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56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56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56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56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5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江苏教育学院 章飞,1 课程改革的背景2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其对教科书编写的要求3 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4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热点问题的一些思考5 教科书的后备支持,1 课程改革的背景,时代的发展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合作交流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大致过程;,2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其对教科书编写的要求,课程功能;课程内容;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教学评价;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 课程功能:,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如何理解有价值的数学:价值高!不仅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用,而且对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 有价值的数学包括哪些内容:不仅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的数与代数的概念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和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还包括在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观念与能力,如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等。,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也能够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它意味着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及教学要求是最基本的,是每一个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下,人人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下面的“底”。当然,如果我们的教育满足于大家都仅仅保底,这种教育无疑也是不成功的。因此,我们的数学课程要力争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为什么? 一方面,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能以培养数学家,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性的发展。而且从面向全体出发,才有可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不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见的合作和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以现行的实验教材为例:,教材以问题情景展开教学,在问题情景中设计了大量开放性的问题或问题串:在问题串的设计中力求入口比较宽,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在初始问题中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因而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而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梯度,对于后续问题,多数学生需要在合作交流或操作活动中逐步获得问题的解决,部分优秀学生可能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同时在交流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吸收别人的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想法,也促进了自身的提高。例:,案例:字母能表示什么,塔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棒。(1)按图中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2)搭1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3)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4)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与同伴进行交流。,教材中的习题分为两类: 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巩固新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加深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属于基本要求如每课时后的习题以及章复习题A,B组,总复习题。 另一类则仅仅面向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以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有关知识与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去完成它们 每课时后习题中的“试一试”,章复习题的C组等。如正方体的展开。,“读一读” 栏目:包括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或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的延伸等,目的在于给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更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2) 数学学习内容与呈现,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为此,教科书应选择了一些富有数学内涵的、有现实意义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学习素材,力图体现: 现实性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以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有意义性;趣味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3)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里需要说明几点:(1)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排除原来较为普遍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应该说,这两者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有些内容学生探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也可以采取一定程度的讲解。(2)这也不是几种学习方式,而是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几个特征:自主、探究、合作(3)它不等价于小组活动。我们要研究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中有多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成分。(4)我们要关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度。参与不仅是 行为参与,而且应强调心理上、情感上的参与。,教科书应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发展规律为主要依据安排、呈现数学学习内容;为学生有效地从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力求强调:,活动性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材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如“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同时,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同伴交流的方式,去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描述概念、总结学习内容等。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去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过程性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设立了相应的情境,并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与交流,以使学生经历 “做数学”的过程,并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4) 数学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一个流行的比喻是“主持人”。 当然,我们也不可否定主持人的组织作用,话题的选择、话锋的转变仍需教师巧妙的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 评价,教科书编写时应为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供机会。因此,教科书内容的呈现应加强活动性和过程性。,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6) 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在教科书编制中,应力图做到: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的观念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理念”为我们明确了方向:(一) 加强过程性,注重学生过程性目标的达成(二) 加强活动性,力图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达成情感性目标(三) 加强层次性,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学习,在螺旋上升中促进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与提高(四) 加强现实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五) 突出差异性和选择性,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更提出了挑战。,3 教科书的编写与教学实施,对教科书的一些理解一些对教科书的习惯的理解:我们熟悉的数学教科书是呈现数学知识的载体,学生要学什么,教科书里写得好好的,要求学生copy,教师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解释,“原汁原味”地教给学生。教科书是目标,谁和它靠得近,谁就成功;教科书像“圣经”一样不容改变,不可质疑。我们对教科书的理解给学生搭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上活动,平台上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在克服障碍的同时,增强信心和意志;它不是呈现体系化的、理想的数学知识,而是向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机会和素材,不是目标,是起点。教科书不是“圣经”,是学生交流的对象。教师在某个地方能发挥创造性,也就能给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对教科书编写的一个基本认识:没有最好,没有绝对的优劣,但大家都是基于自己认识基础上的一种选择,因而教学实施时应明了这种选择的利弊所在,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版教科书第一册要目第1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第2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第3章 字母表示数第4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6章 生活中的数据第7章 可能性课题学习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二册要目,第1章 整式的运算第2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第3章 生活中的数据课题学习 制作人口图第4章 概率第5章 三角形第6章 生活中轴对称第7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册要目,第1章 勾股定理课题学习 拼图与勾股定理第2章 实数第3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4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第5章 位置的确定第6章 一次函数第7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8章 数据的代表,四册要目,第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2章 相似图形第3章 分解因式课题学习 制作视力表第4章 分式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题学习 吸烟的危害第6章 证明(1),五册要目,第1章 证明(2)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3章 证明(3)第4章 投影与视图第5章 反比例函数第6章 频率与概率课题学习,六册要目,第1章 解直角三角形 第2章 二次函数 第3章 圆 第4章 概率与统计 课题学习,(1)在各分支内容之间采取“混编”的方式,在现阶段为什么要选择混编?混编的优点:1关注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即突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之间的实质性关联,体现数学的整体性展示使用不同领域的数学知识去表达与思考同一研究对象、以及综合运用多种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数学观 (课题学习课堂反馈,字母表示数中摆火柴棒,P40习题7等),,2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每一位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交替展现,不固化思维,同时可能将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分散。如几何证明,代数运算。混编的缺点,如何克服?,(2)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科书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力图体现一定的层次性。,为什么?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学习,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必要要求。 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学习,也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规律。 标准也为循序渐进地展开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学习提供了可能。,如何处理的?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为此,在每一册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习领域中,学生们都将有机会感受、应用与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的处理、符号感的处理),现在的效果如何?青岛六十三中学王绪峰老师认为: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确实大大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在八(上)一次函数一章讲完后,该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初二年级共560人参加测试,合格人数为453人,其中优秀人数为232人。该校初三的老师看到题目后也拿去检测,结果成绩触目惊心:检测了两个班108人,合格人数为44,其中优秀人数为18人,优秀率与合格率都低于初二年级。通过试卷分析发现,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三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很难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而相对而言,初二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函数观念明显强于初三的学生。,教学的一些建议:,(3)力图体现“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拓广与应用”的模式,为什么?关键在于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定位,以函数为例。怎样处理的?方程(方程的几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编写体例介绍)教学的一些建议:技能训练的处理。,(4)教科书呈现了大量丰富的具有现实意义和数学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素材或问题情境。,教学需要情境的支撑,素材的现实性,有意义性和趣味性,为什么(联系课程理论的三大流派)素材最好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案例1: 为了研究比较大的数如指数的位数时,可以选取“2的24次方是几位数?”这样的问题,但如果直接呈现上述问题,学生对此并不关心。而换一个提法,效果就大不一样。 “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1小时内传给2人,此2人在1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2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案例2: “已知两个同心圆的半径,求圆环面积。”这是每个学生都能解的问题。而把问题换一种提法: “比地球赤道长10米的圆,它比赤道圆面积大多少?有人估猜大不了多少(周长只多出10米嘛!),可是有人估猜用多出的面积来创建一所大学还绰绰有余哩!你的意见呢?”,案例3:让学生计算图中的阴影面积,这当然容易(只要用大圆面积减去两个小圆面积之和)。如果把问题的提法改变一下,便十分有意义:“图2中有4个量两个小圆半径、,大圆半径R,以及两个小圆的公切线在大圆内的长l,为了计算阴影面积,这4个量中至少要测知几个?”我想,多数同学可能会说至少要测知两个量(否则图形不固定),但是很出人意料,只要测知一个量就可以计算阴影面积。,情境的作用:提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数学学习的对象,包括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命题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等。 数学概念:提供大量的具体素材,以从中抽象出有关数学概念,如几何体、平面图形、有理数(负数)、方程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对象来自现实,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 命题:如几何图形的一些判别条件; 法则:通过具体实际背景的例子从而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一些具体的方法:提供具体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某中方法或者能力,如高中两个三角函数相加的背景。,情境创设的原则现实性,有意义性和趣味性,统计图的选择(陆艳)教师播放了一段新闻录象(有关爱滋病的新闻调查栏目),并从中抽取出几个统计图,从而因如对三种统计图的特征的分析和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情境创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如 对于概念性的抽象(例如几何体,有理数多样性); 对于法则的归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的问题(趣味性和挑战性,见案例),案例:生活中的数据 (南京市29中徐贤成)2002年12月,在七年级统计学习的第1节课上,徐老师首先提出下面的问题:学校要求将操场画分成若干个区域,进行“庆祝元旦”的活动,需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计算可容纳的人数、在操场上组织最能吸引学生的活动,现在测量的工具只允许用一根皮尺、计算器,给你一周的时间,你能拿出活动方案吗?并进一步提出“如果你觉得还有困难,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六章,从中获得解决的方法!”这样十分自然地引入了本章的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该章的学习过程中组成合作小组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该章的复习课上进行交流。,案例:池塘里有多少条鱼在学生学习了最为简单的古典概型,会从口袋中摸球估计各种颜色球的数目的基础上,教师于某节课的开始就提出下面的问题:“要想知道一个鱼缸里有几条鱼,数一数就行了。但要估计一个鱼塘里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办呢?”通过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而又现实的问题激起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愿望,然后通过一定的转化与化归,在本节最后将该问题解决。,教学情境哪里来?,教科书情境的选择使用与再创造 对教科书中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我们所应持有的态度是:既应认真研究其教学价值,不轻易舍弃;案例:无理数的引入用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又不迷信教科书,大胆创新。创新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情境创新的途径,情境创新的途径不外乎两条:对教科书中的情境的改造应用和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挖掘。而对教科书中的情境的改造应用,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1)根据原有情境的意义,选择一个类似的替代情境。平移(2)对教科书中的一些原有的问题加以挖掘加工,如对某些教学素材赋予一定的现实背景,将其情境化。,案例:100万有多大(汪瑾),汪瑾老师在该课引入时为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数的意义,感受学习的作用和乐趣,首先通过一个故事引入问题: 古时候,某个王国里有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纺粒米,然后,放8,16,32,。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哈哈大笑:“你正傻,就要那么一点大米?”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酸了我只要第21格的大米,请允许我把它们带回家。”同学们,你 能帮这位国王算一算,第21格上大约有多少米粒吗?这么多米有多重,如果你是这位大臣,你准备怎样把这些大米运回家?,当然,在对教学素材赋予具体现实背景时,我们还应关注这些情境的系列化,避免将课堂变成情境的堆梯。,案例:实数的估算 (青岛4中陈怡),在实数的估算一课上,教师将教材中的有关问题用一个情境“串”了起来,依次设计了下面的几个问题并通过多媒体手段逐步呈现,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问题1:某地拟开辟一个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400000米。(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与同伴交流。(3)该公园中心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是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4)公园左边有一个正方体水房,用来灌溉花圃,它的体积是900米3,你能估计水房的高吗?(误差小于1米)。问题2:水房盖好后,要架梯子粉刷外墙。生活经验表明,靠墙摆放梯子时,若梯子底端离墙的距离约为梯子长度的1/3,则梯子比较稳定,现有一长度为6米的梯子,当梯子稳定摆放时,它的顶端能达到5.6米高的墙头吗?问题3:在公园两侧分别有一柱状花塑,高度分别是(5-1)/2和1/2(米),通过估算,试比较它们的高矮。,(3)对教科书中的多个问题情境进行必要的整合: 案例:100万有多大?位置的确定第1课时,(5)素材的呈现进一步凸现了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定 的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为什么?教学是教知识?教获取知识的过程?具体举例:,(6) 教科书的体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评价方式多样化提供机会,章前图与章前文字;按课时编写,栏目:问题情境(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现象、自然、社会、其他学科或数学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问题串(设立有层次的探索性问题) 活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思考与整理(提炼出数学对象) 表达(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语言及数学符号表达学习对象),明晰(较为正规的数学语言表达重要数学对象,如一元一次方程一节,在学生列出几个方程,并议一议了上面方程的共同点后明晰:“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当然,我们也注意了问题明晰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有些不便于表述或者尚没有严格表述必要性的内容,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明晰方式,如“用字母表示数”. ) “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学习机会(乘法运算律),回顾与思考: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去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逐步形成反思的意识教学时可以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回顾所学内容,并尝试回答中提出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回答时,教师应关注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答案的过程,关注学生运用例子说明自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复述书上的结论,学生的答案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然后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知识体系。此外,回顾与思考也为学生的自评提供了机会。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也可以据此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 (生活中的数据),4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热点问题的一些思考,如何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能够预计学生吗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探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并不排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特征,而非三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合作小组的构成与分工:研究课题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域十分宽泛,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教师恰当的引导成为合作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位和作用)充足的时间保证是合作学习成功,小组活动时间的调控如何提高合作效率:活动结果的交流与评价,解题方法多样化的认识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符号意识,为什么要具备,怎样表示。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思想方法的教学:案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为什么难教学是一个不断寻求动态平衡的过程。,5 教科书的后备支持,教材配套资源实验支持情况,(1)教材配套资源建设的框架:,纸介质 (北师大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伴你学数学 数学寒(暑)假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多媒体(南京师范大学): 教具、学具学习光盘教学光盘培训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师教学用书,读者对象:教师。教师教学用书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包括它的总体目标、编写思路、内容结构、教学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等。每册教材配备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每册教师教学用书均按相应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每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本章总体说明与教材分析。总体说明包括:本章教学目标、设计思路、课时安排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教材分析采用对教材内容进行“旁注”的方式,按教材各节的先后顺序进行设计,每节包括:本节教学目标、每一教学内容的具体分析及教学注意事项、随堂练习和习题的答案及有关说明。,伴你学数学,读者对象:学生。伴你学数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中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发展能力,开阔视野。 每册教材配备一册伴你学数学。每册伴你学数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与教材内容同步的练习题目,每一课时对应一组练习;另一部分是阅读与问题思考,如“学法指导”“视野窗”“开动脑筋”“生活中的数学”等,通过阅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书后附有有关参考答案或提示。,数学寒(暑)假生活,读者对象:学生。数学寒(暑)生活旨在帮助学生回顾与思考一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充实学生的假期生活。每个寒假配备一册数学寒假生活,每个暑假配备一册数学暑假生活。每册数学寒(暑)假生活根据假期时间的长短安排若干套材料,每套材料按一天的学习任务来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阅读与思考的内容,主要介绍一些“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另一部分是与一学期所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目,有一定综合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教材配套资源价格已出版配套资源伴你学数学(七年级上册) 5.60元数学寒假生活(七年级) 3.00元伴你学数学(七年级下册) 5.80元数学暑假生活(七年级) 4.50元伴你学数学(八年级上册) 6.20元数学寒假生活(八年级) 3.00元伴你学数学(八年级下册) 5.20元数学暑假生活(八年级) 4.50元待出版配套资源伴你学数学(九年级上册) 5.00元(估价)数学寒假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