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口疮泄泻_第1页
鹅口疮口疮泄泻_第2页
鹅口疮口疮泄泻_第3页
鹅口疮口疮泄泻_第4页
鹅口疮口疮泄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脾胃系疾病,儿科教研室 刘莉萍,目的要求:掌握:鹅口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 泄泻的中医辨证论治。熟悉:口疮诊断与鉴别诊断,鹅口疮、 口疮的中医辨证论治,泄泻的病 因病机。了解:鹅口疮、口疮的概念和发病特点、 泄泻的发病情况及转化预后。,第七节 鹅 口 疮,一、概述:,临床特征: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 发病情况:多见于初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以及久病体虚,久泻的婴幼儿或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本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古代认识:,诸病源候论鹅口候中论述:“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 外科正宗鹅口疮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对本病的特征性表现作了进一步描述.,幼科类粹耳目口鼻门:“小儿初生口内白屑满舌上,如鹅之口,故曰鹅口疮。此乃胎热而心脾最盛重,发于口也。用发缠指头蘸薄荷自然汁拭口内,如不脱,浓煮粟米汁拭之,即用黄丹煅过出火毒,掺于患处。”指出了本病之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二、病因病机:,病因:有虚实之分。实证:因孕母体内积热,热伏胞中,遗于胎儿;复加初生时口腔不洁,感染秽毒,内外合邪,热积心脾,火热上炎口舌以致发病。,虚证:多由胎禀不足,皮肤娇嫩,容易损伤皮肤粘膜,引起本病;久病、久泻,损伤脾胃,气阴皆伤,虚火循经上炎,而致鹅口。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脾脉络于舌,故发病以口腔舌上多。,二、病因病机:,秽毒内侵- -心脾积热-热毒循经上行-上熏口舌-胎热内蕴- -鹅口疮禀赋不足- -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虚火上浮-,二、病因病机:,久病久泻-,三、诊断:,1临床表现(1)主症及体征:口腔内、舌上满布白屑,周围无充血,不易擦去,强行擦去易出血。重者蔓延至咽喉,影响吸奶及呼吸。(2)多见于初生儿,尤其早产儿或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者。,2辅助检查: 取白屑涂片检测,可见霉菌丝及念珠菌孢子。,四、鉴别诊断,1.口疮:两颊、齿龈、舌上等处散在或满布黄白色溃疡点,周围充血红肿,疼痛,一般伴发热,多流涎。2.残留奶块 :状如鹅口,轻试即去3.白喉:白喉假膜多起于扁桃体,渐次蔓延至咽、软腭或鼻腔等处。,五、辨证施治,(一)辨证要点辨虚实:是治疗关键。凡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成片,周围红晕者多属实证;病程长,口腔白屑散在,周围不红者多属虚证。,五、辨证施治,(一)辨证要点辨轻重:凡口腔舌上出现白屑而无其他明 显症状者,为轻症;若口腔白屑 蔓延至鼻道、咽喉,甚则白屑叠 叠,壅塞气道,致呼吸气促,吞 咽困难者,为重症。,(二)治疗法则,本病可分为心脾积热与虚火上炎两类。前者治当清热泻火,以解心脾积热;后者治宜滋阴潜阳、引火归元。,(三)分型证治,1心脾积热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见红晕,面赤唇红,烦躁多啼,吃吮时甚,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白浊,指纹青紫或脉滑。治法:清心泻脾。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2虚火上炎证候:口腔粘膜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甚,形体消瘦,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多饮,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四)西医治疗,治疗原则:保持口腔局部碱性环境,必要时应用抗真菌药,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先用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再局部涂药。常用药有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同时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五)其他疗法,1中成药(1)健儿清解液:每次1/31支,每天23次,用于心脾积热。(2)口腔喷雾剂用于本病各型。(3)口服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虚火上炎型。,2外治法(1)冰硼散:吹敷口腔,每天34次,用治本病各型,起去腐生肌之功效。(2)肉桂、附子等量研末,加面粉适量,以酒调成饼状,敷贴两涌泉穴,每天1次,用于虚火上炎型,起引火归元之功。,3、小儿推拿法 补肾水法:即在双子指掌面从末端推向掌端,双手各推10分钟。推时可于掌面撒布少量滑石粉,动作轻柔,每天1次,13次为1疗程。,预防与调护,孕妇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婴儿注意口腔卫生,奶具要定时消毒。避免过硬、过烫的食物损伤口腔粘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患儿的营养,适当食用水果,及时治疗原发病。长期用激素或抗生素的患儿,注意观察口腔粘膜。发现有白屑者观察白屑变化,如患儿呼吸、吞咽困难,应及时处理。,第八节 口 疮,一、概述: 1.临床特征:以齿龈、舌体、两颊、上腭、口角处出现淡黄白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的一种疾病。也有称“口糜”、“燕口疮”。 2.发病情况:可单独发病,或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婴幼儿多见,预后良好。体虚者易致迁延难愈。,3.古代认识: 最早载于内经,指出本病由四时不正之气,火烈上炎所致。 幼科释迷口病原由证治:“小儿口内白烂于舌上,口外糜溃于唇弦,疮小而大,不甚痛,常流清水,此脾胃虚热上蒸,内已先发而后形于外也。”指出同由脾胃积热,循经上炎,而外发于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说:“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指出病因与感受风毒湿热之邪有关。,4.现代医学认识: 西医学之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口炎、口角炎。溃疡性口腔炎多为细菌感染,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二、病因病机:,风热乘脾:为外感风热之邪,由肌表侵入,内应于脾胃。脾开窍于口,齿龈属胃,风热挟毒上攻。 心脾积热: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味,蕴而生热,或喜啖煎炒炙烤,内火偏盛,邪热内积心脾,外发为口疮。兼有湿热者,则满口糜腐。,虚火上炎:素体娇弱,气阴两虚,或病后体虚未复,久病久泻,津液大伤,阴液亏耗,水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而生疮。,二、病因病机:,病因病机,外感风热内应脾胃风热挟毒 上熏口舌 调护失宜 蕴而生热心火亢盛 循经上炎 口 饮食失节 内积心脾 疮 素体虚弱 久病久泻 阴液亏耗水不制火 虚火上浮 病后失调,三、诊断: 1临床表现 (1)主症:口腔内齿龈、舌体、两颊、上颚、舌根部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或成簇疱疹,疼痛流涎,痛甚拒食,口气臭秽。外感引起者,可伴发热,颌下臖核肿大。,三、诊断:(2)体征:口腔内粘膜见黄白色溃疡面或见环状疱疹。 (3)病史:虚火上炎者常有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病史,且溃疡处多疼痛不甚。,2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或正常。 (2)口腔内溃疡面分泌物涂片培养可找到病原体。,四、鉴别诊断 鹅口疮:初生儿或体弱多病婴幼儿,口腔及舌面上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疼痛不明显,一般无发热。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发病前或发病时发热,主表现口腔及手足部、臀部出现疱疹,有流行病学史。,五、辨证施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从起病、病程、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分辨虚实。 (2)辨所属脏腑:从溃疡所在部位辨明所属脏腑:属心或脾胃。 (3)辨溃疡的病原体属性:分清细茵感染或病毒感染,溃疡面广为细菌感染,小为病毒。,(二)治疗法则 实证以清泄心脾积热为法; 虚证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为治法。一般配合外治疗法。,(三)分型证治 1风热乘脾 证候:口颊、齿龈、上颚、口角溃疡,周围焮红,疼痛拒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凉膈散加减。,2.心火上炎 证候:舌边、尖或舌根底部溃疡,色赤疼痛,饮食困难,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心泻火解毒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3.虚火上炎 证候:口腔溃烂,周围不红或淡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不愈,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四)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3%硼酸水漱口。 2.抗感染:用红霉素、青霉素、病毒唑、灭滴灵等治疗。 3.对症治疗:退热、补充维生素B、C。,(五)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口腔炎喷雾剂:每天34次,清热解毒利咽,用于实证。 (2)牛黄解毒片:每次0.52片,每天13次,清热解毒,用于实证。 (3)知柏地黄丸:每次3克,每天12次,滋阴降火,用于虚火上炎型。2外治疗法:口腔局部可涂冰硼散。,预防与调护,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经常消毒。食物宜新鲜、清洁,不宜过食辛辣炙、肥甘厚腻及坚硬之品。初生儿及小婴儿口腔粘膜娇嫩,清洁口腔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口腔粘膜。,第二节 泄泻,目的要求,1.了解小儿泄泻的发病特点2.熟悉泄泻的常见病因及病理转归3.掌握泄泻的辨证分型及常见证治法和变证治法,定义,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所致。要点:大便次改变,大便质改变。 有外邪,有内因,病因病机,外邪,腹部受寒,乳食不节,暑湿内侵,受纳运化失常,内应脾胃湿热交蒸下注大肠,宿食内停清浊不分,泄泻,脾胃虚弱,内因,先天,后天,病因病机,疳证,慢惊风,诊断依据,1.大便次数增多。2.有饮食不洁,乳食不节或感受时邪病史。3.重者出现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4.大便常规检查。5.大便病原体检查。,辨证要点,1.辨病因2.辨轻重3.辨虚实,证候分类常证,1.湿热泻 泻下稀薄或如水注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 肠,传化失司 肠鸣腹痛湿热交蒸,壅阻肠胃气机 腹部疼痛不适伴胸闷湿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不利 食欲不振,身倦乏力湿热困脾 小便短赤湿热下注 治则: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证候分类常证,2.风寒泻 大便清稀,多泡沫,臭气轻腹部受寒,寒邪凝滞,运化失职 肠鸣腹痛风寒郁阻,气机不得宣通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外感风寒邪在卫表 治则: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方药:霍香正气散加减,证候分类常证,3.伤食泻 有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史 脘腹胀满积滞不化,雍滞肠胃,气机不畅 腹痛欲泻、泻后痛减不通则痛,泻后积滞减去,气机 通畅则痛减 嗳气酸馊乳食内腐,气秽上冲 恶心呕吐胃气上逆 大便酸臭如败卵乳食积滞,积久腐败治则: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方药:保和丸加减,证候分类常证,4.脾虚泻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脾虚失运, 生化无源,气血不足 大便溏薄,粪色淡黄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 化失司 食欲不振,食后泄泻脘腹胀满,喜按脾虚不 能运化导致气滞不运 治则:益气健脾,助运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证候分类常证,5.脾肾阳虚泻 面色晄白,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脱肛脾阳亏虚不能温熙运化,中气下陷 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大便清冷肾阳虚,不能助脾温运,阳虚生内寒 治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证候分类变证,1. 气阴两伤 皮肤干枯,眼眶及前囟凹陷,啼哭无泪,精神萎软泻下无度,津液耗伤,不能滋养肌肤 小便短少水液不足 口渴引饮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