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目 录 1 总 论 3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3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4 编写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原则及指导思想 5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5 主要技术数据和经济指标 5 可行性报告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6 2 建设单位概况及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6 3 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 8 项目建设背景 8 项目建设意义 11 4 市场分析和需求量预测 16 市场分析 16 需求量预测 21 5 拟建内容与规模 24 6 项目场址条件 26 场址现状 26 选 址 依据 27 场址建设条件 27 结论 28 7 工程设计方案 29 设计依据 29 设计原则和特点 29 总平面规划 30 总平面布置 30 2 集装箱装卸工艺设计 32 集装箱装卸设备选用与 配套 33 水工建筑物 34 陆域形成及堆场、道路 35 配套工程 36 8 劳动安全卫生 39 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 39 劳动安全卫生对策 41 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 44 9 公司组织与 人才策略 45 司组织机构 45 才 策略 46 10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7 设期 47 目进度计划 47 目实施进度表 47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 资估算 48 目总投资 48 金筹措 49 12 财务评价 49 务评价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49 运纲领及销售收入 50 润预测 51 13 可行性报告的结论和建议 52 3 第一章 总 论 ( 1)项目名称: ( 2)建设单位: 限公司 ( 3)建设地点:合肥市东南包河区 淝河镇卫乡村 卫关路北, 立煌路东, 南淝河西 南 岸; 西靠巢湖南路(规划中),北 抵 郎溪路(规划中 ,跨南淝河 )。 ( 4)法定代表姓名: ( 1)企业为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有关资 料 ; ( 2)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2006 2020) ; ( 3) 安徽省十一五交通规划 ; ( 4) 合肥市 (2006市总体规划 ; ( 5) 合肥市港口总体规划 (至 2025年); ( 6) 安徽省 船舶标准化暨船舶防污染方案、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 ; ( 7)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 8)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发展背景; 合肥市工业立市与科 4 技创新型示范城市的发展背景; 合肥市港口总体规划 背景; 它的意义在于 改善 合肥 工业 品 进出口条件,突破合肥水路运输瓶颈; 增强合肥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 工业发展 综合竞争力,强化合肥城市的 聚合力 。 ( 1)总论 ( 2)建设单位概况、选址条件 ( 3)建设背景及意义 ( 4)市场背景和需求量预测 ( 5)建设方案 ( 6)环境保护 ( 7)人员及培训 ( 8)实施进度计划 (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0)经济分析 ( 11)结论和建议 码头项目 占 地面积 200亩,分二期进行建设,总投资 9600万元;一期占地 80 亩, 建成后将 形成港区河岸线 210 米, 2 个 1000 吨级的码头集装箱作业区; 二期占地 120 亩, 1 个 500 吨级码头作业区和仓储、办公服务区; 形成港区河岸线 90米。 项目 设计年吞吐量为 80万吨, 其中 集装箱吞吐量为 6万标箱,是一个以集杂货进出口为主兼顾集装箱物流的综合性港区。 分为 作业区 、 仓储区 、 综合办公、服务区 , 3 大 个功 5 能区域。 企业达产年的营运收入为 2250 万元,其中包括装卸收入 1665 万元、港务费收入 元、堆存收入 元,其它业务(含拆装箱)收入 270万元。 2009年实现营业 收入: 450万元 (达产比例 20%) 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 675万元 (达产比例 30%) 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 1350万元 (达产比例 60%) 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 1800万元 (达产比例 80%) 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 2250万元 (达产比例 100%) 本项目可行性报告研究,以 城市经济发展和港口科学规划 为原则;兼顾经济效果和市场需求 ;兼顾城市进出口总量与港口投资建设规模相一致 的总的指导思想。 本项目总投资 9600万元。 公司提供自有资金 6000万元, 其他渠道融资 3600万元。 项目于 2008年 11月 开始建设, 实行边建设,边运营 的 模式。 2009年 9月进入正式运营。 整个项目预计于 2013年达到全部的生产能力,可以实现 年 营业收入 2250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 所得税: 6 税后利润: 上缴 利税 投资回收期 约 6年。 一、 项目的建设将 推动合肥现代 港口 物流进程, 配套 合肥工业化 发展 ,带动 合肥市港口 经济发展。 二、 港口 产业将带动 城市 相关产业发展,直接和间接产生 较 大的就业机会。 项目建成后, 将形成一批年营业额超过亿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入驻港口信息中心 。 推动合肥 包河区及淝河镇 的工业 聚集 区和专业市场规模化发展,形成具有实力型的物流专业公司。 促进合肥地 区企业产品 参予国际化竞争,将为 当地政府 带来很好的财政收入。 三 、 项目的投入 将为合肥市工业经济出口 改善的 条件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本 项目在市场,选址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 在港口功能布置上做了周到安排;重视消防、安全、卫生等环节的设置。对港口产业升级的战 略发展认识和规范化公司管理,将为本项目投产后的经济回报起到了保障 作用 。项目投资兼顾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标准。 因此,建议 该 项目抓住机遇,早日开工建设。 第二章 建设单位概况与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限公司属新成立的综合类 港口 投资公司, 成立 2008年 10月,注册资本 1000万元人民币。是合肥市对方开放的、 主要从事件散杂货、集装箱、 砂石 、 建材 等港口货物组揽、装卸、仓储等业务的 7 港口 投资管理 企业。公司 隶属于 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 拟 建设拥有河岸线长约 300米, 1000吨级综合码头和集装箱 泊位 2个、 500吨级杂货码头泊位 1个。购置 资产总值 650万元装卸机械装备一批 。 公司现有职工 65 人,其中 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 32 人, 具有高级专业职称的 8 人;中级专业职称的 15 人, 另外还有一批 100 多人的民工队伍。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高度重视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 港口 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努力寻求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 保持 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在 合肥成为内河大港的机遇中谋发展。 该 企业股东及经理人已 多年从事南淝河内河散货的运营; 具备了独立 码头 成熟的开发能力和市场运作模式。公司有一个团结 、务实的领导班子。企业高层工作经验丰富,有着极强的投资市场开拓意识。公司按现代企业规范运作,致力于 港口服务 产业 的 品牌和声誉。 淝河镇领导的关心和 大力支持,是项目得以进展的关键条件。其 对南淝河在淝河镇域的码头整合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是项目投资 的基础条件 。 该 项目的区位条件优越,地处滨湖核心区腹地与老城区距离近,市场辐射力强。三位一体的交通,使项目区对内对外经济流通十分便利。 项目区域是合肥市物流中心区域之一,范围内有 5 个专业市场; 3个工业聚集区; 30多家以码头为依存的搅拌站企业。 项目的建设是解决 合肥的 工业发展 中港口对外物流的短板,实现工业产业出口的成本降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合肥成为区域经济中心的现实需求。 8 第三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到 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 实现翻两番,人均 000美元, 20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呈现出新一轮加速发展的态势。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 海举办 2010年世博会和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为契机,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建立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战略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 快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联系,并提出建设大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构想;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举办 2008年奥运会为引擎,加速京津冀大北京城市圈的崛起。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 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国宏观经济已经处于增长加速期。这次重要特征是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带来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重工业复苏 , 9 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 ,这也是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家经济景气对全国各地区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处于安徽省中部的合肥更不例外。作为长三角经济区联系中部枢纽、加工产业梯度转移优势基地;合肥地区加速发展的要求无疑更加迫切,而加速自身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增长点。从合 肥市的区情和工业优势出发,合肥工业发展依托大进大出的物流产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带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世纪头 10国际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沿 江 区域。 从国内看,以钢铁、农副 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制造业,也出现向沿海、沿江港口城市转移的趋势。这种产业区位的调整,依托港口建设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符合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 由于开发早、程度高,沿海地区一些大的枢纽港周围几乎已没有多少可供工业建设的用地,相比而言,沿江腹地的合肥,工业基础条件优越,且处于我国的中西部结合区域,与长三角经济联系紧密,港口港区条件优厚。 给合肥港口建设带来发展机遇。 10 从合肥市所处的大的区域环境来看,合肥处于中部崛起的前沿,与长三角洲大发展的战略结合点。一方面,长三角由于沿 海、沿江优势和形成区域经济带使得处于该区域中心的城市享受了开发发展的政策和经济辐射的支撑,特别是长三角近年来被确立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战略地位,对该区域的城市的港口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发挥了长三角港口群作用加快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的 良港的优势。近年,随着沿江安庆、芜湖、马鞍山等沿江港口的发展,合肥港与之相比,存在地缘劣势;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以七省二市合力打造黄金水道为契机,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大踏步的迈进。订立这一宏伟目标。在十五期间,安徽省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达 长 83 ;集装箱吞吐量 38万标箱,比九五翻了两番;新增地方码头岸线 5368米,泊位 87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 760万吨,为十一五安徽水运强省的发展战略得以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肥 经济发展也 将进一步 密切与长三角和中部城市的联系; 加速建设 港口 及吞吐量的提升,使合肥由内陆借助滨湖发展,迈向沿江;促进改善城市工业经济发展条件,为城市后期跨越发展和工业立市目标的实现,做好基础。 合肥 现有码头已形成 农副产品畅销全国,化工、机械、五金、建材、 11 纺织、粮油食品、造船等二十多个行业,其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占全省的一半左 右,并仍在逐年增加, 合肥至今没 上 集装箱水运业务 ; 一是原合裕线航道通航标准低,二是合肥港没有集装箱多用途码头。 目前 合裕线航道通过九五、十五期间投资整治,现已达到 通航 500 1000吨级船舶,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合肥综合码头,以适应腹地对外贸易和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用。 合肥已基本形成了铁、公、水、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合肥 市已被列为全国公路主枢纽规划重点城市、全国建设中的铁路枢纽之一。 合肥是全国内河 规划的 主要港口之一,是皖中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和平台,是规划的合肥 上海国际集装箱运 输的内支线港和喂给港。 项目的投资可配套合肥综合 港, 形成合肥 内外贸并举,江河、水陆联运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以适应合肥及皖中地区经济的运输发展的需要。 升内河港口的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迫切需求 。 合肥港 口 目前以装卸中转件杂货为主。根据城市性质和战略定位,合肥港 口 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确定 了 合肥港 口 的功能是:依托省会、辐射周边、服务经济、促进物流,以装卸中转扩建、件杂货和集装箱为主,发展巢湖旅游客运及仓储业,使之成为 安徽 省江淮之间功能齐 全、配套完善、技术先进的水陆联运中心。 因此, 促进合肥港 口 的发展,提高港口综合效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合肥集装箱生成量 的60%的集装箱为远洋运输。 目前集装箱主要通过公路运至上海、南京、芜湖港下水,运输费用高。 合肥近年经济发增速明显, 2008年 上半年合 12 肥市经济运行情况整体呈现运行提速、质量提升、结构趋优的良好态势。生产总值为 超过 04年全年总量( 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高于全国、全省 全国省会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 数据显示: 2007年,合肥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贸依存度水平达到 38%,是全省外贸依存度 两倍多,居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前列。 2007年合肥外贸出口增量达到 全市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达到 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则达到了 随着合肥工 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 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不断的进入合肥和加大对合肥的投资, 合肥地区 已 形成 一批具有很强实力机械、电子、轻工、化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进出口货运量不断 快速 增长。 但合肥对外进出口 现状是 公路运费高,铁路周班专列少,因此,从提高企 业 经济效益和服务于安徽经济发展、改善合肥地区投资环境的需 求 出发, 合肥港 口 投资 建设 适应 内河条件的集装箱多 用途码头,开辟集装箱运输业务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省会经济圈的规划发展对合肥港口建设提出新要求 。 打造省会经济圈,推进安徽新跨越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的发展必须以区位为依托,连动六安巢湖把自己置于沿江城市圈,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提高经济首位度、增强经济辐射带动力;实现与长三角对接与中部共崛起;在提升省会形象,奋力崛起中发挥先锋带动作用。 13 作为港口,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全球 35个国际化的城市,其中有 31个是因为有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国际化的城市。前 10名的城市几乎都是港口城市。全球财富的 50%集中在沿海港口城市。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也是这样,如长三角地区,占国家 量的 长三角地区正是因为有强大的港口群,如上海港、宁波港等等。同时,珠三角地区,占国家 它也有一个港口群,如广州港、深圳港做支撑。同样在环渤海地区,占全国 5%,也是因为有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这样的港口,支持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因此,港口在国家的经济 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延伸至 城市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港口从历史演变的过程来看。港口首先是交通的枢纽,是各种交通工具转换的中心,这样大量的货物聚集在这里,拉动经济的发展。同时,港口周边地区又发展加工工业,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再后来是第三代港口,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些代理的行业,物流也发展起来了。现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港口,是全球资源配置的枢纽,因为当前的一个国际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全球化,全球化的趋势就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 流动与资源在全球的共享,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就要靠海运来支撑,因 为海运的运量最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在港口周围就变成了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港口对于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4 对于长三角形成港口集群,合肥 应 加快港口的投资建设, 带动 省会经济圈的东向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将皖江城市带与省会经济圈连为一体,形成全省最有实力、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头项目的投资建设是符合 国家交通部与发改委关于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2006 年 ) 。 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合肥港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对 长江水系 进行了 一横一网十线的 高等级航道布局 : 一横:长江干线 一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 : 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由 23条航道组成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 十线: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 明确了合肥、巢湖水运一线的 合裕线 ,作为长江高等级航线的 十线中的 一线进行了布局。同时也具体规划出合肥港是长江水系 16个主要港口之一。 合肥港 口 集装箱码 头建成后可以对合肥外向型企业提供非常便利的水陆运输服务。 吸引更多的资金来肥投资,辐射周边 地区,对促进合肥乃至周边地区经济、对外贸易和综合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都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业立市的根本性举措。 15 做大做强城市,发展城市,渠道有二种,一种是人口聚集的城市发展,一种是产业聚集的发展;结合城市区位、产业布局和在中国中东部城市群竞争的格局中, 合肥 发展工业以产业 规模 优势 加速城市发展,吸引和容留更多的人才;合肥的汽车、家电、食品等产业都有望被做大做强,成为吸纳千亿元资产的产业集群。合肥与长三角优势城市比,城市的承载力还待提高;在加强公路、铁路 、城际高铁,规划飞机场等投入外,还应该加强对城市港口的大投资、大发展,为合肥的工业强市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在城市竞争中的优势。 发展临港工业,实现港口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大型城市 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合肥港要实现对工业经济支持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局面,要利用其独特的区位加快与 长三角 经济圈的合作, 以合肥产业优势支撑,积极发展内河型枢纽港。 随着武汉、九江把合肥港做为其沿江经济辐射的重要节点纳入其规划之中,合肥 西融武汉 城市 港口 经济 圈成为现实。 综合所述,本现代化 规模码头项 目建设是符合 合肥 工业经济发展政策,可提高外贸进出 口效率;是 合肥 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优化和提升工业经济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16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 装箱吞吐量市场分析 。 根据规划,到 2010年,中国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将达到 30 亿吨,集装箱码头总吞吐能力达 1亿标准箱,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大型专业化的原油、铁矿石等码头建设布局基本形成,主枢纽港航道与大型深水码头的建设相匹配。 港口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基础产业,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关联度,特别是与国家经贸发展状况密切 相关。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步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在外贸货物运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货物适箱比例会越来越高;宏观经济和港口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对港口业务的拉动作用显著,对港口企业的发展较为有利。 预测 2007 年到十一五末,我国港口建设经营仍将保持大规模高速增长态势,我国正迎来港口发展的黄金期。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布局正处于调整期,我国已经抓住了世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并因此催生了众多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直接推动了港口外贸吞吐量特别是集装箱业务的高速增长。另外,我 国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将在十一五建设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 5 个港口群,使沿海港口新增吞吐能力 80%以上。中央将筹集 4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重点用于内河和沿海航道、水上支持保障系统等项目的建设。其中,用于内河航运的投资将超过 200亿元。这是中国水运历史上最大的投资规模。 2008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港口 17 设施投资力度,沿海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进一步提速,我国 内河水运 将构建一个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的航道和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国家有关部门将扩大社会融资能力,支持全国 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建设。 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实现的重工业、加工业等产业的规模扩张,以及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实施,均为我国海运业实现规模化运输提供了条件,这将是未来几年影响海运业发展的最大利好因素。在这一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将加速进入航运强国之列。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 30 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历史成就,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崛起打破了日韩垄断争霸的竞争格局, 在 2007 年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造船业的领军国家。目前中国正在向着 2015 年能够将在世界造船业中 排名升至首位这个目标努力。海运占我国运输产业相当比重,我国外贸运输和重要的物资运输主要靠海运完成。其中,外贸货物运输 93%是靠海运来完成, 95%的原油和 99%的铁矿石也是靠海运完成。我国运输船舶的总运力已经超过了 1亿载重吨,位居世界前列,由此可见我国海运产业发展迅猛之势。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将实现海运业的现代化,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口现状 和规划布局 及 存在的 问题 ( 1) 安徽省 港口建设 及 发展目标 九五期以来,安徽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合肥新港一期、芜湖朱家桥 集装箱码头扩建、巢湖钓鱼台港新建、安庆功会、2 号码头改造、池州江口码头改造、铜陵顺安港改造等一大批港口码头 18 新建及改建工程。 全省新增码头泊位 65 个、吞吐能力 520万 T,为内河航运发展创造了条件。安徽省港口工程建设目前采取的是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鼓励全社会、多渠道依法投资港口建设参与港口经营。根据安徽省管理体制的现状,大中型港口建设投资主体一般为省港航管理局及省属的各市港航管理局、大中型公司企业等,众多小企业和私营个体业主也是安徽省水运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 安徽省港口布局将以合肥、芜湖、安庆、蚌埠等主要港口为中心 ,巢湖、池州、铜陵等 12 个重要港口为依托,其他小港口为基础,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大中小结合的全省港口体系。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目标是:以航道及港口建设为重点,积极促进五级以上航道网络化、港口作业机械化、支持保障高效化、货运船舶标准化、行业管理规范化进程,到 2020 年,全省五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超过 2500运资源丰富地区间基本实现 300T 级以上船舶或船队的直达运输,主要港口现代物流中心作用明显,基本形成煤炭、集装箱、水泥等专业化运输系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河航运体系和政府宏观调控下开放、有序的内河航运市场,内河航运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输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 2)、合肥港口现状、发展布局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合肥港现有码头 31处,全为货运码头,小、散、乱,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 自合肥市当涂路桥 经巢湖闸入裕溪河,再经裕溪闸汇入长江,全长 142公里 , 而合裕航道是合肥和巢湖市及周边地区通向长江的惟一水上通道,也是安徽省继长江、淮河之后的第三条重要航道。该航道纵横南北连接合肥、巢湖、芜湖三市。 合肥水运短板体现 19 在航道方面,航道等级低,合裕线航道除承担南淝河运量,服务 合肥 工业 组团外,派河和店埠河运量也将通过其外运,但该航线部分航道为四级,满足不了船舶大件运输需要。派河航道仅为 6级,常年只能通航 100吨级船舶。合裕线还受裕溪口船闸、巢湖船闸瓶颈控制。 合肥市交通局将牵头协调对合裕线航道、派河航道进行扩建疏浚,将两个航道升为三级航道,通航能力达到 1000 吨级以上,两个工程均计划 9 月动工,预计派河航道明年 6月完工,合裕线航道明年底完工。由于裕溪口复线船闸、巢湖复线船闸成为合裕线航道的瓶颈,这两个船闸也将改建。其中裕溪口复线船闸计划 9月动工,巢湖复线船闸计划明年初开工建设。 改造后,将为合 肥港口建设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合肥市港口总体规划 (至 2025年 ): 合肥港岸主要划分 5个港区:南淝河港区、派河港区、店埠河港区、丰乐河港区以及临湖港区。 通航河流岸线总计约 口已利用岸线 其中南淝河港区规划为综合性港区,主要承担集装箱、油品件杂货、矿建材料等散货的装卸、储存、中转配送等物流功能; 本项目地处于 南淝河港区 ,拟建规模是合肥市较大综合性码头;符合规划要求。 合肥港 口 作为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省会经济圈中心港,它的建设以及航道的疏浚,使得合肥水运不仅一改短板现状,还将实 现通江达海目标,拓宽合肥城市发展空间。 1999年 以前 , 未整治的 合裕航道 ,单船载重吨位 只有 170吨 。经过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 2007合肥港口吞土量已 达到 1011 万吨。 1000 吨级以上单船可以由长江 通过 巢湖,直抵合肥。 预测 2010年合裕线运量约 3600万吨。 下面是 2000 年以来 合肥港口 完成货物吞吐量情况表。 20 合肥港 口 2000年 2007 年货物吞吐量表 合肥港口目前主要以货运矿建材料、化工原料、石油、粮食、钢铁等为主,由于河道和港口建设的滞后, 近年来 合肥市生成的集装箱主要通过 公路用卡车运往南京、芜湖、上海 等港口装船。 该 地区外贸集装箱生成量 2005年达到 17万余标箱,占全省的一半左右。 若通过航道的疏通和现代化综合港口的建设,其 可有 充足的 集装箱 运量保障 。 存在问题体现在 二 个方面: 第一方面: 基础设施薄弱 , 由于历史上对发展内河水运的认识不一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总体上内河水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薄弱,能力不足,制约了内河水运优势的发挥。内河高等级航道少,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内河港口通用杂货泊位多,集装箱、液体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少;运输船舶吨位小,船型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安全性能差,运输装备水平 有待提高。 第二方面: 港口建设规模滞后与合肥市城市规模不协调, 目前合肥港与依托长江航线的芜湖港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从数量上看, 芜湖市共 拥有各类港口 166 个,其中万吨级 9 个, 5000 吨级 25 个,目前 21 年吞吐量约 4700万吨 。 但合肥 的 千吨级以上码头 正在处于起步阶段。 综合后,可以明确合肥 迫切需要 加快城市港口建设的进度和规模,淘汰小而散的码头,积极培育大型水运物流企业和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同时应加大对 港口 区域的 道路 等 基础建设。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正符合了合肥 城市 港口战略发展需求 。 测 ( 1)、经济腹地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其 区位独特的枢纽城,东西交汇、南北贯通,紧邻中国当前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目前正规划建设四 是一个大中型枢纽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以及上海和南京的备降机场。 合肥 与省内蚌埠、芜湖 、 淮南、阜阳、安庆、六安、铜陵、马鞍山等地的距离在 120公里 180公里 的范围内,同时也是上海、 武汉、郑州三大城市为支点的 三角区域的中心。水运依靠南淝河水道通向长江; 主要航线有:长江上游到城陵矾,下游到上海以及江、浙、赣、鄂等支流航线。 合肥将成为以沪宁为首的东部经济和以西安为首的西部经济相互对流的经济 中 转交汇区;依托自身强劲 快速的工业经济发展将日渐 形成 区域性经济腹地。 ( 2)、腹地的经济 发展趋势 及 规划 合肥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 到 全省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长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长 对全市 同比提高 业增加值占 同比上升 1个百分点。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3户,其中超 10亿元企业 24户,比上年分别增加 33户和 2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上年净增 现增加值 长 同比加快 于全省平均增幅 从 安徽 省内看,合肥 位 , 同比提高 外贸出口增长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比增长 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升为 进出口总额为 长 比 2006年加快 中出口 长 加快 口 长 合肥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电子信息及软件等支柱性产业,并由此形成巨大的配套产业市场;合肥与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等形成沿 江城市群 联系发展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要交通干线及毗邻苏浙地区, 将 建设以一轴双核三带为主体的产业集聚重点区 域,更好地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强化南北及东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构筑一轴即临江产业发展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快速通道, 以岸线资源开发为重点,构筑马鞍山一芜湖一巢湖一铜陵一池州一安庆的临江产业发展轴,重点布局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建材、化工、印染等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沿江城市群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主轴线。构筑双核 即东西产业集聚核。 围绕临江产业发展轴,重点建 23 设马芜铜和安庆两大产业 集聚核。马芜铜是沿江乃至全省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带,是推动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周边的重点区域。随着过江通道、沿江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安庆的发展活力和产业集聚能力日趋显现,将逐步改变沿江城市群产业发展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现状。构筑三带即沿长三角、合巢芜 (马 ) 宣和合安三大产业发展带。充分发挥毗邻苏浙地区的区位优势,构筑由滁州一马鞍山一宣城等毗邻苏浙地区为轴线的沿长三角产业发展带,实现与长三角的无缝对接;依托合巢芜、合马、芜宣等高速及铁路干线,构筑合肥一巢湖一芜湖 (马鞍山 )一宣城一杭州为轴线 的合巢芜 (马 ) 宣产业发展带;依托合安高速、合九铁路,构筑以合肥一桐城一怀宁一安庆为轴线的合安产业发展带。 早在 2004年合肥为贯彻实施省行动计划的部署,全面实施行动计划,以提高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该 行动计划涉及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文化教育、城郊示范农业等四大基地建设项目和防洪保安、信息、生态、信用、人才、基础设施等六大工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其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核心,以规划为 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举全市之力,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工程,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合肥十一五规划中再次锁定工业,确立了工业立市和县域突破两大跨越式发展战略, 合肥发展要跨越,必须依托工业的强力支撑,以 工业立市 为第一方略。从市委、市政府上下对工业进行了强力 24 政策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以促进招商和主动招商,以及主动推介的积极态度,使合肥形成了发展工业的良好的政策 环境 。 预测 地区生产总值到年将达到亿元,年均增长 。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左右,年均增长左右。 合肥 市 港 口 规划 到2020年,将形成 5大港区, 11个作业区, 165个泊位,通过能力将达到 5600万吨 ( 3)、合肥港 口 吞吐量预测 近年来,日立、三洋、 口可乐等一些国际知名大企业纷纷投资落户合肥市,与该市的江淮汽车、安凯汽车、安徽叉车、美菱电器等企业,共同促进了合肥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据统计,仅合肥美菱、荣事达、安徽轻工进出口公司和佳通轮胎、华凌电器这几家企业,2002 年进出口标箱就达 2 万箱以上 。 2003 年 全市 外贸 进出口 生成量 达10 万 标箱, 2005 年 17 万余标箱,占全省的一半。预测,到 2010 年和2020年,合肥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将达到 23至 34万标箱和 35至 50万标箱。 货物吞吐量 预测 2010年 1700万吨。 第五章 拟建内容与规模 根据 内河 运输 中的重点港口地位 和 长江 航运 区域 枢纽港中的定位,以及设计吞吐量预测分析, 并 结合港口岸线资源及港口工艺计算, 水同天 码头 工程的建设 内容 为 2 个 1000 吨级集装箱泊位,其中 1个是综合泊位, 1 个集装箱泊位; 1 个 500 吨的综合杂货泊位; 及相应水域、围堤、陆域形成、堆场道路、装卸工 艺和配套的土建、给排 25 水、消防、供电照明、自控、计算机、通信、环保等工程。 建规模 码头项目总占地 200亩,分二期进行建设,总投资 9600万元;一期占地 80 亩,形成港区河岸线 210 米, 2 个 1000 吨级的码头集装箱作业区。 二期占地 120亩, 1个 500吨级的码头作业区和仓储、办公服务区;设计年吞吐量为 80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 6 万标箱,是一个以集杂货进出口为主兼顾集装箱物流的综合性港区。 ( 1) 、 码头作业区 位于南淝河西岸,规划比较适宜采取依自然地形的布置形式布置港口, 沿河岸边构成码头的作业区, 是港口码头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 集装箱运输装卸作业区。其次是二期 为江砂矿石等建材、水泥熟料、粮食和食品等件杂货等水上运输装卸作业之用。 ( 2)、 仓储区 主要用于货物的暂时存放,提供仓储服务,是物流园区的重要功能区之一。包括专业货仓、立体仓库等,主要有 布置在 位于 一 、二 期沿河作业区的腹地区域 。 ( 3)、 综合办公、服务区 提供产品展览、交易的展台展厅,货物中转、配载、分拨配送服务, 26 商业、餐饮及各种信息等综合服务。 第六章 项目场址条件 拟建地点 :包河区 淝河镇卫乡村卫关路北,立煌路东,南淝河西南岸;西靠巢湖南路(规划中),北近郎溪路(规划中 跨南淝河 )的一梯形地块。 场地描述 :陆域现状主要是滩涂,耕地,村庄及部分水塘,地势平坦,标高 在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约 133333平方米。 用地性质及规划要求,根据合肥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用地性质适合 港口 产业的设定。 土地费用:本项目土地总成本费用拟估算共计 5000万元。 址 依据 港口的基本功能在于接纳车辆、船舶,以完成货物的转运 工作,因此,一个优良的港址硬具备下列条件: ( 1) 具有良好而稳定的水域,能为船舶运转提供良好而又长期稳定的水域条件。 ( 2) 地质良好、地形平坦、高程适宜、岸线足够、有一定纵深的 27 陆域,能为合理的港口陆域布置提供良好的陆上条件,以便货物的装卸、堆放、车辆进出港口及港内的运转。 ( 3) 陆域后方与铁路、公路的接线方便。 ( 4) 与城市规划协调。 ( 5) 与其他水上设施有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干扰。 址建设条件 包河区 淝河镇卫乡村临港区域 系规划中滨湖新区的现代工业功能区 ,有着独天得厚的区位优势 ,快速便捷的水、 陆、空交通。北侧 312国道连接合宁 ,合安 ,合铜等高速公路 ,沪汉蓉城际高铁在 312国道北侧 ,规划设立 高铁 客运站和货运枢纽站;南淝河水道 是合肥工业腹地进出口 直达巢湖和长江沿岸 的黄金水道 ;与国家一级大型机场合肥市骆岗机场仅一路之隔 ,拥有香港等全国重要城市航线 20多条。 地形地貌 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 32、东经 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属丘陵地带,地震烈度为 7度。 地质构造 合肥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均海拔 7。地势坦荡,相对起伏小。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气候气象 合肥属于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年平均温度 28 夏季最高温度 冬季最低温度 最热月平均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76% 年平 均降雨量 最大降雨量 1541.3 季主导风向 S 冬季主导风向 季平均室外风速 s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s 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9%) 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S( 13%)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45年最大冻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