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_第1页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_第2页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_第3页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_第4页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第一条 为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质量安全监督行为,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规定(建质2014153号)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监督机构(以下统称监管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不含装配式,下同)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质量安全监督的,适用本标准。装配式房屋建筑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标准另行制定。第三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统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具体工作委托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具体工作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其所属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实施。第四条 本标准所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是指监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人员(以下简称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检测(监测)单位及人员履行质量安全生产职责,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情况实施随机抽查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的行政执法活动。第五条 各级监管部门应建立“企业负责、社会监督、政府督促”的质量安全综合监督体系,督促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从源头上防止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第六条 各级监管部门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工程“双随机”监管等机制,依托监管“大数据”努力实现监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公开化”。第七条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按照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动态监管办法)规定,每季度对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可评价项目监管记分评价一次,并按照动态监管办法规定形成相关监管记录;(二)对工程(包括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并形成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监督记录(格式详见附件1);(三)组织或参与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四)依法对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检测、监测等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五)在工程项目施工监督过程中,依法处理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投诉、举报。第八条 监管部门在实施季度监管记分评价时,原则上质量安全行为和实体与上季度相比有动态改变的记分项目均应纳入季度的随机抽查范围;同一项目上级监管部门进行过监管记分评价的,项目监管部门可不再进行相应季度的监管记分评价。第九条 在季度监管评价随机抽查时难以遇到且属于动态监管办法记分条款的下列分部分项工程,除房屋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及以下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总造价在500万元及以下的工程外,其他工程其检查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安装工程、钢筋原材抽测、钢筋接头抽测、水泥抽测(使用自拌混凝土的工程项目)、混凝土强度抽测、栏杆栏板施工质量抽查应按每个工程项目每年至少抽查抽测一次,检查数量应不少于动态监管办法中检查方式方法(样本)中规定的数量;2、按照福建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标准对预拌混凝土企业及其生产的商品混凝土实施的动态监管。第十条 监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重点应放在涉及地基与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体施工质量安全状况,并应当依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受理建设单位申请并办理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二)在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后15个工作日内或在每个季度末前根据“双随机”工作机制、动态监管办法及本标准第九条分别制定下一季度工程质量安全动态季度监管评价事项清单和工程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事项清单,并通过“福建省工程项目建设监管系统”(以下简称“项目监管系统”)将两个清单告知各方责任主体并向社会公开。事项清单范本由省质安总站制定并在“项目监管系统”中公布执行。(三)项目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根据其公布的两个事项清单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但遇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由监管部门另行下发文件并制定工程质量安全动态季度监管评价事项补充清单和工程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事项补充清单,并在“项目监管系统”公布后方可进入现场开展检查、实施监管记分和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等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1、 对每个季度超过1次及以上的动态监管记分评价;2、监管部门对本地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开展的差异化监管、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等。(四)监督工程(包括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五)根据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暂行),向施工企业出具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考评结果告知书,同时向社会公布;(六)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七)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档案。第十一条 监管部门实施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形成的监督执法文书以及各方责任主体按规定应向监管部门递交的文书等资料必须在“项目监管系统”中生成电子文档和送达。第十二条 在监督检查活动中,遇到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处理办法(房建项目)(详见附件2)和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处理办法(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详见附件3)所列质量安全问题,应责令责任单位按照附件2或附件3规定的处理办法进行改正;除此之外的质量安全问题应责令责任单位进行整改。第十三条 项目监管部门在对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时,主要对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结论是否明确等进行监督。建设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通过“项目监管系统”将竣工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告知工程项目监管部门,同时应将签章完整、结论明确的施工单位竣工报告、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以及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电子文件或扫描件上传至“项目监管系统”。第十四条 工程完工后办理竣工验收登记前,监管部门应按照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的规定,通过“项目监管系统”向施工企业出具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项目考评结果告知书,同时向社会公布。第十五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监管部门应在竣工验收登记审核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在“项目监管系统”中点击形成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初稿,经审核批准后通过“项目监管系统”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格式见附件4)。第十六条 监管部门应建立质量安全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提交后“项目监管系统”自动形成质量和安全监督电子档案(内容详见附件5),经监管部门审核确认后系统自动保存归档,保存期十年,期满系统自动删除销毁。第十七条 监管部门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的文件和资料;(二)进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三)发现质量安全隐患的,给予责任主体记分、责令改正或暂时停止施工;(四)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按权限实施行政处罚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五)向社会公布工程建设责任主体质量安全生产不良信息。第十八条 工程项目完工登记审核通过后或竣工验收合格后,监管部门终止该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工程施工过程中止施工的,在工程项目中止施工审核通过后监管部门中止该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第十九条 遇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等行政责任追究时,如已按照本标准履行了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职责,应根据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给监督机构及其监督人员予以免责。第二十条 抢险救灾工程、临时性房屋建筑工程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工程,不适用本标准。第二十一条 本标准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原福建省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施办法(闽建建201074号)、福建省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抽查抽测规定(试行)(闽建建201114号)、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标准(试行)(闽建20127号)三个文件同时废止。附件:1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监督记录表(格式)2质量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处理办法(房建项目)3质量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处理办法(市政基础设施项目)4质量监督报告(格式)5监督档案内容附件1工程竣工验收监督记录表工程项目名称单位工程名称验收日期参建各方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情况(一)施工单位竣工验收报告:1、报告完整性符合不符合2、报告结论符合不符合3、报告签字盖章情况符合不符合(二)监理单位评估报告:1、报告完整性 符合 不符合2、报告结论符合不符合3、报告签字盖章情况 符合 不符合(三)设计单位竣工工程质量合格文件:1、文件结论符合 不符合2、文件签字盖章情况 符合 不符合(四)勘察单位竣工工程质量合格文件:1、文件结论符合 不符合2、文件签字盖章情况 符合 不符合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情况(一)验收组织形式:符合 不符合(二)验收程序:符合 不符合(三)验收结论:通过 不通过竣工验收监督情况(一)验收组织形式:符合 不符合(二)验收程序:符合 不符合监督人员及监督证号备注- 26 -附件2质量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处理办法(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序号问题描述处理办法对应的记分条款1地基处理后的强度或承载力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检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12地基处理后的强度或承载力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13复合地基承载力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检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24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25桩位偏差超出设计或规范要求且未按规定进行处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36未进行工程桩承载力检验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委托具有建筑工程可靠性鉴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工程地基基础安全性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处理。2.1.47工程桩承载力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检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48工程桩承载力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49工程桩有效数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指工程桩数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或桩顶标高低于承台底,不满足设计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510桩身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且未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或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611经检验(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712桩身质量有问题(指影响工程桩受力性能的质量问题)的桩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若提出的处理方案无法按有关规范标准对工程桩桩身质量直接进行判定,责令建设单位牵头委托具有建筑工程可靠性鉴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工程地基基础安全性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处理。2.1.813桩身质量经检测出现类桩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814桩身质量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815验槽结论为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天然基槽(坑)已隐蔽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916钢材、水泥、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或钢筋接头经检验不合格但已使用于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钢材、水泥、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退场并作好退场记录。对已使用该批次钢筋或预应力筋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所有主要受力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砂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砂浆实体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锚夹具、连接器或钢筋接头的构件,责令拆除(截除)重新安装(制作)或采取其它补强措施;不具备拆除(截除)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17钢材或水泥、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或钢筋接头送检频率不满足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按要求补送检;对无法按要求补送检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经检验不合格的,按2.2.1条处理。2.2.218进场的钢材、钢铸件、焊接材料、连接用紧固标准件的品种、规格、性能不满足国家产品标准或设计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319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质量等级经有资质检测机构检验不合格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420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检测数量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421未按要求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的试验和复验,或现场处理的构件未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测;不具备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522主要受力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或数量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623悬挑梁纵向负弯矩受力钢筋安装位置偏差50mm及以上,或悬挑板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超过规范允许偏差2倍及以上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724节点加密箍筋个数或肢数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825下一层框架柱、剪力墙砼浇筑后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偏差超过规范要求,但在上一层框架柱箍筋、剪力墙分布筋已安装后尚未进行处理或处理不符合要求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926钢材或水泥或钢筋接头等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的主要建筑材料、接头经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钢材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钢材退场并作好退场记录;对已使用该批次钢材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水泥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水泥退场并作好退场记录;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所有主要受力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砂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砂浆实体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钢筋接头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钢筋接头截掉;对已使用该批次钢筋接头的构件,责令截除重新制作或采取其它补强措施;不具备截除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027框架柱、剪力墙上下错位达20mm及以上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428框架柱、剪力墙或楼板(梯板)截面尺寸负偏差达10mm及以上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429经监督抽测,主要受力构件或节点(包括梁柱、或梁墙等节点)回弹推定值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取芯验证,取芯部位应选在回弹法强度换算值最低的测区,并以该芯样的抗压强度作为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当无法在强度换算值最低测区钻取芯样时,应根据DBJ/T13-71-2015第7.2.6条规定计算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量,并据此对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后算得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若取芯芯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按下条处理。2.2.1530经取芯芯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主梁或柱(墙)经取芯验证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单位工程已成型的所有主梁或柱(墙)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梁柱(墙)节点经取芯验证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单位工程已成型的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二个等级及以上的梁柱(墙)节点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531主要受力构件(节点)混凝土强度经评定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检验批的所有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632经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主要受力构件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633基坑工程支护方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监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3.1.134建筑边坡支护方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监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3.2.135使用淘汰的模板支架体系的(木立柱、门式钢管支架和钢木混撑)遇混凝土已浇筑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遇混凝土未浇筑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该模板工程局部停工,并拆除重新安装。3.3.1附件3质量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处理办法(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序号问题描述处理办法对应的记分条款1地基处理后的强度或承载力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检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12地基处理后的强度或承载力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13复合地基承载力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检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24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25桩位偏差超出设计或规范要求且未按规定进行处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36未进行工程桩承载力检验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委托具有建筑工程可靠性鉴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工程地基基础安全性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处理。2.1.47工程桩承载力经检验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检测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48工程桩承载力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49工程桩有效数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指工程桩数量不满足设计要求;或桩顶标高低于承台底,不满足设计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510桩身长度不满足设计要求且未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或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611经检验(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712桩身质量有问题(指影响工程桩受力性能的质量问题)的桩未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若提出的处理方案无法按有关规范标准对工程桩桩身质量直接进行判定,责令建设单位牵头委托具有建筑工程可靠性鉴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工程地基基础安全性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处理。2.1.813桩身质量经检测出现类桩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814桩身质量检验数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815验槽结论为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天然基槽(坑)已隐蔽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1.916钢材、水泥、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或钢筋接头经检验不合格但已使用于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钢材、水泥、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退场并作好退场记录。对已使用该批次钢筋或预应力筋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所有主要受力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砂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砂浆实体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锚夹具、连接器或钢筋接头的构件,责令拆除(截除)重新安装(制作)或采取其它补强措施;不具备拆除(截除)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17钢材或水泥、预应力筋、锚夹具和连接器或钢筋接头送检频率不满足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按要求补送检;对无法按要求补送检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经检验不合格的,按2.2.1条处理。2.2.218进场的钢材、钢铸件、焊接材料、连接用紧固标准件的品种、规格、性能不满足国家产品标准或设计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319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质量等级经有资质检测机构检验不合格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420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检测数量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勘察、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421未按要求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的试验和复验,或现场处理的构件未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检测;不具备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522主要受力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或数量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623钢筋焊接接头或直螺纹连接接头外观质量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724主要受力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超过设计和规范允许偏差1.5倍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825预应力管道坐标和管道间距超过设计和规范允许偏差1.5倍未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改正;已隐蔽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926钢材或水泥或钢筋接头等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的主要建筑材料、接头经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钢材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钢材退场并作好退场记录;对已使用该批次钢材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水泥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水泥退场并作好退场记录;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所有主要受力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构件,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对已使用该批次水泥的砂浆,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砂浆实体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经鉴定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钢筋接头监督抽测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未使用的钢筋接头截掉;对已使用该批次钢筋接头的构件,责令截除重新制作或采取其它补强措施;不具备截除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027柱、墙、梁上下错位达20mm及以上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428柱、墙、梁或梯板截面尺寸负偏差达10mm及以上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429经监督抽测,主要受力构件或节点(包括梁柱、或梁墙等节点)回弹推定值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取芯验证,取芯部位应选在回弹法强度换算值最低的测区,并以该芯样的抗压强度作为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当无法在强度换算值最低测区钻取芯样时,应根据DBJ/T13-71-2015第7.2.6条规定计算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修正量,并据此对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后算得该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若取芯芯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按下条处理。2.2.1530经取芯芯样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主梁(桥跨结构)或柱(墙)经取芯验证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单位工程已成型的所有主梁(桥跨结构)或柱(墙)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梁柱(墙)节点经取芯验证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单位工程已成型的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二个等级及以上的梁柱(墙)节点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531主要受力构件(节点)混凝土强度经评定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检验批的所有主要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632经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检测鉴定,主要受力构件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633采用锚喷支护的建筑边坡工程,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或实体强度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等单位提出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加固补强方案,并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按设计单位加固补强方案改正2.2.1834采用锚杆(索)支护的建筑边坡工程,锚杆(索)的设置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锚固性能检测数量或检测内容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锚杆(索)的设置不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等单位提出达到原设计要求的加固补强方案,并牵头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按设计单位加固补强方案改正。锚固性能检测数量或检测内容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检测、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补足检测数量;不具备重新检测条件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检测、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2.1935压实度检验评定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道路工程压实度监督抽测不合格。压实度检验评定不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检验批的道路基层压实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鉴定;对经鉴定压实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道路工程压实度监督抽测不合格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已成型的道路基层压实度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5.436道路基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基层厚度经监督抽测不符合设计规定。道路基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检验批的基层厚度进行鉴定;对经鉴定基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基层厚度经监督抽测不符合设计规定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已成型的道路基层厚度进行鉴定;对经鉴定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2.5.537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经监督抽测不符合设计规定。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面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检验批的面层厚度进行鉴定;对经鉴定面层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鉴定结果提出处理方案,并按方案实施。面层厚度经监督抽测不符合设计规定的,责令建设单位牵头组织责任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已成型的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