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医学PPT_第1页
血液医学PPT_第2页
血液医学PPT_第3页
血液医学PPT_第4页
血液医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血 液(blood)血液是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着的液体,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2,3,血细胞比容:,男性:4050% 女性:3748%,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颜色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4,二、血液的理化特性,5,2.比重全血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1.025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3.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相对粘滞度为45(红细胞数量)血浆相对粘滞度为1.62.4(血浆蛋白含量),6,渗透压:溶液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单位:渗透克分子(Osm) 血浆总渗透压约为300mOsm/kg.H2O 770kPa或5790mmHg,4.血浆渗透压,7,5.血浆pH值,正常人血浆:7.357.45,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红细胞内还有缓冲对,第二节血浆,8,血浆的成分,(一)血浆蛋白种类及其生理作用,9,血浆其他成分,1、无机盐:含量约为0.9%,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削减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有着重要作用。2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等。主要是肾的代谢产物。3、葡萄糖、脂类、乳酸和激素等其他有机化合物。,10,11,渗透现象 渗透压:溶液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单位:渗透克分子(Osm) 血浆总渗透压约为300mOsm/kg.H2O 770kPa或5790mmHg,二.血浆渗透压,渗透压的组成,12,13,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80%来自Na+和Cl-,晶体渗透压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 细胞的正常体积,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1). 血浆晶体渗透压,14,由血浆蛋白形成, 75%80%来自白蛋白,2).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意义: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和正常的血浆容量,15,第三节 血细胞,一、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正常值、形态和功能 正常值: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男 Hb:120g160g/L女 Hb:110g150g/L,16,形态:无核,双凹圆碟形。,功能:1.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缓冲血液PH值,17,(二)红细胞的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1. 可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影响可塑变形性的因素:,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内粘度变化(与Hb有关);红细胞膜弹性下降,18,2. 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相对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血 沉: 第一小时末血柱上出现的血浆层高度,男:015mm/h女:020mm/h,19,等渗液:红细胞形态正常,低渗液:0.42%,红细胞膨胀开始破裂 0.35%,全部红细胞发生溶血,3. 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渗透脆性大 = 容易破裂溶血 = 抵抗力小渗透脆性小 = 不易破裂溶血 = 抵抗力大,20,(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1.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在红骨髓,2.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3.成熟因子 叶酸、VitB12 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红细胞生成调节 EPO: 肾皮质产生,促进红细胞增殖。 雄激素:只能直接刺激造血,又能促进EPO 合成,5.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寿命120天),血管外途径:肝脾内被巨嗜细胞吞噬,是主要破坏途径。血管内途径:末梢血受血流冲击和血管壁碰撞破裂。,21,过程:,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22,2. 生成的调节:,早期红系祖细胞-红系前体细胞,23,淋巴细胞 2040%单核细胞 38%,二、白细胞生理,正常值:,中性粒细胞 5070%嗜酸粒细胞 0.54%嗜碱粒细胞 01%,4.010.0109/L,功 能:,吞噬和免疫,24,25,三、血小板生理(一)形态和数量: 形态:椭圆、梭形或不规则形 ,无核,无色 数量:100300109/L 100109/L,称血小板减少 50109/L,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生理特性 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和吸附,26,1. 粘附,2.释放: 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血管破裂,暴露出胶原蛋白,3.聚集:,5. 吸附,4. 收缩,将凝血因子吸附于其表面,血小板血栓形成,27,28,(三)生理功能参与止血参与凝血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含纤维蛋白溶解酶原),29,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主要是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在血液凝固中消耗的凝血因子。,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溶,30,一、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主要有12种。,31,32,除外,其余均为蛋白质;、都是丝氨酸蛋白酶,能对特定肽链有限水解。在肝脏合成,需Vit.K的是:,,除外,其余均存在于血管内;,大部分以酶原形式存在,需激活,例:a,与遗传性疾病有关的因子:,缺乏甲型血友病 缺乏乙型血友病缺乏丙型血友病,特点:,33,外源性途径(组织因子,),IX,IXa,VIIIa,Ca2+ PL,X,Ca2+PL,Xa,Ca2+,XIa,XI,HK,XIIa,XII,PK,K,S,Va,Ca2+PL,II,IIa,内源性途径(异物表面),XIII,I,Ia,XIIIa,CLIa,VIIa-,2.血凝过程,34,3.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阶段( X Xa)(2)凝血酶原被激活形成凝血酶(II IIa)(3)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I Ia),35,36,4.内外源性凝血的特点 内源性 :因子启动,所有因子均在血浆中,参与的因子多,时间长。 外源性 :因子启动,因子在血浆和组织中,参与因子少,时间短,启动凝血。,37,5.凝血因子缺乏将导致凝血障碍枸橼酸钠、草酸钾可使钙离子减少 VIII 、IX缺乏甲型、乙型血友病 Vk缺乏可导致、合成障碍 将血液分别置于放有棉絮和涂有石蜡油的两支试管中,哪支试管内的血液凝固更快?为什么?它们属于内性凝血还是属于外源性凝血?,38,(二)抗凝系统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肝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合成,39,(1)作用 精氨酸残基 + 丝氨酸残基,封闭 IIa IXaXa XIa XIIa活性中心,不可逆的阻断其作用(2)特点 单独作用慢,40,2.肝素(Heparin ) 酸性粘多糖 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合成分泌 作用:使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41,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三)纤维蛋白溶解 ( Fibrinolysis),内皮细胞(组织),tPA,激肽释放酶,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表示激活;- 表示抑制,纤溶酶抑制物,+,+,+,-,42,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内皮合成,发挥局部溶栓作用,保持血流通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肾小管、集合管产生,在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过程中,血管外促进纤溶。,纤溶酶原的激活:,43,三、血液凝固的控制,2.血液的稀释、纤维蛋白吸附及单核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1.血管内皮抗凝作用,3.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4.纤维蛋白的溶解,44,一、血量(blood volume),成人血量占体重78(7080ml/kg)循环血量:心血管系统中快速流动的血液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脾、肺及腹腔静脉内的血液,失血10可代偿,失血达20出现血压下降等各种症状,失血30危及生命。,第三节 血量与血型,45,(一)概念: 1.血型 血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二、血型,2.凝集素能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46,凝集:红细胞膜抗原与血清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聚集,47,(二)ABO血型系统 1.分型 依据RBC膜上凝集原A和B的有无而分,48,49,50,ABO血型抗体为天然抗体,属于IgM(完全抗体,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51,2.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法医学依据血型判断亲子关系只能作出否定判断,不能作出肯定判断。,52,凝集反应,2.鉴定血型的方法: 原理: A抗原+抗A抗体 B抗原+抗B抗体,用已知的标准血清检测,区分亚型时,应进一步用亚型标准血清检测,53,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方法:,54,3.鉴定血型的意义 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据血型遗传学特性可推断亲子关系,55,(二)Rh血型系统 (Rh Rhesus monkey的缩写),1.类型,Rh阴性:RBC上无Rh(D)抗原,少,Rh阳性:RBC上有Rh(D)抗原, 多,56,2.特点(1)没有天然抗体 人血清中无天然Rh抗体,只有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Rh抗体。(2)抗体可通过胎盘,57,3.临床意义(1)Rh阴性患者输血 Rh阴性患者接受了Rh阳性的血液后,在受血者的血浆中可产生Rh抗体,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必须接受Rh阴性血。,(2) Rh阴性妇女妊娠,58,59,1.交叉配血实验的定义 分别将供血者的RBC与受血者的血清及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RBC进行的配合试验2.交叉配血实验的意义(1)检验血型鉴定是否有误(2)检验RBC和血清中是否还有其他的凝集原或凝集素,60,交叉配血实验(cross-match test),(次侧),主、次均不凝集,配血相合 主侧凝集,配血不合 主侧不凝,次侧凝集,只能在应激情况下 少量缓慢输血,61,三、输血原则 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相同 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 交叉配血实验,62,小 结1.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的概念。2.血浆渗透压分类、形成和生理作用。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成所需物质、生成的调节(EPO)。4.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5.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过程。6.ABO血型系统及输血原则。,63,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与血浆容积之比与血管容积之比与血细胞容积之比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之比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2.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压3.维生素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溶血性贫血4.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铁的吸收蛋白质的吸收维生素的吸收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雄激素的释放,64,5. 肝硬化病人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维生素缺乏 某些凝血因子缺乏 D 维生素12缺乏6. 在实验条件下,将红细胞置于.4%aCl溶液中将会出现A 红细胞叠连现象 B 红细胞皱缩 C 红细胞凝集 D 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 E 溶血现象7. 抗凝血酶的抗凝血作用主要是A 抑制血小板的粘着和凝集 B 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C阻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D使凝血酶失去活性 E 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8. 红细胞生成叙述,错误的是A 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B 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叶酸和维生素B C 只有亚铁离子才能被肠上皮细胞吸收 D 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肾合成 E 雄激素可使红细胞数量增多,65,9.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A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珠蛋白 D血红蛋白 E 纤维蛋白原10.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A 体液 B 细胞外液 C 细胞内液 D血浆 E 血清11.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A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