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ppt】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ppt】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ppt】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ppt】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曾天德 副教授Z,第一章 小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一、小学生心理健康一般问题(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困惑(相对健康) - 问题 障碍 (强迫症,) 疾病健康:身体无疾病、缺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相互影响心 理 生 理 1、心理卫生精神卫生,主要探讨人类如何维持和保护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是一门学科。历史:1789 精神科医生,比奈(法)(主张将精神病人当作正常人对待)现代心理卫生的倡导者比尔斯(美)精病患者于1907年出版一颗失而复得的心1908 成立世界第一个卫生组织,,1909 在纽约成立全美第一个卫生委员会,比尔斯任顾问。1948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们主持下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2、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相对性,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1)社会常态2)心理测量标准(常模) MHT(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AAT 学生适应性量表; 3)主观感受,3、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 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标准:1、认知功能正常(记忆、思维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该喜则喜,该悲则悲)3、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控制能力)4、自我意识客观(自我生理、心理、社会的认识),5、个性结构完整(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6、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健康标准之一,维持和获得心理健康的途径)7、社会适应良好(一个人能否及时调整心态接收改变与挑战)8、人生态度积极9、行为表现规范10、活动效能吻龄,(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其中生理因素是能否实现,心理健康自然基础或条件,家庭、学校与社会等环境因素在心理健康方面起重要作用,个体心理因素及其成熟发展水平等内部因素则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导成分。1、生理因素: 遗传(机体上的解剖特点,especially大脑结构) 发育 疾病(可能直接导致精神异常),2、心理因素: 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欠缺而立求满足的状态) 动机(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在因素)以需要为 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因为条件动机冲突:双趋冲突(两取一) 双避冲突(面临两个无法避开的威胁而取一)(自首与被揭发) 趋避冲突(一种对象同时产生正负影响) 多重趋避冲突,最基本的动机冲突一是双趋冲突:即同时出现两个目的,它们都对某人产生相似程度的吸引力,但此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择其一而不可二者兼得,在无法决断取舍情况下,即会产生双趋冲突.二是双避冲突:即同时出现两个目标,某人对它们都产生相似程度的排斥力,但在同一时间的只能躲避其一而接受另一个目标,在难决取舍的情况下,即产生双避冲突。,三是趋避冲突:即某对同一目标,即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其好与恶的程度大致相当,于是就形成了趋避冲突,使个人情感与理性矛盾而形成精神痛苦。多重趋避冲突情绪:焦虑,挫折,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性格:(态度,行为,方式)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与之相适应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志,导致心理障碍的性格:偏激、固执、多疑、嫉妒易发展成偏执型人格障碍;自卑、孤僻、独立性差等易发展成依赖型人格障碍;狭隘、自负、虚荣可导致神精衰弱;拘谨、怯弱、固执等易引起强迫性型神精症。,3、环境因素(1)家庭 自然结构(由于父母离开、死亡或由于其它原因而使成缺爱,造成学生心理创伤 人际关系(夫妻关系、失衡、亲子关系、婆媳关系) 家庭教养方式:专断;放任;和谐;权威鲍姆 林德,优良性格:开朗、乐观、进取、宽宏、忠诚、谦虚、自信、热情、独立、主动、勤奋、助人。,专断导致子女不满情绪,并且萎缩 放任子女个性不成熟 权威,使子女获得足够安全感、自立、自信 和谐独立性个性意识,善于交往,取悦于人 片面家庭观念:重养育 轻教育 重生理 轻心理持这种观点者,认为教育为学校的事,以是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评价自己是否合格,可能导致儿童追求物质贪欲造成个性障碍。智育中心论是当前家长重视的方面。,利己主义教育观 家长将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未成实现目标或希望强加于孩子身上,而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家庭气氛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联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家庭气氛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等,使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文化经济背景:对未成年子女心理有一定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心理检出率有很大影响,经济富足或贫困对孩子影响也有影响,使儿童适应能力困难(2)学校环境:教育规模与教育结构,教育目标与教育态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校风气与人际态度,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儿童兴趣不高,伤害特权性主动性。 学校风气:由学校成员长期努力所形成,保持的校园心理气氛以及独特风尚和传统 良好校风催人奋进,给人温暖 不良好校风给人消沉、压抑(3)社会环境:社会的政治局势,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传统,一定的文化背景,党风、民风问题。,(三)如何看待小学生心理健康1、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时期,其心理发展是正常的、健康的,产生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发展性问题。2、小学生心理问题大都属于轻微的问题,但不可掉以轻心。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一)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是发展性目标,使儿童的个性潜能得到发展。1、发展性目标:开发个性潜能2、预防性目标:如报告,讲座,3、治疗性目标:注重矫治,(二)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总任务:1、满足需求 2、提供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发现问题:由于个体差异,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工作任务: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管理工作议事日程,从而使其规范化 2、按照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督导教育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智力开发,人格完善,品行塑造互为补充,减轻心理负担,减少情绪与人际扰乱,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创造和谐、愉悦的校园气氛。,3、在有条件或规范较大的中心小学,建立以兼职为主的主理健康服务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作好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辅导工作。4、利用多途径,加强与家长和校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联系,建起建全校内外相互构通灵活运转的社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做好小学儿童的心理保健工作。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一)向学校的决策者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通过培训,专题报告等)。,(二)努力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对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极大的意义。(三)结合第二课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儿童言闻乐观的方法,寓教于乐。(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之中。(五)充分发挥卫生保健员的作用。(六)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七)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课(以活动为主,体现了活动性、主体性、体验性、参与性)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1、面向全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2、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一切3、保密事关教育工作的成效4、持续一切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五、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方法指在同一时间里抽取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分析。如:对小学三、五年级在2003年开学时,随机抽取,进行心理测量,如人格差异。优点:省时、省力,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规模的样本。缺点:抽取群体之间,样本之间差异并不准确,对数据进行动态描述也较为困难,即无法正确测量出学生心理健康。,(二)纵向研究方法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被试或同一组被试进行定期研究,以便通过追踪研究结果,揭示被试心理发展规律或心理健康水平的动态途径。如:对小学一年级从一年到发展到六级的心理健康变化。优点:有助于揭示被试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某些规律性的东西。缺点:费时、费力,难以进行严格的前后比较。因此,人们往往将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就是所谓短期的纵向研究。,(三)实验研究法 在严格控制或人为创设的条件下,引发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以期达到某种目的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偶发因素,保持实验所需的常量,研究结果便于量化,比较,因此多用于揭示心理现象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四)问卷调查法,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发展规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关注:教学如何促进心理发展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集中反映在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在学前,以教育与家庭生活为主,到了小学阶段则以学校生活为主,这是质的飞跃。,入小学前心理健康准备适应能力有一定差异,能否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并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适应能否健康对于他们以后拟理健康均有影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自我意识、社会化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会产生小学生入学后的种种不适。,1、(在入小学之初)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为小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基础和保障,尤其是感知觉的系统性能够不断提高,在这阶段中,观察力迅速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持久的高级知觉,在这阶段教师要加强学生观察力的指导。2、注意水平有限,刚进入学校,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较少 注意品质:广度;稳定性,持久性(相反注意分教);分配:心理活动在同一时间从事不同对象;转移(有目的的从一对象转向另一对象)学生在发展还不够,注意的目的性还较少,只注意自己的对象,在这阶段教师应进行专门努力,进行指导。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不无目的),4、想象力丰富,但与现实之间无明确界限,教师应保护与慎重对待。 思维(动作直观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辩证逻辑 (以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为内容)5、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易被事物的特征与表象所迷惑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小学生大脑情绪机制处于不断成熟,比学前与青春期来的强,不像成年人对情绪加以隐藏、掩饰。7、自我意识更加明确,与学前相比,小学生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自己作为独立个体存在与中学生相比,他们更依赖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尤其是老师与权威人物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注意不应过高过低评价学生,使小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小学生更重视教师的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1、对学校制度和规则的适应 2、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 3、对学习生活的适应针对以上问题,作为小学教师应: 1、教师对适应中所出现的问题,应谅解、宽容还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支持。 2、教师不应干涉儿童之间的矛盾,应了解前因后果。 3、儿童对不同于学前活动的学校生活的形式所吸引,而久而久之新鲜感消失,取而代之是学生的,教师应采取大量有针对性的措施,注重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三、创设符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要求的环境(一)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轻松快乐,其环境保证都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应民主、平等,这样学生就会获得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毫无顾心地学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自己的困惑、疑问,并且随时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帮助指导。,(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1、理解: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体验,即使学生的行为是明显失常的,也要看到其不合理行为后面的合理原因。2、接纳:无论学生做错什么事,行为,教师都应使他们感受到没有受排斥,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与权力,并愿意带他们。3、分享:教师应尽可能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懂得他们的体验,并能与他们有同样的感受,能知道他们的孤独、失望、理解他们的气愤,有效师生的平等。,第三章 学校管理与小学生心理健康,一、学习疲劳的预防(一)防预学习疲劳的重要意义什么是疲劳,学习疲劳?疲劳是连续工作后,工作效率下降的现象,可分为生理与心理的疲劳,这两种疲劳相互相承。生理疲劳指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疲劳心理指由心理因素的影响,所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生理疲劳主要症状: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增高、大脑供应不足、瞌睡、头热、腿冷、失眠。心理疲劳症状: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纯,抑郁,烦躁。2、影响因素 1)本身生理素质 2)活动强度 3)环境条件 4)情绪变化就我国小学生而言,学习负担是导致学生疲劳的主要因素,(二)关于预防学习疲劳的措施1、合理安排学习课程难易交叉排死不同性质学科要交叉安排注意学习与活动的关系,学科学习与课外活动时间应妥善处理2、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精讲、巧练、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方法: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灵活运用,作到常教常新在成绩评定上,教师要对考试利弊有清醒认识,科学组织复习和考试,不搞突然袭击,不出怪题,偏题,严格控制考试频率,对考试中受挫的同学要关怀体贴,多加指导这样才能发挥成绩评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保证学生的休息和睡眠,休息有静态与动态两种,(三秒钟打哈欠疗法)切忘拖课,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当堂讲授,当堂练习,当堂接受。 课外活动也要适当控制,如果文娱活动过量过时,也会导致疲劳。 保证适当而充足的睡眠时间,1年级(11.5时)8岁后(11时) 9岁后(1011时)10岁以上(10时左右) 1112岁(9.8时)12岁(9.6岁)中学生(8.5左右)4、注意小学生的营养问题5、通过呼吸训练减轻脑力疲劳二、创造有利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第四章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一、家庭教育的误区二、良好家庭教育的特征与原则(一)特征1、家长自身素质较好,心理健康。 自身素质表说为良好的道德、文化、个性修养,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具有健全的意志品质,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家长有自知之明,不断进取与务实的方法解决矛盾,享受生活乐趣,善于处理家庭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2、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3、家长的教育行为符合教育科学规律。(二)家庭教育的一般原则1、宽严适度,把握分寸,爱而不宠,严而有度,爱而有度,严而有格2、正面教育原则 要求家长对孩子教育应提事实,讲道理,正面引道,启发自觉,教育方法上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对孩子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副,能引导不批评,能提醒而不否定。,3、养成教育 要求家长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并通过训练和重复,使良好行为得以巩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生活,道德,劳动习惯的培养,家长就应布置任务,对孩子的进步于以表扬。4、教育一致的原则 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 家长间的意见一致,态度一致,前后要求一致,家校 目标一致,5、全面教育的原则 要求处理好全面专长的培养,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三、课外学习与人际交往的家庭指导(一)课外学习的家庭指导1、要创设适应的学习环境,安静、舒适的环境才能保证小学生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注意集中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专用书房,安静、整洁,固定书桌,高度适宜。 光线适足 用品齐全 家长应以身作则,不影响孩子读书,带头学习,三、课外学习与人际交往的家庭指导(一)课外学习的家庭指导1、要创设适应的学习环境,安静、舒适的环境才能保证小学生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注意集中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专用书房,安静、整洁,固定书桌,高度适宜。 光线适足 用品齐全 家长应以身作则,不影响孩子读书,带头学习指导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1)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2)制定计划,按计划完成学习的习惯,制定适合身心发展水平的计划。,3)乐于读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的习惯。4)按时、独立、规范地完成作业的习惯。3、拓宽孩子的视野和兴趣爱好。方法:1)让孩子对学习始终抱有好奇和兴趣,可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学 习,共同探讨,体验学习知识的乐趣。 2)家长要适当保护和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 3)鼓励孩子多提问,帮助他们解决疑难。4、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考核成绩,但不能唯分数之上。,四、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家庭指导(一)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对人际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是前提1、家长们待人处事态度要正确,使孩子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孩子也善于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优点。2、家长处理邻里关系的方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诚相待,会给孩子带来鲜明的榜样,会给孩子起到人际交往的价值导向。3、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二)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个性缺陷:1、不尊重他人,对人缺乏感情。2、自我中心,只关心自身利益,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3、对人真诚,有欺骗行为。4、过份服从和取悦他人,缺少自尊、自重。5、过份自卑或自负,嫉妒心强。6、性情孤,偏执,不愿与人相处和接受他人的归劝。7、目空一切,对他人过份苛求。8、过份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报复心。(三)对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具体指导 1、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指导孩子与人交往。 2、鼓励孩子多与其它同学和小朋友接触。,3、允许孩子发表意见,鼓励孩子在外人面前发表意见,提醒 孩子在交往中克服自我中心。 4、父母不应过多干涉发生在孩子中的冲突和矛盾,要使孩子学会协调,同情忍让。五、小学生情绪生活的指导 为孩子创造和合协,愉悦的情绪环境1、给孩子适当的关心和爱护。2、支持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发展他们才能和兴趣,不包办,不压制,不过份干涉。3、避免过份批评,以免使他们产生自卑与羞耻,更不能粗暴体罚。4、对孩子不要提过高要求,要切合实际使他们有成功机会,并反时给他们对适当的表扬与评价。,措施:1、指导孩子恰当地表现情绪,对小学生的悲哀、恐惧、惊恐这情绪体验时,家长不应紧张,要采取措施,使他们释放出来,而不是压抑。2、指导孩子合理渲泄,若情绪没得到渲泄,而积郁于身,就会导致消极的行为。3、指导孩子自我调节情绪情绪自我调节关键是加强理智的作用,和志的力量通过自我反省或评估或自我对话,来调整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认知过程,或不合理的观念。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家庭指导(一)指导孩子尽早适应学生角色 1、使孩子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家长应帮助孩子了解学校,引导孩子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2、允许孩子有逐步适应的过程,引导孩子接受学校、社会的要求。,3、家庭生活原则应与学校制度化生活合拍。 4、随时留心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反应与心理变化,家长应主动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必要时,家长应多询问与孩子交往较多的同学,深入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二)努力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应耐心,不要包办代替,要讲明,讲清生活自理的重要性,提供适当的指导。(三)逐步提高孩子的应急反应能力(四)重视孩子挫折承受力的锻炼,第五章 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设计,一、指导思想(一)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提高人的心理系质。(二)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设计的中心任务是学生的发展。1、帮助解决学生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对自己认识问题(如何认识自我) 2)如何学习 3)如何与人交往 4)如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领悟,从而提高认识。,2、教学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传授知识(开发心理潜能)(三)哲学思想:人本主义的人性观,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追求个人发展的,人是赋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人有极大的潜力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使这些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在指导活动课时,持非批评态度(价值中立) 创设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足够条件(四)哲学思想的活动模式:他助互助自助 作为教师应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这是现代的教育观念,将学生认为是教育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与政治思想教育的区别:心 不是带有指导性的说教,而是强调体验和交流 政 带有明显指示性的说教心 不是替代强调帮助,将学生看作积极,方法多样。 政 对人性的否定与不尊重,方法单一二、活动课的形式 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形式组织活动,课程设计原则是突出学生能够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学生的兴趣 2、任何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形式: 1、课堂活动形式,包括角色扮演、游戏活动 2、课外训练活动(形式),包括攀岩(勇敢的个性)、夏令营 3、实践活动,三、设计原则(一)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良好素质的要求,注意学生在发展中遇到哪些问题,人格健全问题。(二)原则1、超前性,培养目标要超前,不能局限于当前的问题进行培训,而应根据学生的发展趋势。2、发展性原则,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是个循序渐进的。3、可操作性原则,可用于操作的行为特征。4、主体性原则,整个活动要让学生主体地位得能实现。5、参与性原则,全部学生都能参与,投入。6、面向全体学生原则,(三)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的内容1、明确活动目标(具体化) 如: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2、确定活动内容 指活动项目的集合,而活动项目又是指一个单元台:心理学家分成5个单元 学生的需求,目标,期望,价值,情绪及其冲突。,另一种五个单元内容: A. 沟通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即鼓励学生倾听别人及表达自己); B. 在活动中鼓励开放及彼此信任(鼓励学生要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 C. 注意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肢体语言); D. 需要、目标、期望、澄清他人的活动动机; E. 增加学生对价值的观察3、进行活动单元设计:就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具体心理辅导内容制定实施计划。其步骤和内容: 确立单元名称如“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 确立活动时间要详细标示出每一活动占用的时间(两节课为宜) 确立活动单元目标:其一具体活动单元所要达成的目标。,例1: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单元名称可以设立以下三个单元目标 A. 明确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B. 熟悉与人相处的技巧 C. 在日常生活中能与人和睦相处,养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目标例2:如何接受别人的关怀单元名称的单元目标A. 了解接受别人关怀跟帮助的重要性B. 在人际关系中,能适时接受别人的关怀与帮助。C. 在接受别人关怀与帮助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明确实施的方法与过程 方法:讨论、讲述、参观、角色扮演、演讲、歌唱、听录音、看录像准备合适的场所和材料,搜集各种材料加以应用拟定实施程序 例:学会人际沟通总目标 1、进行相互访问活动 2、介绍被访问的情况 3、认人比赛活动 4、短剧表演(正例,反例)突出中心思想 5、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老师总结:(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就是家中的兄弟姐妹,只有彼此和睦相处,才能使学校生活更美好),6、歌唱“友情”歌曲(四)补充活动建立同学之间相互信任1、“瞎子旅行”活动2、“感情交流”(教师将班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传递内有直红心,丢掉地重来,且传递者往1.2cm的必须说:“我把心交给你。”)四、活动课的实施 创造性的过程,效果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创造性的活动。从流程看,包括: 1、教师或学生主持人讲明活动过程与要求 2、学生参加创造以发展活动情节 3、划分小组与人员分工,4、开展活动并讨论 5、活动评估从实施过程的基本技术与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问题来看:1、团体的组成技术 是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师起开导作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促成学生组成团体: 用全班报数的方式组成小组 每个小组组合可以有特殊要求,如何要求男女各半或均为同性 可按照教室的位置 在充分考察个体的参与情况,再作分组。 可根据学生意愿选择小组 小组人数在68人为佳,人数不可多,多则不利于参与。,2、起始活动的技术 可有暖身活动,教师态度必须尊重(1米以内便沟通) 桌椅排列方式 鼓励学生之间开放,自由、放松,无思想顾虑 教师不能将自身观点强加于学生,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 找机会关心学生的想法3、过程技术 澄清目标: 先由教师作开场白,使学生了解活动目标、内容。 反馈 帮助学生通过教师,同学了解自己,藉别人的语言,态度来认识自己的形象,描述别人时,所用语言应尽量作到具体,若是负性的反馈,则必须考虑对方能否接受和做到,因他人做不到而指责他人,则会使他人受到伤害。,连接 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零碎资料需要通过适当的归纳与总结,才能使学生得到理解。4、结束技术 回顾、反思 师生一同回想,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祝福与道别 计划与展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角度1、场面的构成 从环境的布置,时间的安排,开场白,示范等构成场面。2、时间的控制 把握时间,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3、主题把握 当学生活动有偏离主题时,应引导学生回到主题。4、欣赏 不能以坐观好戏的态度看待别人,要以欣赏的态度观看学生的活动。,5、观察 在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是特殊的表现,以便在活动对其作出个别辅导。6、参与 和学生一起活动,作好的媒体,使活动更热烈,使学生更积极参与,更坦承表达,更发散的思维,更自由的探索。,第六章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内容,一、学习辅导(一)学习辅导的涵义 其一: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 其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如动力不足)(二)目标 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三)学习辅导的主要内容 1、学习动机的辅导(如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激发维持学习行动的内驱力学习动机 对知识的好奇与掌握的渴望内驱力,在任务中,维持学习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求知动物、自尊动机(内部动机) 对知识的好奇与掌握的渴望内驱力,在任务中,维持学习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求知动机:由好奇心与对知识的渴望引的。自尊动机:为了将来得到一定的地位或赢得别人 的尊重而学习。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基础 斯物姆林斯基强调,外部动机:为了赢得家长的赞同而学习,心学家称为付属动机。方法:求奇法(用与众不同的教具唤起儿童的好奇心) 求新法 创设新颖的环境,激发儿童的兴趣(让学生自编习题, 互助法)作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学校对学生动机辅导内容:(1)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例:为谁而学(2)学生自我澄清学习动机 例:我的学习目的 通过集体或小组讨论认清目的,相互启发,(3)组织参观活动可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4)组织心理训练提高学生自尊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