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PT课件_第1页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PT课件_第2页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PT课件_第3页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PT课件_第4页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HI) 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Ag 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 浆细胞 抗体Ag :TD-Ag B细胞活化需要Th2细胞辅助 TI-Ag B细胞活化不需要T细胞辅助HI:初次应答 初次应答APC是DC和M 再次应答 再次应答APC是Bm,发生Ig类别转换 和亲和力成熟,Introduction,3,感应阶段,抗原的处理、呈递,反应阶段,效应B细胞的形成增殖以及记忆B细胞的形成,效应阶段,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Phases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4,B细胞由BCR识别抗原 BCR:mIg + Ig/Ig 未成熟B:mIgM 成熟B: mIgM,mIgD,一、B细胞对TD-Ag的识别,5,一、B细胞对TD-Ag的识别,BCR识别抗原的特点:BCR不仅能识别蛋白抗原,还能识别多肽、核酸、多糖类、脂质和小分子化合物BCR可特异性识别完整抗原的天然构象,或识别抗原降解所暴露的表位的空间构象BCR识别的抗原无需经APC的加工和处理,也无MHC限制性B细胞与T细胞识别同一抗原的不同表位(epitope, 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7,BCR识别抗原的作用:1.产生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将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h细胞识别 活化的T细胞给B细胞提供第二信号,一、B细胞对TD-Ag的识别,8,信号1:BCR直接识别抗原表位 (Ig、Ig将信号1传入B细胞中) 共受体:CD19/CD21/CD81信号2: T细胞 B细胞 CD40L CD40 ICAM-1,2,3 LFA-1细胞因子:IL-4、5、6,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9,(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1.信号1:BCR直接识别抗原表位(Ig、Ig将信号1传入B细胞中),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0,(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 由CD21、 CD19、CD81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加强由BCR复合物传导的信号,降低抗原激活B细胞的阈值,提高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1,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 (1)CD21:CR2与C3d结合(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C3d);胞浆区无酪氨酸残基,不能传递活化信号,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2,(一)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2.B细胞活化辅助受体(2)CD19:胞浆区有9个保守的Tyrosine残基。CD19胞内酪氨酸磷酸化,募集含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lyn,fyn等),从而加强膜信号转导(3)CD81: 稳定CD19/CD21/CD81复合物,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3,思考:若将小鼠的C3,CR2或CD19基因敲除,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共受体使B细胞活化信号增强1000倍),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4,BCR识别抗原后,抗原与BCR交联参与抗原识别和信号转导的跨膜分子发生多聚作用BCR- Ig/ Ig 与CD21/CD19/CD81聚合多聚化的结果: Syk家族(类似于ZAP-70)的成员彼此成簇,相互磷酸化,PTK激活,B细胞第一活化信号的转导,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15,16,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抗原对B细胞识别结构的交联,蛋白酪氨酸激酶Syk活化,信号转导途径启动,转录因子和基因激活,17,BCR复合物与T细胞复合物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比较,19,(二)B细胞活化信号2:信号1:BCR直接识别抗原决定基 (Ig、Ig将信号1传入B细胞中) 共受体:CD19/CD21/CD81信号2: Th细胞 B细胞 CD40L CD40 ICAM-1,2,3 LFA-1细胞因子:IL-4、5、6,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20,Two-Signal Model of Humoral Immune Response,二、B细胞活化需要的信号,21,22,TD抗原诱导的B细胞免疫应答必须有Th细胞参与,Th细胞为B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活化信号,Th与B细胞直接接触、释放细胞因子,(三)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1.初始Th细胞激活2.Th细胞与特异性B细 胞的结合3.特异性B细胞活化,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24,The interactions of helper T cells and B cells in lymphoid tissues,25,Bm 细胞,26,三、B细胞的增殖和终末分化静息B细胞活化B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Ab,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记忆性B细胞,B细胞激活、增殖与分化过程中,都需要Th细胞的辅助。Th对B细胞的辅助:外周淋巴器官的T细胞区和生发中心,27,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初级淋巴滤泡,浅皮质区,深皮质区,输入淋巴管,静脉,动脉,28,B细胞在生发中心分化成熟,Ag组织DC捕捉、加工Ag局部淋巴结T细胞区 B细胞穿越HEVT细胞区, DC捕捉 带特异性 BCR的B被捕捉, 表达特异性TCR T细胞 B活化 Th 活化 浆细胞 部分B进入初级淋巴滤泡, 产生抗体(少) 分裂增殖,形成生发中心 参与即刻防御,29,Dark zone 生发中心母细胞Centroblast为主, 极强的分裂能力,但无mIg表达. 少量FDC(Follicular DC). Light zone 生发中心细胞Centrocyte聚集,体积小, 细胞分裂能力弱,再度mIg表达,阳性选择。 众多FDC(FDC高表达CD21,与C3d-Ag/Ab复合物结 合;FcR与Ag/Ab复合物结合)、Th。 大多数细胞凋亡(不与Ag结合,无第一信号)。,生发中心的组成,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抗原选择亲和力成熟类别转换,寡克隆性,中央母细胞,中央细胞,体细胞高频突变,易染体巨噬细胞(生发中心中,含不规则碎片),32,(一)体细胞高频突变和Ig亲和力成熟 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生发中心母细胞的轻链和重链V基因可发生高频率的点突变。 特点:(1)Ag诱导下发生; (2)只发生在生发中心; (3)作用于成熟B已重排过的V基因; (4)点突变方式(主要); (5)CDR的核苷酸序列容易发生突变; (6)产生Ig亲和力成熟现象。,体细胞高频突变与Ig基因重排导致的多样性一起,导致BCR多样性及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的多样性。,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33,34,抗体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 只有表达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才能有效 地结合抗原,在特异性Th辅助下增殖并产生 高亲和力的抗体. Most B cells with BCRs, which couldnt bind Ag with high affinity, undergo apoptosis and are deleted.,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Affinity =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forces,Affinity,Strength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a single antigenic determinant and a single Ab combining site,36,37,(二)Ig类别转换(class switching) B 细胞在IgV 基因重排后,其子代细胞均表达同一IgV 基因,但其重链Ig C基因的表达在经抗原刺激时是可变的。 特点:Ag诱导产生;接受Th1 / Th2分泌的CKs调节。,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38,Class switching in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s,39,41,IgA+ plasma cells in green, IgG+ plasma cells in red. Lymph node,42,(三)浆细胞的形成 浆细胞又称抗体形成细胞(antibody forming cell,AFC),是B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四)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 进入血液再循环 表达CD27, 较高CD44,四、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成熟,43,根据激活B细胞方式的不同,TI抗原又可分为TI-1抗原和TI-2抗原两类TI-1抗原:细菌胞壁成分(LPS)。 高浓度诱导多克隆B细胞增殖、分化(丝裂原受体结合抗原)。 低浓度诱导特异性B细胞活化(BCR结合抗原).TI-2抗原:荚膜多糖,具有高度重复的结构,只能激活成熟的B细胞。,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44,45,激活特点: TI-1:B细胞表位+B细胞丝裂原高浓度时,致多细胞克隆活化;低浓度时,只有带Ag特异BCR的B才能活化;无需Th参加成熟或不成熟B细胞均可被TI-1抗原激活,诱导产生低亲和力的IgM;不能形成免疫记忆 TI-2:重复B表位,多为细菌胞壁与荚膜多糖,注意表位密度诱导调理作用无T细胞条件下不能诱导抗体产生(原理不明),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46,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47,48,临床意义病原体TI-Ag浓度低,直接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不需Th,故早于TD-Ag诱导的免疫应答。细菌有荚膜多糖TI-2抗原,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由TI-2Ag诱导的抗体能迅速与多糖抗原结合,利于吞噬。,第二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49,(一)初次免疫应答primary response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下降期(二)再次应答 二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或 回忆应答 anamnestic response,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50,Primary immune response,APC是DC。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APC可以是Bm,有类别转换和Ig亲和力成熟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免疫应答: IgM为主,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免疫应答:所需抗原量小;潜伏期短;抗体合成快速到达平台期, 持续时间长;抗体维持时间久;抗体主要为IgG,亲和力高。有Ig类别转化。有免疫记忆。,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特征: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的一半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到达平台期,平台高抗体维持时间长诱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