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 的困惑 入手, 阐释选题的依 据 。 第二章 对教材“二次开发”进行了学理分析,包括其基本涵义、 目的、特点,教师角色转换 等 。 第三章 论文以北师大初中数学新教材为例 ,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对 如何实施教材“二次开发”进行系统阐述。 第四章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 反思了 教材二次开发中的问题和提出 探讨。 第五章 部分教学设计案例与源教材对比分析 最后附录中收集了 自己从 2003 年 至 2010 年 参与数学新课改的一些经历和收获 。如有不当处, 请专家和同仁们 请指正。 关键词 : 教材“二次开发” 案例 分析 初中数学 北师大版 5 “ he is of of on of of of of as on of to it is of of to in of to as as of to to of by of to is an to a of as in As a of is I am of on to an s 6 I of in as a s of to to “to to as is In of on a to On “as as of of on to in a of in of of “of 7 目 录 第一章“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选题背景 . 9 第一节 教材地位与功能的变化 . 9 第二节 以“北师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为案例的教材使用的困惑 . 10 一、纵观这套教材,有以下优点 . 10 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教学理念 . 11 三、实践中的不足之处 . 11 第三节“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选题立场 . 12 一、教育适合性的需求 . 12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 12 三、动态一线教育过程的需求 . 13 第二章 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 13 第一节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和本质 . 13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 . 13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本质 . 14 第二节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 . 15 第三节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特点 . 16 一、教材“二次开发”与传统“备课”与的区别 . 16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特点 . 16 第四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转变 . 17 第五节 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章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 . 18 第一节 新教材“二次开发” 原则 . 18 一、来源于标准,服务于标准 . 18 二、坚持教学预设性与达成度的统一 . 19 三、以学生为主题 . 19 四、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 . 20 第二节 新教材“二次开发”的方法 . 22 ( 以北师版七年级第一章中“从不同的方向看”为案例) . 22 一、挖掘、把握新教材所承载的价值与特点 . 22 二、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技巧和策略 . 27 三、 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效率的技巧 . 31 第三节 教材“二次开发”中有关评价体系的开发 探究性活动课 ”评价案例 . 35 一、设计说明 . 36 二、活动设计 . 36 8 三、内容、要求 . 45 四、作品展示 . 46 五、反思 . 46 第四章 教材“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探讨 . 47 第一节 教材“二次开发”存在的问题 . 47 第二节 对数学新教材二次开 发的建议 . 48 第五章 部分教学设计案例与源教材对比分析 . 51 结束语 . 83 附录 . 85 9 第一章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选题背景 第一节 教材地位与功能 的变化 教材在是 教育制度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它 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教材 在 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是 教师对 教学目标 其进一步的理解、展开和演绎的参照 。 同时教材也 为教师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节约了自己 开发教学材料的时间和成本 。即使在 教育科技和信息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依旧是教师和学生最为重要 的基本教学资源 。 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作 为 国家课程发展的标志 ,教材充当了执行改革的工具,行使着“代言人”的角色。 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教材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和学生 只有崇拜和服从,不敢越雷池一步。传统上,教师重在“吃透教材”,学生重在掌握教材 ,教材代表着全部的课程内容。在教材的 专横“统治”下,教师沦落为“教书匠”, 无任何创造性可言。 百年积淀 , 厚积薄发,随着初中数学新教材在全国的铺开, 教材的地位与功能都发生了转变。“教教材”的观念正在为“用教材教”的观念 取代。教材的权威地位日渐式微,教材传统的 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 教材生 存方式逐渐地在改变,尤其是 随着 时代的发展 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以及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 各个省市选择的新教材也种类繁多。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改革中,比如笔者所在的四川有近 20 个地市县中有 近 6 个用的是人教版的数学新教材,有 近10 个用的是华东师大版的,有 2 至 3 个个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由于 选择的教材类别很多 , 教材多样化的发展形态转变着我们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传统的权威地位被撼动 了。 教材 逐渐演变成 为“工具”、“材料” ,成为教学资源之一。 不再是由别人开发 、教师被动接受的“产品”,成为了 可供 选择是否采用、质疑、分析、批判以及 论释的文本 。 教材 被赋予了多元理解。 由此可见, 在观念更替和技术发展的历史演进中 , 无论是 教材的内涵 还是 外延 都在 不断变化着, 对教材 进行“二次开发” 是教师的 一种必然的选择。 成都市在 2003 年铺开了轰轰烈烈的初中数学新课改,下面笔者就将以北 10 师大初中数学教材为教学案例,以 一个从 2003 年至今参与 到新课改 其中的一位一线教师 的视角 ,对“初中数学新教材所进行的二次开发”做一个小结和反思。若有不当的地方,请老师们指正 。 第二节 以 “北师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为案例 的教材使用的困惑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是 初中教材改革的一次重要成 果 。它集中了许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编写。作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化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我 市 自 2003 年秋开始进行课改试验,统一使用新课标下的实验教材, 我有幸 成为了第一批 用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 的一线老师,迄今为止已经参与课改 7年,正进行着第四轮新课改的教学。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的编写 有鲜明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一条主线来看,内容显得新颖, 在很大程度上 培养学生的 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教材贯穿了 “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 务于生活 ” 、 “ 学有用的数学 ” 的思想。 另一方面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 在初中数学新课改的这几年,关于教材的赞成和反对观点 各种各样, 方各执其词,争锋不断。下面 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为例, 择其中的 一些 观点与大家 一起分享。 一、纵观这套教材,有以下优点 1、 新教材贴近生活,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 新的教材引人入胜,许多小标题都是以疑问的方式出现 , 能调学生胃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教材采用 “创设问题情境 建立数学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 ”的模式展开,对新知识都创设了相应的情 境或设计了现实的、有趣的活动,并以问题系列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让学生在 “做数学 ”的过程中 “触摸 ”数学 。 2、新教材对知识的呈现形式使师生有很多的合作与交流 新教材对知识的呈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能较好地体现了师生间的交流,提倡学生多思、多想、多动,从模仿、练习转向探索交流, 1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 3、新教材新颖的栏目设计新颖,深受学生的喜爱 新教材设计了 “议一议 ”、 “想一想 ”、 “做一做 ”、 “读一读 ”栏目。这样的教材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也增强了数感、符号感、空间 观念、统计观念,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 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数学教学理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这样一种编写方法 ,实际上 ,体现了一种新 的数学教学理念 : 1、学习数学知识必须联系实际 ,学习概念、法则等 应从具体实际问题入 手。 2、学习数学知识 更应关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探索知识 形成的这样一个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3、学习数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4、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学习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5、 学习数学知识不 生还必须亲自动手实践。 三、实践 中的不足之处 困惑 : 1、如何把握教材的 “度 ”。 2、如何协调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 “度 ”。 3、如何把握几何推理的 “度 ”。 4、如何处理分层教学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在实施新课改的这几年, 通过实验学生在高中时的表现,高中教师对这些实验学生的 评价以及这些实验学生在高考中的 成绩,促使我们反思我们教学行为,认为实验教材编写明显地存在不足 。初中新课改应该跟高中联系起来。 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1、 对 学生运算能力 要求有所下调, 2、 在 追求新颖 的同时 , 有些地方 忽略了知识的连续性, 3、教材 淡化了 对概念的准确定义以 及定理的推理论证。 12 4、教 材在内容上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忽略了环境差异。 5、新教材内容跨度比较大,有的内容要求高,很难实施分层教学, 围绕着教材问题的讨论可 褒贬不一, 对 教材究竟是帮助,还是阻碍 形成了两大阵营 。 如,教材在拥护者的眼里是一种系统的规划和决策, 认为提供了内容大纲和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 ;而在反对者看来, 教材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削弱了教师的专业角色,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教材固定的结构和顺序 ,替代教师进行教学决策。 如果 教师本人将教材视为的束缚,则自 己便 就成为教材的“奴隶”,被动地接受教材的安排 ;如果 把教材视为对教师的“赋权”,自己则是教材的“主人”,就有权对教材进行重组,创造性第 为我所用。 因此, 教师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重新诠释教材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 显得非常的迫切和重要。 所以以下将以北师版中学数学教材为例, 对“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二次开发”立场选择 作一个阐释。 第三节“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选题立场 一、教育适合性的需求 在经历了初中数学新课改的七年里,对于新教材的使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 没有最理想的教材,只有最合适的 教材,最 合适的教材就是最好的教材。 针对我市采用的北师版初中新教材和自己所在学校学生生源的特点, 在自己所历经的 一线 教材“二次开发” 的目的正是定位了这种合适性。长期以来, 社会 对于新教材的编制和设计 都给予了许多关注, 而轻视或忽略了教师如何诠释、创造性使用 教材 ,即教材“二次开发”的问题 。 再好的教材也要经过教师之手 创造才能彰显其真正的 价值。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教材“二次开发”论题的提出 让教师在一线教育中 从 经历了从经验到理性的迈进 ,对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面对法定的课程标准和琳琅满目的教材,习惯了被教材驾驭的教师即 便是在有足够传统教学经验时也感到无所适从,茫不知所向。习惯了捧着书本照 13 本宣科,突然要自己“二次开发教材”时,显得惶惑、不安。即便是经历课改的这几年,甚至有人还惦念以往受教材“统治”的日子,这足以暴露出部分教师的惰性,专业知识的匮乏 。 与此同时,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是“该不该二次开发教材”,而是“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师被赋予教材二次开发的权利,如何让自己的专业素质跟进,如何用好已有的经验,如何创新开发自己新的潜能,否则赋权不免要落空。在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正是在铸就提高教师的能力。 三、动态一线教 育过程的需求 教材 在构设问题情境时 时, 固有的和封闭的情境,这与不同的教学区域、多样的教育对象 ,动态的教学流程,开放的课堂 存在着必然的冲突和矛盾。当面对 属于自己的特定教学对象和现实的教学情境时, 怎样 对已有的教材进行加工和调整、增删。怎样和学生、 教材、自己对话, 融入自己的 演绎和创造, 充分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作用,已 具有了教材开发的意义。如果说专家、学者编制教材的过程是“一次开发”,那么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过程可谓“二次开发”。 基于此,结合自己使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体会,以此为例, 我 提出“ 初中数学新 教材二次 开发的案例分析”作为 的研究课题。 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新教材进行教材的 二次开发。 第二章 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和本质 一 、 初中数学新 教材“二次开发”的涵义 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以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14 教材的“二次开发”一方面 服务于教师本人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体现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诠释 ;另一方面也使原有的教材更适合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 剖析教材的“二次开发”。 二、初中数学新 教材“ 二次开发”的本质 1、 教材“ 二次开发”是 相对的一个概念 课程和学科专家编制教材是对教材的“一次开发”, 追求教材的基础性、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典型性; 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对教材创造性的和个性化的运用可谓教材的“二次开发” ,是对专家“一次开发”产品的发展和创新使用, 主要以教材对情景的适用性为主要目的 。两者价值取向不同。 2、 教材“二次开发”是 “课程重构” “二次开发”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不同的。 是基于教材,结合实际教学的课程重构。 教师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参与教材“二次开发” 中 。实际涵盖了许多 相关研究,比如 “课程资源开发”, “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教材使用建议”、“教材的取舍与调整” 等。 3、 教材“二次开发”是一个的动态 循环 过程 教材的“二次开发” 不是教师随意的主观行为 去将其简单加工,它需要教师的理性思维。 这一过程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它不仅涉及“做什么”、“怎么做”,而且也涉及“做得怎么样”,最后还要评价 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合理性 。每一次的反思都要 为下 一次依据。在结束一轮的过程中又意味着另一轮的开始 。教师要 能 站在 一定的高度 , 系统周密地考查 教学中的各种要素, 补充材料, 整合各种教学 资源, 设计方案,作用反思。所以说 ,教材“二次开发”是一个 动态 循环的 过程。 4、教材“二次开发”具有实践意义 区别于人们对创造性利用教材的理解, 教材二次开发 ”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与专家、学者开发教材不同的是, 它存在于教师的日常工作 。 不同的教 俞红珍 次开发” 以英语学科为例 D2006, 15 学对象有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个性,所以也有着不同的教学需求,它是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 在需要,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讲,它还是教师教育哲学的一种课程实践,具体指向于生动的课堂教学。它随着具体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 初中数学新 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 1、 调整 情景 教学 ,促进教材个性化 教材在适应情景的同时,也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过程。教材“二次开发”在追求教材情景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教材的个性化。 正如麦克多诺和肖 (2004)所指出的 :“通过改变教材的一些内部特征以更好地适应特定的 情景,从而使教材在情景中的适应性最大化。” 2、 通过合理增删, 弥补教材的内在缺失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一般都经过专家的慎重考虑,但教材有时难免出现一些疏漏或缺失 。 二次开发的目的就是比不这种缺失。 3、 整编结构, 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理论研究和 教学实践之间 相互作用,相扶相称。 若教师能带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走近教材, 依托自己丰富的专业素养, 对教材实施“二次开发”,那无疑是缩短了两者之间的差距。这是教材“二次开发”的目标。 普劳斯 (1998)总结道 :“多数编者似乎都十分依赖直觉,视教材编写过程为 小说创作过程” “他们几乎不谈指导他们编写的教与学的原理或者为促进 教材连贯、一致而运用的框架。” 由 此可见,理论应用于教材编制的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4、 初中数学新 教材“二次开发” 实际是一个教学一体化的过程 J. 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 76 页 . 16 传统上,课程和教学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规定着学校“教什么”,而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规定学校“怎么教”。 通过二次开发则要达到教的怎么样?且形成发思,再循环,再作用。 5、 教材“二次开发” 实际也是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通过“二次开发”,教师了解“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成为“理论家”。由此,教师对教材的运用从经验的、直觉的过程上升到理性的、自觉的过程,教师因此而回归了其 专业自主性。 第三节 初中数学新 教材“二次开发”的 特点 一 、 教材“二次开发”与 传统“备课”与 的区别 教师 传统 备课实际上是更多是一种经验行为。 认为对“备课”的理解就是理解教材、“吃透教材”, 不仅 “备教材”、“备学生, 还要 备方法” ,然后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策划教学的方法,最后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 际。 现代学设计理念 帮助我们从更系统的角度认识教师准备教学的行为,但 仍 要 以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作为行动的目标和准则 。 教材“二次开发”虽然将目光 焦于教材,却离不开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如教师、学生、环境等的影响 ,它需要教师的强有力理论支撑 ,进行教学需要分析。因此 教材“二次开发” 与传统的备课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一个各种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动态的、不断生成的系统,因此 形 成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 。 二、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 特点 顾运行调控 和系统要求 这 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 教师要考虑许多 不同的教学变量, 进行 分析和评估 后再定义教学目标,然后再进行“二次开发”。在 实际 操作中 ,教师或学生必须在教学目标 的导引下,全面考虑 各种因素 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二次开发”的内容、过程或方法 作出决策和取舍 。 ”的需要和学生“学”的需要 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 一味地强调任何一方都是不明智的 。教学目 俞红珍 “二次开发” 以英语学科为例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7 标的实现是靠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互动实现的,教师要协调教材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要调适教师自己的主观意志与教材的要求,这样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和谐 。 教材二次开发 目标可能是多种维度的 , 也可能是多层次的 。依据课程标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 随各因素动态变化, 可以随着“二次开发”方案的实施和反馈作出微调,体现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差异 性和个性化。 “二次开发”效果评价 含对教师和学生结果性评价,也含有过程性评价, 这里评价还包含了对“二次开发”过程本身的评价 。 对于教师,学生,都 是一个反思阶段。经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帮助教师和学生弥补和修正方案的不足, 并指导修改下一轮的方案。 比如:在北师大版探究性活动尝试过程中,基于七年级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一课”的评价案例 。 具体实施在后面一板块阐释。 第四节 教材“二次开发”的教师角色转变 20世纪 70年代,英国学者斯滕豪斯 (对课程目标模式 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掀起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运动,这种 思想提 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教师通过参与研究任务,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通过反思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 。 暗示了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参与课程改革实践, 从而扩大自己 的专业自主性,实现其专业角色的转换。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 对教师的思想观 念和教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要求教师对于自己的角色转换必须作出重新调整, 进行重新定位。“二次开发”教材 恰 是本 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话题。它要求教师成为 一从被动的教材实施者 到积极的教材 开发者 二 位 知识传授者到 学生 学习促进者 三 书匠”到 具备一定理论高度的 课程研究者 俞红珍 “二次开发” 以英语学科为例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8 教师从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转化为 亲历现场的“当事人”。 不仅 要解读蕴涵于教材中的理论思想,还有在剖析之后,在创造性的教材二次开发中 展现自己对课程和教学的独特理解 。 教师不仅要在 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先前的知识经验 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付诸教学实践,还要 通过 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教学实践。教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如果说理论工作者是主要解决情景中待定 的实际问题,那么教师则是对教材“二次开发” 就是解决教材对情景的适切性。 第五节 数学教育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我国数学教育需要改革,唯有不断改革才能有数学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数学教育界的共识。数学教育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学术观点、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乃至价值观的变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数学教育改革中要关注 数学 教育的目标,数学课程的内容,师生关系、关于学的 方式与教方式、关于基础与创新、关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及数学素养 等诸多因素。应在“亲和力”“问题性”“思想性”“联系性”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同时数学教学改革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为前提。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智力的发展水平,设置适当的数学教学情景,使他们在这样的情景中自主地进行教学学习,通过他们的独立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三章 初中数学新教材“二次开发”的实施 案例 第一节 新教材“二次开发” 原则 一 、 来源于标准,服务于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 国家对 俞红珍 “二次开发” 以英语 学科为例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章建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75 19 不同阶段的学生 的基本要求,规定各 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并 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具有法定地位。教 材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转化的产物,反应了课程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 和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 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 不能过分夸大教师主观上的随意性,否则就会陷入毫无目标的虚无主义。 如果过分地脱离了课标,也就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调适不能 随 意 而定的,要 依据一 定的标准在一定的幅度和范围内进行的。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既不能 忠实传递 课程计划 ,也不能随意创造,而是在 课程标准指导下对教材的调整、加工、处理。要协调好教材编写者、教学设计者、教学对象之间的互相适应,要以课标为导向, 以服务课标,回归具体教学情境为主旨。 二 、 坚持 教学 预设性与达成度 的 统一 教材“二次开发”的视野下,预设便有两个层面上的涵义 :一是教材作为预设的课程“产品”存在,它对课程或教学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规定 ,是 教材编者、专家形成的预设,是外在于甚至是强加于教师和学生的 ; 二是教师经“二次开发”后形成的教学方案相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性而言是一种预设, 是教师自己 教师根据经验和学情分析的结果, 对教学内容的 一种预设形成的 。达 成度 也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