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传染性疾病_第1页
慢性传染性疾病_第2页
慢性传染性疾病_第3页
慢性传染性疾病_第4页
慢性传染性疾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第二节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第四节 恶性肿瘤 Cancer第五节 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Prevention and control,目 录,什么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哪些疾病?,?,一组潜伏期长一旦得病 不能自愈也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分 类,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肺心病等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异常、糖尿病、痛风、肥胖、营养缺乏,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石症、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精神行为障碍: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焦虑、抑郁、强迫)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的特点,预防和治疗难以分割,需要长期照料,特 点,慢性病的特点,慢病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是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慢病病因、病情复杂,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人们常说慢性病是一种富贵病,为什么现在很多贫穷的人都患上慢性病,?,WHO 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的专题报告 在许多低和中收入国家,慢性病的危害日益增长,不仅使得部分人陷于贫穷,而且阻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慢性病(心脏病、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系疾病和糖尿病)现在几乎是所有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慢病预防和控制的各种误解,慢性病主要危害高收入国家,事实是4/5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事实上,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正处于新旧公共卫生挑战的中心,在继续应对传染病问题的同时,他们在许多情况下经历着慢性病危险因素和死亡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这些慢性病危险因素和死亡的快速增长预示着这些国家未来将承受巨大的负担,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先控制传染性疾病,然后再对付慢性病,慢性病主要危害富人,事实上,除最不发达国家之外,在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穷人比富人更有可能患慢性病。在全世界所有地区,穷人比富人更容易因慢性病而死亡。此外,慢性病还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将个人和家庭推向贫困,慢性病主要危害老年人,我们现在知道,几乎半数慢性病死亡过早地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慢性病死亡总数的1/4发生在60岁以下人群。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年人特别容易患慢性病。和高收入国家相比,这些国家的人们发病年龄更低,患病时间更长,往往伴随着一些本来可以预防的并发症,而且会更快地死亡,慢性病无法预防,事实上一系列防治慢性病的措施对世界所有地区都是非常经济有效的,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许多解决办法实施起来并不昂贵,事实上慢性病的主要病因是已知的,如果消除了这些危险因素,至少80%的心脏病、中风、型糖尿病和40%以上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太贵,人总得死于某种疾病,绝大多数慢性病不会导致突然死亡。然而,它们常常使患者病情不断加重,身体日渐衰弱,特别在疾病没有得到正确控制的时候。死亡不可避免,但长期不健康的生活状态是可以避免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可以帮助人们生活更长久、更健康,目前全球慢性病的形势如何?影响有多大?,?,表1,图1 2005年按主要病因和世界银行收入水平类别分列的死亡人数估计(张璐等,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稍做修改),图2 2005-2015年部分国家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损失的国民收入预测(张璐等,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稍做修改),全球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现状,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慢性病死亡将占全球总死亡数的75% 占疾病负担的60%其中: 冠心病71% 脑卒中75%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70%,我国慢性病的流行趋势 Epidemic situation of CNCDs in China,我国常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引自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慢性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引自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每年我国约有600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心脑血管病者约有200万人慢性病死亡率已占总死亡率的80%以上慢性病已成为消耗医疗资源的“黑洞”有统计:心脑血管病每年耗资3000亿人民币(直接间接),24,图3 中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hypertension,图4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diabetes mellitus II,(),(),(),(年),(年),(年),obesity,Overweight,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图5 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肥胖和超重率I,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共同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和能量摄入过量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吸烟酗酒,引自:WHO 预防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8%,10%,60%,22 %,不良生活方式成为健康的第一杀手,饮食、运动、吸烟等,慢病主要病因,遗传占15 %气候占 7 %,不良生活方式:多食、少动、吸烟、酗酒等,一过性脑缺血,脑出血,脑血栓,子宫癌,前列腺癌,冠心病,乳腺癌,结肠癌,代谢紊乱,高血压,肥胖,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感染,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病,白内障,脂肪肝,胆石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亚健康状态,高热量、高脂肪: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 高盐饮食:高血压.大量饮酒:脂肪肝、酒精肝。腌制食物、油炸食物、烟熏食物:食道癌、胃癌。摄入脂肪过多、纤维素少:结肠癌,吃 是酿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世界各国6085%的成人都活动不够,久坐的工作方式和懒于运动使得每年有200万人 以待毙。,WHO资料摘录,少动是酿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坐”,体重控制減肥,我就是我,快樂過活,第二节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视网膜剥离,糖尿病白内障,糖尿病足,定义 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糖尿病的定义,分 型,1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负荷(75g无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国家间和地区间分布 1、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间均不同 城乡分布 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城市和乡村有明显差别,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特征,地区分布,性别和年龄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男、女性别多有差异;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种族和民族 不同种族、民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家族史 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人群分布,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地区分布,长期趋势 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研究者对我国14个省、直辖市20岁及以上46239名成年人进行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调查。调查发现:糖尿病和前期糖尿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共有9240万成人糖尿病患者(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和1.482亿名成人前期糖尿病患者(7610万名男性和7210万名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也随体重增加而升高(城市居民的糖尿病的患病率(11.4%)高于农村居民(8.2%)。,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图6 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及前期糖尿病的患病率 2008年 引自: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 N Engl J Med, 2010, 362: 1090-1101.,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图7 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城市和农村糖尿病及前期糖尿病的患病率 2008年 引自: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 N Engl J Med, 2010, 362: 1090-1101.,1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妊娠、社会经济状况其他,如高血压等,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定 义,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据WHO报告,2008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33万人,在全部死因中占30.46%,是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倍,全球流行概况,图8 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Epidemic situ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估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人,占死亡原因的41%。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各占一半,心血管病医疗费用每年超过1300亿人民币。近半个世纪以来,心脑血管疾病持续稳居我国居民死因的第一位,现患脑卒中有70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有约2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力衰竭400万人;现患风湿性心脏病250万人;每年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万人研究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率为41.8/10万。据此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猝死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4.6/10万和39.0/10万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卫生工作和保护人民健康任务的重中之重,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城乡差别” 缩小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 hypertension,引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表2 2005年新的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 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流行特征,地区分布 distribution by place,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一般比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尚未开发的山区和岛屿的人群患病率一般较低,时间分布 distribution by time,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我国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岁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人群分布 distribution by person,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 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 非西班牙裔黑人患病率最高,约为44.0% 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约为32.0% 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约为28.0%,种族、民族,图3 中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 hypertension),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安徽农村老年高血压病人中,血压为正常水平仅占31.1%,1级水平占40.2%,2级水平占21.6%,3级水平占7.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占34.5%。药物治疗率为32.31%,高血压控制率为31.14%,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遗传因素精神紧张,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我国24万成人数据表明:BMI24kg/m2 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患高血压的 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超重和肥胖,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双亲正常者的5倍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大约占60%,缺乏体力活动A型性格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不确定的危险因素,脑卒中 Stroke,定义: 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为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征有突然发病,出现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流行特征,地区分布 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相差明显。,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图9 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时间分布 distribution by time,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多数发展中国家、东欧和前苏联,脑卒中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人群分布 distribution by person,年龄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性别分布 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 种族分布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病情况有明显差异,表3 2010年和2030年中国35-84岁成人脑卒中的地区和年龄分布,From: Chan F, Adamo S, CoxsonInt P, et al. Projected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J Public Health (2012) 57:849854,疾病因素,高血压高同型半光氨酸(HCY)血症 心脏病 糖尿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脂异常,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 饮酒,未确定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盐摄入量多等,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定义,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地区分布 distribution by place,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总的趋势呈现北方高于南方,流行特征,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表4 19952005年世界各地冠心病粗死亡率(1/10万),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表5 2009年我国冠心病年龄别死亡率(1/10万),时间分布 distribution by time,从世界范围来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逐步上升,人群分布 distribution by person,年龄 40岁以后上升性别 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女性种族 死亡率 黑人白人 黄种人体力劳动者,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疾病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 缺乏运动水果蔬菜摄入量低过量饮酒,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社会心理因素,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抑郁、焦虑、人格类型等此外,职业紧张、心理压力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遗传因素,冠心病作为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不同的年龄阶层,遗传因素作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第四节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ancer,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又简称为癌症(cancer),它的特征是细胞变异和增殖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neoplasm),肿瘤组织无限制增长,并通过淋巴系统向远端转移,侵袭其他脏器,最终导致机体衰亡,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全世界 2008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2700万,发病率前三位 肺癌(12.7%)、乳腺癌(10.9%)、大肠癌(9.7%)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760万,主要死因前三位 肺癌(18.2%)、胃癌(9.7%)、肝癌(9.2%)发展中国家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尤其突出,新发病数占全世界的56.0%,而死亡数占全世界的63.7%,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1位。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一直呈 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至2004年死亡率上升了83.13%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4年因胃癌、肝癌和肺癌三种主要恶性肿瘤引起的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s)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11.6%,中国,收集和分析肿瘤发病、死亡数据,掌握恶性肿瘤的时间变化趋势、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确定优先干预的癌症类型和重点人群,恶性肿瘤监测,全人群,高危人群,表6 20092013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监测获取的资料,我国城市(上图)和农村地区(下图)前十位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构成,全国男性 (左图)和女性(右图)排名前十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外圈)及死亡率(内圈),恶性肿瘤的全球流行特征,时间趋势 地区特征 人群特征,控烟、膳食指导、肿瘤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的开展,美国男性肺癌、前例腺癌、大肠癌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图10 1985-2009年美国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0万),来源:Cancer Statistics, 2013,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经济发达国家的高发肿瘤: 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欠发达地区常见肿瘤: 食道癌、胃癌、肝癌和宫颈癌,图11 2008年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图12 2008年乳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图13 2008年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图14 2008年肝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各年龄段好发的恶性肿瘤,婴幼儿期: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胚胎期横纹肌肉瘤等儿童、青少年期:白血病、脑瘤等青壮年期:职业性的肿瘤如肝癌、肺癌、膀胱癌和白血病高发青壮年期及老年期是肿瘤的高发年龄段: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膀胱癌等特殊时期:如乳腺癌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有两个高峰,除女性或男性特有的肿瘤外,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病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性 别,图15 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种 族,图17 鼻咽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图16 口腔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职 业,职业场所有多种致癌因素,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布一致 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物理化学物质是明确的致癌物,如: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煤焦油、铬酸盐和职业性放射等,发病前五位恶性肿瘤: 城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 农村: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死因顺位前五位恶性肿瘤: 城市: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 农村: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我国主要肿瘤的流行特征,表6 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主要指标,引自: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2,我国恶性肿瘤的性别差异也较明显,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第一位为肺癌,女性第一位为乳腺癌,图18 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 GLOBOCAN 2008.,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Shulte, 1994.,氡污染每年导致数千人死于肺癌长期紫外线照射已被证实能导致人类皮肤癌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白血病患病率显著升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25年后,原居住地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了近两倍,物理因素-电离辐射(X、射线等),肺癌死亡风险随吸烟的年限和量增加而增加;被动吸烟可能与女性肺癌有关;咀嚼和嗅闻烟草可增加烟草种植工人患口腔癌的风险,化学因素烟草,主动吸烟,非烟雾暴露(咀嚼和嗅闻),Fig.19 Tobacco Use in the US, 1900-1999,*Age-adjusted to 2000 US standard population.Source: Death rates: US Mortality Public Use Tapes, 1960-1999, US Mortality Volumes, 1930-1959,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01. Cigarette consumptio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900-1999.,Per capita cigarette consumption,Male lung cancer death rate,Female lung cancer death rate,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吸烟导致死亡例数逐年上升,发展中国家吸烟人数是发达国家的7倍,来源:WHO& WORD BANK, 2003.,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发病风险,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食管癌发病风险,储存、烹制过程不当,膳食结构不合理,产生各种生物或化学致癌物,膳食因素,超重、肥胖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病毒HBV、HCV :肝癌; EB病毒:淋巴瘤、鼻咽癌HPV:宫颈癌;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白血病HP:胃癌 ;HIV: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霉菌 黄曲霉菌 寄生虫埃及血吸虫:膀胱癌中华分枝单吸虫:胆管型肝癌日本血吸虫:大肠癌,感染因素,机体内源性因素,免疫因素 内分泌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遗传因素,?,第五节 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防治策略,以公共卫生观念为主导,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全人群干预和高危人群干预相结合(分层管理) 以健康促进为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行为干预药物) 2005年3月20日中国CDC防治慢病专辑,慢性病防治关键,一般人群,高危人群,三个环节,三个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防病于未然”,疾病尚未发生,对危险因素实施积极干预,推迟或减少发生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三级预防:对慢性病人规范治疗、康复指导、控制病情、缓解症状,预防或延缓并发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目标,通过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要策略的干预活动,降低人群中慢病的危险因素,控制慢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上升趋势。 通过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发现、随访管理与规范化治疗与干预,控制病情稳定,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常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中性危险因素(生理指标)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疾病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 高血压 肿瘤 COPD,慢性病社区综合管理社区人群健康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 分析需求、目标人群特点、资源 - 制定相应策略 - 针对社区人群认知程度,确定健康教育内容 - 根据不同场所(企业、学校等)人群的特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场所健康促进活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慢性病监测:长期、连续、系统收集慢性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分析整理后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慢性病死亡水平 发病情况 行为危险因素 社会环境变化,全人群策略,政府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在社区全人群中控制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降低发病率 降低死亡率一级预防范畴是根本措施,社区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措施,控制吸烟 限制饮酒 平衡膳食 预防肥胖 适量运动 心理健康,强化健康意识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医患”互动,实现知行果的循环,社区慢性病管理,起始人群,高危人群策略,慢病的高危人群 血压水平为130-139/85-89mmHg; 现在吸烟者; 空腹血糖水平为6.1FBG7.0mmol/L;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为5.2TC6.2mmol/L;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针对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和病人 依据危险因素和慢性病的特点 实施重点的各级预防,社区管理的主要慢性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